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於生死,扎根於人間,滑稽而深邃厭世時代的生之童話,專屬大人的寓言之詩!善以詩作探討生命哲理的詩人孫得欽,以神秘卻童趣的詩調,打造愚人世界--帶領我們踏入生命的荒涼死地,透過向死的旅程,一趟趟走進翻新靈魂的沃土。馬千惠 (自由工作者?芳療師) 專文導讀--「也許因為這樣的旅程,物質世界裡那些悲哀的傷害,都有了救贖。與其說是在讀詩,不如說在觀看一場靈魂的旅行,或是某個悠長祈禱中的禱詞,在那流轉的畫面中,牽引前往向一次一次的轉世裡。」 「......概念的追辯、全然敞開的任由稚拙,或終究是肉身的穿梭在像是所有輪迴的無數大與小故事。像是如果不這樣,就無所謂想死,也就無所謂活。《想死的愚人》是聖與俗的莫比烏斯環。要活著,你得這樣看到,與看不到。」--黃以曦 (作家?影評人)「一場以想死為開端的冥想試煉,宛若電影,卻煉為精妙的詩句,忍不住一讀再讀。」?--李夏苹 (《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作者 )「故事無故,愚人非愚。將現世的荒誕與可愛,融雜在三個獨立篇章。探問真理之道,活著的體驗,再溫柔地歷劫歸返。於此,故事是他的道成肉身。是人類集體寓言的阿卡西紀錄,也是一封寫給流浪在地球上的,族人的情書。」--任明信 (詩人)「是一部在苦難裡發光的作品。在我看來,愚人的想死是重生的過程,使他既是愚人也是智者,使他自己也成為一首詩,非常美麗。」--林晴晴 (財團法人臺北市磁山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如詩的大人童話,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自己的寓言故事。」 --旺福主唱mami■■■各界好評盛讚■■■A某 (IG:A某的命理問答集駐版道士 )Mami (旺福主唱)任明信 (詩人)宋尚緯 (作家)李夏苹 (《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作者 )林晴晴 (財團法人臺北市磁山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徐麗雯 (金獎編導)許俐葳 (小說家)通靈少婦Egg (能量工作者)煮雪的人 (詩人)黃以曦 (作家?影評人)潘家欣 (詩人)鐘穎 (心理學作家)(依姓氏筆畫排序)--好評推薦
等待光,像等待一場過時的夢 孫得欽首部詩集 影子十年重版 》完整收錄舊版37首詩作+後記 》增錄新序及新作長詩 「我的心中 還有許多危險因子--   偽裝成善良的樣子」 ——〈手指一直一直觸碰〉 潛於深淵,享受暗影,以詩直曝愛及慾念之本質, 既邪真而純善,既鄙俗而清白—— 作為一名奇特的詩人,孫得欽的可怕是,除了快樂,他不動聲色。 「看一個人,先像動物一樣看他。看他的肉體、長相、站姿、眼神、慾望、野心、活力、暴力、聲音的質感、手指的長度、走路的背影。再去考慮那些神祕兮兮的東西。」 「那些駭人的作為,光是想要被喜歡,是幹不出來的;只有害怕不被喜歡,才能讓人徹底瘋狂。」  
人氣詩人寒鴉 首部詩集【好評再版】 以詩度量悲傷的精準度,逐格擷取藏匿於平凡傷心中,最令人錐心的痛點   有想過關於你的悲傷嗎? 它來得快或慢?是好或壞? 你傷心是否政治正確? 傷心能有行為能力嗎?   「請不要指責我找不到對的位置傷心 我的傷心沒有行為能力 就像傷害的人都沒有責任能力」   如何在關係的期待與失落之間 長成一名健全之人? 「因為好 / 還要更好 / 一個好好的人 / 就這麼壞掉了」 而當生命帶你跨足關於愛人與自愛的難題 你是否準備好了說法?   「祈求那個剝開的人/不要厭惡我的殼」   我和你們、他們,每首傷心之詩,皆能看見自己。詩人從關係經驗中取材,細究疼痛的形體,落筆、記錄,將憂傷歸納以詩文;讓寒鴉用文字陪伴我們溫習,這些平凡而真實的傷心。  
寫幾個字 就宣稱是一首詩 唸給你聽 讓我被你輕易吞下 讓你陪我短短一程 聽完 就忘 ——〈我是你的糧食〉 孫得欽第3部詩作。 換上愚人的皮囊,自在而行,他棄絕大字,沿地拾撿最不起眼的字,以童趣的眼光,擷取日常的微小事物,煉化成句、幽默成詩,意圖使人發笑,後勁卻有寒顫。 詩句越是簡單,越是銳利,將你破開。 一顆心可以換到的 一根羽毛 一樣可以 我甚至也不交換 只交流 我裂開, 你就 流進來。 ——〈我所願〉  
「你知道,冷的感覺很接近絕望嗎?」 有多絕望? 像是群蟻將甜點啃食殆盡,只留下一本詩集? 行走於太陽直射的日子裡,影子卻凍斃在原地? 明明方圓百里只剩下自己,卻仍然不敢呼吸? 或者,是那些更日常的小事 把鑰匙鎖在機車後座裡 想打卻始終打不出來的噴嚏 好不容易抬起的書櫃砸到小拇趾? 當世界開始失溫,社會、家庭逐漸麻木,個體便化作寒鴉,用翎羽書寫自己、用囹圄囚禁真實,用《冷的感覺》,展現如何以文字,在絕望中尋找原諒。
最貼近平凡的  不平凡的傷心——寒鴉宇宙2.0  凜冬降臨 〈冷的感覺〉編輯室報告 1.「烏鴉,我跟你走/我們如此快樂/不需要別人/不怕日子/一踩就陷落」 ——寒鴉〈我與我的烏鴉〉 「你是否常常感覺空虛、寂寞、覺得冷?」這句台詞,有段時間不斷在各大有線電影台重播的經典港片,〈九品芝麻官〉裡的如煙,分別在金碧輝煌、冷清寂寥的酒樓廂房裡,重複了兩次。一次虛情,一次真心。 或者兩者皆是。 真實的寒冷,與感覺到寒冷,兩者不一定等同。作為恆溫動物的人類,終其一生,都無法迴避在身心兩端,對兩者之間細微差異的體察。 這或許是人生最難習得的技能,在不冷的時候感覺寒冷,會放大我們的感官,讓我們在這個過程裡面產生虛無的幻覺,從而讓周遭的環境變得波動不安,在應該要寒冷的時間感覺不到寒冷,後果就是失溫,面臨致死的風險。 冷的感覺,是一種警報。現代人類時靈時不靈的核心關鍵。失靈的警報,有時讓我們能在這酷寒的社會持續保有存活的動力,有時也在麻木的過程裡,在不知不覺間將人凍僵,失去行動能力。 2.「上一本詩集的後記寫著自己「或許可以誠實地活下去了」。 但事實上卻始終沒敢讓家人知道自己有書出版。 然而在詩集出版三個月後,母親還是知道了這件事。 她向我道歉,並稱讚我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 我沒有回覆,任時間蓋過那則訊息。 我仍在尋找面對自己、別人及這個世界的方式,不想倉促作答。 只想告訴你我記得,是因為詩的緣故。」~~節自後記 家庭的溫度、社會的溫度。在寒鴉的筆下,被簡短的詩行標註、定義。如果說《夜裡飛行》,是作者在向著遠方若有似無微光飛行的過程中,對沿途收入眼底的風景留下印跡(間或偷渡一下自己私人的情緒),那麼《冷的感覺》,是一趟新的旅程。名為「寒鴉」的恆溫人類,對於自身體感的思索。 這是一本關於家庭的詩集。關於一個人如何過早明白時間,明白自立,明白堅強的最高級,是對過早破滅的幻想,試著提供原諒。 老了一點的寒鴉,以冷為名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