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第一本結合授權條款剖析、智慧財產價值評估、與美國法院判例研討的教學暨研究用書。授權與評價之間為相輔相成的關係,兩者缺一則智慧財產權的運用無法發揮最大效益。本書不僅彙整各類智慧財產授權運用之共通點,亦列舉說明不同類型智慧財產授權之個別殊異之處。本書對於不同類別的智慧財產授權與評價進行比較,並針對授權合約的各項元素逐一檢視探討,進而依智慧財產分類研討美國法院的授權判例。本書連結實務見解與司法學術探討,前者著重在授權合約元素與評價方法的分析,後者著重在美國法院判例探討。從個別授權合約條款的釋例、產業分析原則與評價方法的應用、再進入法學判例研究,希望能幫助本書的使用者達到見樹且見林的效果。
本專書透過人文和社科學者在「縱」(歷史連貫性)和「橫」(現代社會多種面向)的合作研究和觀察,突顯東南亞的「跨域流動」與「文化鏈結」狀況。其中人文領域的歷史學(19-21世紀)、文學(日本文學、馬華文學)、人類學(博物館學、移民研究),與社科領域的政治學(邊境研究)、經濟學(東協經貿)、國際關係(東南亞的美、中、台關係),顯示了無論是關注台灣自身社會內的東南亞議題,或台灣和東南亞之間關連性,都不只是單一內部或雙方兩者的單線關係,而是關乎東南亞內部各國之間的政治角力,及各國之內各種經濟、歷史、文化等要素的牽引和連動,更涉及外部從殖民到全球化下各種複雜的國際關係的介入。本專書對於這樣的金流、物流、人流的模式,及其對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提出深刻反思和重新定義,有助於對東南亞的深度瞭解。
本書以常見的昆蟲為材料,透過生態圖片、插圖與繪圖,介紹昆蟲基本知識及一系列的昆蟲適應演化的環境保護議題;讓大眾了解地球生態資源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思考如何減少環境破壞並與大自然和諧共存,達到環境教育與昆蟲學推廣的目標。
本專書收錄論文主要關注在人類學與相關人文社科領域如何看待「醬」以及環繞著醬的文化,包含文化變遷、認同、傳統塑造、歷史、社會生活、政治經濟、大眾媒體與流行文化等主題之中的「醬」,本書收錄之八篇醬文化研究論文中,除收錄本校人社中心於2017年10月所舉辦之「醬文化學者工作坊」的學者研究成果之外(後已將論部份文集結發表在《中國飲食文化》期刊14卷2期之醬文化專題特刊),書中研究主要涵蓋台灣與東亞為主的醬文化,作者分別來自台灣、日本、中國、美國與香港等地。
東亞作為一個論述(discourse),其不是一個穩定的概念,在不同時期有其特定主體(包括國家、概念),進行組織。而東亞的焦點兩岸、日本、韓國,各為強勢的政治經濟文化結構體,因而在東亞這一走廊地帶產生了對應的共伴效應。相對以國家政治概念、文件探究東亞,本書試圖透過對東亞圖像與影像的雜誌報刊、城市影像、地圖圖像、電影符號、歌舞伎身體形象、視覺政治等之研究,有意識地釋放東亞圖像與影像內在所存在之主/群體建構、歷史敘事記憶,以及文化隱喻詮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