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 類別 ,共計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樹的祕密語言(二版):森林守護者傳授的另類語言課,聆聽慢活老樹用生命訴說的自然教學

地平線  出版
2024/02/01 出版

紐約時報暢銷作者、德國國寶級作家 打動全世界的彼得・渥雷本 自然書寫代表作   走進活生生的森林,上一堂樹語課 巍峨不動的大樹其實時時刻刻都在交換訊息,是人類聽不見的低語。 樹木流淚時,其實正是遭受攻擊後的自我療癒。 讀懂樹的肢體語言,跟著沃雷本用心擁抱一棵樹。   樹木是具有性情的驚奇生物。看似沉默的樹木,不僅會互爭地盤,還會彼此通風報信;不但有不同的個性,還有地位階級之分。從根部到樹皮,從胚胎到開花,從個體到群體,樹的通譯官彼得.渥雷本要告訴你樹木們如何溝通訊息、經營友情以及繁衍後代!   樹木間不但能相互聯繫,也能跟人溝通──只要我們能學習並理解樹的語言。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物理之舞【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用量子力學打開新時代大門,理性與靈性的絕妙共舞

地平線  出版
2023/12/20 出版

量子糾纏、頻率、共振、時間旅行 「拿掉數學,物理就變成純粹的魔法⋯⋯」 科學與宗教、靈性的超級碰撞! 沒有數學公式 寫給文科生的量子物理入門 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科學類)! 紐約時報暢銷No.1作者蓋瑞・祖卡夫 開啟新時代量子力學與宗教結合先驅 拓展你的思維邊界 進入奇異又迷幻的量子物理世界 「這是令人超級興奮的智性之旅,只有《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可以媲美。」——《紐約時報》書評 一次偶然的參訪美國柏克萊菁英物理實驗室,讓文科出身的祖卡夫與專業物理學家產生一場超級心靈碰撞!他發現物理學家用一般人覺得艱澀的數學語言來描述這個世界,但其中的概念卻相當奧妙又迷人,尤其是量子物理描繪的微觀世界,顛覆我們慣常以為的眼見為實的世界觀,於是他決定用一般人也能理解的語言,傳達關於量子糾纏、頻率、多維時空、無限平行時空等等概念,帶領讀者進入大師們如愛因斯坦、海森堡、薛丁格等人的理論,回顧量子力學誕生的心智衝撞。 祖卡夫的描述引人入勝,不僅說明量子物理種種乍見難以想像的概念,也帶入他對東方宗教、形上學與科學的巧妙結合。在西方傳統中,科學強調心智,宗教強調心靈,但兩者難道只能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還是這其實是這個世界的不同面向呢?我們的意識又如何能與宇宙相連,創造自己想要的現實?結合先進理論的有趣討論,也得到美國國家圖書獎的肯定。《物理之舞》的出版也開啟新時代對量子物理的廣泛運用,無論是想了解量子物理卻對數學苦手的文科生,或是想了解「思想創造實相」的新時代讀者,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是一趟充滿深刻思索、洞察生命與宇宙奧秘的旅程,歡迎隨時加入!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宇宙從我心中生起(二版):21世紀的革命性理論「生命宇宙論」,生命和意識才是了解這個宇宙的關鍵

地平線  出版
2023/04/10 出版

森林中的一棵樹倒下,如果旁邊沒有人看見,它是否發出了聲音? 宇宙存在的先決條件是,「觀察者」必須存在 你的意識決定了宇宙 「二十一世紀愛因斯坦」頂尖生物學家、幹細胞研究先驅羅伯・蘭薩 ╳ 知名天文學家鮑伯.博曼 以「生命宇宙論」重新詮釋宇宙的基本原理 宇宙的誕生,絕非始於隨機的碰撞與爆炸...... 是生命與意識形塑了宇宙! 回應《時間簡史》,21世紀人類無法迴避的革命性宇宙論 生命與意識,才是了解宇宙的基礎; 我們感覺到的真實,是與意識有關的過程! 物體是否真實存在?如果沒有看、思、聽等各種各樣的感知,我們還剩下什麼? 少了生物,又怎麼知道任何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森林中的一棵樹倒下,如果旁邊沒有人看見,它是否發出了聲音?」 事實上,如果沒有觀察者、耳朵和大腦,倒下的樹只會帶來空氣的波動。 你以為「存在」的實相,其實是大腦或心智所創造的,換句話說,是你轉動了宇宙。 宇宙專為生命量身打造, 是生命創造宇宙,而非宇宙創造生命! 既然宇宙可以擁有任何特性,為什麼卻「碰巧」擁有適合生命的特性? 如果宇宙的誕生真的只是隨機的粒子碰撞,隨機的自然過程怎麼可能創造出知覺(意識)? 「生命宇宙論」恰恰解答了這個謎題:是生命與意識形塑了宇宙! 量子理論告訴我們,沒有一顆「次原子粒子」是固定不動的,它們與觀察者息息相關, 少了有意識的觀察者,它們充其量只是一個尚未確定的機率。 如同發明「黑洞」一詞的約翰.惠勒所說,宇宙存在的先決條件是:「觀察者」必須存在。 時間和空間並非真的存在,宇宙是你的大腦播放出來的! 時間和空間都是奇特的無形存在,我們無法把它拿起來或放在某處。 時間和空間,都需要生物觀察才得以存在,少了動物的感知,時間和空間根本不存在。 它們是詮釋跟理解的方式,它們是動物心理邏輯的一部分。 大腦就像是DVD播放機裡的電子儀器,是它讓你的宇宙活起來, 時間和空間都是神經元創造出來的主觀感受。 是扮演觀察者的動物創造了現實,而不是現實創造了觀察者。 唯有被感知到的東西才是真的,意識決定了一切。 「生命宇宙論」推證:死亡是不存在的! 如果現實是我們自己的意識產物,這種意識真的可以被消滅嗎? 如果「我」只是這副軀體,那麼我必然會死。 如果我是我的意識、經驗與感官,那麼我一定不會死! 這股內在能量不會因為軀體的死亡而消失,因為能量守恆是最正確無誤的科學原理之一, 能量是永垂不朽的,無法製造也無法消滅。 生命宇宙論的七大法則: ◆生命宇宙論第一法則:我們感知到的真實是一個與意識有關的過程。 ◆生命宇宙論第二法則:外在感知與內在感知密不可分。兩者猶如硬幣的兩面,無法分割。 ◆生命宇宙論第三法則:粒子與物體跟觀察者息息相關。少了有意識的觀察者,它們充其量只是處於一種尚未確定的機率波狀態。 ◆生命宇宙論第四法則:少了意識的存在,「物質」處於尚未確定的機率狀態。意識存在前的任何宇宙只可能處於一種機率狀態。 ◆生命宇宙論第五法則:宇宙結構唯有透過生命宇宙論才能解釋。宇宙專為生命量身打造,這一點合情合理,因為生命創造宇宙,而非宇宙創造生命。宇宙只是自我的全套時空邏輯。 ◆生命宇宙論第六法則:少了動物的感知,時間根本不存在。我們用時間這種過程來感知宇宙內的變化。 ◆生命宇宙論第七法則:空間跟時間一樣,並非物體或東西。空間是動物理解的一種形式,不具有獨立的真實性。我們隨身攜帶空間與時間,就像烏龜揹負著龜殼。因此沒有生命,事件就沒有絕對獨立存在的基礎。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樹的韌性:渥雷本帶你認識樹木跨越世代的驚人適應力,與森林調節氣候,重建地球生態系統的契機

地平線  出版
2022/10/03 出版

沒有人類,樹木可以輕鬆生存, 沒有樹木,人類卻無法生存。 而時間已刻不容緩…… 「最懂樹木語言」的守林人彼得.渥雷本, 27篇散文謳歌樹木之愛與生態保育的希望 ★德國亞馬遜暢銷書、蟬聯《明鏡週報》暢銷榜29周 ★德國銷售超過十萬本、17國語言版本 當全球暖化帶來極端天氣, 樹木卻展現了適應乾旱、忍受嚴寒或高溫的強大生命力…… 讓樹木聚集成森林,發揮他們呼風喚雨的本事, 成為拯救氣候終局的英雄! 德國守林人渥雷本,在最新作品中以一貫引人入勝、又令人大開眼界的書寫風格,透過不同樹木的故事,引導我們觀察樹木如何學習面對威脅、適應環境,進而發展出各種生存策略: ●伊凡內克橡樹是在冰河期消退後,從西班牙移到北邊的德國落地生根。研究人員發現,在德國連續三年旱災下,老橡樹在分支條木上長出了老祖先庇里牛斯山櫟的葉子,果實也變化成無梗花櫟的樣貌。 ●在原始林地中,大樹會透過根部與鄰居互相輸送糖液,幫助體力衰弱或是生病的植株,再度恢復健康。復元的樹木會與其它森林植群攜手,共同維持涼爽濕潤的微氣候 ●在人工林中,樹木因為被砍伐而失去彼此的連接,改以自保為生存策略。就連樹冠羞避的禮讓現象,也只會在天然林間出現。 人類開墾土地、砍伐木材、清除老樹等作為,已使森林在當下陷入危機。本書引用最新的研究與實驗成果,證明森林不僅是負責鎖住二氧化碳的保險庫,還有調節全球水文、減緩溫差的影響力;渥雷本疾呼,以生態體系的角度來看,森林真正的價值遠比我們想像的高。 當我們降低自然資源的需求,減輕大自然的人為壓力,願意放手讓森林回歸大地、相信「天賦樹權」,處於氣候危機中的森林必能自行復育,也能拯救我們與地球的未來。 名人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偉文(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董景生(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林華慶(林務局局長)、柳婉郁(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胖胖樹王瑞閔(植物科普作家)、徐嘉君(《找樹的人》作者)  聯合推薦 好評推薦 渥雷本的這本《樹的韌性》是獻給樹木的情書。― LandGenuss 滿懷熱情與憤慨,一本非典型的虛構作品。― HNA 這本書宣告了愛樹之心,也疾呼保護自然的多樣性。― Publik-Forum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聲音的力量:喚醒聽覺,讓聽覺進化,與好聲音共振

地平線  出版
2020/11/23 出版

「超波導引」共振技術研發人、音質優化專家、 「聲活美學」創辦人暨技術長──傑克 累積三十年體驗與研究,告訴你: 從聽覺進化,到身心平衡,答案就在聲音與共振裡。 人體,就是一個樂器, 共振無所不在。 但,我們逐漸失去聽覺原有的分辨能力。 ------------------------------------- 聲音,是一種行進波,也是一種頻率, 它振動你的耳膜,也影響你的情緒。 聲音,是一種隱形荷爾蒙,也是一種能量, 它影響你的體內共振,啟動自我療癒力。 ------------------------------------- 【你,真的了解聲音嗎?】 耳朵是非常敏感的感官。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卻無法封閉雙耳, 在視覺與味覺帶來過度刺激的生活裡, 我們的聽覺敏銳度逐漸退化,失去分辨好聲音的本能, 不但生活品質受到影響,甚至身心健康都受到傷害。 【21世紀是聽覺進化的時代】 愛因斯坦曾說:「萬物皆振動。」 在許多古文明裡,都有透過聲音來安定身心的傳統, 兩千多年前,中醫典籍裡也已經提到, 如何透過五音、五味,搭配經絡來辨證與治療。 如今,聲音治療、音樂治療在臨床應用逐漸受到重視。 【好的聲音帶來好的共振】 物理學家加來道雄也說:「宇宙就是振動之弦所奏出的交響樂⋯⋯ 「我們全都是由振動的弦和細胞膜彈奏出來的宇宙音樂。」 好的聲音不只帶來聽覺的滿足和愉悅, 更重要的是,它能帶來好的共振,有助於身心平衡。 「聲景研究之父」莫瑞.雪佛(Murray Schafer)曾說: 「聲音充滿各種可能。」 在壓力及環境讓人身心失衡的21世紀, 你不該只是被動接收聲音, 更要主動為自己和別人創造好的音聲環境, 沉浸在好的共振裡。 [音質優化專家、製琴師〕+〔三十年音質優化經驗〕 ×〔聲音影響身心的知識〕+〔改善音聲環境的實用技巧〕 =〔喚醒沉睡的聽覺〕+〔提升分辨音質優劣的能力〕+〔重新為身心調頻〕 傑克另外也錄製了影音課程,透過影像與聲音示範, 分享所有相關知識與經驗:ontheroad.today/course/39 ★這本書適合誰: 【追求新知型讀者】 ---想了解怎麼創造好聲音、遠離壞聲音的人 ---想知道怎麼優化音響品質的音樂愛好者 ---想知道為什麼許多物理學家都在探索共振的人 【自我提升型讀者】 ---想開發自己聲音特質的人 ---想提升演唱技巧的人 ---希望透過聲音與共振找到身心平衡的人 【聲音相關工作者】 ---希望提升音響或樂器音質的音樂工作者 ---聲音治療、音樂治療工作者 ---錄音、收音工作者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