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 類別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渴求的心靈:從香菸、手機到愛情,如何打破難以自拔的壞習慣?

心靈工坊  出版
2019/07/17 出版

★透過理解大腦對於各種上癮的影響與運作,一一破解大腦綁架人類行為的慣用手法! ★以科學角度印證正念療法能有效改善上癮行為,從此與你的壞習慣分手吧! 現代生活中的我們,經常淹沒在直覺且無意識的行為裡:一無聊就滑手機、煩躁時點一根菸、止不住的甜食慾、情緒勒索……本書就像是個小提醒:試著暫停一下吧,想想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做。 作者賈德森博士在本書中不斷探問人們的各種渴求:對於菸、手機,甚至是愛,渴求可謂無所不在。賈德森博士身為成癮性精神醫學專家,同時長期投入正念靜觀的實踐,他先從腦神經與心理學的角度切入,以淺顯的方式介紹人類心理機制與大腦運作,接著引入正念靜觀的練習理念,讓自我的渴求得以從大腦的制約束縛中掙脫。 在科學與靈性層面對於渴求的緣由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後,我們便能時時刻刻保持自覺,不再輕易落入大腦的陷阱中。理解像是打開了那扇自覺之門,也符合正念的核心價值:以覺察解放身心。 本書介紹了經科學實證具療效的正念療法,以及正念手機應用程式,展現了科學與靈性知識完美結合的最佳典範。上癮的你,該如何跳脫大腦的制約與人類本性掌控,本書提供了絕佳的解答與工具! 書末收錄行為傾向問卷,想了解自己、摸清潛在的習慣嗎?那就先測測看你屬於何種人格特質吧!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態心理學:復育地球,療癒心靈

心靈工坊  出版
2017/02/03 出版

一個人要與「自己深層的自我」調和,需要的不僅是一趟探索內在的旅程,也需要和外在世界的環境和諧共存。 ─詹姆斯‧希爾曼 綜觀一直以來心理學探討的核心議題,不外乎是:「我」在哪裡 「我」何所始?又何所止?「他者」又始於何處? 九〇年代,本書編者西奧多.羅斯札克在美國倡導「生態心理學」,號召生態學界與心理學界相互對話與合作,共同面對人類與環境逐漸崩壞的關係。應運而生的這本經典文集,揭開一連串蝴蝶效應。 書中揭露,擁有健康的關係不只與個人心靈有關,更牽涉到地球上眾多生命的存亡。當我們開始在意環境、並同時回顧自己在關係中的模式,就可以發現荼毒著我們親密關係的控制、否認、虐待與投射等互動模式,和我們對大自然的不珍惜,背後的態度與形式,其實如出一轍。 在收錄的二十多篇不同領域的省思與實踐中,涵蓋從心理學觀點、兒童發展、女性主義、科技成癮等多種角度切入分析環境危機的論述,與包含生態式覺知技巧、完型治療或棲地復育的實務分享,以及薩滿式諮商和荒野治療等前衛方法等,讓這部旁徵博引又筆調犀利的著作,充滿自我的覺察與對大自然的關懷。 透過這本文集,在環境保護日益重要的當今,希望重新喚醒人類與大地母親最初的聯繫,從心靈角度發現愛護環境和愛護自己,其實是同一件事情。 我們為了要使用「我是」二字而產生獨立分隔的錯覺,是現代世界的問題之一。一直以來,我們在全球宏大模式中根植的程度,遠比我們膽小的自我所敢知道的還更深遠──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一個供我們體驗自己的靈魂,也體驗地球靈魂的場域。──華特.克里斯堤(緬因州立醫學中心精神科的副主任) 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換句話說,人蒙受痛苦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痛苦。──高爾(美國前副總統) 本書特色 ★生態心理學經典之作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生態心理學:復育地球,療癒心靈

心靈工坊  出版
2017/02/03 出版

一個人要與「自己深層的自我」調和,需要的不僅是一趟探索內在的旅程,也需要和外在世界的環境和諧共存。 ─詹姆斯‧希爾曼 綜觀一直以來心理學探討的核心議題,不外乎是:「我」在哪裡 「我」何所始?又何所止?「他者」又始於何處? 九〇年代,本書編者西奧多.羅斯札克在美國倡導「生態心理學」,號召生態學界與心理學界相互對話與合作,共同面對人類與環境逐漸崩壞的關係。應運而生的這本經典文集,揭開一連串蝴蝶效應。 書中揭露,擁有健康的關係不只與個人心靈有關,更牽涉到地球上眾多生命的存亡。當我們開始在意環境、並同時回顧自己在關係中的模式,就可以發現荼毒著我們親密關係的控制、否認、虐待與投射等互動模式,和我們對大自然的不珍惜,背後的態度與形式,其實如出一轍。 在收錄的二十多篇不同領域的省思與實踐中,涵蓋從心理學觀點、兒童發展、女性主義、科技成癮等多種角度切入分析環境危機的論述,與包含生態式覺知技巧、完型治療或棲地復育的實務分享,以及薩滿式諮商和荒野治療等前衛方法等,讓這部旁徵博引又筆調犀利的著作,充滿自我的覺察與對大自然的關懷。 透過這本文集,在環境保護日益重要的當今,希望重新喚醒人類與大地母親最初的聯繫,從心靈角度發現愛護環境和愛護自己,其實是同一件事情。 我們為了要使用「我是」二字而產生獨立分隔的錯覺,是現代世界的問題之一。一直以來,我們在全球宏大模式中根植的程度,遠比我們膽小的自我所敢知道的還更深遠──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一個供我們體驗自己的靈魂,也體驗地球靈魂的場域。──華特.克里斯堤(緬因州立醫學中心精神科的副主任) 什麼地方,人的精神被踐踏了,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什麼地方,人感到無力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什麼地方,人活著感受不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時,生態環境便蒙災難。 換句話說,人蒙受痛苦時,生態環境便蒙受痛苦。──高爾(美國前副總統) 本書特色 ★生態心理學經典之作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