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是以聖經為出發點,來回答基督教初信者一些信仰上的問題。本書作者認為,很多不信耶穌的人,不是因為詳讀了聖經的內容,以致瞭解聖經而拒絕基督教信仰。相反的,他們不相信耶穌是因為沒有讀過聖經,或是對聖經有誤解而造成的。傳福音就要從福音的核心談起;要去除福音的障礙,就要帶領人來到聖經面前,讓人看看聖經怎麼說。這並不是說護教學只能自說自話;而是護教學若不回到聖經來回答慕道者內心的疑問,那麼,它所「護」的將不知是何物,並且極有可能是徒勞無功的。
信望愛是神賜下的恩典,使我們可以回應主耶穌與父神給我們的應許:「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傳四12)神學美德「信、望、愛」三者之間有何關係?又如何共構成為基督徒生活的基礎?本書藉五十八道問題,指出基督徒生活無可避免、須要清楚面對的倫理議題。馬克.瓊斯博士謹慎地以聖經為核心、以教會歷史教義為藍圖,且大量引用關鍵的神學著作,揭示這神學三美德對人、對人與神之間關係的重要性。本書不僅在悟性上提供教導、在感性上激發觸動,還激勵基督徒信心順服神。■ 關於要理問答形式「要理問答是早期教會與宗教改革時期教導重要的一部分。我認為寫信望愛的要理問答有其重要性,因為這容許我們在現今的處境之下問對的問題,進而得到正確的答案。關於這主題,我們當然可問其他問題,得到其他答案。本書沒有鉅細靡遺的野心。但是我試著打開讀者眼界,一瞥這三美德,作為更深入探討的起點。」■ 關於愛「在愛心的那段落,我試著正面陳述愛的條件。已經有許多人從十誡的角度來看愛心,依我看來這是理想也正當的。許多人誤解律法正確的用途,就看不到神律法的好處。我們知道『什麼不能做』,卻不想『什麼該做』。我認為守律法是我們愛神與愛鄰舍的表現,我希望此理解幫助我們重新認識神的律法。」■ 關於望「我們在理智上有盼望,但是盼望並沒有佔據我們心裡,靈魂中,和意念裡應有的地位。我們至少應該熟悉盼望的教義,進而越加有盼望地期待神在祂話語中給我們的應許。」■ 關於信「在今世,我們的信心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層面。在我初信時,許多我要問的問題,我找不到答案。但是讀清教徒與改革家,幫助我明白我從來想像不到的信心之榮耀。在關於信心的第一段落裡面的問答,用意是要幫助我們更佳地瞭解神所賜予我們這非凡的禮物。」
怎麼樣的禱告是神悅納的,並且會應允的?如果有這樣的禱告,它應該就是主耶穌教導我們的主禱文。這篇禱告一開始談到禱告的對象,之後是為了神的三個祈求,及為了我們自己的四個祈求,最後是頌讚,當我們深入探討這些內容及祈求時,就能夠知道當禱告些什麼,又當如何過符合祈求內容的生活。 我們天上的父:神是超越天地、永遠存在的神,願意介入世事,又拯救了我們,是人的天父,我們在禱告時要把注意力放在神身上。 願人們都尊崇你的聖名:神的名在世上就代表神。在至高偉大的神面前我們要自覺卑賤,只能懇切仰望神的恩典。全然倚靠神的人才能全然順服神,我們在祈願時也藉著順服的生活使神的聖名被人尊崇。 願你的國度降臨:神的國度雖已經來臨,但要在末日才完全臨到。在這中間時期,我們在祈願時也在生活上接受神的統治,並以傳福音擴張神的國度。 願你的旨意在地上成就,就像在天上成就一樣:神的旨意成就在天上的樣式是沒有任何受造物的悖逆,只有人完全的順服和愛。我們在祈願時也獻上自己,成為成就神旨意的器皿。 求你今天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神願意賜我們滿足的生活條件,所以我們可以祈求神的供應。同時,我們也關心缺乏的人。 饒恕我們的罪:神的饒恕是永遠的饒恕,但在時間過程中人仍犯罪,所以我們祈求神讓我們再次經驗到蒙饒恕的喜悅。 就像我們饒恕了得罪我們的人:在恩典中由於神愛的澆灌,使我們也有力量去饒恕人。 不要讓我們遇見誘惑:在完成天國使命的過程中,我們會受到引誘與試探而不順服神。因此,我們祈求神在我們遇見引誘時能提供保護。 救我們脫離兇惡:罪是心靈的傾向,罪的實踐就是惡。有引誘不一定會行惡,所以我們祈求神的恩典讓我們不去行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都是你的,直到永遠:讚美神的國度必然來到,神的權柄必定掌權,神的榮耀必然充滿遍地。 名人推薦 「本書不單內容豐富,並且教導我們研究主禱文時所需要使用的方法。所以我熱烈推薦本書,它是一本清楚解析主禱文、富含神的真理的書。」——合同神學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威斯敏斯特神學大學院大學校長 朴亨勇
本書由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策劃,由一百五十位身處第一線的宣教士、學者執筆,為最權威、雋永的宣教經典文獻集。 本套書共分四冊,分別從聖經、歷史、文化和策略角度探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宣教。 本書為第四冊:策略視野。
本書由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策劃,由一百五十位身處第一線的宣教士、學者執筆,為最權威、雋永的宣教經典文獻集。 本套書共分四冊,分別從聖經、歷史、文化和策略角度探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宣教。 本套書編列有十五堂課的研習班,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本書為第三冊:文化視野。
本書由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策劃,由一百五十位身處第一線的宣教士、學者執筆,為最權威、雋永的宣教經典文獻集。 本套書共分四冊,分別從聖經、歷史、文化和策略角度探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宣教。 本套書編列有十五堂課的研習班,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本書為第二冊:歷史視野。
本書由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策劃,由一百五十位身處第一線的宣教士、學者執筆,為最權威、雋永的宣教經典文獻集。 本套書共分四冊,分別從聖經、歷史、文化和策略角度探討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宣教。 本套書編列有十五堂課的研習班,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本書為第一冊:聖經視野。
本書將焦點持定於教會的宣教使命上頭,其首要關注重點,單單在於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針對『上帝子民因何存在?』以及『上帝子民在世上應該如何為人處事?』這兩個問題,這本將新約與舊約結合為一個整體的聖經,到底會告訴我們什麼答案?」易言之,上帝百姓的宣教使命是什麼? 在本書中,作者探討聖經神學與宣教使命兩者之間的關係,所以這不只是一本聖經神學的作品,它是一趟旅程,綜覽上帝對祂子民的呼召,要他們以上帝所希望的方式來影響這世界。萊特以其整全的神學從整本聖經來探討整個宣教使命任務,包括創造、救贖、以及新天新地,讓我們深知我們應前往何方,並催促、激勵我們繼續前行。 全本聖經正典的重要文本段落、聖經故事的重要章節、以及符合聖經的重要信仰教義,全部都環繞著聖經的核心角色——永活的真神,以及祂對整體受造界的偉大計畫與目的——並且彼此之間相互協調一致。從創造到新創造,上帝的宣教使命貫通了整本聖經。這是作者前一本書《上帝的宣教使命》的主旨。 在這一本《上帝子民的宣教使命》,作者接著探討聖經裡所記載的這位上帝,呼召我們出來,救贖我們,又與我們建立立約的關係——於是我們成為教會,從亞伯拉罕起始,一直到啟示錄記載的上帝之城當中的所有百姓為止,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然而我們到底是怎樣的身分?又是為什麼存在於此時此地呢?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任務是什麼? 透過全面研讀整本聖經,作者讓我們看到,正如以色列人被呼召與差遣進入世界,為神的恩典作見證,我們也是「上帝所愛、揀選、救贖、塑造、並且奉基督之名被差遣進入世界的百姓」,也要回應上帝對祂子民的呼召,要以上帝所希望的方式來影響這世界,向人張口見證上帝對全宇宙的救贖恩典。 作者是知名舊約專家,在本書中也透過詳細查考聖經,證明聖經神學和宣教使命兩者之間,彼此息息相關。沒有任何神學是與教會的宣教使命無關的——這些神學或者是衍生自教會的宣教事工,抑或者是受到教會宣教事工的啟發與塑造。再者,應該也沒有任何一項教會宣教事工的進行,會與深深紮根於聖經這塊沃土的神學完全無關。 ※ 本書為2011年「世界華人福音會議」(簡稱:華福大會)的指定閱讀書籍。
協談在基督教事工上,一直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神面前,許多屬神的人要負責改變世界、改變命運。 而我們正是被呼召與神同工的人,藉著神的工作──協談,軟化剛硬的心,去除恐懼、冷漠,使人能自由地愛神、愛人、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