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一門結合理論與實驗的知識,一般給人的印象是艱澀難懂,使得許多人對數理學習不感興趣。通識教育強調為非本科系學生而設計,科學類的課程內容比起專門科學較為淺顯,更容易親近。經營通識教育十多年的「通識在線雜誌社」,為此特別精選二十篇通識科學文章,邀請各領域專家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科學知識輕鬆融入生活。 本書從科學原理到跨學科的應用,分為「科學原本面面觀」、「探索生命的奧祕」、「生活中到處見科學」、「科學與藝文相交流」四大類,從中探討黑洞的產生、現代物理與哲學、細胞生長與凋亡、奈米粒子對環境的風險、漫畫微積分等議題,提供教師在科學通識教學時的教材選擇,讀者亦可一窺科學奧祕,作為科普入門的絕佳書籍。
張之傑教授以從事科普、研究科學史知名。 張教授的科普作品,以文筆流暢、條理清晰、富含人文精神著稱。書名「白話科學」的立義是:文言難懂,翻成白話就容易懂了,本書猶如科學的白話文! 作者以文學之筆,加上科學史學家的視野,縷述新聞中常出現的科學熱點,可說是進入科學領域的鎖鑰。您非但可以輕鬆地讀懂,還可以讀出趣味。 本書包含10篇正文,除了第一篇〈與您談科學〉,其餘9篇都搭配1~2篇相應的科幻小說。 讀完任何一篇正文,譬如讀完〈與您談流感〉,您或許因為過於專注而有點累了,這時兩篇相應科幻小說〈死亡記事〉和〈SB病毒2023號〉正等著您呢! 張教授是台灣科幻先驅之一,他的科幻作品科普性強,有些可歸類為科學小說。 您品著香茗,或啜著咖啡,輕鬆地讀完刻意搭配的小說,您不能不拍案叫絕:「原來科學可以這樣談!」
本書編寫的規劃初衷,是針對一些具有數學意義的日常生活用語,說一點相關(而且或許也是有趣)的數學故事。摘錄一段書中關於九九乘法的介紹: 《韓詩外傳》大都以趣聞軼事進行道德說教 ── 運用數學來說教,倒是挺新鮮的事。這個故事大意是說,齊桓公要招攬人才,過了很久才來了一個人,把九九歌獻給齊桓公以顯示才學,齊桓公嘲笑他說:「九九歌也能拿出來表示才學嗎?」那個人(鄙人)回答:「九九歌確實不算甚麼才學,但是如果連這樣您都能以禮相待,那麼,還怕高明的人才不會接連而來嗎?」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在春秋戰國時期,九九歌在古代中國就已廣為流傳,成為一般人皆可學習而不足為奇的常識了。 在全書31篇的文章中,作者本著這個初衷,企圖在這些或許習焉而不察的用語中,說一點另類的故事,使其中相關的數學概念變得鮮活起來。溫故而知新!這在數學知識活動中永遠都值得嘗試,希望也能帶給讀者意想不到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