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作為孔子及學生的言行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與「禮」。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中國人格讀庫》叢書,將張居正直解的《論語》一書,分選出了《孔子論大君子做人處世》、《張居正解說士君子官德修治》兩冊輯入。
《論語》作為孔子及學生的言行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及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與「禮」。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張居正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話文,加上不少自己的見解,用講經的形式為皇帝講解《論語》,從而影響皇帝,使皇帝樹立自己的威信,並學習治國、為官之道。
品讀這些格言,我們能看到先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身處逆境的堅定,面對榮辱、得失、利害的節操,也能看到他們對功成名就的希冀、「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敬業,以及坦誠、無欺、一諾千金的個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簡潔精辟的句子裡,體會他們坦蕩、豁達、平和、寬容的美好情操。
本書傳寫了愛國主義者聞一多先生作為詩人、學者與民主戰士,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努力奮鬥的一生。作為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紅燭》《死水》兩集堪稱新詩典範,在思想主題與詩藝形式兩方面均達到了較高水準。作為苦研專精的學者,他在中國古典文學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上迄風雅下至唐詩,無不有開拓性的創見,被譽為「不僅,恐怕還要後無來者」。而作為為民眾呐喊的民主戰士,他更是如流星般綻放出異常的光彩。儘管他經歷了相當漫長的彷徨、徘徊與猶豫,但他終還是找到了真理的方向。他認識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把自己的命運同人民聯繫到一起,從而汲取了大無畏的精神力量。面對倒行逆施、專制獨裁的國民黨政權,他不懼威脅恐嚇、流血犧牲,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成為點亮黎明前濃重黑暗的搖曳燭光,為尚處於迷茫困頓中的人們指明了是非對錯,辨清了正義與邪惡。後繼的人們踏著他鮮血染過的泥土,一步步抗爭出新中國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