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 類別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解開一盎司羽毛裡的謎團:顛覆傳統認知與偏見,重新解讀鳥類行為背後神祕而複雜的智慧

好優文化  出版
2024/03/01 出版

◆紐約時報暢銷書 ◆亞馬遜超過1500多位讀者4.6顆星好評 ◆自然寫作獎得主的鳥類觀察筆記 ◆系列著作已授權美、英、加、澳等20多國 近年來,科學家們重新審視了多年來被視為反常現象的鳥類行為,他們的發現顛覆了人們對鳥類生活方式的傳統看法,鳥類的戲弄及打鬧行為告訴我們,無論是思考能力、玩耍的花樣、使用語言和工具、複雜的建築,或在理解、操控和欺騙其他動物方面,人類並不像我們曾經以為的那樣獨一無二。 你知道…… ●    公鳥會為了要延長「嘿咻」的時間,而對雌鳥「說謊」? ●    為了享受BBQ燒肉,鳥不惜用火燒了一片樹林? ●    先成家再立業,有巢的雌鳥更容易吸引公鳥交配? ●    築巢鳥類更勝氣象專家,能夠預知三個月後的氣象? ●    當鳥類發現一項任務特別有趣,會排隊參與? ●    為了享受遠方的美食,準時來搭人類公車? ●    鳥類會發明新遊戲,因為玩瘋了而忘記吃飯? ●    為了提高遊戲難度及趣味性,不惜摔斷自己的翅膀? ●    有些鳥類一輩子不認識自己的父親? ●    大多數的成鳥,會把幼鳥送去育兒中心? ●    喜歡吃骨頭的美洲鸠,為了吸食骨髓,把一隻烏龜丟在希臘創作家的頭上,因為誤認他的光頭是一塊石頭。 這些非凡的行為中,有一些是生物學難題,似乎挑戰了「鳥性」的邊界:一隻母鳥殺害自己的幼兒,另一隻無私地照顧其他鳥的幼雛,彷彿牠們是自己生的一樣;有送禮的鳥和偷竊的鳥;有跳舞的鳥和創作的鳥;有構築聲音牆以阻擋侵入者的鳥,以及用特殊的信號召喚玩伴的鳥。 鳥類的戲弄、打鬧告訴我們,無論是思考能力,或是玩耍的花樣,都不是人類獨有的。在使用語言和工具方面,複雜的建築、或在理解、操控和欺騙其他動物方面,人類都非唯一。 鳥類已經存在數百萬年,而人類最多存在幾十萬年,在我們存在的短暫時光裡,鳥類已經學會利用我們作為食物和住所的來源。如果人類消失,鳥類失去了這項資源,牠們可能會提高認知能力,並憑藉其超高效的信號傳遞和緊密的神經元包裝,成為下一個大思想家,在動物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且這可能發生得非常快。 人類別再自詡為萬靈之王了,想想在幾百萬年後,鳥類將會敲開人類的化石,並告訴其他的鳥「不要重蹈人類覆轍」! 各界讚譽 關於鳥類行為研究的精彩綜述......使艾克曼的書成為閱讀的樂趣,不僅僅是她講述的故事,還有她生動的寫作風格。艾克曼這本深具啟發的書清楚地表明一件事,那就是鳥類沒有單一的生存方式。她的著作是對鳥類行為、做法、偏好多樣性的盛宴,她筆下的鳥類是「反傳統信仰和規則破壞者」,並且仍然「充滿神祕感」,並展示「鳥類和我們人類一樣與眾不同」,使本書如此引人注目。──《觀鳥雜誌》(Birding Magazine) 從令人眼花繚亂的羽毛故事,到幾乎深不可測的模仿軼事,珍妮佛.艾克曼的《解開一盎司羽毛裡的謎團》是對鳥類世界神祕的漫遊。艾克曼對鳥的熱愛在她的寫作中顯而易見。她高超的敘事方式描繪了豐富的畫面,吸引了讀者的想像力,使難以掌握的研究變得容易理解。──《科學雜誌》(Science Magazine) 這本令人振奮的書將使你和艾克曼一樣對鳥類生活的複雜與矛盾感到震驚。──《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讀完艾克曼的《解開一盎司羽毛裡的謎團》後,你可能會更努力地傾聽來自後院的各種鳴叫聲、歡呼聲和咕噥聲。她的新書提醒我們,我們與鳥類有許多共同之處──像人類一樣,它們有能力進行欺騙和操縱,更別說合作、文化與交流。──《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在《解開一盎司羽毛裡的謎團》中,珍妮佛.艾克曼對鳥類行為進行更深入、更廣泛的挖掘,當她穿越各大洲時,從豐饒的土地中挖掘出了迷人的故事,艾克曼女士收集並展示了驚奇和喜悅的寶物,然後將科學家的故事放在舞台中心,令人耳目一新。──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絢麗而迷人。《解開一盎司羽毛裡的謎團》向我們展現看待鳥類的新方法,是的,但也許更好的是,透過鳥類的眼睛、智力和比人類更多的感官,它讓鳥類向我們揭示了我們共同世界的隱祕現實。──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美國學者 艾克曼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鳥類觀察,使科學研究變得生動。經由展示每個物種如何交流、玩耍、為人父母、工作和思考,她提醒我們,成為鳥,並不只是成為「鳥」。我們在談的是一種生活無比複雜的生物。──《科學星期五》(Science Friday) 艾克曼在書中加入了深刻的觀察、有趣的事實,並深入研究了關於海鷗、鴯鶓、禿鷲和知更鳥等不同鳥類的最新研究。── Undark 艾克曼充滿活力的寫作風格,使所有的鳥類事物引人注目和令人愉快。──《書單》(Booklist) 艾克曼提醒讀者,鳥類是有思想的生命 。她個人的實地觀察和與繽紛迷人的鳥類邂逅的敘述,使科學研究變得生動。《解開一盎司羽毛裡的謎團》將吸引所有有興趣瞭解鳥類和自然史的讀者。──圖書館雜誌 (Library Journal) 一本亮眼的原創著作。艾克曼是位文筆流暢的作家;她對觀點的表述很巧妙,而且她描述的軼事很吸引人。她展現了鳥類科學是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始終令人著迷,她對嗅覺的使用進行了精彩的討論,嗅覺長期被忽視,但確實被用於導航、求偶信號、躲避捕食者,以及毫不奇怪地,定位食物。──《科克斯書評》 (Kirkus Reviews) 聯合推薦 李昭賢|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 黃阿鏘|野生動物圖文創作者 (依姓氏筆畫序)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腦充電:科學證實,逆轉大腦退化的健康生活對策

好優文化  出版
2023/12/31 出版

預防醫學的一大進展,抗老化、防失智的生活指南 科學研究證實,大腦退化不僅可以預防,還可以逆轉 ★Amazon 讀者4.4顆星好評。 ★橫跨:認知科學、心理學、腸道微生物學、營養學、運動學、性學等專業領域,是一本家庭必備、可隨時查詢的大腦保健生活百科。 ★每章有【開箱報報】大腦保健、健腦練習總整理。 ★雙色印刷將重點標示出來,使讀者能迅速掌握本書概要。 ★特別收錄:新冠病毒對大腦的傷害、修復與保健。 大腦是我們最重要且最複雜的器官。它控制並協調我們的行動、思維和與周圍世界的互動。它是個性的源泉,構成了我們自我的感覺,並塑造了我們人類經驗的方方面面。然而,儘管認知能力下降是我們許多人最大的、長期的健康擔憂,但關於如何照顧我們大腦的實用知識卻仍然不多。 科學證實,我們的人體— 從11歲開始老化,35歲開始出現失智的現象 過去幾十年來最深刻的啟示之一是,老化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它在人生的早期階段就開始了(大約11歲),我們身體的衰老速度不僅是有彈性的,而且主要是由我們控制的(DNA或遺傳只占25%)。基本上,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老化,從而控制大腦的健康,方法是改變我們接觸的風險因素,比如飲食、運動、睡眠、性行為、酒精、咖啡、壓力、社會關係,以及我們如何使用大腦。 本書作者詹姆斯.古德溫(Professor James Goodwin)是世界頂尖的腦科學及預防失智的專家,在這本具開創性的新書中,結合最新的科學研究,以簡單容易的練習,提供讀者關於運動、飲食、睡眠、社交生活等的簡單方法,告訴你如何避免某些陷阱,如:飲酒過量、睡眠不足、肥胖、孤僻、抽菸;幫助你瞭解如何保持敏銳,以及如何在歲月流逝中戰勝大腦衰退的跡象,而且這一切全由你自己來控制;本書將提供你專業知識,使你可以完好無損地度過一生,把腦力或性能的損失減到最少;從中年開始,心理健康會變得更好,並且大大降低包括失智症在內的疾病風險,輕鬆維持(甚至逆轉)大腦狀態,讓你常保年輕、思路清晰,健康慢老。 投資大腦就像投資股票市場,最重要的不是投資的時刻,而是我們在股市上停留的時間。就腦力的訓練而言,重要的不是我們在某一天所做的事情,而是我們多年來每天所做的事情,它可以讓我們建立起良好生活方式的累積效應,就像複利一樣,在未來獲取加倍豐厚的利益! ★每日生活的健腦小練習: |社交| ▶▶ 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沒有社會接觸,受影響的不僅是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幸福,我們的大腦健康也無法倖免。 ▶▶ 孤獨會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焦慮、緊張、恐懼、憂鬱,甚至會改變我們大腦的結構。 ▶▶ 儘量保有你的朋友圈、家人圈和/或鄰居圈,在圈子裡跟他們交流點子、想法、疑慮和實際問題,讓他們也可以幫助你或鼓勵你。 ▶▶ 儘管我們可能不喜歡(現有的)工作,但想得到幸福,無所事事並不是好主意。 |運動| ▶▶ 藉著規律而且強度適當的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衰老,甚至可能反轉它。 ▶▶ 射擊對大腦有益,而且不一定要使用槍支,任何與打靶有關的活動,比如射飛鏢、射箭或保齡球都可以。 ▶▶ 即使每天運動,而且超過官方的建議量,但長時間坐著,會抵消運動累積的所有好處。請盡可能讓連續坐著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飲食| ▶▶ 就大腦健康而言,「飲食八分飽」最好! ▶▶ 我們攝取的食物種類愈多,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會更高,發炎程度會更低。 ▶▶ 地中海飲食已被證明,可降低年齡增長引起認知功能減退的風險。 ▶▶ 即使是少量缺水,也會損害我們的心智敏銳度。一整天都要不斷補充水分,避免喝太多的茶、咖啡和碳酸飲料。 ▶▶ 蘋果是一種天然益生菌,但前提是我們要把它一整顆都吃掉(包括果核)。 ▶▶ 適度小酌會帶來好處。滴酒不沾的人比每週飲酒量超過14個單位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 ▶▶ 皮質醇在上午9點左右達到高峰,這可能是早晨喝咖啡或茶的最佳時間。 ▶▶ 嚼食口香糖,在即時和長期記憶方面都有改善。 ▶▶ 吃巧克力吧!巧克力富含類黃酮,可以餵養腸道中的細菌,對大腦健康無比重要。 |睡眠| ▶▶ 睡眠不足會破壞我們的決策能力。無法一夜好眠,反應時間將會比酒後駕駛還要差。 ▶▶ 你醒來時,不感到疲倦,白天也不覺得睏倦時,你就已經睡夠了。 ▶▶ 讓自己保持日常節律。不要在一天中的錯誤時間做事,而要在正確時間做正確的事。 |學習| ▶▶ 要改變我們大腦的活化程度,就得挑戰有難度的活動,像搭船遊覽就不是個好辦法。 ▶▶ 學習一門新語言是減緩大腦老化的好方法。 |其他| ▶▶ 養寵物,是帶給我們幸福感的重要利器喔! ▶▶ 音樂對生理、情緒與認知壓力反應都有好處。 ▶▶ 口腔衛生與身體其他不良後果有關,包括: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勃起功能障礙和對大腦的損害。 ▶▶ 有規律的性行為——至少每週一次——對健康有益,包括我們的大腦健康。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蝙蝠車Batmobile全圖鑑

好優文化  出版
2023/06/13 出版

華納兄弟授權★完全收錄 全台獨家 經典蝙蝠車Batmobile經典車款 ✓蝙蝠俠與各款蝙蝠車的歷史 ✓蝙蝠車的構造、作用與角色 ✓各式配備、武器全面公開 ★同步收錄★ 蝙蝠戰機(Batwing)蝙蝠機車(Batbike) 蝙蝠船(Batboat)蝙蝠戰車(Batmobile) 旋風蝙蝠直升機(Whirly-Bat) ◎不只是對正義的憧憬──帥氣也很重要!蝙蝠車(Batmobile)來了! 作為知名IP ,蝙蝠俠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也是很多人探索人性、探究「正義」到底是什麼的重要文本。但不論是早期麥可‧基頓(Michael Keaton)方‧基墨(Val Edward Kilmer)或是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充滿娛樂氛圍的版本,或是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經典版,蝙蝠車--都是偉恩企業的驕傲,也是布魯思‧偉恩帥氣的幫手,正義的夥伴! ◎完整收錄蝙蝠車的經典車款,並附說明與剖面圖 本書不但收錄《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甚至是《蝙蝠俠:阿卡漢騎士》(Batman: Arkham Knight,電子遊戲)、一九六六年的《蝙蝠俠》電視影集當中出現的經典蝙蝠車,並完整收錄: ‧每一輛蝙蝠車在出現的電影、影集或遊戲當中的由來(偉恩企業如何把替美國國防部設計的武器轉移給自家少爺用) ‧構造圖、剖面圖、原理圖,以及蝙蝠車的進化與變化 而除蝙蝠車外,本書並同步收錄蝙蝠戰機(Batwing)蝙蝠機車(Batbike)蝙蝠船(Batboat)蝙蝠戰車(Batmobile)旋風蝙蝠直升機(Whirly-Bat)--當然,也同步收錄說明與結構、以及在每一部作品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華納兄弟正式授權!DC獨家製作專屬蝙蝠車插畫設計 ▎華納兄弟、DC正式授權 ▎本書專屬「蝙蝠車」插畫設計 ▎正體中文獨家授權 ▎封面採用精裝與壓印技術(打凸) ▎全書內文使用進口雪銅紙 ▎全書內頁水性上光 超高規格製作、最大限度呈現正式授權圖片質感,收藏價值100%!  

79 特價11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鳥的生活

好優文化  出版
2022/01/07 出版

從一萬五千英呎高空上俯瞰的世界, 會是什麼樣子?   美國最佳科學創作獎得主,珍妮佛.艾克曼 最新力作!   美麗‧狡詐‧迷人‧殘忍   比「人」更好,也比人更「壞」 最迷人的生物★最令人驚異的「私生活」   ◎最迷人的生物,卻有著最令人驚異的「私生活」?   五顏六色的羽毛、迷人動聽的歌聲--這一種生物,有的嬌小艷麗,有一些卻巨大且具侵略性。從來沒有一種生物,可以在同一種生物群體中產生這麼大的落差。這種生物,就是「鳥」。   在過去,我們所熟知的鳥類形貌,不外乎飛行、嬉戲、歌唱,或者是鷹隼般的兇猛剽悍、令人懾服。或者如鸚鵡般五色斑斕,或者有如鴕鳥、企鵝一般與大多數認知的「鳥」不同的外在與能力差異。我們知道的鳥類,有的被認為毫無智力可言,也有的像是中、大型鸚鵡或烏鴉一般,擁有人類孩童的智商。   本書作者,美國最佳科學創作獎得主──珍妮佛.艾克曼,則以她生動、寫實且優美浪漫的筆法,描繪鳥類這個群體之間的愛與背叛、狡詐與殘忍,以及誰也避不開的生與死。   ◎人類做的很多事,鳥也會做。譬如操縱、欺瞞、殺嬰、侵占──……   鳥的生活--或者說,鳥的社會,只是覓食、求偶、生育、育雛嗎?   珍妮佛.艾克曼說:其實並不是。很多人類會做的事,鳥類也會做。譬如操縱、欺瞞、殺嬰、侵占──……   -白翅擬鴉會把同類的鳥蛋從巢中移走,把鳥巢從樹上移走。有人觀察到這種鳥用它的喙一個一個地撿起蛋,然後把它們扔到地上。交戰中的白翅擬鴉會做一些除了人類和螞蟻之外很少有動物會做的事情:它們會強行綁架和奴役其他群體的孩子。   -折衷鸚鵡不但會殺子,而且只會殺死雄性雛鳥。母折衷鸚鵡時會在孵化後的三天內帶走雄性雛鳥;這些雛鳥經常被在巢樹的底部被啄死。但是,為什麼?   -藍鴉不僅會模仿紅尾鷹,而且會模仿各種猛禽,導致斑鳩和其他鳥類丟下食物逃走,然後藍鴉就抓住這頓免費的晚餐。甚至雛鳥也會模仿其他幼鳥收集更多的食物。   -布穀鳥會在其他鳥類的巢中產卵,寄生的雛鳥會模仿其主人的幼鳥的乞討叫聲來獲得食物。單獨的普通杜鵑雛鳥可以模仿一整窩蘆葦鶯,牠的小寄生父母得加緊努力,以滿足過大的外來幼鳥。而原來的幼鳥呢?則早就被這些寄生者與他們的父母殺死了。   ◎珍妮佛.艾克曼,與她所愛的自然   艾克曼撰寫有關科學、自然和人類生物學方面的文章已經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她是美國《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特約作家,亦曾擔任著名的《好奇的博物學家》(The Curious Naturalist)一書編輯。也曾獲頒國際地區雜誌協會的自然寫作銀獎,獲得阿弗雷德.P.史隆基金會資助,以及塔夫茨大學蒂施公民和公共服務學院、國家藝術基金會非虛構文學獎助金。   艾克曼在寫作本書時,一直住在德拉瓦州的沿海小鎮──劉易斯(Lewes),一個看得見海、看得見沙灘,且風光明媚的地方。她在海濱漫步時觀察鳥,也在沼澤觀賞鷹隼盤旋、以及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感受。她以一種靜謐的熱情與友善而豐富的智慧,探討大自然景致如何形塑我們的想法與觀念,並證明了家鄉的土地往往是我們對這個星球產生最深刻感受與迴響的所在。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知識的時代:宋代人如何研究磁鐵、中藥、物理學,「考古」到戰國時代?最偉大的古代科學家沈括,與中國科普經典《夢溪筆談》

沈括  著
好優文化  出版
2021/08/11 出版

 「(夢溪筆談是)中國整部古代科學史上的座標。」 -《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一千年前的科學家,如何思考這個世界? 宋代人如何研究磁鐵、中藥、物理學,「考古」到戰國時代? 最偉大的古代科學家沈括,與中國科普經典--《夢溪筆談》 ◎沈括是誰?《夢溪筆談》又是什麼? 沈括是北宋時的重要科學家、政治家,一千多年前,他就已經發現石油(兼命名)、發現UFO(!)、研究現代人都未必聽得懂的數學(高階等差級數求和問題……這是什麼?)發現「地磁偏角」、研究「共振現象」。 一個不小心、還以為他是穿越一千年前的現代人!? 但其實,沈括是生於一千年前的政治家、科學家。他不但參與王安石變法,也在農耕、疏濬、天文、工程學上有諸多實務經驗與貢獻。《夢溪筆談》是他晚年總結自己一生所學、研究、心得的集大成,被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Noel 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盛讚是「中國整部古代科學史上的座標。」 ◎這不只是一部科普鉅著── 更是一千年前的頂尖科學家,思考這個世界的角度與方法 不只是紀錄某地出現石油,更是進一步確認當地人如何使用這個陌生的新發現,以及這個「石油」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讀到古書中有人飲酒二斗七升,他除了質疑人不可能喝下這麼大量的液體(一斗=兩千毫升)也實際以古法釀酒、看看不一樣的原理,是不是在成果上也有所不同。 即使是著名的古代碩儒、或者偉大的思想家,諸如墨子、孔安國(孔子後代)或郭璞,他都能夠毫不遲疑地提出質疑;看著堆積的酒罈子,他思考的則不是要不要喝酒、該不該禁酒,而是如何計算這一堆酒罈子的體積。他在誰都還不知道「這樣的學問能做什麼」的時候,想出計算弧長的方式,直接影響日後天文學與曆學發展。 他沒有受過一天科學教育,也沒有受過廿世紀後的現代化教育。但他思考這個世界的方式,卻超前當代一千年,或者也超越身處廿一世紀的我們。他如何思考?又如何觀察? ◎不只是一千年前的偉大,更是挑戰權威、挑戰未知的勇氣! 過去的人讀沈括、讀《夢溪筆談》,大多將重點放在沈括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在科學上創造相當可觀的成就。但細讀《夢溪筆談》,則可以透過沈括的視角,觀察他如何突破當代的限制,讓思想的廣度與深度都延伸到極限;更可以觀察到他如何從過去的學問中掏取、淬鍊出真正的精華,並加入當代智慧加以創新。 是的。沈括代表的,並不只是古代科學家的智慧,更是創新的精神與思考。現代的我們為什麼應該讀《夢溪筆談》?沈括的勇氣、與對追求新知的執著,或者對入手資訊容易太多的我們來說,能夠提供更多反思與啟示。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扭曲的氣候危機

好優文化  出版
2021/06/04 出版

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重磅專訪! 比約恩.隆堡(Bjorn Lomborg)抨擊拜登「綠色新政」 氣候危機也好、綠能也好, 不該比創新、經濟、脫貧, 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氣候暖化」真的存在!但會是我們最迫切的危機嗎?   本書作者比約恩.隆堡(Bjorn Lomborg)是哥本哈根商學院的客座教授和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學者。身為智庫「哥本哈根共識」的主席,他曾與三百多名全球頂尖經濟學家和七位諾貝爾獎得主合作,並協助改變數十億美元援助支出。他在本書中要提醒所有人的是:我們因為被過度誤導、所以在政策制定上產生嚴重誤差。 我們誤把氣候問題當作是當前的、最重要的,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於是我們犧牲經濟、犧牲可靠的化石能源、犧牲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那些原本有希望擺脫貧窮的人。 只為了政客、環保販子與綠能業者的利益,這樣真的合理嗎? ◎政客、環保販子與綠能業者,如何炮製世界末日?   隆堡認為,這與科學家無關──科學家們誠實地做了研究,也誠實地提出研究的成果。但不誠實的是政客、環保販子與綠能業者的解讀方向。 好比說,談暖化,談氣候變遷會摧毀農業、談人類會死於糧食不足,卻避談人類會適應,會改善技術與選擇;談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度上升,卻不談二氧化碳也會增進綠化(事實上地球的綠化程度是被改善的);談人類可以做多少減碳的事,彷彿真的我們做點什麼,地球就會得救。 但我們真正要注意的是什麼呢?是個人的努力根本無濟於事,甚至可能有害。努力一年減碳之後,好棒棒,我們拍拍手,然後搭飛機去哪裡玩幾天嗎?開電動車,好棒棒,我們拍拍手,電動車零碳排放。但猜猜看,製造一輛電動車,車廠使用的是化石能源,還是環保的綠能? ◎創新是唯一的、最重要的解方 化石燃料會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就不要用化石燃料──不過,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是透過逃避或放棄的手段,來適應各式各樣的生存難關嗎? 好比說車輛與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之間的連結關係。交通事故可說與馬車一起誕生;汽車發明後,相關死亡人數更是急遽上升。但我們的選擇是放棄汽車嗎?我們因此而選擇效率較差的運輸工具嗎? 不,我們做的是不斷在技術與制度上進行創新與變革。我們把汽車的安全配備與交通規則做得更好,在需求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且透過這個好用的工具創造更好的收益,讓我們在創新與變革上有更多資源與資金可以運用。我們會有更好的汽車產品與交通制度。 那麼,我們又為什麼只能憑藉放棄可靠的化石燃料,來「拯救」這個地球呢?為什麼我們假裝不知道人類能創新、能適應,也能對抗自然災害? ◎真正受害的──是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被錯誤的宣傳誤導,認為暖化威脅比經濟發展更重要,比社福機制更重要,比讓那些吃不飽的人能吃飽更重要。甚至,比脫貧更重要。 可是,許多人這時會提出異議:暖化威脅真的存在!經濟問題也不應該優於環保問題!但我們在談的,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 隆堡要提醒我們:被誇大的氣候危機不應該犧牲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的福祉。這樣的政策制訂方向不但應該被檢討,我們也應該重新審視如何應對氣候變遷。就像人類一直在適應這個地球的變化,我們也可以用更聰明、更科學的方式兼顧經濟與環保的需求。 我們以為暖化危機迫在眉睫,需要最大的關注。 卻沒有想到,政客、環保販子以及綠能業者, 則透過這樣的錯覺,賺取最大利益。

79 特價4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致命大瘟疫 :亡覆帝國盛世的隱形殺手

劉滴川  著
好優文化  出版
2020/03/30 出版

大瘟疫─壓垮中央集權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傳統的大統一史觀另闢門徑 從疫病探索中央集權政府消亡的原因   絲路開通、帝國戰爭、人口遷徙帶來不同的疾病 影響一個國家的生產力與人心   瘟疫之於秦漢,正如黑死病之於歐洲 對宗教、社會、文化與政治造成毀滅性的巨大影響   頗析重擊和帝國的建安大瘟疫, 描述人類與鼠患長期抗戰中,生活、信仰與文化層面的體現   國家的安定,在於國民的安全 一個時代的終結,總戴著瘟疫的面具 撼動帝國的,不一定是萬馬千軍,而是微小病菌   「疫區如戰場,皆是人間地獄。 可戰爭關乎文明的興衰,瘟疫卻關乎文明的終結。」   ★借古鑑今!小心瘟疫離我們並不遠   瘟疫,泛指造成一定範圍的連續性的死亡、並引發一連串社會危機的傳染病,比如奪走中世紀歐洲三分之一總人口的黑死病、導致拿破崙東征失敗的斑疹傷寒,以及本世紀擴散全世界的SARS。   古文獻中的瘟疫記載最早可溯及殷商,它的致命威脅至今卻仍如影隨形,即使醫學日新月異,但病原體遵循著天擇規律,也不斷進化成致病性、致死率更高的變種,加上全球化這規模空前浩大的人口遷徙,人類與致病性微生物的博弈恐將永無止息。   透過本書對於大一統帝國流行疫病的摹寫,讀者能夠知曉疫戰下的人性與社會在經歷兩千年後其實無多大改變,一樣是如此無助、驚恐與看不到光。看本書借鑑歷史,將更能知所因應。   ★以大瘟疫獨特角度,透視帝國的衰微軌跡   過往對於秦帝國與兩漢帝國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對中原地區的集權統治,以及與周邊游牧民族的對應關係,卻忽略了流行疫病對其政權的影響。   回顧強悍的秦漢帝國,連年征伐的金戈鐵馬雖令帝國疆域無比擴張,但也是讓人口大量流動、釀下疫病傳播的遠因。   作者考察中原地區的流行病史,探索秦漢時期長年的內戰及與相鄰游牧民族的征戰,如何促發兩千三百年前第一次的人口大遷徙,而為流行疫病傳播鋪好溫床,以及57場大型瘟疫如何加速這兩個中央集權帝國覆滅的腳步。   流行疫病對於帝國的生產力、人力結構都有莫大影響,本書補足了在秦帝國與兩漢帝國研究的缺角。   ★旁徵博引,給你跨學科的歷史讀物   瘟疫史,等同一部以疫災爲背景,在政治、文化、科學、藝術、宗教等諸多方面流變的另類文明史。   作者透過對中醫學著作、正史、詩歌、民謠的廣博考據,揭示瘟疫對人類發展的意義,既面向歷史中的瘟疫,研究瘟疫在當時爆發的歷史原因、歷史特點、疫源地和宿主動物;也面向瘟疫中的歷史,研究瘟疫對中國古代文明造成的重大影響。書中全方位展示瘟疫的文化故事和歷史真相,內容多元,富有可讀性。   媒體書評   「該書秉承了劉滴川作品考據扎實、視野開闊、通俗易懂的一貫優點。它講述歷史中的瘟疫,更講述瘟疫中的歷史,是一本跨學科、特徵鮮明的歷史讀物。在收穫知識的同時,還能給予讀者文化的自覺和必要的現代反思。」——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文化時空》專欄   「以『大瘟疫』的獨特視角和宏大敘事,洞見了非同凡響的秦漢帝國。」——新華網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