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 類別 ,共計31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康鍩錫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5/04/10 出版

台灣廟宇一本通! 精選最具代表性的古蹟廟宇29座,教你重點看懂台灣的廟宇文化。   ◎ 深入介紹台灣最具代表性29 座廟宇的歷史沿革、裝飾特色與最新古蹟分級。 ◎ 帶你全面了解台灣來自泉、漳、粵等地先民的信仰體系。 ◎ 延請古蹟手繪建築達人徐逸鴻、熊藝蘋,以古建築繪圖方式表現廟宇3D結構。 ◎ 18開大版面閱讀友善,清晰呈現廟宇裝飾珍貴細節。    你知道嗎?台灣現今保存的古蹟中,以廟宇為最多,這是因為許多來自閩粵各地的移民在台灣初次落腳時,就帶來了他們原鄉的神祇。也因此從歷史悠久的古蹟廟宇中,才能真正看見台灣不同族群的信仰最為鮮明的特色。 收錄29座最具代表性廟宇,追溯台灣400年開發軌跡  本書收錄台灣最早的佛寺(鹿港龍山寺)、台灣第一座孔廟(台南孔廟)、全國創建最早的媽祖宮(澎湖天后宮)、台灣最大的王爺廟「天下第一府」(南鯤鯓代天府),以及雖非古蹟卻贏得國際藝術地位之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等29座代表性廟宇,貫穿台灣歷史400年,深入剖析台灣各族裔先民的工藝成就、信仰與社會生活。 收錄作者田調四十年珍貴歷史影像,以遊賞動線導覽廟宇整體結構  作者從積累四十年的大量資料照片中,精選近600張專業建築攝影,帶你全覽廟宇的整體外觀、周圍環境與各角度的外部格局,以及一般信眾難以得見的廊柱上方、匾額、壁畫等裝飾細節。並延請新生代古蹟手繪建築達人徐逸鴻、熊藝蘋,精製29張全面導覽圖,復刻古建築圖繪法呈現廟宇結構,並為每間廟宇畫出正確的參觀動線,帶領讀者鑑賞殿堂與庭廊,並剖析風水環境、建材、風格及裝飾元素等,完全掌握廟宇文化的精髓。 搶救國寶手澤,留存珍貴記錄  在古蹟不斷因無知或不得不之修建,而遭到破壞或改頭換面之餘,作者以四十年的執著,一步一腳印不斷累積記錄。本書即收錄了早期台灣廟宇建築相關各領域的大師代表作,舉凡王益順、陳應彬、陳玉峰、郭新林、潘麗水等等,彌足珍貴。這不只是一本屬於台灣人的代表性神聖建築導覽,更是台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發展軌跡的小縮影。

79 特價4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康鍩錫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5/04/10 出版

台灣廟宇一本通! 精選最具代表性的古蹟廟宇29座,教你重點看懂台灣的廟宇文化。   ◎ 深入介紹台灣最具代表性29 座廟宇的歷史沿革、裝飾特色與最新古蹟分級。 ◎ 帶你全面了解台灣來自泉、漳、粵等地先民的信仰體系。 ◎ 延請古蹟手繪建築達人徐逸鴻、熊藝蘋,以古建築繪圖方式表現廟宇3D結構。 ◎ 18開大版面閱讀友善,清晰呈現廟宇裝飾珍貴細節。    你知道嗎?台灣現今保存的古蹟中,以廟宇為最多,這是因為許多來自閩粵各地的移民在台灣初次落腳時,就帶來了他們原鄉的神祇。也因此從歷史悠久的古蹟廟宇中,才能真正看見台灣不同族群的信仰最為鮮明的特色。 收錄29座最具代表性廟宇,追溯台灣400年開發軌跡  本書收錄台灣最早的佛寺(鹿港龍山寺)、台灣第一座孔廟(台南孔廟)、全國創建最早的媽祖宮(澎湖天后宮)、台灣最大的王爺廟「天下第一府」(南鯤鯓代天府),以及雖非古蹟卻贏得國際藝術地位之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等29座代表性廟宇,貫穿台灣歷史400年,深入剖析台灣各族裔先民的工藝成就、信仰與社會生活。 收錄作者田調四十年珍貴歷史影像,以遊賞動線導覽廟宇整體結構  作者從積累四十年的大量資料照片中,精選近600張專業建築攝影,帶你全覽廟宇的整體外觀、周圍環境與各角度的外部格局,以及一般信眾難以得見的廊柱上方、匾額、壁畫等裝飾細節。並延請新生代古蹟手繪建築達人徐逸鴻、熊藝蘋,精製29張全面導覽圖,復刻古建築圖繪法呈現廟宇結構,並為每間廟宇畫出正確的參觀動線,帶領讀者鑑賞殿堂與庭廊,並剖析風水環境、建材、風格及裝飾元素等,完全掌握廟宇文化的精髓。 搶救國寶手澤,留存珍貴記錄  在古蹟不斷因無知或不得不之修建,而遭到破壞或改頭換面之餘,作者以四十年的執著,一步一腳印不斷累積記錄。本書即收錄了早期台灣廟宇建築相關各領域的大師代表作,舉凡王益順、陳應彬、陳玉峰、郭新林、潘麗水等等,彌足珍貴。這不只是一本屬於台灣人的代表性神聖建築導覽,更是台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發展軌跡的小縮影。

特價44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廟宇深度導覽圖錄

康鍩錫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5/04/10 出版

台灣廟宇一本通! 精選最具代表性的古蹟廟宇29座,教你重點看懂台灣的廟宇文化。   ◎ 深入介紹台灣最具代表性29 座廟宇的歷史沿革、裝飾特色與最新古蹟分級。 ◎ 帶你全面了解台灣來自泉、漳、粵等地先民的信仰體系。 ◎ 延請古蹟手繪建築達人徐逸鴻、熊藝蘋,以古建築繪圖方式表現廟宇3D結構。 ◎ 18開大版面閱讀友善,清晰呈現廟宇裝飾珍貴細節。    你知道嗎?台灣現今保存的古蹟中,以廟宇為最多,這是因為許多來自閩粵各地的移民在台灣初次落腳時,就帶來了他們原鄉的神祇。也因此從歷史悠久的古蹟廟宇中,才能真正看見台灣不同族群的信仰最為鮮明的特色。 收錄29座最具代表性廟宇,追溯台灣400年開發軌跡  本書收錄台灣最早的佛寺(鹿港龍山寺)、台灣第一座孔廟(台南孔廟)、全國創建最早的媽祖宮(澎湖天后宮)、台灣最大的王爺廟「天下第一府」(南鯤鯓代天府),以及雖非古蹟卻贏得國際藝術地位之三峽長福巖(祖師廟)等29座代表性廟宇,貫穿台灣歷史400年,深入剖析台灣各族裔先民的工藝成就、信仰與社會生活。 收錄作者田調四十年珍貴歷史影像,以遊賞動線導覽廟宇整體結構  作者從積累四十年的大量資料照片中,精選近600張專業建築攝影,帶你全覽廟宇的整體外觀、周圍環境與各角度的外部格局,以及一般信眾難以得見的廊柱上方、匾額、壁畫等裝飾細節。並延請新生代古蹟手繪建築達人徐逸鴻、熊藝蘋,精製29張全面導覽圖,復刻古建築圖繪法呈現廟宇結構,並為每間廟宇畫出正確的參觀動線,帶領讀者鑑賞殿堂與庭廊,並剖析風水環境、建材、風格及裝飾元素等,完全掌握廟宇文化的精髓。 搶救國寶手澤,留存珍貴記錄  在古蹟不斷因無知或不得不之修建,而遭到破壞或改頭換面之餘,作者以四十年的執著,一步一腳印不斷累積記錄。本書即收錄了早期台灣廟宇建築相關各領域的大師代表作,舉凡王益順、陳應彬、陳玉峰、郭新林、潘麗水等等,彌足珍貴。這不只是一本屬於台灣人的代表性神聖建築導覽,更是台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發展軌跡的小縮影。

特價44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讀建築的故事:建築詩人黎辛斯基探索人類史上百座經典建築的理念、技法與歷史

黎辛斯基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5/02/20 出版

帶你走過建築的故事,探索人類歷史上最巨大、實用且傳世久遠的藝術品◎英語世界最優秀的建築作家、國際建築大獎「文森斯庫里獎」得主◎繼《讀建築》後時隔10年又一力作◎跨越建築專業與大眾閱讀的最佳建築入門讀物本書對廣大讀者來說易於理解,對在職建築師來說則充滿智慧。——William Rawn 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 建築物與人有著密切的連繫,唯有建築物中有人,建築物才能合理存在。——黎辛斯基建築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座建築都反映其時代的美學與技術,是建築理念與工法相互配合與角力的結果。建築詩人黎辛斯基以七十九歲高齡精選了影響深遠且現在還能看得見的經典建築,探索建築理念如何受到社會、技術、經濟和品味變化的影響,且反映人類對於美與秩序的追求,以及最重要的是,建築能持續供人使用的價值。□7000年來最具代表性的百大建築奇蹟本書精選西元前5世紀到21世紀百大建築,包括你我耳熟能詳的萬神殿、聖母百花大教堂、桂離宮、阿爾罕布拉宮、林肯紀念堂、雪梨歌劇院等。從建造背景和技術知識帶領我們探索這些建築的形式結構及其轉變,比如:古希臘與古埃及的柱子、羅馬人發明的拱門、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創新、伊斯蘭建築的拼貼裝飾,以及文藝復興對古代建築的模仿。□建築是集合眾人之力的時代縮影,且影響久遠這些乘載人類美感與文化的建築,是建築師、工匠、投資者等人合作與妥協的成果,其高昂的造價與巨大的勞動力需求,促進了社會的經濟發展。此外,這些偉大建築不只供人欣賞,建造於8世紀的大馬士革清真寺裡今日仍舊有人做禮拜、每年有無數人到羅浮宮參觀藝術品,紐約公共圖書裡依舊有人在閱讀研究。因為有使用者置身其中、親身體驗,建築的形式與細節得以持續為人欣賞,並在不同時代以復古之姿重生。同樣地,建築也保留足以見證的歷史痕跡,各時代的文化美學技術都以各種形式記錄在我們眼前的建築上。在本書中,讀者將能與作者一同暢遊、思索這些跨世紀、跨文化的建築為何能保存至今且影響著一代代的人。◎專業好評對於作者於書中所自認「人才是建築的中心」的說法,我深有同感,換言之,建築的存在同時對應了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的演進,而這正是作者在這本書所想要說的核心觀點。──吳光庭,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讀建築的故事》是一部跨越時代的建築史之旅,作者黎辛斯基以流暢優雅的筆觸,帶領讀者了解那些不僅改變城市風貌,更塑造人類歷史的經典建築。──吳秉聲,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兼助理副校長、博物館館長引人入勝的閱讀經驗……黎辛斯基擅長將深奧的內容變得易為廣大讀者接受。——Kelvin Browne,《加拿大文學評論》黎辛斯基是英語世界最好的建築普及解讀者。……這是一部博學而引人入勝的歷史,它教會讀者如何真正地看待一棟建築,並在不同的建築師和風格之間建立有意義的對話。——Amanda Kolson Hurley,《美國學者》本書對其討論的建築充滿了好奇和開放的態度……並且強烈關注建築師本身,帶領我們了解他們的決策過程。——Michael Lewis,《克萊蒙評論》優雅的書寫……黎辛斯基為讀者提供了從公元前五千年到大約2020年的建築奇蹟的深入分析。——Garry Boulard,《建築環境》本書是一個偉大的寶藏。黎辛斯基有著難得的天賦。那些有幸沉浸在這些書頁中的學生將永遠記得這段經歷。——Ingrid Rowland,《維特魯威:建築十書》的作者一如既往的務實,黎辛斯基分享他所看到的以及他希望我們看到的。這本非凡的書同時是在慶祝幾個世紀以來建築實踐的力量,以及在偉大建築創造中始終存在的人性,本書對廣大讀者來說易於理解,對在職建築師來說則充滿智慧。——William Rawn,William Rawn 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黎辛斯基是建築界最親切的說書人。他這本以西方建築經典為主的新作是一部精彩而引人入勝的入門作品,講述了建築藝術的發展歷程。——Deborah Berke,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9 特價79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讀建築的故事

黎辛斯基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5/02/20 出版

帶你走過建築的故事,探索人類歷史上最巨大、實用且傳世久遠的藝術品◎英語世界最優秀的建築作家、國際建築大獎「文森斯庫里獎」得主◎繼《讀建築》後時隔10年又一力作◎跨越建築專業與大眾閱讀的最佳建築入門讀物本書對廣大讀者來說易於理解,對在職建築師來說則充滿智慧。——William Rawn 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 建築物與人有著密切的連繫,唯有建築物中有人,建築物才能合理存在。——黎辛斯基建築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座建築都反映其時代的美學與技術,是建築理念與工法相互配合與角力的結果。建築詩人黎辛斯基以七十九歲高齡精選了影響深遠且現在還能看得見的經典建築,探索建築理念如何受到社會、技術、經濟和品味變化的影響,且反映人類對於美與秩序的追求,以及最重要的是,建築能持續供人使用的價值。□7000年來最具代表性的百大建築奇蹟本書精選西元前5世紀到21世紀百大建築,包括你我耳熟能詳的萬神殿、聖母百花大教堂、桂離宮、阿爾罕布拉宮、林肯紀念堂、雪梨歌劇院等。從建造背景和技術知識帶領我們探索這些建築的形式結構及其轉變,比如:古希臘與古埃及的柱子、羅馬人發明的拱門、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創新、伊斯蘭建築的拼貼裝飾,以及文藝復興對古代建築的模仿。□建築是集合眾人之力的時代縮影,且影響久遠這些乘載人類美感與文化的建築,是建築師、工匠、投資者等人合作與妥協的成果,其高昂的造價與巨大的勞動力需求,促進了社會的經濟發展。此外,這些偉大建築不只供人欣賞,建造於8世紀的大馬士革清真寺裡今日仍舊有人做禮拜、每年有無數人到羅浮宮參觀藝術品,紐約公共圖書裡依舊有人在閱讀研究。因為有使用者置身其中、親身體驗,建築的形式與細節得以持續為人欣賞,並在不同時代以復古之姿重生。同樣地,建築也保留足以見證的歷史痕跡,各時代的文化美學技術都以各種形式記錄在我們眼前的建築上。在本書中,讀者將能與作者一同暢遊、思索這些跨世紀、跨文化的建築為何能保存至今且影響著一代代的人。◎專業好評對於作者於書中所自認「人才是建築的中心」的說法,我深有同感,換言之,建築的存在同時對應了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的演進,而這正是作者在這本書所想要說的核心觀點。──吳光庭,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讀建築的故事》是一部跨越時代的建築史之旅,作者黎辛斯基以流暢優雅的筆觸,帶領讀者了解那些不僅改變城市風貌,更塑造人類歷史的經典建築。──吳秉聲,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兼助理副校長、博物館館長引人入勝的閱讀經驗……黎辛斯基擅長將深奧的內容變得易為廣大讀者接受。——Kelvin Browne,《加拿大文學評論》黎辛斯基是英語世界最好的建築普及解讀者。……這是一部博學而引人入勝的歷史,它教會讀者如何真正地看待一棟建築,並在不同的建築師和風格之間建立有意義的對話。——Amanda Kolson Hurley,《美國學者》本書對其討論的建築充滿了好奇和開放的態度……並且強烈關注建築師本身,帶領我們了解他們的決策過程。——Michael Lewis,《克萊蒙評論》優雅的書寫……黎辛斯基為讀者提供了從公元前五千年到大約2020年的建築奇蹟的深入分析。——Garry Boulard,《建築環境》本書是一個偉大的寶藏。黎辛斯基有著難得的天賦。那些有幸沉浸在這些書頁中的學生將永遠記得這段經歷。——Ingrid Rowland,《維特魯威:建築十書》的作者一如既往的務實,黎辛斯基分享他所看到的以及他希望我們看到的。這本非凡的書同時是在慶祝幾個世紀以來建築實踐的力量,以及在偉大建築創造中始終存在的人性,本書對廣大讀者來說易於理解,對在職建築師來說則充滿智慧。——William Rawn,William Rawn 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黎辛斯基是建築界最親切的說書人。他這本以西方建築經典為主的新作是一部精彩而引人入勝的入門作品,講述了建築藝術的發展歷程。——Deborah Berke,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特價62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讀建築的故事:建築詩人黎辛斯基探索人類史上百座經典建築的理念、技法與歷史

黎辛斯基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5/02/20 出版

帶你走過建築的故事,探索人類歷史上最巨大、實用且傳世久遠的藝術品◎英語世界最優秀的建築作家、國際建築大獎「文森斯庫里獎」得主◎繼《讀建築》後時隔10年又一力作◎跨越建築專業與大眾閱讀的最佳建築入門讀物本書對廣大讀者來說易於理解,對在職建築師來說則充滿智慧。——William Rawn 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 建築物與人有著密切的連繫,唯有建築物中有人,建築物才能合理存在。——黎辛斯基建築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座建築都反映其時代的美學與技術,是建築理念與工法相互配合與角力的結果。建築詩人黎辛斯基以七十九歲高齡精選了影響深遠且現在還能看得見的經典建築,探索建築理念如何受到社會、技術、經濟和品味變化的影響,且反映人類對於美與秩序的追求,以及最重要的是,建築能持續供人使用的價值。□7000年來最具代表性的百大建築奇蹟本書精選西元前5世紀到21世紀百大建築,包括你我耳熟能詳的萬神殿、聖母百花大教堂、桂離宮、阿爾罕布拉宮、林肯紀念堂、雪梨歌劇院等。從建造背景和技術知識帶領我們探索這些建築的形式結構及其轉變,比如:古希臘與古埃及的柱子、羅馬人發明的拱門、中世紀哥德式建築的創新、伊斯蘭建築的拼貼裝飾,以及文藝復興對古代建築的模仿。□建築是集合眾人之力的時代縮影,且影響久遠這些乘載人類美感與文化的建築,是建築師、工匠、投資者等人合作與妥協的成果,其高昂的造價與巨大的勞動力需求,促進了社會的經濟發展。此外,這些偉大建築不只供人欣賞,建造於8世紀的大馬士革清真寺裡今日仍舊有人做禮拜、每年有無數人到羅浮宮參觀藝術品,紐約公共圖書裡依舊有人在閱讀研究。因為有使用者置身其中、親身體驗,建築的形式與細節得以持續為人欣賞,並在不同時代以復古之姿重生。同樣地,建築也保留足以見證的歷史痕跡,各時代的文化美學技術都以各種形式記錄在我們眼前的建築上。在本書中,讀者將能與作者一同暢遊、思索這些跨世紀、跨文化的建築為何能保存至今且影響著一代代的人。◎專業好評對於作者於書中所自認「人才是建築的中心」的說法,我深有同感,換言之,建築的存在同時對應了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的演進,而這正是作者在這本書所想要說的核心觀點。──吳光庭,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讀建築的故事》是一部跨越時代的建築史之旅,作者黎辛斯基以流暢優雅的筆觸,帶領讀者了解那些不僅改變城市風貌,更塑造人類歷史的經典建築。──吳秉聲,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兼助理副校長、博物館館長引人入勝的閱讀經驗……黎辛斯基擅長將深奧的內容變得易為廣大讀者接受。——Kelvin Browne,《加拿大文學評論》黎辛斯基是英語世界最好的建築普及解讀者。……這是一部博學而引人入勝的歷史,它教會讀者如何真正地看待一棟建築,並在不同的建築師和風格之間建立有意義的對話。——Amanda Kolson Hurley,《美國學者》本書對其討論的建築充滿了好奇和開放的態度……並且強烈關注建築師本身,帶領我們了解他們的決策過程。——Michael Lewis,《克萊蒙評論》優雅的書寫……黎辛斯基為讀者提供了從公元前五千年到大約2020年的建築奇蹟的深入分析。——Garry Boulard,《建築環境》本書是一個偉大的寶藏。黎辛斯基有著難得的天賦。那些有幸沉浸在這些書頁中的學生將永遠記得這段經歷。——Ingrid Rowland,《維特魯威:建築十書》的作者一如既往的務實,黎辛斯基分享他所看到的以及他希望我們看到的。這本非凡的書同時是在慶祝幾個世紀以來建築實踐的力量,以及在偉大建築創造中始終存在的人性,本書對廣大讀者來說易於理解,對在職建築師來說則充滿智慧。——William Rawn,William Rawn 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黎辛斯基是建築界最親切的說書人。他這本以西方建築經典為主的新作是一部精彩而引人入勝的入門作品,講述了建築藝術的發展歷程。——Deborah Berke,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特價62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台灣老花磚賞玩套書(台灣老花磚全圖錄+著色台灣舊日風情)

康鍩錫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4/02/02 出版

看美麗的花磚在你手中綻放   從第一本台灣老花磚圖錄開始,帶您認識一片片美麗花磚的前世今生。   在《台灣老花磚全圖錄》中,我們細數花磚的多變的紋樣與豐富的色彩,透過這本書,我們得以窺見台灣歷史和文化的多樣性。而在《著色台灣舊日風情》中的一幅幅線稿,則可以讓我們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用我們的創意和色彩來豐富這些獨特的花磚,使我們能夠將磚屬於自己的台灣老花磚。   本套書提供了不只是欣賞也是一種與台灣文化的互動,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這些花磚之美。     《台灣老花磚全圖錄》   全台第一本老花磚圖錄,帶您全覽老台灣美學最具代表的意象。   ◎ 台灣古厝達人康鍩錫踏查40年,完整收錄台灣老花磚紋樣617種   帶您由花磚看古厝,欣賞台灣與離島的精采花磚裝飾, 收錄現今已經消失的珍貴花磚圖像。   記錄台灣花磚文化發展的完整源流,帶您由不同角度欣賞花磚   本書作者康鍩錫曾任台北市古風史蹟協會理事長,是台灣的「古厝達人」。他從1985年起致力研究台灣古建築,蒐集老花磚紋樣達617種,在本書中將依照花卉、幾何、瓜果、蟲魚鳥獸、宗教、山水、人物等七大紋樣將花磚別類區分,讓愛好花磚的讀者首次有完整圖錄能夠查找、比對。同時帶領讀者由以下方式賞玩花磚:   形制:依照花磚表面的凹凸程度與上色方式,教您認識磚體的基本外型。像是我們最常見的「浮凸瓷磚」,表面平坦的「轉印瓷磚」、「手繪瓷磚」、「噴畫瓷磚」(民國花磚)等種類。   來源:以花磚製造商的型錄為依據,教您從背面商標分辨花磚的廠牌與產地,甚至能從重量、尺寸等些微差異,看出同款花磚的不同產地。   功用:依照紋樣特色與黏貼方式,區分為自由紋樣、適合紋樣、角隅紋樣、填充紋樣等。教您根據花磚的大小、形狀與邊緣的花紋,判斷花磚在畫面的位置與拼貼邏輯。    本書也從花磚在建築裝飾中的應用,為您介紹國內經典的花磚古厝,如淡水英國領事館、台北賓館、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高雄美濃廣善堂、澎湖伍德雞母塢歐陽宅等。書末並特別附錄曾有精彩花磚拼貼、但如今因失修、毀壞,或遭到拆除,已不復見的台灣老建築,帶您一起回憶台灣老花磚的往日風華。     《著色台灣舊日風情》   有一種瓷磚,上頭繪製各式美麗的圖案,有花鳥、有人物、有風景,也有各種幾何圖案的創意展現。它們在臺灣俗稱花磚,曾於1920~1935年間風行一時。   為了讓讀者體會往日的美感,本書收錄近80幅瓷磚圖案,將近百年前的紋樣之美一一展現,讓你重新體會往日台灣人的美感與創意,從中捉取美麗靈感的泉源。   以著色畫的方式,沿著往日的優美線條,展現你的無比創意!如同百年前的屋主,隨自己的喜好任意使用瓷磚妝點家園,你也一樣不必擔心塗錯或畫得不好。只需運用你的想像,以自己的喜好設計你想要的瓷磚樣貌。簡單幾筆,你也可以是穿越時空的色彩大師。   書末收錄的瓷磚線稿,更可以著色出專屬自己的創意書籤。  

79 特價13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不朽名作《創世記》誕生的故事

貓頭鷹  出版
2023/10/07 出版

看米開朗基羅如何超越種種不可能,創造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作《創世記》。◎《紐約時報》暢銷書金榜◎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決選、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決選◎《出版家週報》、《書單雜誌》、倫敦《獨立報》、美國圖書館協會一致好評  在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是唯一在雕塑、繪畫兩個領域皆留下不朽作品的通才,也是對後世藝術風格影響最大的大師。然而,在他最具代表性的繪畫巨作,西斯汀禮拜堂穹頂濕壁畫《創世記》之前,他其實是位鮮少動過畫筆的雕塑家……。 俯視教宗輪替的的曠世巨作 梵諦岡境內的西斯汀禮拜堂,在宗教與藝術領域都有絕對的重要性。不只是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選舉地點,更因擁有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創世記》穹頂畫而聞名於世。這幅繪於拱型天花板的巨大作品,其尺寸達 1,080平方公尺,包含取材自《聖經》中由開天闢地到洪水方舟的九幅巨型濕壁畫。這些畫作震撼人心,每年吸引近七百萬人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來自「恐怖教皇」的繪畫委託 然而,《創世記》卻源於一個強迫性的委託。當時六十三歲的「恐怖教宗」尤利烏斯二世,執意將正因得罪他而出逃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召回羅馬,為重要的西斯汀禮拜堂拱頂繪製濕壁畫。但是米開朗基羅主攻雕塑,實際作畫的次數寥寥無幾,而濕壁畫不只需要特殊的技法,還要以最困難的仰角透視在圓形拱頂上創作。最要命的,年輕的天才畫家拉斐爾正在梵蒂岡的另一端進行壁畫的繪製,他隨時有可能取而代之,接下西斯禮拜堂穹頂的任務,令米開朗基羅顏面掃地……化不可能為經典,奇蹟般的創作過程 只要任何環節出錯,名作將永遠不會誕生。首先教宗指定米開朗基羅在巨大的天花板上畫出十二使徒,糟糕的設計令他不得不抗命,費盡心力繪製一張氣勢磅礡的草圖。再者拱頂繪畫須長期在高處以不正常的姿勢工作,不只危險,對身心也是很大的折磨。此外當時羅馬與周邊國家互相征戰不休,威脅著畫家的人身安全,還有畫材資金來源不穩定、家人對金錢的需索無度等因素,甚至令米開朗基羅考慮一死了之。然而米開朗基羅卻奇蹟般地克服了所有困難,以四年時間,一人之力完成150個獨立繪畫單元,343個人物,創作出五百年來眾人讚嘆的《創世記》穹頂畫,其成就公認超越對手拉斐爾的顛峰之作《雅典學院》。  本書帶您回到故事的起點1508年,一起體驗《創世記》誕生的傳奇經過! 國外好評「這本精彩的書將讀者帶回到 16 世紀初的義大利。金恩說故事的能力超群,既能詳述壁畫的複雜性,同時也能描繪那個時代的日常生活。」―《圖書館雜誌》 「這部作品以內容豐富的詳細描述,解密了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畫創作四年間的傳奇故事……希望深入探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讀者,將會發現其中的趣味。」―《柯克斯書評》 「精心研究,文筆華麗。本書為讀者對其描寫的偉大時代,帶來極為愉悅的一瞥」―《邁阿密先鋒報》 「作者以老練的筆法為我們整理這幅偉大畫作的故事,然而真正的史實卻是更加令人興奮與難以置信。」―《舊金山紀事報》 「有力的敘事……記述了米開朗基羅的美學決策,以及戰勝各種不同逆境的專業與熱情。」―《書單雜誌》書評 「精彩、全面又詳細的作品。」 ―《出版人週刊》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圓頂的故事:百年無法竣工的百花聖母大教堂穹頂,如何成為翻轉建築史的天才之作?

貓頭鷹  出版
2023/10/07 出版

「文藝復興建築之父」布魯內列斯基的傳奇故事, 朝聖百花聖母大教堂前必讀的一本書。 ◎ 美國亞馬遜書店建築史類暢銷榜持續排名第一 ◎ 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建築學者漢寶德專文推薦 ◎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Book Sense年度最佳書籍提名 ◎ 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書籍   位於佛羅倫斯的百花聖母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也是義大利建築的代表作,每年從世界各地前來參觀的旅客可達五百萬人次。它氣勢磅礡的圓頂是世界最大的磚造穹頂建築,而且由於建造時僅給予各工匠所需的施工圖,完整設計圖始終保密,其建成的全部工法一直無人知曉。   百年難題與脫穎而出的建築天才 西元1296年,擁有堅強經濟實力的佛羅倫斯決定要興建一座屬於自己的大教堂。為了讓教堂的規模無人能及,人民公投加上了直徑43公尺的磚造圓頂,落成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圓頂建築。然而直至1418年,卻因為設計圖中的巨大圓頂頻頻坍塌,令動工一百多年的大教堂始終無法落成。當局只好公開競圖,尋求解決之道。出人意料地,脫穎而出的作品並非出自石匠或木匠之手,而是一位沒有受過建築訓練的金匠暨鐘錶匠布魯內列斯基。 大膽的創新設計,完美打破建築的「圓頂魔咒」 布魯內列斯基提出前所未見的非正統建築方法,他摒棄了中央支撐的建造方式,以八角型為底座,設計了建造時能自我支撐的拱形結構。除此之外他也規畫了砌放磚石的排列方式、建造創意獨具的吊車和起重機,也悉心安排工人平台和路線。隨著圓頂的逐漸完工,不但破除了百年來「圓頂勢必倒塌」的迷思,也讓反對者啞口無言。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不只仍是世界最大的磚造穹頂,而且因為布魯內列斯基對完整設計始終留一手,即使磚塊的排列方式明顯可見,但為何能在頂點完美交會,至今仍是個謎團。    看「文藝復興建築之父」的崛起,也看中世紀的庶民生活 本書細緻地重現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在十五世紀,歷經鼠疫、戰爭與政治鬥爭的歷史背景。帶你看見日後因圓頂而被尊為「文藝復興建築之父」的布魯內列斯基,如何從眾人眼中的瘋子,成為公認的天才設計師,即使遭到同儕的較勁與陷害,還是在當代建築方法完全無法應用的情況下, 打造出史無前例的經典建築結構。不僅是世界遺產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也是一部人性交織的複雜故事。   各界好評 「作者不只講述天才布魯內列斯基的故事,也呈現了 15 世紀義大利的艱困生活。」 ―《柯克斯書評》   「一幅展現人類工程奇蹟的拼貼畫。」 ―《紐約時報》書評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圓頂的故事

貓頭鷹  出版
2023/10/07 出版

「文藝復興建築之父」布魯內列斯基的傳奇故事, 朝聖百花聖母大教堂前必讀的一本書。 ◎ 美國亞馬遜書店建築史類暢銷榜持續排名第一 ◎ 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建築學者漢寶德專文推薦 ◎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Book Sense年度最佳書籍提名 ◎ 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書籍   位於佛羅倫斯的百花聖母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也是義大利建築的代表作,每年從世界各地前來參觀的旅客可達五百萬人次。它氣勢磅礡的圓頂是世界最大的磚造穹頂建築,而且由於建造時僅給予各工匠所需的施工圖,完整設計圖始終保密,其建成的全部工法一直無人知曉。   百年難題與脫穎而出的建築天才 西元1296年,擁有堅強經濟實力的佛羅倫斯決定要興建一座屬於自己的大教堂。為了讓教堂的規模無人能及,人民公投加上了直徑43公尺的磚造圓頂,落成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圓頂建築。然而直至1418年,卻因為設計圖中的巨大圓頂頻頻坍塌,令動工一百多年的大教堂始終無法落成。當局只好公開競圖,尋求解決之道。出人意料地,脫穎而出的作品並非出自石匠或木匠之手,而是一位沒有受過建築訓練的金匠暨鐘錶匠布魯內列斯基。 大膽的創新設計,完美打破建築的「圓頂魔咒」 布魯內列斯基提出前所未見的非正統建築方法,他摒棄了中央支撐的建造方式,以八角型為底座,設計了建造時能自我支撐的拱形結構。除此之外他也規畫了砌放磚石的排列方式、建造創意獨具的吊車和起重機,也悉心安排工人平台和路線。隨著圓頂的逐漸完工,不但破除了百年來「圓頂勢必倒塌」的迷思,也讓反對者啞口無言。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不只仍是世界最大的磚造穹頂,而且因為布魯內列斯基對完整設計始終留一手,即使磚塊的排列方式明顯可見,但為何能在頂點完美交會,至今仍是個謎團。    看「文藝復興建築之父」的崛起,也看中世紀的庶民生活 本書細緻地重現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在十五世紀,歷經鼠疫、戰爭與政治鬥爭的歷史背景。帶你看見日後因圓頂而被尊為「文藝復興建築之父」的布魯內列斯基,如何從眾人眼中的瘋子,成為公認的天才設計師,即使遭到同儕的較勁與陷害,還是在當代建築方法完全無法應用的情況下, 打造出史無前例的經典建築結構。不僅是世界遺產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也是一部人性交織的複雜故事。   各界好評 「作者不只講述天才布魯內列斯基的故事,也呈現了 15 世紀義大利的艱困生活。」 ―《柯克斯書評》   「一幅展現人類工程奇蹟的拼貼畫。」 ―《紐約時報》書評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

貓頭鷹  出版
2023/10/07 出版

看米開朗基羅如何超越種種不可能,創造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作《創世記》。◎《紐約時報》暢銷書金榜◎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決選、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決選◎《出版家週報》、《書單雜誌》、倫敦《獨立報》、美國圖書館協會一致好評  在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是唯一在雕塑、繪畫兩個領域皆留下不朽作品的通才,也是對後世藝術風格影響最大的大師。然而,在他最具代表性的繪畫巨作,西斯汀禮拜堂穹頂濕壁畫《創世記》之前,他其實是位鮮少動過畫筆的雕塑家……。 俯視教宗輪替的的曠世巨作 梵諦岡境內的西斯汀禮拜堂,在宗教與藝術領域都有絕對的重要性。不只是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選舉地點,更因擁有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創世記》穹頂畫而聞名於世。這幅繪於拱型天花板的巨大作品,其尺寸達 1,080平方公尺,包含取材自《聖經》中由開天闢地到洪水方舟的九幅巨型濕壁畫。這些畫作震撼人心,每年吸引近七百萬人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來自「恐怖教皇」的繪畫委託 然而,《創世記》卻源於一個強迫性的委託。當時六十三歲的「恐怖教宗」尤利烏斯二世,執意將正因得罪他而出逃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召回羅馬,為重要的西斯汀禮拜堂拱頂繪製濕壁畫。但是米開朗基羅主攻雕塑,實際作畫的次數寥寥無幾,而濕壁畫不只需要特殊的技法,還要以最困難的仰角透視在圓形拱頂上創作。最要命的,年輕的天才畫家拉斐爾正在梵蒂岡的另一端進行壁畫的繪製,他隨時有可能取而代之,接下西斯禮拜堂穹頂的任務,令米開朗基羅顏面掃地……化不可能為經典,奇蹟般的創作過程 只要任何環節出錯,名作將永遠不會誕生。首先教宗指定米開朗基羅在巨大的天花板上畫出十二使徒,糟糕的設計令他不得不抗命,費盡心力繪製一張氣勢磅礡的草圖。再者拱頂繪畫須長期在高處以不正常的姿勢工作,不只危險,對身心也是很大的折磨。此外當時羅馬與周邊國家互相征戰不休,威脅著畫家的人身安全,還有畫材資金來源不穩定、家人對金錢的需索無度等因素,甚至令米開朗基羅考慮一死了之。然而米開朗基羅卻奇蹟般地克服了所有困難,以四年時間,一人之力完成150個獨立繪畫單元,343個人物,創作出五百年來眾人讚嘆的《創世記》穹頂畫,其成就公認超越對手拉斐爾的顛峰之作《雅典學院》。  本書帶您回到故事的起點1508年,一起體驗《創世記》誕生的傳奇經過! 國外好評「這本精彩的書將讀者帶回到 16 世紀初的義大利。金恩說故事的能力超群,既能詳述壁畫的複雜性,同時也能描繪那個時代的日常生活。」―《圖書館雜誌》 「這部作品以內容豐富的詳細描述,解密了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畫創作四年間的傳奇故事……希望深入探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讀者,將會發現其中的趣味。」―《柯克斯書評》 「精心研究,文筆華麗。本書為讀者對其描寫的偉大時代,帶來極為愉悅的一瞥」―《邁阿密先鋒報》 「作者以老練的筆法為我們整理這幅偉大畫作的故事,然而真正的史實卻是更加令人興奮與難以置信。」―《舊金山紀事報》 「有力的敘事……記述了米開朗基羅的美學決策,以及戰勝各種不同逆境的專業與熱情。」―《書單雜誌》書評 「精彩、全面又詳細的作品。」 ―《出版人週刊》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米開朗基羅與教宗的天花板:不朽名作《創世記》誕生的故事

貓頭鷹  出版
2023/10/07 出版

看米開朗基羅如何超越種種不可能,創造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作《創世記》。◎《紐約時報》暢銷書金榜◎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決選、加拿大總督文學獎決選◎《出版家週報》、《書單雜誌》、倫敦《獨立報》、美國圖書館協會一致好評  在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是唯一在雕塑、繪畫兩個領域皆留下不朽作品的通才,也是對後世藝術風格影響最大的大師。然而,在他最具代表性的繪畫巨作,西斯汀禮拜堂穹頂濕壁畫《創世記》之前,他其實是位鮮少動過畫筆的雕塑家……。 俯視教宗輪替的的曠世巨作 梵諦岡境內的西斯汀禮拜堂,在宗教與藝術領域都有絕對的重要性。不只是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選舉地點,更因擁有米開朗基羅的代表作《創世記》穹頂畫而聞名於世。這幅繪於拱型天花板的巨大作品,其尺寸達 1,080平方公尺,包含取材自《聖經》中由開天闢地到洪水方舟的九幅巨型濕壁畫。這些畫作震撼人心,每年吸引近七百萬人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來自「恐怖教皇」的繪畫委託 然而,《創世記》卻源於一個強迫性的委託。當時六十三歲的「恐怖教宗」尤利烏斯二世,執意將正因得罪他而出逃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召回羅馬,為重要的西斯汀禮拜堂拱頂繪製濕壁畫。但是米開朗基羅主攻雕塑,實際作畫的次數寥寥無幾,而濕壁畫不只需要特殊的技法,還要以最困難的仰角透視在圓形拱頂上創作。最要命的,年輕的天才畫家拉斐爾正在梵蒂岡的另一端進行壁畫的繪製,他隨時有可能取而代之,接下西斯禮拜堂穹頂的任務,令米開朗基羅顏面掃地……化不可能為經典,奇蹟般的創作過程 只要任何環節出錯,名作將永遠不會誕生。首先教宗指定米開朗基羅在巨大的天花板上畫出十二使徒,糟糕的設計令他不得不抗命,費盡心力繪製一張氣勢磅礡的草圖。再者拱頂繪畫須長期在高處以不正常的姿勢工作,不只危險,對身心也是很大的折磨。此外當時羅馬與周邊國家互相征戰不休,威脅著畫家的人身安全,還有畫材資金來源不穩定、家人對金錢的需索無度等因素,甚至令米開朗基羅考慮一死了之。然而米開朗基羅卻奇蹟般地克服了所有困難,以四年時間,一人之力完成150個獨立繪畫單元,343個人物,創作出五百年來眾人讚嘆的《創世記》穹頂畫,其成就公認超越對手拉斐爾的顛峰之作《雅典學院》。  本書帶您回到故事的起點1508年,一起體驗《創世記》誕生的傳奇經過! 國外好評「這本精彩的書將讀者帶回到 16 世紀初的義大利。金恩說故事的能力超群,既能詳述壁畫的複雜性,同時也能描繪那個時代的日常生活。」―《圖書館雜誌》 「這部作品以內容豐富的詳細描述,解密了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畫創作四年間的傳奇故事……希望深入探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讀者,將會發現其中的趣味。」―《柯克斯書評》 「精心研究,文筆華麗。本書為讀者對其描寫的偉大時代,帶來極為愉悅的一瞥」―《邁阿密先鋒報》 「作者以老練的筆法為我們整理這幅偉大畫作的故事,然而真正的史實卻是更加令人興奮與難以置信。」―《舊金山紀事報》 「有力的敘事……記述了米開朗基羅的美學決策,以及戰勝各種不同逆境的專業與熱情。」―《書單雜誌》書評 「精彩、全面又詳細的作品。」 ―《出版人週刊》  

7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圓頂的故事:百年無法竣工的百花聖母大教堂穹頂,如何成為翻轉建築史的天才之作?

貓頭鷹  出版
2023/10/07 出版

「文藝復興建築之父」布魯內列斯基的傳奇故事, 朝聖百花聖母大教堂前必讀的一本書。 ◎ 美國亞馬遜書店建築史類暢銷榜持續排名第一 ◎ 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建築學者漢寶德專文推薦 ◎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Book Sense年度最佳書籍提名 ◎ 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書籍   位於佛羅倫斯的百花聖母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也是義大利建築的代表作,每年從世界各地前來參觀的旅客可達五百萬人次。它氣勢磅礡的圓頂是世界最大的磚造穹頂建築,而且由於建造時僅給予各工匠所需的施工圖,完整設計圖始終保密,其建成的全部工法一直無人知曉。   百年難題與脫穎而出的建築天才 西元1296年,擁有堅強經濟實力的佛羅倫斯決定要興建一座屬於自己的大教堂。為了讓教堂的規模無人能及,人民公投加上了直徑43公尺的磚造圓頂,落成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圓頂建築。然而直至1418年,卻因為設計圖中的巨大圓頂頻頻坍塌,令動工一百多年的大教堂始終無法落成。當局只好公開競圖,尋求解決之道。出人意料地,脫穎而出的作品並非出自石匠或木匠之手,而是一位沒有受過建築訓練的金匠暨鐘錶匠布魯內列斯基。 大膽的創新設計,完美打破建築的「圓頂魔咒」 布魯內列斯基提出前所未見的非正統建築方法,他摒棄了中央支撐的建造方式,以八角型為底座,設計了建造時能自我支撐的拱形結構。除此之外他也規畫了砌放磚石的排列方式、建造創意獨具的吊車和起重機,也悉心安排工人平台和路線。隨著圓頂的逐漸完工,不但破除了百年來「圓頂勢必倒塌」的迷思,也讓反對者啞口無言。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不只仍是世界最大的磚造穹頂,而且因為布魯內列斯基對完整設計始終留一手,即使磚塊的排列方式明顯可見,但為何能在頂點完美交會,至今仍是個謎團。    看「文藝復興建築之父」的崛起,也看中世紀的庶民生活 本書細緻地重現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在十五世紀,歷經鼠疫、戰爭與政治鬥爭的歷史背景。帶你看見日後因圓頂而被尊為「文藝復興建築之父」的布魯內列斯基,如何從眾人眼中的瘋子,成為公認的天才設計師,即使遭到同儕的較勁與陷害,還是在當代建築方法完全無法應用的情況下, 打造出史無前例的經典建築結構。不僅是世界遺產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也是一部人性交織的複雜故事。   各界好評 「作者不只講述天才布魯內列斯基的故事,也呈現了 15 世紀義大利的艱困生活。」 ―《柯克斯書評》   「一幅展現人類工程奇蹟的拼貼畫。」 ―《紐約時報》書評

7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台灣老花磚全圖錄

康鍩錫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3/09/16 出版

全台第一本老花磚圖錄,帶您全覽老台灣美學最具代表的意象。 ◎ 台灣古厝達人康鍩錫踏查40年,完整收錄台灣老花磚紋樣617種◎ Victor Lim 林明輝(新加坡「娘惹磚家」藝廊創辦人)專文推薦  帶您由花磚看古厝,欣賞台灣與離島的精采花磚裝飾,收錄現今已經消失的珍貴花磚圖像。 上世紀初流行全台,象徵家族富裕的建築裝飾 今日,顏色鮮豔、圖案豐富的台灣老花磚,在我們心中已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視覺意象。不過您知道嗎,它的正式名稱為「彩瓷面磚」,意思是經手工上色釉燒出的瓷磚,在1920年代做為高級建材引進台灣。因為要價高昂,象徵了家族的財力,在短短15年內成為風靡台灣的建築裝飾。全盛時期台灣約有8000幢以花磚裝飾的建築。 記錄台灣花磚文化發展的完整源流,帶您由不同角度欣賞花磚 作者康鍩錫曾任台北市古風史蹟協會理事長,是台灣的古厝達人。他從1985年起致力研究台灣古建築,蒐集老花磚紋樣達617種,在本書中將依照花卉、瓜果、動物、幾何、山水風景、人物、文字、仿紋樣等八大類別區分,讓愛好花磚的讀者首次有完整圖錄能夠查找。同時帶領讀者由以下方式賞玩花磚: 形制:依照花磚表面的凹凸程度與上色方式,教您認識花磚的基本形式。像是我們最常見的浮凸瓷磚,以及轉印瓷磚、手繪瓷磚、型版瓷磚(民國花磚)等種類。 來源:教您從背面商標分辨花磚的廠牌,甚至能從重量、尺寸等些微差異,看出同款花磚的不同產地。 功用:依照紋樣特色與黏貼方式,區分為自由紋樣、適合紋樣、角隅紋樣、填充紋樣等。教您判斷花磚在畫面的位置與拼貼邏輯。 為您導覽古厝精彩花磚應用,附錄現已消失的美麗花磚範例 本書也從花磚在建築裝飾中的應用,為您介紹國內經典的花磚古厝,如淡水英國領事館、台北賓館、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高雄美濃廣善堂、澎湖伍德雞母塢歐陽宅等,以及如今已消失不存的屏東林邊金良記古厝,帶您一起回憶台灣老花磚的往日風華。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王子碩(「聚珍台灣」總監)王淳熙(台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老屋顏(台灣建築美學觀察紀錄團隊)江明親(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何良正(英日語文史工作者)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李乾朗(台灣藝術大學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79 特價132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老花磚全圖錄

康鍩錫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3/09/16 出版

全台第一本老花磚圖錄,帶您全覽老台灣美學最具代表的意象。 ◎ 台灣古厝達人康鍩錫踏查40年,完整收錄台灣老花磚紋樣617種◎ Victor Lim 林明輝(新加坡「娘惹磚家」藝廊創辦人)專文推薦  帶您由花磚看古厝,欣賞台灣與離島的精采花磚裝飾,收錄現今已經消失的珍貴花磚圖像。 上世紀初流行全台,象徵家族富裕的建築裝飾 今日,顏色鮮豔、圖案豐富的台灣老花磚,在我們心中已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視覺意象。不過您知道嗎,它的正式名稱為「彩瓷面磚」,意思是經手工上色釉燒出的瓷磚,在1920年代做為高級建材引進台灣。因為要價高昂,象徵了家族的財力,在短短15年內成為風靡台灣的建築裝飾。全盛時期台灣約有8000幢以花磚裝飾的建築。 記錄台灣花磚文化發展的完整源流,帶您由不同角度欣賞花磚 作者康鍩錫曾任台北市古風史蹟協會理事長,是台灣的古厝達人。他從1985年起致力研究台灣古建築,蒐集老花磚紋樣達617種,在本書中將依照花卉、瓜果、動物、幾何、山水風景、人物、文字、仿紋樣等八大類別區分,讓愛好花磚的讀者首次有完整圖錄能夠查找。同時帶領讀者由以下方式賞玩花磚: 形制:依照花磚表面的凹凸程度與上色方式,教您認識花磚的基本形式。像是我們最常見的浮凸瓷磚,以及轉印瓷磚、手繪瓷磚、型版瓷磚(民國花磚)等種類。 來源:教您從背面商標分辨花磚的廠牌,甚至能從重量、尺寸等些微差異,看出同款花磚的不同產地。 功用:依照紋樣特色與黏貼方式,區分為自由紋樣、適合紋樣、角隅紋樣、填充紋樣等。教您判斷花磚在畫面的位置與拼貼邏輯。 為您導覽古厝精彩花磚應用,附錄現已消失的美麗花磚範例 本書也從花磚在建築裝飾中的應用,為您介紹國內經典的花磚古厝,如淡水英國領事館、台北賓館、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高雄美濃廣善堂、澎湖伍德雞母塢歐陽宅等,以及如今已消失不存的屏東林邊金良記古厝,帶您一起回憶台灣老花磚的往日風華。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王子碩(「聚珍台灣」總監)王淳熙(台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老屋顏(台灣建築美學觀察紀錄團隊)江明親(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何良正(英日語文史工作者)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李乾朗(台灣藝術大學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特價11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老花磚全圖錄

康鍩錫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3/09/16 出版

全台第一本老花磚圖錄,帶您全覽老台灣美學最具代表的意象。 ◎ 台灣古厝達人康鍩錫踏查40年,完整收錄台灣老花磚紋樣617種◎ Victor Lim 林明輝(新加坡「娘惹磚家」藝廊創辦人)專文推薦  帶您由花磚看古厝,欣賞台灣與離島的精采花磚裝飾,收錄現今已經消失的珍貴花磚圖像。 上世紀初流行全台,象徵家族富裕的建築裝飾 今日,顏色鮮豔、圖案豐富的台灣老花磚,在我們心中已是最具代表性的台灣視覺意象。不過您知道嗎,它的正式名稱為「彩瓷面磚」,意思是經手工上色釉燒出的瓷磚,在1920年代做為高級建材引進台灣。因為要價高昂,象徵了家族的財力,在短短15年內成為風靡台灣的建築裝飾。全盛時期台灣約有8000幢以花磚裝飾的建築。 記錄台灣花磚文化發展的完整源流,帶您由不同角度欣賞花磚 作者康鍩錫曾任台北市古風史蹟協會理事長,是台灣的古厝達人。他從1985年起致力研究台灣古建築,蒐集老花磚紋樣達617種,在本書中將依照花卉、瓜果、動物、幾何、山水風景、人物、文字、仿紋樣等八大類別區分,讓愛好花磚的讀者首次有完整圖錄能夠查找。同時帶領讀者由以下方式賞玩花磚: 形制:依照花磚表面的凹凸程度與上色方式,教您認識花磚的基本形式。像是我們最常見的浮凸瓷磚,以及轉印瓷磚、手繪瓷磚、型版瓷磚(民國花磚)等種類。 來源:教您從背面商標分辨花磚的廠牌,甚至能從重量、尺寸等些微差異,看出同款花磚的不同產地。 功用:依照紋樣特色與黏貼方式,區分為自由紋樣、適合紋樣、角隅紋樣、填充紋樣等。教您判斷花磚在畫面的位置與拼貼邏輯。 為您導覽古厝精彩花磚應用,附錄現已消失的美麗花磚範例 本書也從花磚在建築裝飾中的應用,為您介紹國內經典的花磚古厝,如淡水英國領事館、台北賓館、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高雄美濃廣善堂、澎湖伍德雞母塢歐陽宅等,以及如今已消失不存的屏東林邊金良記古厝,帶您一起回憶台灣老花磚的往日風華。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序)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王子碩(「聚珍台灣」總監)王淳熙(台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老屋顏(台灣建築美學觀察紀錄團隊)江明親(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何良正(英日語文史工作者)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李乾朗(台灣藝術大學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7 特價11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三分鐘 創世紀 大師短片的奧祕

吳珮慈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2/06/09 出版

在三分鐘的短片裡,看見電影大師一生的追求   ◎資深影迷吳珮慈(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的私房觀點 ◎小野、易智言、黃建業、聞天祥、蔡明亮聯合推薦   三分鐘的永恆——在成為大師之前,他們都是影迷   法國坎城影展成立六十周年時,影展主席吉爾‧雅各邀請三十三位大師以三分鐘左右的短片形式呈現自己心目中的電影院,將成果匯集成《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收錄包括侯孝賢、蔡明亮、北野武、阿巴斯與安哲羅普洛斯等舉世聞名的電影大師作品,其中更是囊括了許多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得主,展示了這些大師對電影與電影院的深情視野。這些短片是導演們寫給電影史、電影院、和電影迷的情書,也是他們施展精確布局、實驗藝術精神的最佳媒介。   資深影迷的私房觀點   這些大師短片中閃現的靈光,需要以影迷的澄澈視野發掘。本書作者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吳珮慈是資深影迷,曾因此遠赴法國修習導演。在本書中,她將以身為資深影迷的角度還有導演的專業思維,精心挑選《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中二十一部代表性的大師作品,分享她對這些短片的詳細觀察與細微觀察。 書中以三個面向為這些短片分類,分別是〈時光行旅〉、〈影迷入鏡〉與〈導演現身〉: 〈時光行旅〉選取了在時間與空間上玩味的五部電影,解析導演如何利用場景和人物的變換營造時空的轉移。 〈影迷入鏡〉的八部電影聚焦在看電影的影迷身上,完整地呈現電影、電影院與觀眾的多樣關係。   〈導演現身〉則由導演親自現身,並由導演自己化身影迷、工作人員、得獎者等角色,表現他們內心的電影與電影院。   這些電影都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共通點:其中都以各種或深或淺的方式向經典作品與電影本身致敬:有些引述布列松、高達、費里尼這些為人稱道的大師經典,有些以導演自身的作品作為反思的引子,有些則以電影院和影迷的視野向電影本身致意。作者在最後的篇章裡以影迷的觀點分析了各個導演在短片中描繪的電影院,並探討了這些短片中如何透過引用致敬經典或引發對電影的省思,引用與致敬又如何成為電影的趨勢,像是多寶格般精緻的層層套疊,永續流傳。

9 特價56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三分鐘,創世紀:大師短片的奧祕

吳珮慈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2/06/09 出版

在三分鐘的短片裡,看見電影大師一生的追求   ◎資深影迷吳珮慈(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的私房觀點 ◎小野、易智言、黃建業、聞天祥、蔡明亮聯合推薦   三分鐘的永恆——在成為大師之前,他們都是影迷   法國坎城影展成立六十周年時,影展主席吉爾‧雅各邀請三十三位大師以三分鐘左右的短片形式呈現自己心目中的電影院,將成果匯集成《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收錄包括侯孝賢、蔡明亮、北野武、阿巴斯與安哲羅普洛斯等舉世聞名的電影大師作品,其中更是囊括了許多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得主,展示了這些大師對電影與電影院的深情視野。這些短片是導演們寫給電影史、電影院、和電影迷的情書,也是他們施展精確布局、實驗藝術精神的最佳媒介。   資深影迷的私房觀點   這些大師短片中閃現的靈光,需要以影迷的澄澈視野發掘。本書作者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吳珮慈是資深影迷,曾因此遠赴法國修習導演。在本書中,她將以身為資深影迷的角度還有導演的專業思維,精心挑選《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中二十一部代表性的大師作品,分享她對這些短片的詳細觀察與細微觀察。 書中以三個面向為這些短片分類,分別是〈時光行旅〉、〈影迷入鏡〉與〈導演現身〉: 〈時光行旅〉選取了在時間與空間上玩味的五部電影,解析導演如何利用場景和人物的變換營造時空的轉移。 〈影迷入鏡〉的八部電影聚焦在看電影的影迷身上,完整地呈現電影、電影院與觀眾的多樣關係。   〈導演現身〉則由導演親自現身,並由導演自己化身影迷、工作人員、得獎者等角色,表現他們內心的電影與電影院。   這些電影都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共通點:其中都以各種或深或淺的方式向經典作品與電影本身致敬:有些引述布列松、高達、費里尼這些為人稱道的大師經典,有些以導演自身的作品作為反思的引子,有些則以電影院和影迷的視野向電影本身致意。作者在最後的篇章裡以影迷的觀點分析了各個導演在短片中描繪的電影院,並探討了這些短片中如何透過引用致敬經典或引發對電影的省思,引用與致敬又如何成為電影的趨勢,像是多寶格般精緻的層層套疊,永續流傳。

特價44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三分鐘,創世紀:大師短片的奧祕

吳珮慈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2/06/09 出版

在三分鐘的短片裡,看見電影大師一生的追求   ◎資深影迷吳珮慈(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的私房觀點 ◎小野、易智言、黃建業、聞天祥、蔡明亮聯合推薦   三分鐘的永恆——在成為大師之前,他們都是影迷   法國坎城影展成立六十周年時,影展主席吉爾‧雅各邀請三十三位大師以三分鐘左右的短片形式呈現自己心目中的電影院,將成果匯集成《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收錄包括侯孝賢、蔡明亮、北野武、阿巴斯與安哲羅普洛斯等舉世聞名的電影大師作品,其中更是囊括了許多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得主,展示了這些大師對電影與電影院的深情視野。這些短片是導演們寫給電影史、電影院、和電影迷的情書,也是他們施展精確布局、實驗藝術精神的最佳媒介。   資深影迷的私房觀點   這些大師短片中閃現的靈光,需要以影迷的澄澈視野發掘。本書作者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教授吳珮慈是資深影迷,曾因此遠赴法國修習導演。在本書中,她將以身為資深影迷的角度還有導演的專業思維,精心挑選《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中二十一部代表性的大師作品,分享她對這些短片的詳細觀察與細微觀察。 書中以三個面向為這些短片分類,分別是〈時光行旅〉、〈影迷入鏡〉與〈導演現身〉: 〈時光行旅〉選取了在時間與空間上玩味的五部電影,解析導演如何利用場景和人物的變換營造時空的轉移。 〈影迷入鏡〉的八部電影聚焦在看電影的影迷身上,完整地呈現電影、電影院與觀眾的多樣關係。   〈導演現身〉則由導演親自現身,並由導演自己化身影迷、工作人員、得獎者等角色,表現他們內心的電影與電影院。   這些電影都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共通點:其中都以各種或深或淺的方式向經典作品與電影本身致敬:有些引述布列松、高達、費里尼這些為人稱道的大師經典,有些以導演自身的作品作為反思的引子,有些則以電影院和影迷的視野向電影本身致意。作者在最後的篇章裡以影迷的觀點分析了各個導演在短片中描繪的電影院,並探討了這些短片中如何透過引用致敬經典或引發對電影的省思,引用與致敬又如何成為電影的趨勢,像是多寶格般精緻的層層套疊,永續流傳。

7 特價44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讀建築:從柯比意到安藤忠雄,百大案例看懂建築的十大門道

黎辛斯基  著
貓頭鷹  出版
2016/08/11 出版

國際建築大獎「文森斯庫里獎」得主, 當代建築大師黎辛斯基一次解構建築全貌。 我們生活於其中,但建築對我們來說仍舊是個謎。 本書帶我們走入幕後,完整揭開建築的面紗。 建築的美令我們感動,使我們畏懼,它不僅是生活空間也可以是公共藝術。我們生活於此,但卻不懂它的意義。看似不須經過語言翻譯即能欣賞,但建築其實一如文學作品般複雜,其落成需要兼顧實用性與藝術性,考量立即影響與長期用途、周遭環境與內部構成。但鮮少有人具備理解建築的基礎知識與視角。 本書從倫敦戰爭紀念碑、雪梨歌劇院討論到住宅、私人招所,以發想、平面、風格等十個核心主題切入。讀者將透過近百棟作品、140張照片,一窺柯比意、皮雅諾、貝律銘、安藤忠雄等無數建築大師如何構思與創建他們的設計。黎辛斯基以其特有的人文筆調和歷史脈絡,帶領我們「閱讀」平面圖,他告訴我們建築物如何回應它們所在的環境,以及最微小的細部──如樓梯欄杆──如何能傳達建築師的願景。透過本書,將可更了解建築背後的意義,進而學會如何觀看一棟建築。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十個主題: ‧必須具備的基本概念╱發想、環境、基地 建築的藝術性與實用性往往彼此角力。偉大建築師菲利普‧強森在自家房子裡被蚊蟲叮咬了六十年,竟是為了不想裝紗窗,因為紗窗有違他的「美感」。 但建築除了傳達建築師的觀念之外,也必須和周遭環境配合。建築基地更與光線方向、街道上行人動線、景觀視角等密切相關,成為設計建案時無法忽視的要素。 ‧炫奇或實用,大師各自堅持的技藝╱平面、結構、皮層、細部 從平面圖裡可以看到什麼?傳統的對稱概念與軸線運用是否必然?近年再次復古興盛的粗獷主義等建築方式,在表現建材之餘,對於建築本身的功能面是否產生不良影響?至於唯一可以讓建築師「大顯身手」的細節裝潢,柯比意等大師又為何選擇忽視? ‧從案例學會如何欣賞建築╱風格、過去、品味 建築風格總是不斷延續與復興,影響力更彰顯在可存續百年的好建築身上,深知建築的過去如何重要的黎辛斯基,在此討論風格的誕生與影響,擁有個人風格的建築師是可以帶來更多商機,或者被自我風格侷限?而不喜歡談個人風格的新一輩建築師,實例證明,他們死後還會有人記得嗎?風格時常來自建築師的個人品味。但被視為如同流行文化的品味,是否僅是感官的產物,只能不斷被挑戰,然後消失改變? 每一棟好的建築,如同藝術品一般,都有自身的標準。本書提供檢視、理解這些標準的工具,帶領讀者看見建築師如何在平面圖與環境、歷史與潮流風格、細部與結構之間選擇自己的立場。不論你是否具有建築專業背景,不論你是建築使用者或參與者,都可藉由理解本書解構分析的多重面向,找到觀看一棟建築的不同方式。不妨睜大眼睛,瞧瞧你我周遭多樣的建築,聽懂它們在說什麼。 ◎2013年亞馬遜年度建築類選書 ◎瑪爾菲德全國藝術作品獎(Marfield Prize)決選入圍 ◎波蘭、中國、韓國、土耳其多國購買版權 ◎作者黎辛斯基於2007年榮獲建築界重要獎項──文森斯庫里獎 ◎作品獲獎無數:加拿大總督獎(Governor General's Awards)、費城雅典娜年度文學獎(The Athenaeum of Philadelphia''s Annual Literary Award)、克里斯多福獎(a Christopher Award)、魯卡斯獎(J. Anthony Lukas Book Prize)、查爾斯泰勒非小說類文學獎(Charles Taylor Prize)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懷舊著色:台灣老花磚的花鳥樂園

貓頭鷹  出版
2015/10/10 出版

◎取材台灣傳統彩瓷面磚,70多種懷舊瓷磚著色畫 ◎瓷磚著色後可裁下作明信片使用。   懷舊老台灣 您是否曾在台灣的建築上,見過繪製多彩圖案的老瓷磚,上頭有花,有魚,還有鳥獸。這些是在臺灣俗稱花磚的彩瓷面磚,用於裝飾建築外觀與家具、地板,曾於1920~1935年間風行台灣。   本書收錄70多種瓷磚圖案,回顧近百年前的設計者如何重現大自然的美麗圖像,讓你重新體會往日的美感與創意,從中捉取美麗靈感的泉源。   創意著色畫 拿起色筆沿著舊日的優美線條,將可展現你的無比創意!如同百年前的屋主,隨自己的喜好任意使用瓷磚妝點家園。只需運用你的想像,以自己的喜好設計你想要的瓷磚樣貌。簡單幾筆,你也可以是穿越時空的色彩大師。   本書收錄的瓷磚著色畫,可裁切作明信片使用。   【本書特色】 ◎體驗近百年前的庶民藝術 ◎線條完整、細節清楚、輕鬆完成、高成就感 ◎激發創造力、提升美感能力  ◎DIY你的創意明信片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古建築裝飾深度導覽

貓頭鷹  出版
2015/10/08 出版

「古建築中不同的題材、豐富的裝飾意涵,皆是數千年來生活的累積。」──康鍩錫 你認得鄉下老家牆上的幾何圖案嗎,卍字紋、回字紋、壽字紋? 傳統建築裡金璧輝煌的雕刻、彩繪、交趾陶,曾讓你目炫神迷嗎? 《台灣古建築裝飾鑑賞》是台灣第一部以圖鑑方式介紹傳統建築裝飾的專書,將最常見的裝飾題材分成動物、植物、圖紋、文字、器物、人物六大類,並精選全省佳作、名匠師代表作和罕見有趣的特殊題材,帶領讀者認識傳統建築最華麗精緻之處。 本書由古蹟界全才康鍩錫先生撰文攝影,書中圖片均精選自二十年來走訪拍攝的數萬張照片。版面編排獨樹一格:大幅去背圖讓讀者能仔細欣賞每件裝飾作品精湛的雕工、流暢的筆勢、繁複的構圖、細膩的色彩。拉線說明帶領讀者辨識圖形與背後意涵,從此踏出了解傳統建築的第一步,參觀古蹟不再走馬看花! 台灣第一部圖鑑式傳統建築裝飾專書 一本書讓你變成古建築解說專家! ◎ 73座台灣本島及外島古厝廟宇建築 ◎ 141件代表性裝飾作品 ◎ 463張第一手現場古蹟專業攝影 ◎ 詳細介紹每個裝飾的故事、意義、技法、價值 ◎ 《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2015最新修訂版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貓頭鷹  出版
2015/09/05 出版

二十年的走訪與溯源, 看盡台灣彩瓷面磚的美麗與哀愁, 重新領會傳統工藝的創意與美感。   您是否知道,曾有一種瓷磚風行於世,表面繪製各式美麗的圖案,有花鳥、有人物、有風景,也有各種幾何圖案的創意展現。它們是在臺灣俗稱花磚,也常被稱為「馬約利卡瓷磚」的彩瓷面磚,曾於1920~1935年間流行於臺灣與金門等地,也曾流行於東南亞各國。   對當時人而言,以瓷磚妝點自家屋宇,不僅是為了賞心悅目的外觀,也曾是自家財力的象徵。出外打拼的台灣人,回到家鄉為家人蓋一座住宅,並以瓷磚裝飾,成了他們人生的夢想。仔細看這些美麗的瓷磚,可以發現其工法、設計與拼貼方式,都帶著工匠的技藝和屋主的個人喜好。因此,每每會在屋頂或意想不到的角落發現它們的身影,讓人不禁納悶貼在那個位置,是想吸引何人的目光。   這些曾被大量使用的瓷磚,在臺灣盛行的時代正逢日本殖民末期,僅出現短短15~20年,便因戰爭與政治更迭而消失。而今日只能從尚存的建物與古宅中找尋,且數量隨時間日趨稀少。因而作者康鍩錫先生懷著對台灣古建築裝飾的深厚情感,花了二十年親自走訪,蒐集各地的瓷磚圖樣。希望能為這短暫消逝的美麗,留下永恆的記憶,為臺灣的建築史留下紀錄,也讓讀者重新體會往日的美感與創意。

9 特價52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貓頭鷹  出版
2015/09/05 出版

二十年的走訪與溯源, 看盡台灣彩瓷面磚的美麗與哀愁, 重新領會傳統工藝的創意與美感。   您是否知道,曾有一種瓷磚風行於世,表面繪製各式美麗的圖案,有花鳥、有人物、有風景,也有各種幾何圖案的創意展現。它們是在臺灣俗稱花磚,也常被稱為「馬約利卡瓷磚」的彩瓷面磚,曾於1920~1935年間流行於臺灣與金門等地,也曾流行於東南亞各國。   對當時人而言,以瓷磚妝點自家屋宇,不僅是為了賞心悅目的外觀,也曾是自家財力的象徵。出外打拼的台灣人,回到家鄉為家人蓋一座住宅,並以瓷磚裝飾,成了他們人生的夢想。仔細看這些美麗的瓷磚,可以發現其工法、設計與拼貼方式,都帶著工匠的技藝和屋主的個人喜好。因此,每每會在屋頂或意想不到的角落發現它們的身影,讓人不禁納悶貼在那個位置,是想吸引何人的目光。   這些曾被大量使用的瓷磚,在臺灣盛行的時代正逢日本殖民末期,僅出現短短15~20年,便因戰爭與政治更迭而消失。而今日只能從尚存的建物與古宅中找尋,且數量隨時間日趨稀少。因而作者康鍩錫先生懷著對台灣古建築裝飾的深厚情感,花了二十年親自走訪,蒐集各地的瓷磚圖樣。希望能為這短暫消逝的美麗,留下永恆的記憶,為臺灣的建築史留下紀錄,也讓讀者重新體會往日的美感與創意。

特價40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

貓頭鷹  出版
2015/09/05 出版

二十年的走訪與溯源, 看盡台灣彩瓷面磚的美麗與哀愁, 重新領會傳統工藝的創意與美感。   您是否知道,曾有一種瓷磚風行於世,表面繪製各式美麗的圖案,有花鳥、有人物、有風景,也有各種幾何圖案的創意展現。它們是在臺灣俗稱花磚,也常被稱為「馬約利卡瓷磚」的彩瓷面磚,曾於1920~1935年間流行於臺灣與金門等地,也曾流行於東南亞各國。   對當時人而言,以瓷磚妝點自家屋宇,不僅是為了賞心悅目的外觀,也曾是自家財力的象徵。出外打拼的台灣人,回到家鄉為家人蓋一座住宅,並以瓷磚裝飾,成了他們人生的夢想。仔細看這些美麗的瓷磚,可以發現其工法、設計與拼貼方式,都帶著工匠的技藝和屋主的個人喜好。因此,每每會在屋頂或意想不到的角落發現它們的身影,讓人不禁納悶貼在那個位置,是想吸引何人的目光。   這些曾被大量使用的瓷磚,在臺灣盛行的時代正逢日本殖民末期,僅出現短短15~20年,便因戰爭與政治更迭而消失。而今日只能從尚存的建物與古宅中找尋,且數量隨時間日趨稀少。因而作者康鍩錫先生懷著對台灣古建築裝飾的深厚情感,花了二十年親自走訪,蒐集各地的瓷磚圖樣。希望能為這短暫消逝的美麗,留下永恆的記憶,為臺灣的建築史留下紀錄,也讓讀者重新體會往日的美感與創意。

特價40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古琴:瑞典漢學家林西莉邂逅我們的三千年文化(暢銷九周年紀念版,附贈全新曲目)

林西莉  著
貓頭鷹  出版
2015/07/09 出版

古琴,一種在現實中幾乎被遺忘的藝術,卻是你我了解中華文化不可不知的古老傳統。 提升人文藝術涵養的必讀經典,2015暢銷紀念版,隆重再現!   附贈全新古琴曲目──大師之作雙CD,以饗知音。   今日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見古琴的身影,也不聞古琴的樂聲,然而它的影響卻是至深至遠,乃至於你我習焉而不察。這樣的體悟,卻是得自一位闖進三千年歷史傳統的瑞典女子。   一九六○年代,中國文化革命正醞釀,為了學習中文,林西莉遠從瑞典赴北京大學。為了更深入中華文化核心,她成為北京古琴研究會史上唯一的學員,跟隨王迪習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師指點。林西莉這段人生經歷,不只結識了許多當時的知識菁英、認識中國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讓她更能體會漢字書法、水墨畫等藝術之美。   其實,古琴修身養性的特徵,早已滲入我們的文化中,在成語和文學裡,處處可見古琴的影子。但我們幾乎將之忘懷,直到林西莉的出現,才點燃了認識古老文化遺產的火炬。與棋、書、畫並稱四藝的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是中文使用者,和想了解傳統文化的人,必須了解甚至具備的文化基底。   古琴音樂音緩而沉,沒有特定的演奏速度,端看彈琴者的心境,這和西方音樂是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古琴因其蘊含的古老文化智慧,在二○○三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九七七年,NASA透過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向外太空生物播送各民族音樂,其中一首即是管平湖所彈奏的古琴曲「流水」。   從西方人的觀點出發,林西莉和一般古琴研究者不同,以淺顯易懂的筆調敘說古琴的各個層面。從古琴的鑑賞、製作,到古琴在古代文獻以及中華藝術中的地位,乃至當今古琴音樂的新趨勢,林西莉都做了生動且全面的介紹。本書原瑞典文版已長時間聯暢銷榜,並榮獲重要的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林西莉本人更積極推廣古琴的演出,讓更多人欣賞到古琴的魅力。   ◎隨書附贈大師之作──全新古琴曲目雙CD 本CD收錄之曲目為一九六二年林西莉在北京古琴研究會的錄音。內容包含管平湖、查阜西、樂瑛、吳景略、張子謙、汪孟舒、顧梅羹、徐元白、姚丙炎、陳長令等諸位大師現場演奏作品。 本書第一次出版時並未收錄本CD內容,直到二〇〇九年林西莉女士意外在書房中尋獲一九六二年的這卷老磁帶,才使得這些歷經五十年但內容完好無損的大師作品得以面世。   ◎2015紀念版封面由設計老將楊雅棠精心設計製作,並附贈全新古琴曲目CD、重要相關文獻資料、專業索引,以饗知音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古琴:瑞典漢學家林西莉邂逅我們的三千年文化

林西莉  著
貓頭鷹  出版
2015/07/09 出版

古琴,一種在現實中幾乎被遺忘的藝術,卻是你我了解中華文化不可不知的古老傳統。 提升人文藝術涵養的必讀經典,2015暢銷紀念版,隆重再現!   附贈全新古琴曲目──大師之作雙CD,以饗知音。   今日台灣的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見古琴的身影,也不聞古琴的樂聲,然而它的影響卻是至深至遠,乃至於你我習焉而不察。這樣的體悟,卻是得自一位闖進三千年歷史傳統的瑞典女子。   一九六○年代,中國文化革命正醞釀,為了學習中文,林西莉遠從瑞典赴北京大學。為了更深入中華文化核心,她成為北京古琴研究會史上唯一的學員,跟隨王迪習琴,也得到管平湖、查阜西等大師指點。林西莉這段人生經歷,不只結識了許多當時的知識菁英、認識中國古代智者的思想,更深化了她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也讓她更能體會漢字書法、水墨畫等藝術之美。   其實,古琴修身養性的特徵,早已滲入我們的文化中,在成語和文學裡,處處可見古琴的影子。但我們幾乎將之忘懷,直到林西莉的出現,才點燃了認識古老文化遺產的火炬。與棋、書、畫並稱四藝的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是中文使用者,和想了解傳統文化的人,必須了解甚至具備的文化基底。   古琴音樂音緩而沉,沒有特定的演奏速度,端看彈琴者的心境,這和西方音樂是完全不同的表達方式。古琴因其蘊含的古老文化智慧,在二○○三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九七七年,NASA透過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向外太空生物播送各民族音樂,其中一首即是管平湖所彈奏的古琴曲「流水」。   從西方人的觀點出發,林西莉和一般古琴研究者不同,以淺顯易懂的筆調敘說古琴的各個層面。從古琴的鑑賞、製作,到古琴在古代文獻以及中華藝術中的地位,乃至當今古琴音樂的新趨勢,林西莉都做了生動且全面的介紹。本書原瑞典文版已長時間聯暢銷榜,並榮獲重要的奧古斯特非小說類獎。林西莉本人更積極推廣古琴的演出,讓更多人欣賞到古琴的魅力。   ◎隨書附贈大師之作──全新古琴曲目雙CD 本CD收錄之曲目為一九六二年林西莉在北京古琴研究會的錄音。內容包含管平湖、查阜西、樂瑛、吳景略、張子謙、汪孟舒、顧梅羹、徐元白、姚丙炎、陳長令等諸位大師現場演奏作品。 本書第一次出版時並未收錄本CD內容,直到二〇〇九年林西莉女士意外在書房中尋獲一九六二年的這卷老磁帶,才使得這些歷經五十年但內容完好無損的大師作品得以面世。   ◎2015紀念版封面由設計老將楊雅棠精心設計製作,並附贈全新古琴曲目CD、重要相關文獻資料、專業索引,以饗知音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中國琥珀賞玩誌

楊惇傑  著
貓頭鷹  出版
2013/04/09 出版

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琥珀的專書。「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首唐詩名句中提及的「夜光杯」就是「琥珀」製成的。中國人使用琥珀的記載,東漢就有。漢成帝有名的皇后趙飛燕,就是睡在琥珀枕上。遼金時期,中國琥珀工藝發展臻至顛峰,由於國力鼎盛,西方諸國多所進貢,其中就有很多琥珀藝品。琥珀是大自然奉獻的有機寶石,歷經千百萬年方能成形,宛如地球埋藏的時空膠囊,向為世人所珍愛。本書是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琥珀的專書,收有最完整的文物紀錄,除了上述最珍貴的千年遼金琥珀瓔珞,還有最古老的漢代琥珀瑞獸,最龐大的清末琥珀方鼎,最美麗的牡丹琥珀帽花,最罕見的遼金春水秋山蜜蠟牌,最精巧的太師少師琥珀圓雕等等。並傳授如何鑑賞琥珀真偽的簡便方法。橫跨千年的106件珍藏,風華一次展露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在做工與雕工方面十分講究,每個朝代都有其鍾情的造型與獨特的品味,其中尤以遼金時期的做工最為細緻華美。本書作者精選110件珍品,年代跨越千百年,從漢朝到民初,除了賞玩琥珀原有的風貌,也展現中國歷代工匠精湛的琥珀工藝。辨真偽--認識琥珀的第一堂課收藏是一堂學無止境的課題,入門「求真」,高手玩家「「求老」、「求精」,琥珀的收藏更不例外。琥珀屬於有機礦物,是第三紀松柏科植物所分泌的樹脂,經地質的作用沉積壓縮,深埋在地層內千百萬年,原有的松香樹脂失去了揮發成分,聚合、固化而形成了化石般的琥珀礦脈。了解琥珀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是辨別真偽的首要步驟。目前利用科學的特性,已發展出幾個檢驗琥珀礦質的簡單方式,如「鹽水比重法」。不過,琥珀「真偽」的認定標準因人而異,如何辨別「天然琥珀」、「柯巴脂」(原礦年代在300萬年以下)、「優化琥珀」及「壓縮琥珀」,作者都有簡單而有效的說明。從「形制」與「紋飾」下手、提升鑑賞中國琥珀的美學素養要研究中國琥珀必須從「形制」與「紋飾」下手,「形制」著重的是器物的實用性,而工匠透過「紋飾」所展現出來的藝術感及文化性,則讓器物由單純的日常用品,提升至充滿故事性的藝術典藏。因為中國古代向來將琥珀分類到玉的系統裡,所以講形制就要從玉器的形制下手。至於紋飾藝術,不同朝代各有特色,如宋代俊秀挺拔、遼金元自然豪邁等。掌握各時期的紋飾特色,更是鑑別器物年代最關鍵的憑據。除了真偽,鑑賞琥珀之美,欣賞個別獨特的面貌,並從其紋理中,體會千萬年的蛻變風華,更是鑑賞家的品味重點。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國琥珀賞玩誌

楊惇傑  著
貓頭鷹  出版
2013/04/09 出版

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琥珀的專書。「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首唐詩名句中提及的「夜光杯」就是「琥珀」製成的。中國人使用琥珀的記載,東漢就有。漢成帝有名的皇后趙飛燕,就是睡在琥珀枕上。遼金時期,中國琥珀工藝發展臻至顛峰,由於國力鼎盛,西方諸國多所進貢,其中就有很多琥珀藝品。琥珀是大自然奉獻的有機寶石,歷經千百萬年方能成形,宛如地球埋藏的時空膠囊,向為世人所珍愛。本書是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琥珀的專書,收有最完整的文物紀錄,除了上述最珍貴的千年遼金琥珀瓔珞,還有最古老的漢代琥珀瑞獸,最龐大的清末琥珀方鼎,最美麗的牡丹琥珀帽花,最罕見的遼金春水秋山蜜蠟牌,最精巧的太師少師琥珀圓雕等等。並傳授如何鑑賞琥珀真偽的簡便方法。橫跨千年的106件珍藏,風華一次展露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在做工與雕工方面十分講究,每個朝代都有其鍾情的造型與獨特的品味,其中尤以遼金時期的做工最為細緻華美。本書作者精選110件珍品,年代跨越千百年,從漢朝到民初,除了賞玩琥珀原有的風貌,也展現中國歷代工匠精湛的琥珀工藝。辨真偽--認識琥珀的第一堂課收藏是一堂學無止境的課題,入門「求真」,高手玩家「「求老」、「求精」,琥珀的收藏更不例外。琥珀屬於有機礦物,是第三紀松柏科植物所分泌的樹脂,經地質的作用沉積壓縮,深埋在地層內千百萬年,原有的松香樹脂失去了揮發成分,聚合、固化而形成了化石般的琥珀礦脈。了解琥珀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是辨別真偽的首要步驟。目前利用科學的特性,已發展出幾個檢驗琥珀礦質的簡單方式,如「鹽水比重法」。不過,琥珀「真偽」的認定標準因人而異,如何辨別「天然琥珀」、「柯巴脂」(原礦年代在300萬年以下)、「優化琥珀」及「壓縮琥珀」,作者都有簡單而有效的說明。從「形制」與「紋飾」下手、提升鑑賞中國琥珀的美學素養要研究中國琥珀必須從「形制」與「紋飾」下手,「形制」著重的是器物的實用性,而工匠透過「紋飾」所展現出來的藝術感及文化性,則讓器物由單純的日常用品,提升至充滿故事性的藝術典藏。因為中國古代向來將琥珀分類到玉的系統裡,所以講形制就要從玉器的形制下手。至於紋飾藝術,不同朝代各有特色,如宋代俊秀挺拔、遼金元自然豪邁等。掌握各時期的紋飾特色,更是鑑別器物年代最關鍵的憑據。除了真偽,鑑賞琥珀之美,欣賞個別獨特的面貌,並從其紋理中,體會千萬年的蛻變風華,更是鑑賞家的品味重點。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國琥珀賞玩誌

楊惇傑  著
貓頭鷹  出版
2013/04/09 出版

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琥珀的專書。「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這首唐詩名句中提及的「夜光杯」就是「琥珀」製成的。中國人使用琥珀的記載,東漢就有。漢成帝有名的皇后趙飛燕,就是睡在琥珀枕上。遼金時期,中國琥珀工藝發展臻至顛峰,由於國力鼎盛,西方諸國多所進貢,其中就有很多琥珀藝品。琥珀是大自然奉獻的有機寶石,歷經千百萬年方能成形,宛如地球埋藏的時空膠囊,向為世人所珍愛。本書是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琥珀的專書,收有最完整的文物紀錄,除了上述最珍貴的千年遼金琥珀瓔珞,還有最古老的漢代琥珀瑞獸,最龐大的清末琥珀方鼎,最美麗的牡丹琥珀帽花,最罕見的遼金春水秋山蜜蠟牌,最精巧的太師少師琥珀圓雕等等。並傳授如何鑑賞琥珀真偽的簡便方法。橫跨千年的106件珍藏,風華一次展露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在做工與雕工方面十分講究,每個朝代都有其鍾情的造型與獨特的品味,其中尤以遼金時期的做工最為細緻華美。本書作者精選110件珍品,年代跨越千百年,從漢朝到民初,除了賞玩琥珀原有的風貌,也展現中國歷代工匠精湛的琥珀工藝。辨真偽--認識琥珀的第一堂課收藏是一堂學無止境的課題,入門「求真」,高手玩家「「求老」、「求精」,琥珀的收藏更不例外。琥珀屬於有機礦物,是第三紀松柏科植物所分泌的樹脂,經地質的作用沉積壓縮,深埋在地層內千百萬年,原有的松香樹脂失去了揮發成分,聚合、固化而形成了化石般的琥珀礦脈。了解琥珀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是辨別真偽的首要步驟。目前利用科學的特性,已發展出幾個檢驗琥珀礦質的簡單方式,如「鹽水比重法」。不過,琥珀「真偽」的認定標準因人而異,如何辨別「天然琥珀」、「柯巴脂」(原礦年代在300萬年以下)、「優化琥珀」及「壓縮琥珀」,作者都有簡單而有效的說明。從「形制」與「紋飾」下手、提升鑑賞中國琥珀的美學素養要研究中國琥珀必須從「形制」與「紋飾」下手,「形制」著重的是器物的實用性,而工匠透過「紋飾」所展現出來的藝術感及文化性,則讓器物由單純的日常用品,提升至充滿故事性的藝術典藏。因為中國古代向來將琥珀分類到玉的系統裡,所以講形制就要從玉器的形制下手。至於紋飾藝術,不同朝代各有特色,如宋代俊秀挺拔、遼金元自然豪邁等。掌握各時期的紋飾特色,更是鑑別器物年代最關鍵的憑據。除了真偽,鑑賞琥珀之美,欣賞個別獨特的面貌,並從其紋理中,體會千萬年的蛻變風華,更是鑑賞家的品味重點。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