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 類別 ,共計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從星塵到文明,地球演化的32個里程碑:熔岩冷卻、板塊初動、光合作用、大氧化事件……從宇宙塵埃聚合開始談起,45億年的演化旅程!

地星引力  著
機曜文化  出版
2025/09/24 出版

行星塑形、板塊漂移、海洋形成……地球如何從一片混沌中誕生出生命?從冥古宙到顯生宙,跨越五次大滅絕的演化歷程32個演化大事紀,揭開地球孕生文明的壯闊編年!▎從星雲到行星的誕生  本書以生動易懂的筆觸,從45.72億年前太陽系的誕生展開,描述一團原始星雲在重力與外力擾動下逐漸坍縮成盤狀,點燃中央的太陽,並在殘餘物質中孕育行星。作者介紹了傳統行星形成理論與「大遷徙理論」,解釋為何太陽系內有類地行星與氣態巨行星的分布,以及小行星帶與隕石的成因。隨後,地球在早期經歷與「特亞」的巨型碰撞,生成月球、傾斜地軸,賦予地球四季與潮汐,也為地球日後的穩定演化奠定基礎。▎冷卻、分層與海洋的形成  在月球誕生後,地球進入快速冷卻期,岩漿海逐漸凝固並出現地殼、地函、地核的分層結構,開啟板塊運動與地球磁場的形成。海水則主要來自岩漿釋放的水蒸氣冷凝,加上部分小行星、彗星帶來的水分。最古老的海洋可能在44億至43億年前便已出現,提供了穩定的液態水環境,這成為生命誕生的重要前提。書中透過礦物鋯石的同位素證據,揭示當時海水已在地表流動,並開始參與地質與化學循環。▎生命的起源與早期演化  作者討論生命起源的多種假說,包括地外起源與地球本地的化學演化理論。透過米勒實驗、深海熱泉「黑煙囪」與「白煙囪」的探討,指出深海熱泉可能為生命化學演化的溫床,提供持續的能量、催化表面與穩定環境。最早確鑿的生命證據來自約35億年前的疊層石,而生命可能早在38億年前甚至更早便已出現。這些早期微生物的代謝形式多樣,逐漸出現能利用光能製造有機物的光合作用生物。▎大氧化時代與環境巨變  光合作用,尤其是藍藻的產氧光合作用,改變了地球的化學平衡。最初氧氣與海水中的二價鐵結合,沉澱形成條狀鐵層,這些礦層成為今日主要的鐵礦資源。當鐵離子被消耗殆盡,氧氣開始逸入大氣,地球進入「大氧化事件」,大氣中氧含量急劇上升,促成更複雜生命的演化,也引發對厭氧生物的滅絕衝擊。本書將地球從無到有、從混沌到孕育生命的過程,編織成一部兼具科學性與故事性的壯闊史詩。【本書特色】:本書以時間為主線,結合最新科學研究與生動敘事,完整呈現地球從太陽系星雲誕生、行星形成、月球形成,到生命起源與大氧化事件的壯闊歷程。作者善用簡明比喻化解艱澀的地質與天文概念,並輔以豐富插圖與礦物、化石實例,讓讀者彷彿置身數十億年前的地球現場。全書兼具科學性與故事性,是探索宇宙與生命源流的精彩科普之作。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資料演化論,從繩結、泥板到元宇宙:數位對映、虛擬實境和區塊鏈,數位時代的起點竟是數手指的原始人?

劉士軍  著
機曜文化  出版
2025/08/13 出版

從繩結到大數據,一場人類文明的進化史 揭開數字背後的秘密,輕鬆認識資料科學 掌握資訊,你就能駕馭未來 ⚑ 一場跨越時空的科技文明之旅 本書是一部橫跨數千年人類歷史的科普著作,從結繩記事的原始社會,到雲端運算、元宇宙的數位未來,作者以扎實的學術底蘊與深厚的人文視野,引領讀者認識資料的誕生、演進與意義。 ⚑ 資料從哪裡來?從數學說起 本書從數的起源談起,娓娓道來數字的發明與數學概念的演化──從自然數、零、分數,到有理數、無理數與複數,每一階段的數學發展都承載著文明的腳步。書中以豐富的歷史素材與文化背景作為鋪陳,讓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例如透過「週期蟬的質數生命週期」這樣的自然現象,說明質數在生態與科學中的實際應用,令人耳目一新。 ⚑ 歷史中的資料足跡 本書深入探討資料如何滲透古代社會與國家治理。書中大量引用考古出土文獻,具體呈現古人如何記錄稅收、軍餉、田地與戶口,揭示資料在行政與經濟體制中的重要性。這些史料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顯示出資料治理思想自古即已萌芽,是國家運作的基石。 ⚑ 資訊時代的轉捩點 從近代資料科學的興起到大數據的爆發性成長,作者也以平易近人的文字說明資料如何從輔助性資源轉化為核心生產要素。例如以Google Ngram Viewer解析「The United States is/are」的語言趨勢變化,揭示潛藏在語言資料中的歷史與集體潛意識,突顯資料如何成為理解社會與心理變遷的新途徑。 ⚑ 走向元宇宙的資料未來 最終章聚焦資料如何形塑我們的未來世界──無論是人工智慧、虛擬實境,還是元宇宙中的虛擬經濟體,本書都提出深刻觀點與啟發性問題。作者強調資料不只是科技的副產品,而是文明進步的驅動力。透過本書,讀者將對資料的本質、力量與責任有更深層的思考。 ⚑ 知識性與故事性的完美結合 本書是一部將數理邏輯、歷史故事與哲學思辨巧妙融合的作品。內容深入淺出,既適合對資料、資訊或歷史有興趣的讀者,也能成為學生與教育工作者推廣資料素養的最佳讀物。在知識泛濫的資訊時代,這本書提供了一種穿透雜訊、直視資料本源的思維路徑,是一部真正具有啟發性的現代讀物。 本書特色: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描繪了人類如何從結繩記事一路演進至大數據與元宇宙的時代。全書融會歷史、數學、科技與文化,既講述資料如何在國家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也揭示其在商業中的價值與應用。用故事與案例闡釋抽象概念,使讀者不僅理解資料的演變,更激發對資訊文明的反思與想像,是一部數位科技通史。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半導體簡史:超石器時代,從石斧到矽晶片的進化之路

王齊  著
機曜文化  出版
2025/08/06 出版

基本粒子×奈米時代×摩爾定律神奇的微觀世界,越渺小越偉大的科技深入半導體背後的科技發展與產業結構,看見人類如何進化自我⚑ 一本讀懂半導體的全景指南本書是一部結合科學精神、歷史視野與產業洞察的科技敘事書。從材料科學與量子力學等基礎理論談起,系統性梳理半導體從無到有、從實驗室到晶圓代工的演進歷程。它描述了人類如何透過知識、實驗與行動,構築今日掌控全球命脈的半導體體系。⚑ 從理論基礎到產業應用本書架構縝密,基礎線著重介紹量子力學、能帶理論與材料物理,為讀者打下理解半導體本質的根基。應用線從晶體管的誕生、積體電路的發展,到今日智慧型手機與雲端運算的爆發,呈現半導體如何驅動科技創新。製造線則深入解析晶圓製程、光刻技術與先進封裝,勾勒出從上游材料設備到下游應用的完整產業鏈結構。⚑ 從古典電磁學到量子力學的知識脈絡作者以物理與材料科學為起點,引導讀者重溫從牛頓、法拉第、馬克士威到普朗克、波耳、愛因斯坦等科學巨擘如何一步步揭開微觀世界的面紗。透過對電子、能階、波函數與晶格結構的細膩講解,讓讀者明白半導體材料並非單靠技術堆疊,而是建築在百年物理革命與數學演算基礎上的成果。這樣的知識鋪陳,使非理工背景者也能讀懂背後的邏輯與奧妙。⚑ 技術之外,也有歷史與人文的深度本書不僅記錄技術發展,更關注人在科技演進中的角色。從早期發現電流與光電效應的天才,到推動無線電與數位計算的產業英雄,每一段歷史都被作者以細膩筆法還原。書中不迴避歷史爭議,如誰是無線電之父,誰最先發明電晶體,也關注美國如何建立起其半導體霸權,並對亞洲國家扮演的關鍵角色提出觀察與反思。⚑ 寫給每一位關心未來的人在當前地緣政治與產業鏈重組的大環境下,半導體已成為科技、經濟乃至國家安全的核心戰略物資。對工程師、企業家、政策制定者而言,了解這個產業的歷史與結構已不再是選項,而是必要。本書不僅是科普讀物,更是一部時代讀本,讓讀者從過去的科學軌跡中,看清未來技術的方向與挑戰。⚑ 從讀懂材料開始,看見世界的邏輯作者累積二十多年業界經驗與學術沉澱,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半導體這門常被視為艱深晦澀的學科,轉化為人人可讀的知識體系。本書是科技愛好者的啟蒙之書,是專業工作者的回顧之書,也是未來創新者的備戰之書。讀完這本書,你將不只是理解半導體,更會開始用「半導體的邏輯」來看這個世界的變化與脈動。本書特色:本書描繪了半導體從材料科學起步到現代製造與應用的全產業鏈演進。書中系統性介紹量子力學、電晶體發展、積體電路製程及太陽能與光電等尖端領域。作者以科學家的嚴謹、工程師的務實和歷史學家的考究,串聯重大技術突破與關鍵人物,兼具知識性與可讀性,是半導體專業人士與科普讀者皆宜的經典入門書。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仰望與思索,揭密宇宙的42個關鍵:歷史×觀測×想像×神話,從天文史走進現代科學,揭開黑洞、恆星、星系與生命的宇宙奧祕

張長喜  著
機曜文化  出版
2025/06/18 出版

寂靜宇宙的追問,橫跨理論邊界的深度思考!地外生命、黑洞誕生、白洞奇想……從天圓地方到恆星之死,拆解人類數千年來對星空的想像與知識!▎從仰望星空開始的追問  本書是一部為所有對宇宙懷抱好奇心的讀者而寫的大眾科學著作,透過42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帶領讀者從古至今,深入探索宇宙的奧祕。全書從屈原〈天問〉中的詩意追問開始,點出人類對星空的探索源於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與思考,非神話式的盲信,而是理性的追根究柢。這些問題包括黑洞、重力波、時空旅行、外星智慧生命等,看似遙遠,實則與人類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作者以提問與回答的形式,結合科學背景與歷史人物故事,使複雜知識更易理解,也更具閱讀趣味。▎從神話到科學的宇宙觀演進  書中第一部分回溯人類觀測天象的歷史,從古代文明的宇宙模型談起。無論是古埃及的天牛圖、古印度的須彌山,還是中國的蓋天說、渾天說與宣夜說,都顯示出人類對宇宙結構早期的理解與想像。隨後,古希臘哲學家發展出更科學化的理論,如同心球模型、本輪均輪說與日心說的萌芽。托勒密的地心說在觀測精度尚低的時代取得巨大成功,後來卻因與宗教教義結合而成為知識進步的絆腳石,直到哥白尼、克卜勒與伽利略等人的努力,日心說才逐步取代地心說,開啟近代天文學的新紀元。▎以觀測與理論揭示宇宙真貌  隨著望遠鏡的發明與觀測技術的提升,天文學迎來了飛躍式發展。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將天體運動置於可預測的物理機制中,哈雷精確預測彗星的回歸,赫歇爾則觀測銀河系中的恆星分布,首次描繪出銀河系的大致輪廓。書中細緻呈現這些科學家如何透過觀測與數學建模,一步步打破神話與錯誤理論的束縛,建立起現代宇宙觀。從太陽系、行星、恆星到銀河系,宇宙的多層次結構漸漸被揭示,人類對於「我們身處何處」的理解也不斷深化。▎現代天文學的探索與未來展望  本書不僅關注歷史與理論,也著重介紹當代天文學的最新研究,如重力波探測、太空望遠鏡、系外行星的尋找與火星殖民的可能性。最終,作者鼓勵讀者持續提問與學習,因為正如芝諾所言,知識之圓越大,接觸到的未知也越多。本書不僅是一部知識性的作品,更是一封寫給未來的思索之書,邀請每位仰望星空的人,一起凝視宇宙的深邃與希望。【本書特色】:本書以四十二個精選問題為主軸,涵蓋宇宙起源、恆星演化、系外行星、黑洞、重力波等熱門天文議題,帶領讀者探索宇宙的奧祕。內容融合天文學知識、歷史演變與科學家的故事,並採用提問與回答的方式,激發讀者的好奇心與思辨力。搭配豐富的天文圖,圖文並茂,兼具可讀性與科學性,無論是初學者或天文愛好者都能獲得豐富收穫。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地球落在蘋果上,輕鬆有趣的課外物理學:引力×慣性×摩擦力……滾、滑、拋、飛,帶你破解生活中的物理魔法!

王長連  著
機曜文化  出版
2025/05/14 出版

摩擦力不只讓車子煞住,還讓你的腦袋卡住?萬有引力牽著天體轉,也拉著你掉進力學的奇妙世界學物理不必燒腦,讓你笑著學、玩著懂!⚑ 輕鬆有趣的物理學之旅本書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帶領讀者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牛頓力學到天體運行,從摩擦力到空氣阻力,作者將科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體驗,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建立對物理學的興趣與理解。⚑ 從蘋果掉落談起書中介紹了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並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加速度、慣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作者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如走路時的腳步推力、開車煞車的慣性效應,來讓讀者體會物理法則如何無所不在。此外,透過幽默風趣的敘述方式,書中讓物理學變得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貼近生活、觸手可及的知識。⚑ 摩擦力、空氣阻力與日常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摩擦力與空氣阻力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而本書則透過淺顯易懂的解釋,讓讀者理解這些物理現象。從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到羽毛與鐵球在真空與空氣中的下落速度比較,這些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現象,在本書的敘述下變得生動有趣。⚑ 天體運行與萬有引力本書也將視野擴展到宇宙,介紹了天體運行與萬有引力的關聯。為什麼行星能夠繞著太陽運行?地球為何不會被太陽吸走?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密切相關。書中運用淺白的文字,解釋引力如何影響天體的運動,並透過科學史上的有趣故事,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牛頓的蘋果故事等,使讀者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物理學的核心概念。⚑ 適合所有人的物理學入門書本書不僅是一本適合學生的補充讀物,也適合對物理學感興趣的成年人。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對科學充滿好奇的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書中的敘述方式活潑生動,並搭配圖解與實例分析,讓即使沒有物理基礎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內容。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打破傳統教科書的嚴肅框架,讓物理學變得有趣、親切,並且充滿啟發性。本書特色:本書透過輕鬆有趣的方式講解力學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科學小故事、寓言和生活現象為引導,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生動易懂。簡明扼要的敘述方式,使讀者即使沒有深厚的物理背景,也能輕鬆理解書中的知識。本書適合各年齡層的讀者,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對科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與樂趣。

9 特價3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