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自傳〈半生〉、訪談(成長經歷、美術、音樂、文學與電影、陶藝、旅行、與他人的聯繫)、近年展覽、攝影作品、年表等內容組成。內文穿插從小到大的生活照、經典及近期新作品,由奈良美智本人親自述說關於自己種種的想法與人生。
「我對台灣的歷史和文化的興趣無止盡,以後也想繼續走歷史與文化的旅行。……除了更多私人的交流,對於歡迎我的眾多台灣人,我也思考著還能為大家做些什麼。」──奈良美智 一年內三度來台隔離超過一個月 為台日友誼的三地展覽全記錄 書中收錄此次展出作品、布展紀錄與幕後花絮 首度公開!奈良美智2021年於台灣拍下的照片 全球知名的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對台灣抱持著深厚的情感,為回應台日友誼的邀請,在東日本大震災的十週年之際,2021年於台灣展開台北、高雄、台南三地美術館的展覽。 本書作為這次展覽的紀錄,除了有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並將展出期間奈良美智發表過的作品創作理念,以及關於布展的想法等完整收錄於書中。同時也公開此次展覽的幕後花絮照片,以及奈良美智在來台期間拍下的攝影作品。 奈良美智也特地專文闡述對於台灣的情感。 從作品到文字,幕後照片,不管是看過展覽的觀眾或是因觀展人潮眾多向隅的人,都可以透過此書重新一窺展覽的盛況。對藝術有興趣的人也能在本書所收錄的展覽作品與相關文字,對奈良美智及其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全面理解奈良美智就讀這一本! 「我認為持續畫畫這件事,是照亮我本身存在於此的明燈。 而在那裡被映照出來的,也絕對不是只有畫畫的我。」――奈良美智 ►奈良美智親筆自傳長文〈半生(暫)〉完整刊出 ►隨書附贈〈春少女〉(Miss Spring)大尺寸明信片 ►收入台灣旅行攝影、庫頁島旅記寫真 ►紐約個展《THINKER》紙上巡禮 為什麼畫女孩?閉眼是為什麼?張眼的又是為什麼? 為何展開雕塑創作? 為什麼攝影?又為什麼主題常關注北方地區? 各個時期的畫風有些什麼轉變? 本刊以紐約個展《THINKER》的影像記錄作為導引,由學生時代的舊識、現愛知藝大教授小西信之,長篇專訪奈良美智。集結藝術家村上隆對談奈良美智的陶藝、雕塑的藝術之路;小說家古川日出男對談創作的心路歷程;知名作家吉本芭娜娜、創意總監箭內道彥撰寫眼中的奈良美智。更有日本當代最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藝術評論家椹木野衣、藝術史學者加藤磨珠枝、藝術評論家羅柏塔.史密斯、藝術史學者官綺雲、佩斯畫廊創辦人阿諾.格里姆徹等專業解析文章。多位參與奈良美智展覽的日本各大美術館學藝員,對談奈良美智的展覽現場。特別收入奈良美智親筆長篇自傳、庫頁島旅記,以及造訪台灣所拍下的照片。 透過繪畫、文學、音樂、土地……等各個面向,帶你深入了解奈良美智的世界觀。字裡行間,奈良美智也提到許多生涯中難忘的故事與各時期的心情,不少是首次曝光的,是喜歡奈良美智創作的朋友,不可不讀的一本專刊。
86則森正洋的設計雋語 15位巨匠近身人士的專文回顧 讓您知悉一代陶瓷設計巨匠的設計觀與世界 森正洋與共同製作器物的夥伴之間交談所說的話語,有時像是嚴師的當頭棒喝,有時像是前輩親切的叮嚀,不時讓聽者在工作與日常上獲得力量與啟發。本書收入86則森正洋對話的精粹,以〈以設計人而生〉、〈造形〉、〈社會中的設計〉三個章節區分領域,各章節更邀請到白山陶器的松尾慶一社長、LIXIL的設計師崔宰熏、白山陶器設計室長阪本安樹、竹工藝作家宮崎珠太郎等與其親近的各界人士撰寫專文,透過他們的近身觀察與回憶,讓讀者更知悉這位陶瓷設計巨匠的設計工作與世界。 森正洋(Mori Masahiro,1927年11月14日- 2005年11月12日) 日本陶瓷器設計家,佐賀縣人。佐賀縣立有田工業學校圖案科、多摩造形藝術專門學校(現多摩美術大學)工藝圖案科畢業。 設計理念是「思考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創作出造形,在工廠進行生產,進而讓更多的人在生活中使用,感受其設計的喜悅」。 榮獲第1回Good Design獎(1960年)、第1回大倉和親記念財團表彰(1971年)、九州工藝設計協會第11回展覽協會獎(1973年)、第1回國井喜太郎產業工藝獎(1974年)、第20回每日產業設計獎(1975年)、義大利法恩扎國際陶藝展工業設計類金獎(1975年)、Long Life Design Award(1977年)、西班牙瓦倫西亞國際工業設計展陶藝類金獎(1977年)、西班牙瓦倫西亞國際工業設計展陶藝類年度大獎(1983年)、日本陶瓷協會金獎(1999年)、佐賀新聞文化獎(2002年)、勝見勝獎(2004年)等獎項。 簡歷| 1944年進入岩尾磁器擔任學徒勤務員。 1946年師事陶藝家松本佩山。 1952年進入學習研究社編輯部工作。 1954年,進入長崎縣窯業指導所(現長崎縣窯業技術中心)設計室。 1956年進入白山陶器,後開設設計部,展開長達22年的白山陶器工作生涯。 1958年受商工省產業工藝指導所招聘,並參與芬蘭設計師卡伊・法蘭克(Kaj Franck)於東京的工作坊。成為日本設計師工藝人協會(現日本工藝設計協會)會員。 1961年九州工藝設計協會創立,擔任常任理事。視察歐美設計。前往美國猪熊弦一郎宅邸與野口勇會面。前往芬蘭拜訪凱伊・佛蘭克。 1965年擔任日本設計委員會委員。 1966年參與日本陶瓷器產業代表團,視察中華人民共和國陶瓷器產業與設計教育。 1970年擔任佐賀縣立有田工業高校約聘講師。參與有田陶瓷器使節團視察歐美陶瓷器。擔任日本陶瓷器意匠中心之出口陶瓷器設計委員會審查員。 1971年擔任九州工藝設計協會理事長。 1973年出席第8回世界工業設計會議京都分組會議。 1974年九州產業大學藝術學部教授。Global Eye '75「地中海的火與土設計展」,擔任藝術指導選定歐洲作品。 1975年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約聘講師。 1976年每日設計獎選考委員。 1978年離開白山陶器。成立森正洋產業設計研究所。第8回世界工藝會議京都分組會議。參與日本設計委員會,視察韓國設計。 1979年參與日本設計委員會,視察中華人民共和國設計。擔任國際陶藝奧斯卡會員。 1980年擔任九州藝術工科大學講師。參與日本設計委員會,視察台灣設計。 1981年擔任西武百貨店商品本部顧問,視察中華人民共和國陶瓷器產地。 1982年出席國際陶藝奧斯卡匈牙利總會。視察希臘、土耳其、匈牙利、捷克、東德、西德。出席第3回日本文化設計會議金澤分組會議。 1983年應國際交流基金之邀於印尼「現代日本工藝展」演講,以及泰國清邁的藝術大學等地演講。擔任'83朝日現代工藝展審查員。日本設計學會總會演講(九州藝術工科大學)。 1984年出席國際陶藝奧斯卡波士頓總會,並至美國各地視察。擔任石川縣立九谷燒技術研修所講師、多治見市立陶磁器意匠研究所講師。 1985年Global Eye '85「地中海的火與土設計展」,擔任藝術指導選定西班牙作品。前往西班牙瓦倫西亞與法恩扎視察。擔任佐賀縣立有田窯業大學講師。擔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設計工藝科陶瓷專門客座教授。參與第6回日本文化設計會議九州・熊本分組會議。 1986年朝日現代工藝展審查員。第1回國際陶瓷器展「美濃」陶瓷器產業設計部門審查員長。 1987年前往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進行市場調查。接受西武百貨公司商品本部家庭用品部的委託。 1988年前往泰國陶瓷設計調查指導。前往韓國視察陶瓷器產業。參與日本陶瓷器設計聯盟。前往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究伊斯蘭陶器。並在景德鎮、宜興、上海博物館等地視察。 1989年就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設計工藝科陶瓷專門教授。前往土耳其進行陶瓷器產業視察。擔任第2回國際陶瓷器展「美濃'89」陶瓷器設計部門審查員。 1990年7月西班牙陶瓷器產業考察。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研究伊斯蘭陶器。 1991年再度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地見學。愛知縣立藝術大學設計工藝科陶瓷專修生研修。續任九州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前往伊朗研究伊斯蘭陶器。 1992年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發表「Farms of Nature and Life」演說,「陶瓷器在藝術與設計的交互作用」研討會。前往國際陶藝學院土耳其伊斯坦堡總會。 1989年陶瓷公園(長崎縣波佐見町)委員會設立。設計「陶瓷之路」陶壁、「簡易地圖」、休憩所等。指導公園內野外博物館「世界的窯」的復元。 1996年越南河內、鉢場社等陶瓷產業、窯結構等考察。 1999年擔任愛知縣立藝術大學客座教授。 2004年「和之食器―無印良品」開始發售。勝見勝賞,並擔任日本設計委員。
真心想以專業為目標的藝術家必讀!藝術家養成的基本知識村上隆親自傳授!Kaikai Kiki創作者養成方法論讓你脫穎而出的實踐術!完整呈現作品集、工作室、駐村、藝術家簽證、著作權等相關知識。《美術手帖》每隔幾年就會以〈成為藝術家的基本知識〉為題,觀諸眼下的藝術環境,並編引最新參考資訊,提供所有藝術相關的從業者與後起新秀,作為藝術生涯規劃與實務工作的參考。本次專題,特別與當代藝術家村上隆的Kaikai Kiki Gallery合作。Kaikai Kiki Gallery,在村上隆希望能夠幫助藝術家發光的出發點上,在藝術家經紀與新秀發掘、育成上,投入相當大的努力,此次分享了培育新生代藝術家生涯規劃的每個階段,為這次的專輯提供最實際的參考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