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島嶼 書系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那麼,香港人⋯⋯

無名  著
2046  出版
2024/12/18 出版

我過得不好但我會活著我過得不錯但我還記得——來自香港人的漂流瓶中書2019之後的兩年,2021年六月,香港一個展覽中有一群無名的香港人,以物件交換故事與心聲。這是那段日子裡的印記,有著香港人共通的語言與心境、共同的盼望與牽掛。這些熟悉不過的平凡物件,盛載了香港人本來平凡不過的心事。2024年,2019之後的五年,由流亡海外的「小畫家」重新繪圖,讓這些平凡而真實的故事得以盛載,如同漂流瓶,望能到達看得懂的人身邊。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香港,我街道(漫畫版):微物情歌

柳廣成  著
2046  出版
2024/07/03 出版

傾倒眾生之街道文學改編漫畫 鉛筆手繪呈現香港情深火熱 《我香港,我街道》I及II是廣受喜愛的香港街道文學合集,現由漫畫家柳廣成將其中八篇作品改編為漫畫。香港面臨離散年代,其中部分原作者已經在臺求學、居住。柳廣成之畫風細緻寫實,擅於為青春人物造像;本書為香港的社區地景留下重要一筆,並以秀麗畫風呈現香港的魔幻想像。 收入作品 王樂儀〈城南道夏娃〉 黃裕邦〈我愛你愛你不顧一切(半自動書寫)〉 楊彩杰〈祝願道〉 蔡炎培〈石板街〉 洪昊賢〈蛻皮—觀塘・宜安街〉 梁莉姿〈鼠〉 周漢輝〈幸福與詛咒——致屯門河傍街〉 鄧阿藍〈呼呼青山道青山公路〉 名人推薦 江記(漫畫家) 阮光民(漫畫家) 韋蘺若明(漫畫家) 馬世芳(作家,主持人) 黃宇軒(城巿研究者) 黃麗群(作家) 曾耀慶(漫畫家) 董啟章(作家) 廖偉棠(詩人) 蔡珠兒(作家) (依姓氏筆畫序)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我香港,我街道(漫畫版)

柳廣成  著
2046  出版
2024/07/03 出版

傾倒眾生之街道文學改編漫畫 鉛筆手繪呈現香港情深火熱 《我香港,我街道》I及II是廣受喜愛的香港街道文學合集,現由漫畫家柳廣成將其中八篇作品改編為漫畫。香港面臨離散年代,其中部分原作者已經在臺求學、居住。柳廣成之畫風細緻寫實,擅於為青春人物造像;本書為香港的社區地景留下重要一筆,並以秀麗畫風呈現香港的魔幻想像。 收入作品 王樂儀〈城南道夏娃〉 黃裕邦〈我愛你愛你不顧一切(半自動書寫)〉 楊彩杰〈祝願道〉 蔡炎培〈石板街〉 洪昊賢〈蛻皮—觀塘・宜安街〉 梁莉姿〈鼠〉 周漢輝〈幸福與詛咒——致屯門河傍街〉 鄧阿藍〈呼呼青山道青山公路〉 名人推薦 江記(漫畫家) 阮光民(漫畫家) 韋蘺若明(漫畫家) 馬世芳(作家,主持人) 黃宇軒(城巿研究者) 黃麗群(作家) 曾耀慶(漫畫家) 董啟章(作家) 廖偉棠(詩人) 蔡珠兒(作家) (依姓氏筆畫序)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攝相現象學修訂版

張燦輝  著
2046  出版
2024/06/19 出版

現象學X攝相理論 時空凝結,存在主體的攝相還原 「攝相不是重現世界事物,而是改造或轉化現實世界。」——張燦輝 「從現象學的觀點來看,攝相的看基本上就是一種現象學看世界的活動。 每張相片所呈現的是經過現象學還原,或攝相還原後的世界, 即是萬千世界在攝相機轉化的現象——相。」——張燦輝 本書為香港哲學學者張燦輝的攝影哲學理論+作品集。所謂「攝相」,是因為張教授一直覺得「攝影」一詞,未能表達英語「Photography」源於「光」(photo)和「書寫,描繪或繪畫」(graphe)的意涵,即是「運用光線來繪畫」之意。所謂「攝相」,是指相機捕捉光線再呈現一切事物的特質。「相」一詞源自佛學,代表世界的一切表象。 張教授是一位現象學家,在大學教授哲學的基本理論是「現象學」。他說,現象學教會他如何攝影,並認為攝相(攝影)是將立體空間和時間轉移到平面上,成為一個記錄,同時它是一種被動的呈現(並非如繪畫那樣可以「無中生有」)。我們透過眼睛和相機在既定的框架下觀看事物,所以拍攝的「相」是改造或轉化的現實世界,也是被重構的現象。 張燦輝本人熱愛攝影,曾舉辦多次攝影展及出版多本攝影集。本書結合現象學哲學理論,思考攝影藝術,再加上張氏本人的作品,乃是獨樹一幟的華人攝影哲學作品。 為文切磋 魯道夫・貝耐特(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現象學家) 古亦飛( 布拉格及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 石漢華(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特色 本書為現象學與攝影理論書,文字與圖像之比例各半,既是攝影作品,也充滿哲思。 名人推薦 專序推薦 文潔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 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深思推薦 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 劉清平(攝影家) 戴遠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廖偉棠(詩人、攝影師) 「面臨著巨大的存在抉擇,在本與存在、拋擲與流亡之間的攝相凝視與思維,即將決定流亡之前的現象學家/攝相師張燦輝,在巨變籠罩下,他的攝相踟躕。」——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專長法國當代哲學、現象學、美學) 「存在主義者說沒有不安便沒有獨特的心魂,也沒有詩;更沒有相片;勇敢和美麗的思想便無從產生。」——文潔華(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 「在觀看的物體和觀看的外源觀眾附近,攝相師的存在變得像幽靈一樣稀薄透明。攝相師和觀眾並沒有捕捉到攝相師在這些自拍照中的目光,反而留下了一種轉瞬即逝的光芒。」——魯道夫・貝耐特(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現象學家) 「即使攝相機試圖抓住主體,但它給人的印像是不可動搖的,彷彿它可以逃脫或已經逃脫了快門的控制。所以可以說,這一切的樞紐,同樣是一扇無形的玻璃窗,既能揭開主體,又能在揭開之前保護主體。這就是一切開始和一切將結束的邊界線,這就是照相機的眼睛的可見不可見的雙重性及其對主體的超越-攝相的邊界:抓住一個真實對象的力量,同時又不可能把它作為一個真實的對象。」——石漢華(Hans-Rainer Sepp,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系教授) 「全書以現象學為體的辯証思考攝影,恰恰填補華人攝影界長期需要的哲思建構基礎。」——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