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在演化的頂點,也不在演化的終點; 我們正在演化的途中!! 地上的所有物種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開始了不同的演化,以利自我的生存。換句話說,所有生物都是「不完美」的,才會有演化這件事的發生。 那麼,我們人類呢?也是一樣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們人類是演化的不良品?!卻站上了地球物種的頂端? 但,這根本是人類傲慢的想像。 我們為了演化捨棄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 人類為了血氧的供需能更順利,所以心臟和肺臟的運送功能都讓步了,而導致心臟病變的提高、肺功能遠遠不及鳥類,甚至恐龍。 此外,為了提高行動靈活度,人類選擇了雙足直立行走,於是我們永遠擺脫不了腰痛;女性生產時也很難避掉難產的可能性。 就連死亡也是演化出來的結果,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死亡是為了演化出更適合生存的新品種。 最終的結果就是:演化或許殘酷地讓人類不斷丟去原有的優勢,卻讓我們活了下來;人類就算是個演化的殘缺品、不完美,但依然自在地活在地球上。 是的,我們仍在演化的路途上,而每一次演化都是有意義的。
1.顛覆傳統觀念,導正過去大眾對達爾文進化的誤解,重新以生物學的新發現,詮釋達爾文想說的事。2.世間眾人皆以為人類是「萬物之靈」,但本書作者卻點出其中的謬誤,告訴大眾:其實人類是敗者中的敗者,才得以生存。3.作者以此書警愓世人,雖然人類已成為地球霸主,但應躬身自省,為地球萬物找到更新的出路。在這個地球上,最終的霸主是最初的敗者!!在三十八億年悠久的地球生命史中,最終存活下來的往往是生存戰爭中敗下陣來的弱者;而上天總是和地球上生物們開玩笑――推動生命不斷向前進化的,也是弱者。於是,三十八億年的地球生命史是由這些敗者創造出來的。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消逝滅亡的竟是所謂的強者、勝者。我們人類,是這進化過程最終的產物、末裔;可以說是敗者中的敗者。到底這些時代的敗者是如何存活下來?又如何開創新的時局的呢?就讓我們好好向這些所謂失敗的弱者,學習劃時代的生存戰略吧!
看見台灣,就從海洋開始 台灣的陸地資源並不多,被稱為寶島的理由,其實正是因為它在海中,但這卻常被人忘記。早年因戒嚴跟海防,一般民眾不太可能去到海邊、親近海洋,更何況是認識海洋與愛上海洋了。 在中小學課本只有國立編譯館一種「部編本」的年代,小學三年級下學期的國語課本裡,「海底奇觀」與「拜訪張教授」這兩課,一篇選錄自他的這本書,一篇則是採訪他的新聞,成為這一世代台灣人認識海洋的啟蒙教材。 本書將台灣海洋與海邊的各種生物,分成三大單元:(一)海裡的各行各業(二)海裡的社會現象(三)海裡的自然現象,讓讀者能更認識我們最該熟悉卻又最陌生的海洋世界。 盼望藉這本書讓大家認識海洋、認識海裡的魚,認識台灣的海洋資源,然後,再一起來保護台灣的海洋、保育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 本書特色 國際知名的海洋學家,帶你潛入海中,認識一直圍繞與陪伴我們的水中朋友 你相信嗎?海裡有醫師、魔術師、模特兒、裝甲兵與砲兵 也有藝人、殺手,狩獵者、清道夫、密醫等各行各業 還有房東、房客、背包客、千面人等社會群像 金鼎、金馬與金穗三大獎作家,以科學角度與幽默筆觸 成為你悠游海底的最佳導覽,帶你體驗《海底總動員》 四面環海的台灣,要看見她,當然不能只從空中俯瞰,更不能只在陸上觀察。台灣位於全球最大的地歐亞陸塊和最大的海太平洋交接地帶,黑潮帶來了世界一流的海洋資源,尤其是多樣生物性,這裡的魚類種類佔全球十分之一、鯨類四分之一、海龜二分之一……可惜大多數的台灣人並不知道。 更可惜的是,這個擁有一千多公里海岸線的島嶼,因為長期戒嚴與教科書裡的大陸意識形態,讓此地的民眾不知海、不親海,甚至害怕海。如今我們的海岸,多數已被堤防、消波塊、工業區、發電廠甚至垃圾場佔據了。 國際知名的海洋生態與漁業生物專家張崑雄,為了讓海洋子民的視野能真正擴及海洋,讓我們的思維不再受限於陸地,立志要經由簡明舉例、圖文並茂的解說,讓6歲以上閱讀程度的讀者,就能透過本書,從另一個角度看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