對輻射有千百疑問?本書幫你大解謎! 美國物理學會年度科學寫作獎得主、《史密森尼雜誌》年度最佳科學書籍美國出版商協會歷史、醫學與科技年度散文獎得主;《電報》2016年度50大書籍排行榜第6名《選擇》2016年優秀學術著作;《物理世界》2016年年度十大好書 ⚠ 電影《奧本海默》中的「曼哈頓計畫」,背後安全程序竟有重大瑕疵? ⚠ 乳房X光檢查是否會增加罹癌風險?把手機放在褲子口袋裡會導致不孕? ⚠ 一直滑手機讓你得腦癌?在福島核災發生後,吃海鮮還安全嗎? 本書作者,喬治城大學輻射安全委員會主席、曾在國家輻射防護委員會任職的首席專家--提摩西.約根森,將複雜的輻射科學,化為生動的故事,帶領讀者穿越輻射的歷史長河,從X光的發現到世紀核災,從科學家的研究探索到日常生活的輻射暴露,結合了趣味性和易讀性,透過提供知識和理解,絕對消除你聽到輻射的恐慌與不解。 ●輻射無所不在,光也是一種輻射!從醫療診斷、核電,到日常用品,輻射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無孔不入。其中哪些你該擔心,例如X光檢查、行李掃描儀到底致不致癌?哪些又只是以訛傳訛、自己嚇自己,像是「電磁波敏感症」?此外,你也許會震驚地得知:人體自己就會不斷發出輻射! ●永恆的兩面難題,我們如何使用輻射?輻射既能致癌,也能治癌。放射線治療難道不會有後遺症?當核電廠出意外,會不會像核彈一樣大爆炸?(劇透:其實很難)福島核災已過去十幾年,現在吃海鮮超級安全,真的嗎?為了食衣住行的安心,我們都得懂一點輻射。 ●世界結束的方式:核彈打來怎麼辦?自曼哈頓計畫後,人類親手打造出足以毀滅世界的武器。若有朝一日核彈落下,老百姓該怎麼短時間內評估風險?就算挺過第一波轟炸,倖存的人們該怎麼自保?美國為了「世界和平」,曾讓十幾顆待命核彈滿世界亂飛,又釀出多少災難? 全方位輻射詳解,破除 99% 恐懼迷思!50 則科普故事 ╳ 日常風險評估最完整指引專家、政府官員、市井小民,人人都必讀! 【本書特色】第一本融合歷史故事、生活常識,與自保方法的輻射科普書籍。50 則科普故事 ╳ 日常風險評估最完整指引專家、政府官員、市井小民,人人都必讀!
韓國yes24網評分5顆星滿分好評! 5大主題╳42個醫學名詞╳152幅名畫, 以神經科醫師視角,重新詮釋希臘羅馬神話與解說醫學典故。 【繁中版由臺大醫學系副教授/作家汪漢澄醫師審訂】 ▌人體,藏了一整座神話宇宙── 為什麼醫學組織會選擇蛇作為醫療標誌? 古希臘人早就知道肝臟再生的能力嗎? 雌雄同體症竟是一次男神與仙女意外地結合、 蛇髮女妖美杜莎,至今仍在我們的腹部張牙舞爪…… 生活中的常見病症,皆能從希臘羅馬神話中窺知: 人神間的愛恨情仇、受傷生病後的樣貌、戰爭冒險與海上奇航。 ▌神話中的航行,象徵人類無可避免的生老病死與生命逆境── 希臘羅馬神話不只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亦是人類命運的縮影。 奧林帕斯諸神除了永生不死,也如凡人般有恐懼、貪婪與悲歡離合。 在人性與神性來回拉扯的同時,也被各種生理現象或疾病折磨, 而後逐漸被現代醫學用以命名生活中常見的病症、治療方式與藥物。 於是在書中,你會看見: →雅典娜在父親宙斯的腦袋裡不斷敲擊,最終伴隨宙斯的劇烈頭痛誕生。 →獻祭品迷失在米諾陶洛斯的迷宮中,產生的恐慌猶如耳朵的前庭迷路現象,易產生眩暈、嘔吐、耳鳴等症狀。 →被視為緊急救命藥物的阿托品,與命運三女神同名,是上天賜予人類最後的神蹟。 →經艱難分娩才得以誕生的太陽神與月亮女神,暗示人類的孕育和誕生,其實是醫術發展的開端。 古希臘人將前往陰間的道路稱為「航海」,因此神話中的航行, 其實象徵了人類漫長的一生,與命運永無止境地對抗過程。 從古至今,人類一直與神話相依相存。 本書特色 ➊用神話解讀醫學名詞,讓大眾理解日常醫學的新方式 此書將神話的歷史性和醫學知識巧妙縫合,從故事淵源到如何發展為醫學名詞沿用至今, 了解常見疾病與我們的淵源,不但是文學經典再造,也為醫學增添人文色彩, 無論是文組或理組、大人或青少年、普羅大眾或醫生,都能輕鬆閱讀,從中獲得不同樂趣! ➋收錄三代神族系譜,一眼看懂諸神間的關係 希臘羅馬神話眾神的血緣盤根錯節,讓你總是分不清誰生下了誰,誰又跟誰結婚嗎? 從創世的原始神族、泰坦神族到人們熟知的奧林帕斯神族, 透過三代系譜,先了解人物關係後,就能更投入在故事中! 好評推薦 Hazel/《時間的女兒》Podcaster 吳其穎/兒科醫師、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創辦人 吳宜蓉/歷史教師、教育學博士 寒波/「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蘇上豪/金鼎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比八點檔還扯的希臘神話,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暴力、不倫和恩怨,和醫學搭邊後出奇合理。讓你點頭稱是的趣味!」──Hazel/《時間的女兒》Podcaster ◆「這本書像是一場希臘羅馬神話與醫學知識碰撞的舞會,跨領域的舞步協調交錯,讓讀者跟著篇章的節奏完全停不下閱讀的腳步。」────吳宜蓉/歷史教師、教育學博士 ◆「難以想像希臘羅馬神話竟與醫學名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比我這輩子能考上醫學院更神奇!身為飽讀詩書的醫生,作者巧妙連結醫學典故與神話故事,遙不可及的艱深知識頓時變得趣味橫生,連數學考一級分的文組生都能輕易理解,讀得津津有味呢~」──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汪漢澄/審訂推薦 神經科醫師,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倫敦神經醫學中心人類動作與平衡中心進修,英國國立神經內外科醫院臨床研究員及名譽醫師。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現任新光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兼任臺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臺灣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創始理事,曾任該學會理事長。《聯合報》「腦科先生說古今」專欄作家,另外已出版《醫療不思議》、《大腦不思議》、《醫療史偵辦錄》三本科普書籍。
首部橫跨電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的科普巨作 2022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大眾科學和數學類決選 讀完這本書,你將對「電」完全改觀 生命與電息息相關,這是一個古老又深奧的真理。 沒有電,我們的生命將無法持續存在。 著名的電磁學大師馬克斯威爾曾言: 「世界上幾乎沒有一件事情的發生、變化不伴隨著電現象的產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的活動都仰賴於電力的驅動。 然而,電不僅產生於我們所使用的電子設備中,也源自於我們的體內; 它不僅是外在的物理力量,也是內在的電生理過程——「生物電」。 「生物電」廣泛存在於動植物等各種生命形式中,不僅讓截肢者能透過心智控制義肢,還能幫助盲人恢復視力、聾人恢復聽力。 除此之外,馬斯克(Elon Musk)所創立的醫療技術公司Neuralink的腦機介面技術(BMI), 有望幫助癱瘓者重新站立,並透過腦中的念頭來控制肢體的運動。 未來,這種驚人的電的力量甚至有可能取代許多藥物,成為治療多種疾病的主要方法。 但電的奧祕並不僅限於此。 本書深刻且清楚地描述了諸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卻無法清楚闡述的概念—— 自然界的電的物理原理、神經生物與電之間的關聯,以及人類自發現電到應用的發展進程, 為「電」提供了全面性的理解,更啟示了它將人類帶向何方。 從富蘭克林、伽伐尼、伏打、法拉第、馬克斯威爾、特斯拉到馬斯克, 未來,電要為人類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革,創造不可思議的奇蹟?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深入電的多重面向: →探索物理、化學、生物、工程等不同領域,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電的本質。 理解跨學科如何交叉應用: →呈現電子物理學和神經生物學的跨學科研究,以及其在醫療科技方面的影響。 啟發科學與技術創新: →探討電的綜合性研究,展示科學和技術創新的關鍵角色,激發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洞察力。 透過作者風趣、精湛的筆觸以及淵博的知識,這趟探索「電」的旅程帶來閱讀樂趣、為科學愛好者呈現豐富知識,也是深入了解自然界和現代技術應用的珍貴參考資源。 國際推薦 「這本引人入勝且富有創意的書廣泛探討了從閃電到河豚魚等各種主題,描述了電力與生物學的緊密聯繫,並生動地講述了那些促進我們當今對這種神祕物質的理解、激動人心的人物故事。」——羅傑.巴爾(Roger Barr),《生物電:量化研究》(Bioelectricity: A Quantitative Approach)作者 「約根森將一系列偶然發現、奇異誤解和新興理解巧妙地編織在一起,顯示古人對電力起源的第一印象在現代神經科學的發現中得到了證實。」——勞倫斯.馬歇爾(Laurence Marschall),《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作者
《新科學人》2022年度好書 英國水石書店 2022年度科普好書 寫給混沌世界的現代人的思維指引|八種建立清晰理性視野的核心原則 我們不需要成為愛因斯坦, 但少了邏輯與理性,便無法真正地理解世界。 「殺人是不對的。」 如果殺一個人能拯救上百萬名無辜的人,「殺人」還是錯的嗎? 「占星師說週二星星將排成一列,你會收到好消息。」 結果老闆真的幫你升職。事件驗證了,所以占星就是科學嗎? 「看不到黑天鵝,所以世界上只有白天鵝。」 眼前看不見的,不代表世界上絕對沒有。 國際知名量子物理學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艾爾– 卡利里,這次不談物理或人類未來,而是透過這本精練、適用於各種情境的思維指南,談談如何生活得更科學一點─用「科學實在論」原則分辨真假新聞,掌握「預防原則」避免落入道聽塗說的窘境;謹記「奧坎剃刀原理」, 避免過度簡化議題;深入資訊與決策之前抱著懷疑與不確定的態度,反而能減少「認知失調」⋯⋯ 儘管我們有著各種缺陷和弱點、偏見和困惑,但世界的真相依然存在。當我們問自己:我想認識世界真正的面貌嗎?開始讓科學原則與思維進入生活、尋找答案、觀察世界,就踏上了前往真相、做出更好抉擇的道路! 「科學最美的一點在於它豐富了我們。科學教我們如何突破感知侷限、超越偏見和偏誤,擺脫恐懼和不安全感,放下無知與弱點去觀察這個世界。科學幫助我們在看待事物時,由更透澈的理解出發,置身於擁有美與真相、光彩奪目的世界。」艾爾—卡利里 啟發推薦 科技評論電子報《曼報》創辦人 Manny Li 《科學人》內容長 陸子鈞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主治醫師 曹玉婷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黃貞祥 前建國中學物理教師 鄭永銘 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 劉奕酉 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簡麗賢 (依姓氏筆劃排序) 在這個不學無術的網紅可以為衝高流量,輕易散播另類事實的後真相時代,真正的科學就只能躺在教科書裡,為考試服務後再還給老師嗎?量子物理學家吉姆.艾爾–卡利里在這本書中撥亂反正,讓我們見識到科學精神的有效威力。閃開!讓專業的來吧!—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黃貞祥 在後真相時代,要做出正確的判斷並非易事;儘管我們的思維存有偏誤、盲點與各種困惑,但這個世界的真相依然存在。學會用科學方法來思考與理解這個世界,就能知曉事物的真實樣貌,做出合理的判斷。—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 劉奕酉 國際推薦 「吉姆.艾爾—卡利里將科學的精髓淬煉出來,成就了一本充滿樂趣、啟發及大智慧的書。」—愛麗絲‧羅伯茲(Alice Roberts),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科學公共參與教授 「吉姆.艾爾—卡利里以說服力十足的文字,提醒我們讚揚科學的種種理由。這本讀來愉快的小書,是你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後真相時代裡,一盞值得信賴的明燈。」—薩賓‧霍森菲德(Sabine Hossenfelder),物理學家,著有《迷失在數學裡》(Lost in Math) 「《為什麼你看不到黑天鵝?》揭櫫科學的本質,解開社會大眾對科學活動如何進行的疑惑。不論你是不是科學家,只要你想用更科學的頭腦去思考事情,我都強力推薦艾爾—卡利里的這本書。」—詹姆士‧蓋茲(S. James Gates Jr.),《證明愛因斯坦是對的》(Proving Einstein Right)共同作者 「在這個後真相政治當道,錯誤資訊與陰謀論淹沒社群媒體並危及人們性命的年代,艾爾—卡利里的書秉持人本精神,以耐心、平和的語氣撥亂反正。《為什麼你看不到黑天鵝?》呼籲我們帶著尊重專業、批判與關懷的心,以更理性的態度和更高的鑑別力,去面對我們的生活體驗。」—菲利浦‧鮑爾(Philip Ball),《怪亦不怪》(Beyond Weird)、《好奇心》(Curiosity)作者 「吉姆.艾爾—卡利里是一位知名科學闡述家,這個名號他當之無愧。他在這本書中提綱挈領地說明科學知識的本質與侷限,並強調科學思維可如何在日常生活發揮作用。這些充滿智慧的準則尤其適用於現在——儘管科學斬獲豐碩成果,公共輿論卻從未像現在這樣被假新聞和陰謀論弄得混亂不堪。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謹記卡利里傳達的訊息,我們都將成為更稱職的公民。這是一本每個人都該閱讀的好書。」—馬汀‧芮斯(Martin Rees),《論未來》(On the Future)作者 「科學是思考與理解世界的方法,艾爾—卡利里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籍裡指出,我們都應該要以更科學的方式思考。他以優雅精練的文字闡述複雜的科學概念,揭開人們的偏見,去除人們對世界與科學運作的常見迷思及誤解。這本讀來興味盎然的書,每一個人都有必要好好一讀,尤其,在這個全球大規模流行病當道與氣候變遷危機環伺的年代,想要找出解決之道,人們必須對於科學是什麼、不是什麼,有更深層的理解。」—莎拉–潔恩‧布萊克默(Sarah-Jayne Blakemore),《開創自我》(Inventing Ourselves)作者 「這是一本出色、易懂、好讀的小書,完整闡述了科學活動的從事理由與方法。凡是想在這個瘋狂年代了解遵循科學有何意義與價值的人,我都推薦你讀一讀這本書。」—丹尼爾‧奧特曼(Daniel M. Altmann),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這本簡潔而富有洞察力的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認識一系列有趣又符合時代需求的觀念。」—蕭恩‧卡羅爾(Sean Carroll),《深藏的世界》(Something Deeply Hidden)、《詩性的宇宙》(The Big Picture)作者 「吉姆.艾爾—卡利里近期推出的這本傑作,闡明了我們與科學之間,存在著深刻、緊密、獨特的連結。《科學思維腦》喚起了深埋在每個人心中的科學思維,不僅揭示真正的科學方法,更告訴我們如何嘗試運用科學方法,並從中獲得啟發。」—克勞蒂亞‧德拉姆(Claudia de Rham),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 「艾爾—卡利里以切合時代、發人深省的文字,帶領我們一窺『科學之樂』。」—海倫‧皮爾森(Helen Pearson),《自然》(Nature)雜誌主編
整合臨床心理學、臨床醫學與大腦科學研究,首創「劍型人」和「盾型人」人格與大腦分類! 5分鐘測驗,找出自己的原廠設定! 為什麼-- 某些人容易焦慮,某些人就特別靈活,對變化無所畏懼? 某些人特別社恐,某些人卻是社牛? 某些人會冒完全不必要的風險,某些人則小心謹慎? 某些人會憤怒到咄咄逼人,某些人卻習慣默默受苦或自責? 作者康乃爾.考恩與大衛.基博從理論到臨床研究,發現人類行為背後隱藏了兩種不同應對「壓力」的方式,其取決於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血清素」如何作用,由此提出全新的人格理論:劍型人和盾型人! 書中精心設計30題測驗,我們可以發掘自己、他人與孩子究竟是劍型人還是盾型人── ◤劍型人 性格→樂觀外向、熱愛刺激、易衝動發怒、喜歡社交 行為模式→偏向先做再說、預期有獎勵而有動力、性成癮 工作模式→想得快但不準確、關注大局而非細節 睡眠模式→早睡早起、快速入睡、不常打瞌睡 ◤盾型人 性格→悲觀內向、討厭刺激、壓抑憤怒、不愛社交 行為模式→偏向三思而後行、想逃避風險而有動力、性冷感 工作模式→想得慢但準確、傾向逃避風險、高度關注細節 睡眠模式→晚睡晚起、難入睡、容易打瞌睡 透過各種案例分享多巴胺、血清素、神經系統與大腦的交互影響,兩位作者為劍型人和盾型人分析生活領域會遇到的問題與障礙,並提供有效策略和解方: ‧自我關係:了解自己的大腦如何感覺、思考與行動,提升自我認知、掌握人生方向。 ‧工作職場/人際關係:了解上司、下屬以及同事的類型及工作風格,有效改善相處品質與工作效率。 ‧親密關係:了解自己與父母、伴侶、孩子的類型差異,減少摩擦,增加情感。 ‧生活模式:用技巧和策略建立生活好習慣、消除壞習慣,快速達成設定目標。 【本書特色】 1.首本以多巴胺和血清素做出大腦與人格分類的專書。 2.30題大人測驗+24題兒童測驗,無論自己、伴侶、親子、職場都能測! 3.科學研究佐證及大量實例、策略分享,兼具理論與應用。
從多遠的角度觀看,才能找到「真理」呢? 浪漫感性、犀利幽默、腦洞大開! 全球知名天文學家泰森以宇宙視角解答人生大哉問! 換個宇宙視角,重新看待不可思議的人類世界! ‧如果你殺了一個外星人,算是謀殺嗎? ‧如果這個世界不存在法律的約束,我們會做出怎麼樣的事? ‧外星人看到地球繁榮的美容產業,可能會認為地球人自視外貌不佳? ‧如果夏季奧運會對所有種類的動物開放,我們應該會輸掉所有賽事? ‧為什麼比起關心街上無家可歸的人,我們會更妥善地照顧自己的貓狗? ‧素食者和純素食者,看似對肉類說NO,實際上只是在吃著一群無法逃跑的植物同胞? 「我每天都會給自己一點時間仰望天空,而天空也都會回饋以我有限的智識所不能企及的廣闊慰藉。」 透過這本新書,當代最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葛拉司.泰森,以詩意的書寫、熱情而雄辯地將自己的宇宙觀帶入看似難解的人文主題,理性且宏觀地回應人類最感性的終極提問:真與美、探索與發現、地球與月球、衝突與化解、風險與回報、肉食與素食、性別與身分、膚色與種族、法律與秩序、身體與心智以及生死等值得深思的人生議題。 事實上,世上的「真理」本身就充滿了相互的衝突。因為每個人都掌握著不同的知識領域,擁有不同的價值觀與優先順序,對生命的意義與位置也有不同理解。然而,當我們跳脫對立,不再以「傳統工具」理解世界,甚至升上太空、拉高尺度,以宇宙觀點重新探索彼此、地球與宇宙的關係,才驚訝地發現:其實我們比想像的更為一致,沒有不一樣。 這樣的「宇宙觀」不僅能讓我們擺脫世俗的桎梏,還能引導我們找到更高更廣的境界,從而發掘更多人生真諦,更快樂、更有意義地生活在地球上。 「我們之所以想要了解宇宙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不就是想透過這些發現,回頭解答人生的問題嗎?」 讓我們從泰森的文字中獲得啟發,從而發現更多生命的美好與奧祕。 得獎紀錄 ★暢銷破100,000冊 ★售出22國版權 ★TIMES百大最有影響力人物
「蝴蝶是美好事物的象徵,更是一個整體環境的指標。」 ──蝴蝶生態紀錄片導演詹家龍 1999年冬天,我闖入數十萬隻蝴蝶越冬的山谷, 成千上萬的紫斑蝶在空中泛著紫光,這一美麗畫面震撼了我。 如今,全球暖化、棲地破壞,蝴蝶谷現象即將消失…… 追蝶20多年,書中有作者用鏡頭捕捉每隻蝴蝶飛舞的身影, 並寫下他與86隻蝴蝶的美好相遇與故事, 讓我們重新發現這塊土地美麗的生命力。 ── 臺灣最美蝴蝶 ╳ 追蝶人的故事 ── 2023《消失的紫斑蝶》紀錄片上映 30多年前都還看得到蝴蝶, 但,現在都市裡幾乎完全看不到蝴蝶…… 追蝶人-詹家龍博士,不只用4K影片紀錄蝴蝶生態, 更多蝴蝶的精采故事,慢慢說給你聽! 一次收藏臺灣蝴蝶最美麗的奇蹟美照! ◆紫斑蝶:像候鳥一樣規律性地通過國道 ◆大紫斑蝶:臺灣第一種被確認絕種的蝴蝶 ◆大青斑蝶:在臺灣與日本間「跳島」流浪 ◆寬尾鳳蝶:臺灣國蝶,擁有青天白日滿地紅顏色 ◆閃電蝶:追蝶人一生必拍的圓夢物種 ◆楊氏淺色小豹蛺蝶:從標本箱到消失的草原 ◆臺灣燕小灰蝶:最愛臺灣的蝴蝶 ◆歪紋小灰蝶:最愛走路的蝴蝶 ◆枯葉蝶:人人稱他「偽裝大師」 ◆淡青雀斑小灰蝶/白雀斑小灰蝶:認蟻作父,被螞蟻養大的蝴蝶 「這本書除了有臺灣最美麗的蝴蝶外,最希望的就是能把蝴蝶找回我們身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願意在自己的地方、即使只是一小塊地,種植蝴蝶可以吃的植物,或許就有可能讓蝴蝶重新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有更多的「蝴蝶花園」出現在我們周遭,就是我出版這本書最大的希望。」 ──蝴蝶生態紀錄片導演詹家龍 【關於這一本書】 |永久珍藏‧極美蝶舞小海報| 數量:2張 尺寸:24.5×18.5cm 選用凝雪映畫紙,屬高白度的輕塗佈紙,紙基紮實、挺度佳。 細緻無暇的紙面卻保有原紙的紋理,更增加印刷後的層次細節,效果立體飽和、光澤亮麗。 |封面設計| 使用頂級絲絨膜,絲絨膜能使印刷面顏色濃厚飽和,在淺色蝴蝶上亦能顯出亮色螢光。 同時觸感也如絲絨般柔和、細緻,且不易刮傷、不反光,內斂的絲絨膜再加上局部光的對比,讓書籍整體質感更有層次。 |內頁設計| 紙張為日本上質紙,紙面平滑、印色柔和舒適,放置多年也不太會發黃。能呈現特有的人文風格。 本書特色 •精選追蝶生涯中最有故事的86隻蝴蝶 •從上萬張幻燈片中挑選最珍貴的臺灣蝴蝶美照 •蝴蝶小知識,再懂蝴蝶多一點 •拍攝《消失的紫斑蝶》紀錄片的背後故事 •全臺賞蝶景點推薦,一起追蝶去!
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首部著作 一場對生命奧祕的美麗探索 人類長久以來的不解之謎: 「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本書就是最佳解答! ★ 英國Amazon 4.7星好評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理學科教授 ── 林則彬 專業審訂 我們周遭充滿著生命,豐富多元且卓越非凡。 但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世界又是如何運行? 面對氣候變遷、流行疾病、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到底什麼才是正解? 隨著我們對生命有更多了解,就擁有更多控制和改變生物的力量, 進而帶來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 保羅.納斯爵士用專業、優美又不失詼諧的文字,搭配簡單易懂的比喻, 第一人稱講述生物學發展歷程,帶領讀者體驗科學發現的快感, 進行一場對生命起源、生物演化最美麗的探索! ──────── 從生物學5大關鍵探索生命的奧祕 ──────── 「細胞」:細胞會成長、繁殖、維生,並在所有過程中展現出一種目標感,一種不論如何都迫切要堅持、活著和繁殖的目標感。 「基因」:沒有基因就不可能會有生命,每個新世代的細胞和生物都必須繼承遺傳指令,使其生長、發揮功能和繁殖。所以基因可以承受時間的考驗。 「天擇下的演化」:負有使命的複雜生命型態並不是出自任何人的設計,而是天擇的結果。這個極具創意的過程,使人類和我們周遭充滿多樣性的生物得以誕生。 「由化學組成的生命」:生命是來自化學物質的相吸和相斥,還有分子鍵的形成與斷裂,這些基礎過程以某種微小的分子規模集體運作,結合創造出世界萬物。 「由訊息組成的生命」:越了解生物如何管理內部訊息,就不只是能描述其複雜性,還能理解生物是如何將訊息轉化為有意義的知識,進而完成生存、成長、繁殖和演化的目的。 ▌如果你有以下情況,請立即購入本書 ❏ 常常思考「生命到底是哪來的?」 ❏ 對科學一無所知,但想要對生命有更多了解。 ❏ 覺得課本太無聊,想要用有趣的方式讀科學。 ❏ 想吸收新知,但不想讀艱深難懂的學術文章。 ❏ 講到生物演化,只記得「達爾文」跟「物競天擇」。 ❏ 超懂生物學,但不知道這跟生命有什麼關聯。 本書特色 1.作者為生物學權威,文字優美、簡潔、易讀。 2.科學歷史+哲學探討,一次領略生物學和生命的奧祕! 3.第一人稱敘述,看完故事就搞懂科學! 4.作者擅長用譬喻解釋複雜的原理,非專業背景也能秒懂!
特報→超獵奇!人體動物圖鑑②張嘴上市! 人類的祖先不是猿!有可能是一條魚! 從魚祖宗到人類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本書從魚類到爬蟲類、兩生類、恐龍、鳥類、哺乳類, 用人體理解成脊椎動物的結構特徵來介紹動物演化, 讓你秒懂脊椎動物驚人演化史! 古生物插畫家將人類的身體(特別是骨骼)轉變成動物的結構,讓你秒懂脊椎動物演化知識。 圖解式分析脊椎動物驚人的演化!從魚類到爬蟲類、兩生、恐龍、鳥類、哺乳類,系統性彙整比較,一目了然! 雖然不舒服但會一直想要看下去,在人體化的同時,也會將生物原本的樣貌和內部構造、行為模式都介紹出來,是可以讓人從中學習到許多生物演化知識。 >鯊魚捕捉獵物時,下巴會突然往前飛出! >解開雙冠蜥輕功水上飄的祕密! >暴龍擁有超標的驚人咬合力! >鴕鳥是胸前平坦的不飛鳥! >獨角鯨居然不是靠牙齒進食! 包含人類在內,所有動物的身體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而生的,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構?」、「這種形狀具有什麼意義?」 本書是《超獵奇!人體動物圖鑑》系列第二集,書中繪製了許多以人體模擬動物部分身體的插圖,讓讀者能從全新角度探究動物的身體構造與演化。 快透過人體變形插圖,一探鯊魚、蠑螈、雙冠蜥、暴龍、鴕鳥、天鵝、鴨嘴獸、犀牛、熊貓等二十六種動物的構造與演化的真相吧。 本書特色 1.以獵奇角度講述脊椎動物內部構造與行為模式。 2.系統性的彙整比較,簡單好懂,一目了然! 3.滿足學生好奇心的趣味科普書。 審訂推薦 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李培芬
李嗣涔博士結合最新實驗研究發現, 以穿梭陰陽界的「撓場」科學解密,成就人類大躍進的下一步! 從解開特斯拉日誌機密、風水原理, 領航靈界取能、星際通訊、物理農業和醫療新科技,可望解決能源危機, 預言21世紀的「撓力文明」即將興起! ★★★ 「屬於廣義相對論的撓場名不見經傳, 卻是最神奇的力場,會帶出靈界的能量。」──李嗣涔博士 ★★★ 本書是李嗣涔博士15年來探討「撓場」實證精華與最新研究心血! 2004年,他首次接觸到物體自旋會引發時空扭曲的「撓場」理論。 2014年,他從交流電馬達之父尼古拉‧特斯拉的日誌, 獲悉百年前特斯拉就已記載的── 「真空取能」、「外星通訊」、「 特斯拉線圈」等機密, 正好和他多年來驗證的「撓場」研究,相互印證! 「撓場」的現身,不僅解釋百年前「特斯拉來不及說的秘密」, 更能讓現代人將這些新知應用、開發, 可望「解決能源危機」,「撓力文明」更預告了人類發展新紀元! 〈 本書精華 〉 ➣氣場,就是一種撓場 撓場及水晶氣場均可以穿透金屬及大部分物質,但會被水屏蔽, 經過多次實驗判斷,兩者物理性質極為類似,水晶氣場的本質就是撓場。 ➣撓場,是和靈界溝通的物理工具,可穿越時空 撓場可以穿梭陰陽兩個世界,把靈界的信息及能量帶到物質的實數世界。 因此用強大的水晶氣場就有可能打通兩個世界的障礙,與另外一個世界通訊。 而且撓場在靈界的傳遞速度,超過光速,不但能傳向未來,也能傳向過去。 ➣解開風水的神祕原理 傳統的風水就是在處理環境居家中物件的擺設所形成的幾何結構, 並用風或水調整氣場的位置與大小。 氣場可將物體虛像的動態信息、旋轉及放大的能量,以形形相印方式帶入物質世界, 造成相關人士身體的感應,產生吉凶禍福結果。 因此撓場穿梭陰陽的氣場行為,就是傳統風水的科學基礎。 「物理農業」也得以發展,減少化學農業對環境的傷害。 ➣完成特斯拉未竟的理想──虛空取能 特斯拉曾申請一個電磁線圈的專利,用來抽取環境的能量。 這種設計其實是一種撓場產生器的結構。 撓場可以穿入虛數空間,把裡面所儲存的能量帶到實數空間, 讓一個發電機產生的能量大於輸入的能量,因此這種發電機可以虛空取能。 開發物理世界的第五種力場「撓場」,可望打破實數世界「能量不滅定律」。 「撓場撕裂時空所產生的力量,也是特斯拉一百多年前所「幻想」的世界, 21世紀新的撓力文明已經在我面前展開。」──李嗣涔博士
──流行病的百年恐慌、再臨與未來── 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 我們能從疫情中學到什麼,將決定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為何大規模傳染病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疫情也在百年之內愈演愈烈? ──疫情席捲下,人類社會必會發生哪些現象? 當我們努力去了解傳染病發生的真正原因,更該同時從歷史中學習:人類社會因傳染病而必定衍生出動盪與亂象,且有跡可循。 隨著大規模傳染病的頻度與強度一次比一次增高,21世紀之內,危及全人類的大規模傳染病,必將再度爆發。了解100年以來大規模傳染病的共通模式,就能早一步推演未來局勢。 ★TED動畫演說影片近300萬人次點閱,重量級醫藥史學權威震撼力作 ★國內知名學者專業推薦──丁宗蘇、王道還、李文雄、李明璁、袁孝維、黃貞祥、楊士範、楊倍昌、謝哲青(依姓名筆劃排序) ★國外學界/媒體超好評獻詞推薦──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惠康信託基金會董事、密西根大學醫學史研究中心主任兼傳染病學教授、英國<觀察家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書評>、<自然>期刊、<科克斯書評>、<出版者周刊>、<書目雜誌> 歷史證明:傳染病對人類造成的傷亡,遠勝於戰爭與自然災害。 英國醫藥史學權威鉅獻,從醫學出發,結合生態學、免疫學、人類行為學、公共衛生學,以社會、經濟、政治角度切入,全面解讀人類社會如何製造疫情,以及疫情下的人類社會必有的現象。 比爾.蓋茲在2015年曾公開表示:「如果在未來數十年有任何東西能殺死1000多萬人,極可能是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非戰爭或天災。......如果有比伊波拉更糟的傳染病,在我餘生大流行的機率比核能戰爭高50%。」(TED演講;VOX傳媒專訪提及) 全球步入近代以後,大規模傳染病從1918年西班牙流感、1930年代鸚鵡熱、1976年美國費城軍團病、2003年的SARS直到近十年的伊波拉病毒、禽流感、非洲豬瘟、MERS,以及2019年的新冠病毒...... 100年來,全球大規模傳染病的出現一次比一次頻繁,強度一次比一次猛烈,與人類社會發達程度成正相關。下一波致命性傳染病必定再度降臨,重點是:何時降臨?人們能怎麼做?如何將傷害減至最低?每當人們遇上大規模傳染病,總會走上一條不變的套路:官方掩飾新聞,民眾恐慌、歧視特定族群,陰謀論甚囂塵上。隨著疫情加劇,便會出現囤貨、金融市場與醫療體系崩潰,最後甚至導致社會維安體系完全崩潰,啟動戰爭。而病毒總是不斷改變自身的型態,它總是「神秘出現」,而後又「神秘消失」。在它「必定降臨的」那天之前,我們該如何為自身的免疫做好準備?在疫情之下,我們又要如何判斷消息的真偽?疾病大爆發並長期持續前,正常的社會與金融體系會出現什麼徵兆?面對下一波「必當再臨」的致命性傳染病,你能做好多少準備? 權威級醫藥史學家霍尼斯巴姆用行雲流水、如小說般的口吻,為我們精采講述一整個世紀的傳染病擴散史。作者本身對醫學知識以及最新科學技術擁有最透徹的掌握,並融合了優美的文筆與社會觀察視角、為我們深入解析疫情百年來愈演愈烈的真正原因,以及疫情席捲下,人類社會必有的現象。 本書特色 ★重量級醫藥史學權威,給予最專業又全面的近代傳染病史解說! ★近代歷史X生態學X人類行為學X免疫科學,獻上一場知識的盛宴 得獎紀錄 ★榮登歐美各大書店非文學暢銷榜 ★獲選英國《金融時報》2019年度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2019年度編輯選書 ★《BBC知識》國際中文版104期超級重點報導 ★美國亞馬遜書店5星至高好評
太空有多大,人類的夢想就有多大 「斷面圖大師」最新作品,中文版全球搶先出版! 8個有趣的天文主題+13張詳細斷面圖 文科腦也能輕鬆看懂宇宙科學! 數千年前的科學家是如何觀測天上星星的呢? 人類登上月球之後,還想繼續在宇宙中尋找什麼? 在我們有生之年是否有機會造訪火星? 1977年9月5日,美國太空總署發射了一枚火箭,上頭攜帶一張刻有古怪符號的鍍金唱片,展開人類史上最長一段旅程。歷時三十六年,航行一百八十七億公里,航海家一號終於飛出太陽系,進入黑暗無垠的星際空間。這艘無人探測艇傳回地球的資訊遠超過科學家的想像,而這還只是開端。 人類發明汽車不到一百年,就打造出能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火箭。科學家開始嘗試在太空中種蔬菜,也許在不久之後,人類還有可能移民火星。毫無疑問地,我們已經走入名符其實的「太空時代」。然而回過頭看,人類最初是如何開始觀測天上的星星呢?我們又在宇宙中尋找什麼呢? 書中收錄十三張結構斷面圖,透視全世界最貴的服裝─太空衣─如何維持太空人的生命,認識遙控探測車好奇號的火星探險裝備;搭配八個實用又有趣的天文主題,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航太科技─人造衛星,或是人類該如何飛上火星,是搭乘火箭、太空梭,還是太空電梯?當人們越是探索太空、越是了解宇宙,就越能明白我們稱之為「家」的這顆藍色星球,是多麼獨特而珍貴。 本書特色 ★13張精細的結構斷面圖,揭開火箭與太空梭的內部祕密,即使不懂機械科學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善用圖解、比例尺,幫助讀者建立空間、大小和距離的概念,不用憑空想像。 ★8大太空主題,用說故事的方式,將天文學的歷史和理論變得有趣,還有介紹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衛星科技,以及熱門的太空移民。
世界上最聰明的科學家都曾被考倒的經典難題英國知名物理學家教你輕鬆破解從經典的愛因斯坦相對論,到最新的量子力學9大悖論帶你用最有趣的方式,一次搞懂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如果你搭乘時空機回到過去殺死了你的祖父,那你還會存在嗎?‧貓竟然可以同時處於活著又死亡的兩種狀態?‧一根竹竿在高速移動下,長度居然會變短?‧明明是雙胞胎,其中一個人卻比另外一個人大十歲?上面這些不合理的問題完全顛覆了我們的知識與邏輯,他們正是科學上所謂的「悖論」(paradox)。從古到今,這些複雜的謎題考驗過無數頂尖的科學家,讓他們百思不得其解。書中介紹了最具代表性的 9 個悖論,它們橫跨整個科學史,對於每個時代科學家們最關注的議題提出質問。這些悖論都屬於「認知悖論」,看似矛盾,但其實只要仔細思考,就可以找出其中的假設漏洞,輕鬆破解。本書作者被譽為「科普界的明日之星」,他認為這些悖論就像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底下隱藏著廣大的科學知識。想一探科學上的諸多奧祕,還有什麼方法比透過破解謎題更有樂趣呢?更別提這些謎題曾經擊敗過世界上最聰明的腦袋!如果你喜歡挑戰自己的邏輯思考,這本書絕對能滿足你的需求,讓你在反覆論證中獲得許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