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本專為商業人士打造的西洋美術史入門 ★ 濃縮了2500年西洋美術史的精華 ★ 長踞Amazon分類榜暢銷第1名 ★《產業新聞》《朝日新聞》《日經新聞》各大媒體報導 ★ 附全彩藝術形式年表,讓你一表在手,快速掌握2500年的藝術重點 培養藝術素養,是全球化浪潮下, 商業人士對自己最重要的投資! 本書濃縮了2500年西洋美術史的精華, 不僅可增進個人氣質和文史常識, 更能豐富談資, 為你的商業溝通大大加分! 一本書掌握2500年西洋美術史精華, 連帶擁有最根本的世界史知識! 內含近100幅重要的繪畫、雕塑、建築作品! 你曾經趕風潮走進美術館,卻只落得呵欠連連? 到訪歐洲,卻看不懂石柱、遺跡的偉大在哪裡? 接待外國客戶和友人進博物館,卻不知道該如何引導? 每年舉辦超過百場藝術講座、日本首屈一指的西洋美術史學家木村泰司說,「藝術」是社交場合上最安全的話題,也是歐美社會最重要的共通語言。透過他的引領,還原歷史現場、解構古人想法,你將看到西洋藝術的氣勢與美麗,讀到西方傳統的知性與理性。 ◎每件藝術作品都像是個時空膠囊 談美術,更要談歷史。因為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凝結、反映了各個時代政治經濟、宗教氛圍、哲學思想、風俗習慣、文化價值觀,和「美的典範」的變遷。 ◎美術不是用看的,而是用讀的 不懂得欣賞藝術作品,就像在沒有字幕的情況下,觀看聽不懂的外語電影。透過閱讀,讓你快速掌握積累2500年的西洋美術史,將藝術知識,轉化為藝術知性的愉悅享受。 透過本書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晉升能與別人談藝術的商業高手! 古今中外的有趣對照及Q&A:讓你信手拈來,對話不冷場。 ◎希臘美術篇◎ 現代人為愛美健身 VS. 希臘人推崇肉體美,是為累積德行、接近神,是優秀之人的必要條件 Q:古典時期的雕像為什麼天生臭臉? A:希臘人認為有意識地節制情感表現,才是善的行為。 ◎羅馬美術篇◎ 現代人上健身房運動 VS. 羅馬人喜歡去公共浴池,服務、運動兼社交 老一輩將祖先遺照擺在家裡 VS. 羅馬人把祖先製成雕像,放在家中祭拜 ◎哥德式美術篇◎ Q:哥德式教堂設計挖空的彩繪玻璃裝飾,只為了美觀? A:不只如此。彩繪玻璃隨天氣幻化出不同變化的光芒,能向不識字的人傳達基督宗教的教義,讓人在視覺上意識到神的存在。 ◎威尼斯畫派篇◎ 現在威尼斯是「蜜月勝地」 VS. 十六世紀的威尼斯可是一座「隨便丟顆石頭都能打到妓女」的享樂之都 ◎洛可可樣式篇◎ 當代男性流行緊身、合身款式的西裝 VS. 十八世紀男性褲裝(短褲)緊到連坐下都沒辦法,甚至宮廷人還分別準備坐下、站立兩套褲裝 80年代半屏山髮型曾轟動一時 VS. 路易十六時代,女性髮型「爭相比高」,高到無法坐馬車;一七七八年的歌劇院,甚至還禁止頭髮梳太高的人入場,不然會擋住舞台 專業推薦: 作家、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故事》網站主編 胡川安 udnFunLife聯合數位文創 董事長 李彥甫 「能夠欣賞名畫,才能融入商業;可以知曉藝術,才能戰勝競爭。」-udnFunLife聯合數位文創 董事長 李彥甫推薦
可以代表台灣的文化品牌,是什麼? 台灣有著珍貴的文化能量,是創造「品牌台灣」的基石。品牌不只是單一的商品物件,也含括了意象、空間,以及服務。作者陳郁秀深耕台灣品牌形象多年,將在書中分享她的第一手經驗, 希望整合台灣獨特的優勢、能量和基因,以在地文化為底蘊,結合創作者的技術和創新精神, 讓品牌紮根台灣,進一步走上國際舞台。 關於文化品牌,你想過嗎? .為何光是提起「巴黎」,心就浪漫、人就氣質了? .瑞典的代表色是藍黃、荷蘭是橘色、日本是紅白,台灣的代表色呢? .台灣有沒有可以彰顯在地特色的博物館? .2009年高雄世運會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國際盛事,更是最棒的文化教育? .最近當紅的集資募款創業,如何幫助代工老企業翻身,並且打入國際市場? 閱讀「台灣品牌來時路」,你將了解: .法國如何讓自己的文化成為全球最成功的品牌? .台灣品牌如何推向國際?以原鄉為起點,結合時尚元素,打造鑽石台灣 .台灣文化意象:台灣紅、台灣青、台灣金 .台灣文化空間:台史館、綠色交響詩與蘭花圓舞曲、桃米社區 .台灣文化服務:高雄世運會、粉樂町、綠產業 .台灣文化產品:鋼鐵的故事、咸豐草、Lulu’s Hand 《Creative.文創大觀》是由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總策畫,全套共六冊,主題分別為:「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台灣品牌來時路」「創意空間篇」「表演藝術篇」「視覺藝術篇」「電影電視篇」。
認識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掌握文化產業升級的契機!展現台灣文化的軟實力,掌握文創產業的真道理,就在這一堂課裡!台灣原鄉的文化資產,豐富又充滿活力,充沛的藝術能量、卓越的科技發展,展現源源不絕的創造力,但唯有具備文創的遠見,培養「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的精準思維,才能從中開發無限的生機。文化創意產業是一項以「內容」比高下的產業,然而許多人並不清楚,台灣的文創「內容」在哪裡?有多少?如何善用?由於國內一直缺乏對文化創意產業完整的理解,使得許多有志投入文創產業的人士,苦於無法活用來自原鄉豐沛的文化資產。本書說明台灣文化資產及文創政策的形成,舉出多則國內外文創成功案例,更依主題羅列豐沛的本土文創資源--從自然、歷史、生活、藝術,到地方社區的營造,台灣的文化蘊含著無窮的活力!文創產業的參與者,將可透過本書的引導,探索文化創意「產業化」與產業升級的多元方向,為台灣整體文化創造更高的價值,以及更深遠的影響力。閱讀「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你將了解:◎台灣文化政策的形成◎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文化設施的發展、文化藝術的創作與累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形成及其內容◎各國文創產業的成功案例與經驗◎從創意空間、服務、產品三方面,發掘台灣文創的潛力◎從多元面向探索台灣豐富的文創資源《Creative.文創大觀》是由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總策畫,全套共六冊,主題分別為:「台灣文創的第一堂課」「創意空間篇」「表演藝術篇」「視覺藝術篇」「生活藝術篇」「電影電視篇」。預定每半年出版一冊。
林懷民 推薦★廿一世紀的遊戲規則改變了:「遊戲」變得比「規則」更重要。精於勤的人,未來要更精於「嬉」!日本、泰國、瑞典,宮崎駿、瑪丹娜、Hello Kitty……設計大國的美學經濟給我們什麼啟示?會玩、會生活的人民,是設計國力的源頭活水!卸下苦力經濟的思維,才能體會為什麼加值比加班更重要;為什麼今日的生活感受力,會是你明日的工作競爭力!近年來台灣興起了一股發展「創意經濟」的呼聲,大家開始認同,台灣必須跳脫以資金、原料與製造取勝的苦力經濟,去掌握以想像力、靈感巧思與創造力取勝的創意經濟。但是,創意經濟要如何推動?傳統製造經濟的思維,可以直接套用在創意經濟上嗎?其實,習慣於製造經濟思維的人,在工作方法與生活文化上,與創意經濟思維的人,有著很大的差別。創意經濟必須與「生活美學」產生有機的連結。放眼全球設計大國,無不具備高質感的民間生活美學:在美學經濟的背後,必先有一個饒富文化涵養的風格社會,必先有重視生活、善感善覺的創意心靈!本書尋訪國內外卓越的「創意心靈」,描摹創意工作者的生活空間與成長經驗,從中拼湊出創意心靈的必備條件。〔台灣創意產業新未來〕過去過去二、三十年,台灣一直在走勤奮、紀律、「吃苦當吃補」的製造代工產業路線,人們對生活的質感並不很要求,甚且在工作繁重之餘,常以後者的犧牲為代價。製造代工時代並非不重視創新,而是將創意放在工作流程的改善。換言之,是強調做一個「創意的工作者」。至於如何做「優質的生活家」,卻不是製造代工時代的議題。現在現在我們看到的圖像是,一整個習於精疲力竭工作的社會,一個以製造代工服務淨賺二%利潤的產業部隊,開始要學習以科技、知識的創新,與美學、設計的創新,朝向「細工高值」的創意經濟前進。未來未來,能跳脫資金優勢、原料優勢與製造優勢的舊思維,奮力掌握想像力、靈感巧思與創造力的新思維者,終將在新世界占領產業權勢的舞台新中央。台灣產業有很好的機會,可以利用材料、工法與服務的創新,提升產品的「氣品與質感」,並以這種講求質感的生活與文化土壤,來開展提供「質感」產品及服務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