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 類別 ,共計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美容正道,化學教路: 化妝品的成分與化學原理

陳浩懷  著
花千樹  出版
2023/09/18 出版

美容是一門科學,化學家在實驗室埋頭研究材料、開發配方和檢驗成品,務求解決世界上各種與美容有關的難題。隨著化妝品市場越趨可觀,現今的化妝品種類林林總總,除了彩妝外,更有護膚、護髮、口腔護理、指甲護理、香水等產品。我們每天都會把化妝品塗到肌膚上,卻甚少留意這些瓶瓶罐罐背面的產品標籤,上面的化學成分列表你能讀懂多少呢?你又了解化妝品背後的化學原理嗎?本書由化學專家教路,打破美容迷思之餘,還教你如何從頭到腳都容光煥發!• 使用含有太多化學物質的化妝品,會對人體有害?• 天然、有機、無添加、無防腐劑的化妝品必定對人體無害?• 油膩又有頭皮屑的頭髮,如何才能回復清爽乾淨?• 臉妝、眼妝和唇妝如何使人更亮眼奪目?• 皮膚出油嚴重,更會發炎形成暗瘡,需要深層清潔嗎?• 祛斑美白產品如何解決黑色素問題?要配合防曬產品嗎?• 皮膚乾燥缺水,單是補水並不足夠,還要「鎖住水分」?• 夏天出汗有異味,怎樣才能減少尷尬情況?香水又如何助人散發迷人香氣?• 指甲油對手指甲和腳趾甲有害嗎?• 飽餐過後,如何保持牙齒潔白和口氣清新?

9 特價6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物科技時光機

麥嘉慧  著
花千樹  出版
2023/09/18 出版

生物科技近年來飛速發展,其中CRISPR技術更能精準地編輯基因,進而「編輯大自然」。「基因改造人」不再是科幻小說情節,理論上是有可能成為事實。其實生物科技自古已有,它一直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酵母不但可令食物增添風味,更可以延長保存時間;酵素在許多不同行業,如清潔用品、紡織、品質控制、廢物處理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今日疫苗的研發和各種抗菌藥的普及,都有賴生物科技;而在驗孕棒未出現前,你可知道人們曾用小麥、兔子和青蛙來驗孕?可見除了「吃」和「用」以外,生物科技另一個很重要的市場,是醫療和藥物開發。生物科技不但令人幻想將已滅絕動物「起死回生」,幹細胞的發現亦有助科學家研究各種個人化治療,令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的醫療研發成真,例如抗衰老藥和人造器官,為病患帶來一絲希望。然而,任何先進科技都伴隨潛在風險,即如人類濫用任何抗生素實情是弊多於利。人類文明仰賴科技進步,而生物科技的未來發展,除了智慧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堅守道德和良知。

9 特價53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宇:這個天體物理學家不離地

余海峯  著
花千樹  出版
2021/10/25 出版

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在科學層面來說,宇宙就是構成物質世界的總體。在這個空間裡,科學家站在「已知」與「未知」的分界線上,希望能夠擴大「已知」的範圍。你以為科學家都在紙上談兵聊學術嗎?事實上很多科學物理知識都能夠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況。你覺得研究宇宙和黑洞的科學家很「離地」嗎?這些看似對人類生活無甚應用價值的研究,卻是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科學家並非活在象牙塔中,他們也是普通人,會遇上各種光怪陸離的人和事。本書作者用自身的經歷講述如何成為天體物理學家,也談及他做的科學研究、科學的誠信和價值、科學的審查和「犯罪」、偽科學的壞影響、科普教育的重要性等。科學理論往往不是「對」或「錯」的一刀切問題,而是「有多可能錯」的數學問題。身為科學家,必須接受自己的結論可能是錯誤的。事實上,寫論文的意義就在於盡力去推翻自己的結論。剩下來推翻不了的,就有可能是真相。現代人類文明的根基正是科學,當一個社會不再信任科學,不再相信科學家,還能夠繁榮存續下去嗎?我們或許也應該學習科學家的思維,嘗試如何從理性角度去思考複雜的科學和社會問題,卻又不失人性。此書為《宙》同系列作品。《宙》榮獲第31屆(2020年)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之一,以及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奬生活及科普類「出版獎」。在香港,不少人都覺得「科學家」是很「離地」的一個職業,但隨著近年不同的電視平台推出各類型的科普節目,令大眾發現香港人其實也熱愛科學,而且亦有不少人從事科學研究,本書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他除了是香港電台《五夜講場——真係好科學》節目主持,也經常接受不同電台、電視或報章雜誌訪問。全書彩色印刷,配以圖片和相片,閱讀起來輕鬆有趣,也更「貼地」。本書除了令讀者了解到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以及科學家究竟做什麼外,科學審查和「犯罪」行為都十分值得各人反思,尤其在「偽科學」充斥的年代,我們更要學習以科學家的理性角度去思考和判斷,尋找事實真相。

9 特價57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倫理專題:人工生殖科技(下)

區結成  著
花千樹  出版
2021/08/27 出版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但當這些科技與生命攸關,便會引起倫理挑戰和道德爭議。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構思製作生命倫理專題,冀為社會的生命倫理通識添磚加瓦,使生命倫理課題成為社會的基礎通識。此專題從人工生殖科技出發,以不同角度探討相關的倫理議題。全球首個「試管嬰兒」在1978年7月25日出生,舉世震動。現今社會開明,普遍接受人工受孕的生殖技術,未能成功懷孕的夫婦都樂於向輔助生育專家求助。但是,這種技術發展之初,受傳統觀念影響,社會不乏反對的聲音。在批評和道德爭議下,人工生殖科技仍然開啟了一波又一波的突破,同時亦掀起全新的倫理爭議,例如買賣胚胎、代孕等話題,而基因檢測技術的突破也帶來新的倫理挑戰。 倫理爭議少有非黑即白的對錯之分,人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在2018年11月,賀建奎宣稱創造了「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卻落得全球譴責,可見倫理判斷亦有準則。本書兩位作者從醫學、哲學、生命倫理學方面探討這些爭議,冀望讀者可以從多方面思考種種倫理問題。由香港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構思製作的生命倫理專題。此書為「生命倫理專題」的第一本著作下冊,談及人工生殖科技的醫學及倫理學。

9 特價3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穿梭太陽系

蔡錦滔  著
花千樹  出版
2020/09/22 出版

自一九五七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至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過去十多年,不同的探測器到達太陽系的每個角落探索,例如派克太陽探測器抵受著高溫拜訪太陽,新視野號用了九年時間高速到達遙遠的冥王星及凱伯帶,羅塞塔號更追逐著快速運行的彗星並順利降落。此外,宇宙望遠鏡及地面的大型觀測站的儀器靈敏度亦不斷提高,相片和資料使我們對太陽系有翻天覆地的新看法。天文學家亦藉著這些新發現,去了解太陽、行星、彗星、衛星及小行星的特質和起源,甚至認識到太陽系與它以外的宇宙的互動關係等,亦為探索適合人類居住的未來居所奠定基礎。地球在太陽系中如滄海一粟,或許在數千萬年後,地球不再適合我們居住時,某些行星或衛星將會成為我們的新居所。你準備好了嗎?讓我帶你穿梭太陽系,一起揭開它背後的神秘「面紗」吧!

9 特價51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氣其實不難懂(增訂版)

花千樹  出版
2020/09/22 出版

.為甚麼晚間新界比市區冷?.為甚麼有時機場在八號風球下運作如常,在三號風球下卻出現航班延誤?.如何利用天文台的雷達圖,預測大雨將至?.全球暖化下,香港還有沒有冬季?.颱風的名字是如何決定的?以前漁民懂得觀看雲的變化預測天氣,隨著遙感科技進步,網上資訊公開,我們可以利用天文台提供的雷達圖動畫,自行評估甚麼時候下雨,甚至預測雨勢、會否出現雷暴或冰雹,及早更改戶外行程或做好準備。近年厄爾尼諾及全球暖化引起廣泛關注。厄爾尼諾是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出現異常,繼而影響全球天氣的周期性現象。海洋和大氣息息相關,海水變暖引致對流活動增加,雲量及雨量上升,大氣環流亦產生改變。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出現頻率有上升趨勢。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需要作出適應和配合,而不是埋怨惡劣天氣帶來麻煩。只要大家掌握了基本天氣常識,在天文台發出警告前,也可以睇天做人﹗香港地下天文台成立25年,為香港第一個天氣網站,現時facebook專頁粉絲逾18萬。本書入選教育局推出的「2020暑期閱讀計劃」中學書目名單。增訂版除了更新了近3年的天氣資訊,更新增四篇文章,例如針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新寫的〈疫情對天氣預報準確性的影響〉等。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