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學舞蹈全集》是臺灣第一部舞蹈全集,劉鳳學更是臺灣首位出版「舞蹈全集」的舞蹈家。 《劉鳳學舞蹈全集》預計出版十卷,書目和收錄舞作依序為:第一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一)尋找失去的舞跡.重建唐樂舞文明(貴德、皇帝破陣樂)第二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二)通古今之變(春鶯囀、蘇合香)第三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三)(團亂旋、傾盃樂、拔頭)第四卷 劉鳳學作品第109號《曹丕與甄宓》(上)第五卷 劉鳳學作品第109號《曹丕與甄宓》(下)第六卷 中國現代舞系列──傳統╱現代的詮釋(火花、十面埋伏、門神、冪零群、拉邦三環創作法實驗、俑之一──漢俑)第七卷 與宇宙共舞──臺灣原住民舞蹈及中國少數民間舞系列(九族基本舞步、賞月舞、青春舞曲、嘉戎族狩獵舞、西拉雅姆、虹彩妹妹、農家樂、太極劍舞)第八卷 儒家舞蹈研究(人舞、化成天下、威加四海)第九卷 劉鳳學作品第107號《沉默的杵音》第十卷 劉鳳學作品第127號《揮劍烏江冷》每一卷內容包含「論述」和「劇場演出實錄」兩大部分,前者以歷史經緯、田野調查、學術研究為梗概,後者以拉邦舞譜、樂譜、設計圖稿、影像呈現,理論和實踐並陳,顯示出劉鳳學逾一甲子的舞蹈創作、舞蹈學術、舞蹈教育的廣博,也透過其個人與她的舞者、龐大的藝術工作群,形塑臺灣當代舞蹈史從微觀至巨觀的多種面向。本書為全集第三卷.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三),以中古世紀唐朝(618~907)讌樂舞為研究對象,收錄兩篇論文,以及劉鳳學重建唐大曲《團亂旋》、唐中曲《傾盃樂》、唐小曲《拔頭》三支舞作的樂譜與舞譜,以及舞譜記錄、音樂指導、服裝設計、舞者訪談,呈現更多舞作重建的過程和細節,並附有劉鳳學小傳、相關圖片和演出劇照等。
《劉鳳學舞蹈全集》預計出版十卷,書目和收錄舞作依序為: 第一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一) 尋找失去的舞跡.重建唐樂舞文明(貴德、皇帝破陣樂) 第二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二) 通古今之變(春鶯囀、蘇合香) 第三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三)(團亂旋、傾盃樂、拔頭) 第四卷 劉鳳學作品第109號《曹丕與甄宓》(上) 第五卷 劉鳳學作品第109號《曹丕與甄宓》(下) 第六卷 中國現代舞系列──傳統/現代的詮釋(火花、十面埋伏、門神、冪零群、拉邦三環創作法實驗、俑之一──漢俑) 第七卷 與宇宙共舞──臺灣原住民舞蹈及中國少數民間舞系列(九族基本舞步、賞月舞、青春舞曲、嘉戎族狩獵舞、西拉雅姆、虹彩妹妹、農家樂、太極劍舞) 第八卷 儒家舞蹈研究(人舞、化成天下、威加四海) 第九卷 劉鳳學作品第107號《沉默的杵音》 第十卷 劉鳳學作品第127號《揮劍烏江冷》 每一卷內容包含「論述」和「劇場演出實錄」兩大部分,前者以歷史經緯、田野調查、學術研究為梗概,後者以拉邦舞譜、樂譜、設計圖稿、影像呈現,理論和實踐並陳,顯示出劉鳳學逾一甲子的舞蹈創作、舞蹈學術、舞蹈教育的廣博,也透過其個人與她的舞者、龐大的藝術工作群,形塑臺灣當代舞蹈史從微觀至巨觀的多種面向。 本書為全集第二卷.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二),以中古世紀唐(618~907)讌樂舞為研究對象,上篇收錄四篇論文,呈現唐樂舞在中國、日本、韓國發展的概覽和對照;下篇為劉鳳學重建唐大曲《春鶯囀》、《蘇合香》兩支舞作的樂譜與舞譜,以及服裝與頭飾設計者、舞者訪談,呈現更多舞作重建的過程和細節,並附有劉鳳學小傳、相關圖片和演出劇照等。 本書特色 《劉鳳學舞蹈全集》是臺灣第一部舞蹈全集,劉鳳學更是臺灣首位出版「舞蹈全集」的舞蹈家。
《劉鳳學舞蹈全集》預計出版十卷,書目和收錄舞作依序為: 第一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一),尋找失去的舞跡.重建唐樂舞文明(貴德、皇帝破陣樂) 第二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二)(春鶯囀、蘇合香) 第三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三)(團亂旋、傾盃樂、拔頭) 第四卷 劉鳳學作品第109號《曹丕與甄宓》(上) 第五卷 劉鳳學作品第109號《曹丕與甄宓》(下) 第六卷 中國現代舞系列——傳統/現代的詮釋(火花、十面埋伏、門神、冪零群、拉邦三環創作法實驗、俑之一——漢俑) 第七卷 與宇宙共舞——臺灣原住民舞蹈及中國少數民間舞系列(九族基本舞步、賞月舞、青春舞曲、嘉戎族狩獵舞、西拉雅姆、虹彩妹妹、農家樂、太極劍舞) 第八卷 儒家舞蹈研究(人舞、化成天下、威加四海) 第九卷 劉鳳學作品第107號《沉默的杵音》 第十卷 劉鳳學作品第127號《揮劍烏江冷》 每一卷內容包含「論述」和「劇場演出實錄」兩大部分,前者以歷史經緯、田野調查、學術研究為梗概,後者以拉邦舞譜、樂譜、設計圖稿、影像呈現,理論和實踐並陳,顯示出劉鳳學逾一甲子的舞蹈創作、舞蹈學術、舞蹈教育的廣博,也透過其個人與她的舞者、龐大的藝術工作群,形塑臺灣當代舞蹈史從微觀至巨觀的多種面向。 本書為全集第一卷‧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一),以中古世紀唐(618~907)讌樂舞為研究對象,並以讌樂之舞蹈為論述焦點,上篇為研究成果,透過史料及出土文物,探究讌樂舞從西元前16世紀至西元618年的演化過程中,渉及歷史的、地理的、政治的、文化的、民族的、社會的各領域所帶來之轉變及影響;下篇為劉鳳學重建唐中曲《貴德》、唐大曲《皇帝破陣樂》兩支舞作的舞譜,以及劉鳳學小傳、年表、相關圖片和劇照。 本書特色 《劉鳳學舞蹈全集》是臺灣第一部舞蹈全集,劉鳳學更是臺灣首位出版「舞蹈全集」的舞蹈家。
《青春悲懷》為汪其楣創作劇本,再度以愛滋為主題,卻用她最熟悉也最擅長的舞台劇形式,給不想忘記的、或仍在承受壓力的故事主角們,一個說出心語的完整舞台。 戴著面具的用藥人, 身懷祕密的轉學生, 為自己縫紀念被單的同志, 尋找性與愛的「普通人」, 外配在台灣的打拚與戀情, 愛滋三十年來的戰役與進展, 這個戲是屬於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的,重點不是疾病,而是人情與人性,也是台灣的社會真實,充滿了我們熟悉又在意的生命。 「世界有事,心中有人,我們書寫、閱讀,我們對話、敷演。就是一種行動的開始。」
「城南文學地景藝術行動」是由一個主概念分成的兩個藝術行動計畫,分別獲得2016年文化部「藝術浸潤空間計畫」與「文化創意產業計畫」補助。是以台北城南文學為本,發展出特定場域的繪本故事、壁畫創作、裝置行動與VR數位整合。 希望以藝術性的方式,重新思考關於閱讀的失落與地方歷史的遺忘,在此時此刻的境況中,能夠做出什麼樣的改變與策略。 內容分做五大類別— 藝術教育、在地知識、環境閱讀、對話創作與數位整合。 本書特色 用文學書寫, 留下社區故事, 城南文學地景藝術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