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上,本來只有具德大師之輩的生平才會立傳及流傳,後世讀者可由閱讀這些大德的傳記而對佛法生出敬重之心。我只是一個凡夫,一生中並無任何足以立傳的成就。在這本或許會引人恥笑的自傳中,所記載的只不過是一位平凡僧人飄泊大半生的平凡故事,絕對不可與歷代大師傳記相提並論,其著寫的目的,亦僅僅是讓非藏族的讀者,聊以瞭解一下西藏文化與藏傳佛教僧人生活的點滴而已。近年來,由於祖庭大藏寺僧眾及各地弟子的請求,同時為了避免各國弟子及故鄉的人對我生平的失實渲染,我用上了一點時間,由我依回憶口述,林聰、達華譯師及卡瑪仁青比丘筆錄及整理,配合林聰十多年來抄錄而成的片段,最終才結集成為這本自傳。
《道之三主要》是一部由至尊宗喀巴祖師親著的菩提道次第論著。全文只有十四偈、五百多字(註:漢譯本為三百九十九字),但卻已統攝了三藏一切佛法義理在內。極適合研學《廣論》的人士加以修學;對未曾研學《廣論》的人來說,本論亦是一本能令瞭解三藏佛法之心髓的寶典。
《道之三主要》是一部由至尊宗喀巴祖師親著的菩提道次第論著。全文只有十四偈、五百多字(註:漢譯本為三百九十九字),但卻已統攝了三藏一切佛法義理在內。極適合研學《廣論》的人士加以修學;對未曾研學《廣論》的人來說,本論亦是一本能令瞭解三藏佛法之心髓的寶典。
藏傳佛教常常給人一種莫名的神秘感,近年來,藏傳佛教在東西方可說是弘揚了起來,但是很多人仍然對他存有誤解。一般人亦只限於熱衷參與灌頂之類的法會,有意想加深認識藏傳佛教的人,往往因為語言上的障礙及缺乏機會長期親近善師,在很多問題上仍然未能釋疑。 本書結集了一百個經常有人發問的問題和仁寶哲的回答,其內容不限於藏傳佛教和任何宗派,答問的內容是直接依據經續、佛教典故及傳統佛法教義而講述,對廣大的讀者而言,這本著作正好解答了心中積集已久的疑問,也讓大家對藏傳佛教乃至整個佛教有正確的認識。
為什麼有「生」? 又為什麼有「死」?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這是略有知識的人,都會想要了解的,那麼,請看本書。 本書中「生命的意義」一文,說明了人要怎樣生活,生命才能有意義與價值, 而「真善美之旅」一文,解釋了什麼是「真」、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以及如何獲得「真善美」? 本書中的文章,篇篇皆表達了對生命的體驗與探討,值得一讀。 面對生死的遷流,我們困惑於生命的無常,活著如果可貴,為何又充滿了痛苦與煩惱?究竟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慧廣法師早年參究了生死問題,從理悟到證悟,經過無數的修行歷程。 本書收輯的文章是作者近年發表的作品,但在次序的安排上,卻有意逐步引導讀者去領略生命的奧祕,並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為什麼有「生」? 又為什麼有「死」? 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這是略有知識的人,都會想要了解的,那麼,請看本書。 本書中「生命的意義」一文,說明了人要怎樣生活,生命才能有意義與價值, 而「真善美之旅」一文,解釋了什麼是「真」、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以及如何獲得「真善美」? 本書中的文章,篇篇皆表達了對生命的體驗與探討,值得一讀。 面對生死的遷流,我們困惑於生命的無常,活著如果可貴,為何又充滿了痛苦與煩惱?究竟生命的真相是什麼? 慧廣法師早年參究了生死問題,從理悟到證悟,經過無數的修行歷程。 本書收輯的文章是作者近年發表的作品,但在次序的安排上,卻有意逐步引導讀者去領略生命的奧祕,並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法的終極目標,乃是在於求得人生煩惱與痛苦的解脫,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修行 因為「無我」乃是解脫的入門,修行如果不能達到無我,而要獲得解脱,那是不可能的,這在《雜阿含經》裡己經說得很清楚。何以「無我」呢?不但理上要瞭解,事上也要能達到。所以,無我的道理已經瞭解了,還必須從事於事上的修行,以去除對我的執著。等到事與理吻合,理事皆「無我」了,也就是「空」;空,便是解脫。但解脱有事解脫和理解脫,事解脱並不究竟, 必須達到理解脫—―「明心見性」才行。
這是一本劃時代的著作 現代人藉著網路科技 把古代人要花費很久時間 才能達到的修行 很快就達成了,我們 應該慶幸、珍惜 能夠活在現代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