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認識臺灣鄉土文化的原創少年小說! 元宵夜,四名少年和一條啞狗,夜探龍船屋,傳說龍神會在半夜現身……。 二龍河年年賽龍船,去年端午節上下兩庄結了怨,上庄的火炎伯公盛怒下,一斧頭把龍船劈裂。「招惹了龍神,會遭報應的!」村人擔心害怕極了。 半夜十二點,漆黑的龍船屋剎那光亮起來,啞狗突然像獅吼般發出唔嚕怪聲,更叫人吃驚的是──火炎伯公從屋內奪門而出,直嚷著「報應!報應!」 莫非……莫非龍神真的發威了! 全書以宜蘭為背景,透過划龍船的故事,勾勒出臺灣在地風貌,例如:鄉土祭典、整修龍船、放水燈等,讓小讀者可以在輕鬆閱讀故事時,同步了解傳統節日的習俗文化及歷史。【本書關鍵字】認識臺灣、賽龍舟、鄉土文化 、端午、競渡、少年、龍船、李潼【本書資料】無注音適讀年齡:11歲以上●書籍特色1.兼具閱讀趣味及認識端午民俗文化的少年小說 作者巧妙將相傳已久的端午節傳統民間習俗「龍舟競渡」融入小說情節,讓讀者可以在輕鬆幽默的閱讀過程裡,更了解臺灣傳統節日民俗,具備文化傳承的意義。2.故事角色形象塑造立體,協助孩子進一步愛上閱讀 本書角色們個性分明、生動鮮活,凸顯了故事的生命力。透過立體的故事角色塑造,使讀者在閱讀時更易產生代入感,有助於進一步讓孩子愛上閱讀。
◎結合詩詞與書法的成長故事,華文原創必讀經典之作 一吟一唱啟智慧,一筆一畫去浮躁 似水柔軟的親情與教育,頑石也能成大器! 從小讓人傷透腦筋的好動兒,如何翻身成為書法界奇葩? 面對「無字天書」等超暗黑試題,參賽者用什麼法寶挑戰? 成長的疑問與考驗、書法擂臺賽的競爭和壓力…… 簡石濤等一夥少年,如何完成自我修練的英雄旅程呢? 本書是難得一見,既以青少年的家庭、學校生活為素材,又以賣萌、較勁為亮點,再加上愛情、親情、友情、鄉土情為底蘊,與中華文化的古典詩詞、書法及篆刻藝術密切融合的少年小說,教人讀後陶醉在古典的詩書墨香與現代的創意氛圍中。 本書特色 1.一部結合古典詩詞、書法與篆刻藝術的少年成長小說。 本書透過巧思設計的書法創意擂臺賽,顛覆以往我們對書法靜態的印象,透過動態的選秀、競賽、闖關、Live轉播,讓觀眾在螢幕前認識書法之美,以及背後的文化意涵。 2.將書道精神融合在家庭教育、同儕關係以及書法競賽中。 故事除了敘寫主角簡石濤受詩詞吟唱與書法練習,而軟化好動與浮躁的性情外,更特意在青少年最在意的同儕關係上多加著墨,不論是如水柔軟的家庭教育,或是比賽時的書道精神與團體合作……讀後都很能引起共鳴與討論。 得獎紀錄 ★「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一場 觥籌交錯的盛宴 一幅 暗藏玄機的夜宴圖 一名 說畫少年的故事人生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南唐是「離亂」的年代,氓哥兒在紛亂中被至親「離棄」。 這名少年說書人,畫作有何魅力,讓整個東大市為之瘋狂? 他怎麼和宮廷畫師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牽扯上? 這幅傳世珍寶中,又有什麼世人眼不能見的故事? 且隨著年輕間諜畫師,潛入這場名人雲集的盛宴; 以畫筆、顏料和構圖傳遞機密,捕捉故事外的故事。 這幅長卷如實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也細膩描繪出韓熙載的神情。關於此畫眾說紛紜,對作者蔡宜容而言,〈韓熙載夜宴圖〉的「謎」人之處並不是看畫的順序、畫家的身分,或者畫作完成的朝代,而是韓熙載與賓客們的視線──特別是韓熙載的視線。 他彷彿冷眼觀看著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其目光所及竟是其他人看不見的地方。這幅畫把觀者的目光牽制在幾個場景裡,畫中人的視線卻在春山外?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懸而未決的謎團,由《離人》說個分明。 本書特色 1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式授權〈韓熙載夜宴圖〉,可培養藝術欣賞之美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小魯文化為了讓讀者能透過小說的閱讀,進一步能領略〈韓熙載夜宴圖〉之美,特別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申請〈韓熙載夜宴圖〉授權,並非常難能可貴地獲得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式授權出版、使用。經由作者的賞析、解讀,相信讀者除了可從中欣賞〈韓熙載夜宴圖〉遒勁流暢的線條,富有想像力的構圖外,進而可培養藝術欣賞的能力。 2.兼具史實與想像的小說,一探戰爭與藝術並存的五代史 本書作者結合對〈韓熙載夜宴圖〉的解謎欲望,以跳躍、穿梭的文字鋪陳與敘寫,在充滿曲折與高潮迭起的情節中,帶領讀者隨書中的故事發展與情境,逐一抽絲剝繭,捕捉故事外的故事,一探五代戰爭與藝術並存、華麗又蒼涼的歷史。 3.精采詳實的分鏡解讀,捕捉圖中圖密碼與隱藏版故事 偉大的作品是怎麼畫出來的?歷來閱讀〈韓熙載夜宴圖〉有許多方式與不同的順序,依著長卷從右至左共有「聽樂」、「觀舞」、「歇息」、「清吹」以及「送別」等五個場景,本書再從二十四個視角,帶領讀者逐步賞析,在時空的多重可能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多重解讀!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得主繼《癡人》後又重磅之作 *無注音 *適讀年齡:11歲以上
★「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伸縮自如的金箍棒、隨心所欲七十二變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孫悟空」! 拾參和雅庫的故事不是甜美童話,也不是偉大英雄傳說, 即便化作廣大神通的孫悟空,最終功德圓滿修成「鬪戰勝佛」, 孩提時仍和所有青少年一樣,面臨許多煎熬過程。 讓我們一起走入悟空的少年時期,陪著他們困擾、轉變、覺醒, 一步步鋪墊一千五百年後波瀾壯闊的經典傳奇。 那是一個非常遙遠的故事。早在上西天取經之前,更早在大鬧天宮之前! 《聽說,那山有仙石》是以《西遊記》隱含的敘述作為啟程,描寫悟空少年時期的「前傳」故事,究竟他何以成妖、何以滅魔?在化作石卵之前,又歷經了哪些動蕩波瀾的旅程? 「羿射九日」落地殘片中的極陽之火,和天地間簇擁而至的極陰之冰,分裂成火、冰二獸,轉生為一對同胞雙生子。出生三天即被刺殺的十三王子烏齊焜,和車盧國唯一繼承人十四王子雅庫,兩人經歷了截然不同的童年,卻同樣對於皇族、父權懷有積累的不甘與叛逆、反抗之心,撕裂的親情更讓他們徹底悟覺了人心。而最終,又是何種境遇迫使他們再度合而為一,在石卵中育化一千五百年,成了水火無懼、刀槍不入的「孫悟空」? 作者循著原著留下的伏筆,帶領讀者從十四個第一人稱視角,捕捉不同角度、不同觀點的「真相拼圖」,召喚唯一「全知」的讀者進行思考、解讀,建構獨一無二的少年悟空故事,是陳曼玲的,也是你的。 本書特色 1.虛構中有虛構,充滿閱讀的想像與樂趣 在《西遊記》眾多文學續書中,加入「前傳故事」的推演與想像。也就是在原著的虛構基礎上,覆蓋另一個虛構故事,並且以互文方式,讓讀者在《西遊記》和《聽說,那山有仙石:孫悟空前傳》兩個文本間來回游移,建構讀者對悟空的個人理解,同時無限延伸閱讀想像的樂趣。 2.由孫悟空的前傳故事,開啟不一樣的思考向度 孫悟空是我們兒少時喜愛乃至著迷的人物之一,也是與我們人類最為相似之物種,至少象徵層面如此:任何人都可以在猴子或黑猩猩身上看到我們自身。此書提醒我們,不管成人或兒少,除了可重新審視人之所以為人之基石為何?也可省思:我們與萬物共生的地球,不也正是宇宙自開闢以來的一顆璀燦之石?是萬物於此孕育、生成和回歸之處所,生成存有之仙石。誓不為人?或:誓為何人? 得獎紀錄 ★「新航文學獎」少年小說創作首獎 *無注音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我覺得再這樣下去,有點無聊,是在浪費生命。 當世界毀滅了,讀這麼多書,又能怎麼樣?」 資優生俊甫決定休學,跟著小修叔到宜蘭安農溪沙洲上搭瞭望臺,觀察鷺鷥林生態。白鷺鷥的世界,從構巢、孵蛋、驅敵、避災、餵養,到訓練小鳥飛翔,都是辛苦的生活考驗。 人的世界何嘗不是如此艱辛? 望遠鏡讓人瞬間就能看到遠方的景象,看到「未來」,卻也容易讓人忘了景深。放下手中、心中的望遠鏡,李潼要帶你走進臺灣的土地,目睹大自然繽紛多彩的景象,體會最真摯的鄉里人情。 【本書關鍵字】 李潼、白鷺鷥、少年小說、臺灣、生態教育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12歲以上 本書特色 1. 以「第二人稱」作為小說主述觀點,將讀者變成「你」,應李潼之邀參與故事的發展。 2. 李潼筆下的自然生態故事,描述以前鄉間的真實景象,引領讀者見證臺灣土地之美。 3. 本書細膩描寫人鳥之間、城市與鄉村相異同的關連,潛移默化中學習課堂不曾教過的知識。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推薦選書入選 ★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專家學者聯名推薦(按姓氏筆畫列名)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胡林志/宜蘭縣野鳥學會志工 許建崑/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張子樟/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前所長、文字閱讀推廣人 劉克襄/自然觀察作家 各界熱烈迴響 這是一個自然生態的故事,書中描述的生活是沒有多久以前鄉間的真實景象,相信孩子能從中重新看見臺灣,埋下一顆嚮往與感動的種子,這種感動的力量,就有可能讓這個故事不會變成臺灣已消逝的美好環境。──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走在宜蘭鄉間,常看見各種鷺鷥停棲在一樹上,牠們在做什麼﹖牠們之間如何互動﹖你又觀察到了什麼?《夏日鷺鷥林》這本好看的小說,讓我看見了人鳥之間、城市與鄉村相異同的關連。告訴我們,失落了哪些珍貴的事物!──胡林志/宜蘭縣野鳥學會志工 透過白鷺鷥繁殖期的觀察,這本小說精采地鋪陳了少年跟生態觀察者如何跟自然環境互動的生動內涵。在這趟夏日的生態之旅,一個休學少年從戶外學到了課堂不曾教過的知識,因而悄然成長。──劉克襄/自然觀察作家
「這年頭,生離死別都成了平常事,你想找那個雙胞小哥,這事可放心上;能再重逢,算你福氣大,找不著,你也得平常看。」 這是一段探索追尋之旅,也是一段啟蒙之旅。一個尋找失散雙胞小哥的少年、一個善良單純的殺人犯、一個熱情奔放的魯凱少女、一個與丈夫聚少離多的妻子,以及一支慰勞開路弟兄的「寶島文化工作隊」,在迂迴曲折、沉靜億萬年的山谷裡,在落石、坍方、炸藥與生生死死中,他們會開鑿出一條什麼樣的路呢? 李潼結合歷史、地理與自然文化,帶你穿越時空,走一次東西橫貫公路的舊時足跡,尋覓你所不知道的臺灣。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推薦選書入選 感動推薦 李如青/童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