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題材十分豐富,從色鉛筆的認識、色鉛筆的握筆方法、線條表現、疊色、色彩明度彩度的練習及應用、粉彩的配色、粉彩技巧等都有詳盡說明,並學習觀看、掌握形體特徵、調出正確顏色到描繪出豐潤色域,循序漸進了解筆法與形色之趣,加上重點指導教您輕鬆進入色鉛筆的殿堂並體驗色鉛筆繪畫之樂。 ˙色鉛筆的用法示範:如何握筆、平塗、做出漸層、疊色、刷色、白線等效果。 ˙題材豐富:花卉、果實、公仔、小動物、器皿等。 ˙清楚圖片步驟解說,讓您一步步跟著練習,降低出錯機率! ˙單元主題均附有實物照片,讓您可觀察臨摹,畫出典雅寫實的圖畫。
新手的第一本書,色鉛筆入門大全! 「如果你對動筆感到害怕,始終無法開始第一步,本書絕對是你唯一的解答。」 一本為新手全方位打造的書。從認識水性與油性色鉛筆、色鉛筆的握筆方法、線條表現、疊色、色彩明度彩度的練習及應用,到粉彩的配色、使用技巧等都有詳盡說明。 學習觀看與掌握形體特徵,調出正確顏色,描繪出豐潤色域,循序漸進了解筆法與形色之趣,佐以重點指導,踏入未知的領域總讓人有些焦心,人們常常想著…… 「我只會畫火柴人,畫圖真的好難。」 「畫得不好怎麼辦……」 「我一點基礎都沒有,真的能學會嗎?」 如果你曾有過這些害怕與卻步,本書就是你尋覓多年的解答之書。老師在豐富的教學生涯中非常理解同學的害怕,用一到三章簡潔有力的單元,為您將色鉛筆知識補滿,擊退恐懼,跟著章節加強自己,你會發現繪畫其實不難,不知不覺間已置身色鉛筆殿堂,體驗色鉛筆繪畫之美。 本書特色 【循序漸進的教學單元】 ★「第一章、認識材料、準備繪畫工具」 說明水性、油性色鉛筆的差異,介紹使用方法,建議先購買幾色?紙張如何挑選?輔助材料有哪些? ★「第二章、筆觸的表現」 色鉛筆用法示範,列出筆觸的種類,與練習筆觸的方法,包含如何握筆、平塗、疊色、刷色、白線等效果。 ★「第三章、色鉛筆使用法」 擦拭法、線條交叉、漸層練習、混色練習、加水練習,說明色鉛筆的特性,此特性可以產生什麼樣的效果?這些效果會帶來哪些顏色變化? ★「第四章、實作練習」 以日常生活中所見為主,收錄動物示範、植物示範、駿馬、花卉、昆蟲、日常生活中的可愛造型、風景色鉛筆示範,這些都是現在小學生或青少年,乃至喜歡繪畫成人的珍貴素材,題材更為廣泛,內容豐富多元.清楚圖片步驟解說,讓您一步步跟著練習,降低出錯機率。單元主題基本都附有實物照片,讓您可觀察臨摹,畫出典雅寫實的圖畫。
學習鉛筆畫的方法可以從「臨摹」及「寫生」同時著手進行。「臨摹」是參考、學習他人的筆法、構圖,吸取經驗;「寫生」則是自行觀察實物,從物體形狀特徵、光線及陰影的變化,加以分析、簡化再下筆描繪。本書是以鉛筆做畫材,學習繪畫最基礎的表現──素描,並以圖解及參考照片,附上解說使讀者一看即會。本書內容包括各種鉛筆的使用方法、如何觀察物體而能正確地描繪、如何應用明暗法等。待靜物單元的基本技巧熟練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做風景寫生及動物、人物的描繪。本書是為有志成為畫家、設計者或插畫家所編寫,希望透過書中豐富的圖例及解說,能為你們紮下基礎並熟練各種技法。
素描的材料取得簡單,它不像油畫、水彩那般繁複 早在歐洲文藝復興前,畫家們就開始用類似鉛筆的材料來畫出風景畫 文藝復興的偉大畫家們,以當時的自然景物描繪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妙作品,這項技藝延續至今,許多人用簡單的鉛筆將自己對週遭、遊歷景物的感動描繪出來。也因為如此,風景素描與其他素描,如靜物、人體素描等有著題材與視覺範圍表現上的差異,更能吸引初學者投入,隨心所欲的發揮心中那一份對自然的感動。 多年前,我一直期盼國內有一本屬於「本土」的風景鉛筆素描書問世,這個心願終於在今天完成。 從世界到在地,走遍寶島感受臺灣之美 用筆丈量臺灣,畫出心中的感動,畫出心中的「福爾摩沙」 本書足跡遍佈外島及臺灣各個角落,從蘇州的水鄉到荷蘭風車,內容以大自然及鄉村風景為主題入畫,我迫不及待想與你分享眼前的世界! 一筆一筆描繪寶島,畫出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期望本書能讓現代居住在都市、喜好鉛筆素描的人們更接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 本書特色 1-「基礎教學好完善」認識鉛筆、執筆姿勢、橡皮擦差異、紙張的選用?筆觸與明暗。 2-「進階教學超詳細」基本概念、透視教學、何謂黃金分割?地平線的高低、光影明暗、質感的技法。 3-「示範繪圖很清楚」動物、植物、建築、風景、人體、物體,千奇百怪無所不畫,一起探索世界吧~
鉛筆素描的歷史可追朔至文藝復興時代 素描工具發明後,鉛筆畫受歡迎的程度愈來愈高 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鉛筆素描的重要性仍有其無可取代的地位 人類藉著鉛筆傳達思想、透過鉛筆傳達美感,手繪的魅力仍然是今天的電腦科技無法表現的,也許正因其那無法言喻的美感,時至今日鉛筆仍是學院派素描不可或缺的工具素材。 早在十幾年前,鄰近國家日本就把鉛筆列為美術教育的主要工具,而中國也受到蘇聯派及歐洲學人的影響使鉛筆畫盛行。本書內容從鉛筆素描的歷史、材料、形狀、光影及素材的表現細細說起;「鉛筆」是人們從小最容易接觸的工具之一,一般人提到畫畫,最常提到的是素描,本書包含了靜物、人物、風景、花卉、基礎鉛筆素描及表情鉛筆素描等主題;一系列的鉛筆素描,無非是希望藉由對鉛筆繪畫興趣的培養,進而使美感與生活結而為一。 本書特色 1-「基礎教學好完善」認識鉛筆材料、題材選擇、基本構圖、筆觸運用 2-「進階教學超詳細」形體認識、形體的觀察與練習、靜物表現原則、質感的表現方法 3-「示範繪圖很清楚」15大質感分類,129款靜物素描,每款主題皆細細說明繪畫要點
本書作者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曾肅良教授認為,藝術的知識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現代化,必須體悟藝術在現代人類社會所扮演的多元角色,因此,本書的內容 除了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鑑賞知識之外,也聚焦在藝術的社會功能以及藝術在實務應用的各種探討,提列出許多具有突破性與前瞻性的課題。傳統的「藝術概論」 教科書所沒有觸及的新領域,像是藝術與心理、藝術與宗教、藝術與收藏、藝術與經濟、藝術文物品的保存維護等等課題,本書都做了精要詳實的解說,實是一本符 合現代潮流的藝術概論教科書。 藝術是什麼?一直困惑著古往今來的思想家,對於「藝術」的觀念,自古至今,其中所蘊含的意義差距頗大。由於所處時間與空間的差異,人類對於審美觀念的不同,藝術材料的掌握和技巧的不斷演進,歷代人類陸續發展出新的審美理念,進而產生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展開百花齊放的藝術歷程。即使藝術的外在形貌與表現方式有極大的變化,但是藝術其內在的本質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可以說,藝術的本質源於人類內心對於心靈與審美的需求,藝術在於反映人類的思想與生活層面,藝術是人類心靈在面對宇宙人生所產生的各種思維和感情的具體化表現。 本書「藝術概論」的宗旨,除了引導學習者對於藝術創作與欣賞原理有正確的觀念與理解之外,更著墨於藝術與生活之間的互動,因此,本書的設計,不僅在於提供學習者認識藝術的本質、歷史、形式、表現方式、觀念等等,也著重於社會不斷發展的前提之下,討論藝術的思潮與表現的各種演變,亦即不論在學理、形式與技法上的探討,都力求以社會發展為主軸,更積極地探索藝術與現代社會的互動。 筆者從1995 年開始講授藝術史論課程,深深感覺到學生在課堂所學習的「藝術概論」往往與社會現實層面嚴重脫節,很難吸引學生的關注,更感覺到藝術課程內容與時俱進的必要性,因此在本書撰寫的內容之中,規劃了許多具有突破性與前瞻性的課題, 擴大了教師與學習者對於「藝術」的視野,這些議題都是以前甚至現在流行於坊間的「藝術概論」,所沒有觸及的新領域,包括藝術與心理、藝術治療、藝術與宗教、藝術與收藏、藝術與市場、藝術與經濟、藝術與政治、藝術文物品的鑑定、藝術文物品的保存維護等等課題,本書都有深入淺出的探討。 這是一本寫給現代人研讀的藝術概論,它提供了最新的藝術學理、資訊以及多元的觀點,並且積極的去探索藝術與現代社會的各種互動關係,學習者必須抱持著開放的學習態度,以全新的眼光去認識藝術,藝術不再是處於空中樓閣的想像的產物。藝術實際上是一種社會現象,藝術必須落實於生活,我們必須釐清並探索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以現代人的角度,去嘗試認知並思索當代藝術的新觀念、新風貌。 審美觀的觀念如何培養? 藝術的形式如何顯現? 藝術欣賞的方法如何? 藝術對人生的重要性如何? 藝術的收藏能力又是如何培養? 凡此種種, 筆者鼓勵學習者以務實的態度, 將本書所闡述的學理與資訊加以吸收,並且與實際的社會文化現象作深入的觀察、比較與思索,更衷心期待學習者從理論與實際現象連結的基礎之上,以多元面向的態度,認清藝術在人間的真實面相,激發出更為廣遠的思考以及對藝術學理探索的興趣。
國內至少五十年來甚至更久時間從來沒有一本有系統的人像素描介紹畫法,過去國人看到都只是人像作品集,純屬個人創作意味較重,若對於大多數喜歡人像素描讀者而言,總是不得其門而入,有鑑於此,這本《基礎人像素描技法》,當作人像素描繪畫基礎練習,進而對人像素描產生興趣。 像畫其實不難,一般人總是在畫人像時,對於人物「像」、「不像」心理上產生了障礙,進而畫人像覺得難,而產生畏懼,看到本書中介紹的章節,循序漸進說明人像結構及角度、筆觸示範,人像畫法由淺入深,相信看完這本書就覺得人像素描並不難。 本書分為十四單元,每個單元都有獨立而完整介紹人像素描所要畫的基本畫法,無論五官練習,人像不同角度介紹,線條表現、臉型、表情、兒童人像、髮型與各種人像姿勢畫法,最後手與腳甚至人物速寫都是一般喜歡畫人像人們想要瞭解與學習單元,相信這本書必對讀者畫人像相當大助益進而增加畫人像信心這是筆者所盼望。
此畫冊為筆者山水繪畫創作的作品集,內容包含創作理念和繪畫呈現: 一、創作理念 是進行山水畫創作前的學理認知,包含對於山水的實景取材及認識、藉由真實山水形象促使作者產生情景、融合景象轉化為繪畫的圖像、景致表現於繪紙上的感觀畫面等學理。 二、繪畫呈現 以山水作為創作繪畫,是自己從真實山水觀察體認後的所得,而大自然山水多樣化,每個地方和取景視角不同,有多種畫面,為了顯出山水主要重點特色,即以雲霧、瀑布、溪水、海浪、綜合型等題材作為山水繪畫的表現方式,並且從中列舉幾件作品分析解說: 有雲霧題材:《張家界》、瀑布題材:《瀑聲盪谷》、溪水題材:《陡岸高峯》、海浪題材:《山青水藍》、綜合題材:《雲谿山巒》等畫作(詳細作品分析見畫集)。
四年前,筆者開始寫鉛筆素描系列有關的教學書後,先完成基礎鉛筆素描技法後又完成初學鉛筆素描技法與鉛筆素描技法……等書,其中以基礎鉛筆素描技法廣受讀者歡迎,已經再版多次。 因此,筆者認為以現有的基礎鉛筆素描1再延伸寫一本基礎鉛筆素描2,而在這本鉛筆素描2之中,題材多樣化,內容更為充實,其中分為幾大類,例如:木質類、玻璃類、瓷器類等……。 在58-71中,更是添加了上一本基礎鉛筆素描1所沒有的風景與動物系列,這些系列同時也是下一本油畫技法中的素描底稿,將來讀者可以將基礎素描2中58-71與油畫技法互相搭配,從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本書除了前面所描述的各類材質介紹之外,對於如何構圖及繪畫的過程在旁都有詳細的說明,都是本書的特色。
「素描學」它是涵蓋各種材料畫法,一般我們所謂的鉛筆素描只是素描學一小部份,本書它所探討的是各種材料的表現方法,同時也探討構圖研究,如色鉛筆、碳筆等筆觸表現、空間感透視及質感觀察方法,尤其是書中各筆觸表現如碳筆技法做了很詳近的示範說明,提供現在參加大學學測學生和社會上對於繪畫與素描有興趣之士,多了學習與參考,能有所助益。 本書素描學一書從練習材料和構圖研究、練習方法及石膏示範有系統介紹,相信可以從書中臨摩練習得到實質收穫,在繪畫上更有信心。 本書完成感謝過去曾經提供作品作者與畫室,讓本書內容更加充實與完整,在此特別感謝。本書編寫之時仍有疏忽之處,期望長輩同好不吝指正。
本書作者曾肅良教授從事藝術創作、學術研究與教學三十年,是著名的藝術家與學者,除了擁有豐富的學養與教學經驗之外,更具備新穎與創意的觀點。本書的寫作主要培養學生擁有基本的藝術鑑賞能力,引導學生從藝術鑑賞的定義到藝術鑑賞的特性以及所需要的種種技巧與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昔日有關藝術鑑賞的教科書大多停留在直覺性審美的觀念,本書作者提出所謂理性與感性並重的審美觀念,灌輸學生「審美活動是一種知性活動」的觀念,引導學生從藝術史、美學、藝術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等等多元的面向,尤其對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初以來的現代藝術的意義與內涵多所著墨,期望學生增廣視野,開拓多元審美的能力,對各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各種藝術創作與表現進行更為深入的認識與體會。
避免不想要又不好意思拒絕的窘境外,真正的心意希望國人有經常買書的習慣與美德,據報導國人看書因受電腦、網路問世輕巧、方便、多元、之優勢,嚴重影響出版業或是書局的經營生態,再則【有關送書】據我多年旁觀統計,凡受贈者均因工作、興趣、歷練及嗜好等因素,大多無暇亦無心去閱讀這本【身外之物】,亦有讀之無趣 棄之可惜的困擾,所以在二手書店經常會看到一些印有【公關贈書】,或是作者簽名贈送某某師指正的書冊,內心總有一些悵然感慨,再說如今印刷製作成本索費不廉,而我亦非文壇飽學知名富有之輩,僅是將我認識的幾個單字用心組成詞句,仍嫌辭窮筆禿,難登大雅之作,除少數好友勉為其難預購數冊外,如再打折贈送非有深義,更重要的是本書無論銷售幾本,其版稅全數捐贈藝術文化等公益活動,因政府財政困難,申請補助不易,國人理應自求多福【自強生息】。
自從1980年代以來,台灣畫壇的活動頻繁,藝術市場的繁榮,不僅帶動了文物藝術品收藏風氣的興盛,使得藝術品的投資成為社會一股流行趨勢,在藝術品價格高漲之下,吸引了愈來愈多的贗品氾濫於市場上,不僅僅拍賣會裡的贗品比例過高,連具備公信力的公立美術館與博物館都有以假當真的情況。觀察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對於真偽鑑定的技術與知識的積極研究與拓展,壓制繪畫市場的贗品不致於過份氾濫,不但減少交易糾紛,積極活化藝術市場,更催生了收藏家購藏繪畫作品的意願。藝術鑑定學是一個新興學科,培育人才耗費時日,實有待大家一起努力拓展,本學會秉持服務社會的觀點,以將近一年的時間籌劃此一學術研討會,在相當有限的經費之下,突破種種困難,邀請了日本、韓國以及海峽兩岸從事藝術品鑑定研究的專家學者們,一起以科學的態度、儀器與檢測方法,共同討論藝術鑑定的技術、知識與最新趨勢,研討範圍包括書法、繪畫、陶瓷、玉器等等項目,也探討中國書畫鑑定的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紅山玉器風格分析與鑑定、以拉曼光譜鑑析葉王交趾陶釉彩,期望透過本書能讓大家共同重視「文學藝術品鑑定學」在藝術生態健全的重要性,並以科學的態度、技術與模式為中心的思維之下繼續拓展。
《曠世鉅藏Ⅱ》此部書展示了包含陶瓷、玉器、青銅和雜項第九十幾件(組)在中華文物世界裡封王稱霸之經典藏品,書中並發表了兩件五代後周世宗所燒「柴窯」器--一為『官』字款天青釉龍首流八棱淨瓶,一為無款天青釉鳳首流淨瓶,補足中華陶瓷史上柴窯器之空缺,書中珍藏堪稱絕代美業也!
作者將數以千計之藏品,細挑出其中三百件、組,登載其彩圖、品名、年代與尺寸等集結成書,並篆之曰《曠世鉅藏》,冀媲美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之館藏圖錄,並希藉此拋磚引玉,對海內外之考古、藝術、文化、歷史、學術之研究及愛好者能有綿薄之助益,是所企盼。
語云:「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對於一顆寶石要能成為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珠寶,“設計”這個過程及功力往往是最大的關鍵。好的珠寶設計除了能表現主石之神韻外,更能巧妙地修補其天然缺陷增加其觀賞性。相反地,若設計不當則無法展現其美感,甚至降低銷售率。所謂“設計是珠寶第二生命”正是此意。本書係本公司繼十年前出版〝翡翠?珍珠式樣精選〞之珠寶設計暢銷書後又一力作。主要內容包括翡翠、彩色剛玉、鑽石、珍珠…等多款繪工創意俱佳之圖稿。另有部份收藏級翡翠圖片及各類寶石之國際拍賣會行情資料。個人深信喜愛珠寶的閣下一定不會對本書失望!
書作耆譚顯崑先生,台灣新竹人,現於新竹市執業牙醫。自幼對中國古代文物深感興趣,長期從事玉器收藏與研究,累積玉器鑑賞的知識與能力。90年代中期開始撰寫玉器書籍。本書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玉器文化與之緊密地交織著,深深地融入了中國人的感情中。作者實事求事詳細介紹各種鑑定要訣、圖文豐富易懂,希望讀者在翻閱之餘,能得到幫助!
書作耆譚顯崑先生,台灣新竹人,現於新竹市執業牙醫。自幼對中國古代文物深感興趣,長期從事玉器收藏與研究,累積玉器鑑賞的知識與能力。90年代中期開始撰寫玉器書籍。本書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玉器文化與之緊密地交織著,深深地融入了中國人的感情中。作者實事求事詳細介紹各種鑑定要訣、圖文豐富易懂,希望讀者在翻閱之餘,能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