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粉絲爸爸用愛心追蹤畫家女兒的圖文創作集分章解讀每件畫作心路,比繪本更繪本的綺麗夢幻精彩收藏旅美畫家Shuma 186幅作品精華,獨一無二超狂創意靈感 ★Shuma,最喜歡畫動物、愛嚐美食的90後女生,初出茅廬即有數幅作品入選「台灣輕鬆藝博會」「2024台北新藝博會」等多項美展,畫作已有八成獲得典藏!★高度還原畫家留美期間,如何一步步從動畫設計跨足至藝術領域,Shuma也以特別企劃篇共作,自白在各種情境下的創作心路,真情流露…… 傾聽話畫建立深厚父女情新冠疫情最嚴重時,她畫了一張「我撐住,冷漠就不會發生」,爸爸的心揪緊了,這是遠在太平洋彼端獨自對抗確診的女兒Shuma,以畫筆提醒人們別因口罩和隔離失去了人性的溫度。身心俱疲的她,也給自己畫了一張「武士的精神」,彷彿在說:別擔心,我不會輕易被疫情打倒的。畫面中一個男子頂著大風雪,以一擋百戰到最後仍堅毅不撓,極具震撼力,畫完即被知名藝術鑑賞家Johnny收藏了。本書即是Shuma,一個90後的女生和她的「魔法老爸」陳宇俊共同完成的圖文創作。剛開始是因為陳爸爸想多瞭解女兒,不斷問她在畫什麼、為何要這樣畫?學理工的爸爸雖然不懂畫,但有無比寬容的耐性聽女兒說「畫」,父女倆培養出深厚的「話畫」情感。 爸爸陪妳奔赴夢想的彼岸這本「話畫課」其實就是陳爸爸的讀畫筆記,內容收錄Shuma過去七年(2016-2023年年底截稿為止)最精彩也深受大眾喜愛的「星際、魔法、精靈」,和取材自然界、動植物及多重宇宙奇思妙想作品,高度還原她留美期間,如何一步步從動畫設計跨足至藝術領域,點點滴滴,從構思到完成,沒有誰比爸爸更清楚個中來龍去脈。當Shuma以日趨成熟的創作技巧大膽宣示「Just be myself」,決定走上艱苦的畫家之路時,爸爸就是她的精神後盾與忠實粉絲,一路陪著她奔赴夢想的彼岸。她初出茅廬即有多幅作品入選「台灣輕鬆藝博會」等多項美展,每每銷售一空,備受好評,爸爸也在「話畫」中特別提到作品最後花落誰家,感謝每一位慧眼收藏的朋友,他們就是Shuma畫中的「窗」,包括記憶之窗、旅行之窗和友誼之窗,把充滿挑戰的生命連結起來,無論是苦是樂,都是人生最好的禮物! 精靈世界傳遞溫馨幸福感Shuma相信這世紀應該是人類與萬物好好共處的時代,因此她畫中的精靈總是充滿愛心,大量傳遞溫馨幸福感。如「總是忙碌於星際快遞的祈願信差」溫柔地幫助大家解決困難;少子化以後地球會變得怎麼樣?她以「人少了,世界很多角落就成了天堂」提供反思。Shuma心中的世界,可能也是很多人喜歡的世界,她的畫以飽滿的色彩和溫暖的筆觸悠遊於現實與幻境,活潑耀眼且富有隱喻,充滿了勇氣和堅持,能令人感受到深層的心靈喜悅。假如畫畫可以解決問題,人與萬物和諧共存之快樂「Happy together」,必將透過DNA傳到下一代,直到永遠,這就是Shuma與爸爸的「話畫」最想傳達的核心理念。 【本書特色】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藝術和創作故事的書籍,更是一份關於家庭連結與成長的禮物──結合了環保、愛、親情關懷和奇幻世界。 一開始僅是為了幫女兒圓夢的陳爸爸,未曾料到也因為自己長期雅好文藝,才有機會受邀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從此扭轉了「理工背景X亞洲父親原型」形象,成為女兒眼中的超級「魔法老爸」;他坦言收穫最多的是自己! 對於想一窺藝術堂奧,或希望孩子能盡早涵養美感力的父母,不妨借鏡亞洲爸爸從「說畫」開始練習起,引導孩子各種可能──突破想像與文字的邊界;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無限潛力,能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鑑賞能力,藝術星空任翱遊~ 【專文推薦】王璧玉/和睦設計創意總監 名室內設計家 【各界熱情推薦】吳冠德/Shuma高中美術班恩師 台灣著名畫家李正德/電影「一首搖滾上月球」主角之一李爸及《快門下的幸福樂章》作者李孟蓉/年輕收藏家林志銘/新北市恆毅中學資深教師林剪雲/名作家 著有《叛之三部曲》張慧如/一一文創負責人楊宗賢/Shuma國中美術班恩師 五常國中退休教師劉珈后/國光劇團京崑名旦 梅葆玖在台灣第二位弟子 蔡小慧/那瑪夏區卡那卡那富族代表 米瑪咖啡屋及那邊露營區負責人 蔡佳凌/台北市松山區民權小學教師(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30年教學體悟 X 活性練寫法9大特色 突破書寫技巧,真正掌握字型精髓 指導學生參加梅嶺獎、全國美展等比賽 獲獎無數的宜鈴老師 不藏私全分享 教你寫出漂亮的藝術字,妝點美好生活 ★強力推薦給:學生(暫離3C產品螢幕)、店家(隨手寫繪富有美感的文宣)、修身養性者、退休人士等;循序漸進地沈浸式練習,字將越寫越漂亮,心緒也越來越平和。 ★本書可彌補練習者難以突破的缺憾,為所有熱愛POP(廣告字)及藝術字的人提供更簡明易學的指南,走向更高的藝術境界。 ★132頁摹寫範例取材古今及東西方雋永佳句,每一句子下方均留有等比例摹寫空間;每多一次練習,就多一次體會良言佳句帶給心靈的美好與療癒能量! 跟著宜鈴老師學寫字、享受字、愛上藝術字 這本書將引領你進入一段美妙的旅程,探索POP及藝術字體的神奇世界;這是一個關於創造、表達和追求藝術之道的旅程,而我們將攜手踏上這段驚喜連連的探索之旅,將每一筆、每一畫化作獨特的藝術品。 活性練寫法9大特色 1. 習寫心法=(公式+字型資料庫)x背誦x大量練習。 2. 附贈適合的筆,擺脫用麥克筆寫字、耗時而且無法掌握字型的盲點。 3. 練習「畫字而非寫字」,能體會字體的活性之美。 4. 方法友善、淺寫易懂,將引導孩子在藝術殿堂中無限的想像發揮。 5. 讓真心喜愛的大人寫好藝術字,匯集量能、推廣及分享。 6. 字的美感存在於線條中,將體會到每一筆的力度和每個彎曲的含意,在專注練習的過程中忘卻煩惱,寫出心情寫出感受,療癒、享受且紓壓。 7. 將慢慢顛覆思維、修正既有的寫字方式及架構。 8. 只須循序漸進,依正體字、可愛字,進階到活潑字地練習,舉凡設計大型海報、宣傳DM、卡片或書信等,都能輕鬆駕馭,寫出美感畫面。 9. 佳句的優美意境及深遠意義能潛移默化人的內心,讓人越寫越靜心越專注,將情感凝聚於每一筆畫中,成為心靈的樂章,為生活帶來無盡美好。 本書特色 ★ 啟發讀者探索POP及藝術字的動力,可以更輕鬆、更自如地掌握書寫的精髓;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新的突破。 ★ 學習字體的關鍵在於不斷的實踐,及對字型公式和結構的深入瞭解;宜鈴老師將其對POP字體的熱愛,融合三十多年來的教學心得與獨特見解,毫無保留地投注於全書的引導,希望讀者從一筆一畫摹寫過程中,體會到獲得卓越、精湛書寫成就感的學習原則,從此寫一手漂亮字,自信倍增,不管為自己或替他人寫畫,皆平添幾許生活趣味! 得獎紀錄 作者教學生涯三十幾年中,數次指導學生參加梅嶺獎、全國美展等比賽獲獎無數。 各界/學員專文推薦 王千維/嘉義縣朴子市大同國小教師 李淑靜/嘉義縣朴子市竹村國小資源班教師 李震榮/機械工程師 張大帥/帥欣營造 鴻利設計 張婉君/零售業門市人員 陳昭宇/學員 楊悅娟/長者社區服務工作者 盧麗如/嘉義縣朴子市大同國小教師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專文推薦 期盼藝術字愛好者除了為這個世界撰寫出多元美麗的篇章外,更能在習寫過程體會靜心修養後心靈獲修復的高峰經驗,以更純、靜的心房與世間萬物做互動,朝共構真善美的祥和世界邁進!──吳順發/嘉義縣朴子市大同國小校長 小朋友、老中青三四代都可以與她的藝術字及POP字為友、要線上聯絡的則可以LINE她,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行動支持,買她的好書,讓她可以再出續集。──周濟仁/嘉義縣中埔鄉和興國小校長 宜鈴老師用她近半生的學習和努力,終體悟並掌握創作POP及藝術字的訣竅,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讓喜歡寫藝術字的愛好者一起學習,不僅在練習的過程中,習得文字之美,同時也能在字裡行間中了解更多人生真理,提升自我之品格。──蘇淵源/嘉義縣竹崎高中校長
華人第一書寫,十年經典紀念收藏版 以2000年琴史之浩瀚,細究古代琴曲、琴境及琴家風骨, 從音樂角度、雜學漫談、琴友交誼、詩、小說和舞台劇等全境式書寫, 以史鑑琴、藉琴觀史, 是撫琴人窮探當代精神處境不容錯過的跨大域之作。 殉的意思就是犧牲。一切為表現尊貴價值、暴力美學或強權意識的東西,都會帶來犧牲。古琴也是一個悖論,一個具有「自我犧牲」的文化象徵。──楊典 古琴,在當今茶、花、香等各類藝術展演場域中,都得以見聞其聲影。當琴文化成為一門顯學,吸引千百年來從所未有的目光焦點之際,琴的內在精神卻更加幽微!嵇康《琴賦》曰:「眾器之中,琴德最優。」今人因好古而崇尚此道,欲藉「彈絃說妙」以沾染琴的高貴與典雅;豈知,若對琴文化一知半解的前提下,追求的僅止於形而下之器,而在群體認知意識尚未覺醒的時刻,琴已在眾人的簇擁下不再孤高,琴聲的岑寂亦掩沒在眾人的掌聲裡。 楊典是位少見的奇才。在他的琴聲裡,你絲毫聽不見一絲矯情造作,倒能聽出幾分俠氣與敦厚!比起琴人,他則更願意做一位作家,藉文字建構他的世界,而讓世人更全面地認識他。《琴殉》是楊典以琴人的身分,對琴文化所進行探索與反思的書寫。透過《琴殉》讀者可以窺見琴人、琴曲所交織而成的琴文化事件,也幾乎可以說《琴殉》就是一部琴文化史的梗概。 本書特色 1. 彷彿是以寫小說的筆調搔撓著讀者的興味,忍俊不住一篇篇讀下去;可見大筆刀剖乘載幾千年歷史與人文故事的琴史、琴文化,也「從理論角度、藝術高度和大歷史的態度,去進行某些勇敢的修正、批評和探索。」文句間給人至情至性、讀來意興遄飛的暢快感。 2. 從另類側面如歷史、古籍、譜學、西方音樂及現代藝術、自然科學、醫學、哲學、詩、小說與戲劇等來探討古琴文化,被視為跨越古琴界、文學界與藝術界一套引人注意,甚至難以分類的書寫。 專文推薦 姚公白/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浙派古琴演奏家 沈冬/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華人第一書寫,十年經典紀念收藏版 以2000年琴史之浩瀚,細究古代琴曲、琴境及琴家風骨, 從音樂角度、雜學漫談、琴友交誼、詩、小說和舞台劇等全境式書寫, 以史鑑琴、藉琴觀史, 是撫琴人窮探當代精神處境不容錯過的跨大域之作。 殉的意思就是犧牲。一切為表現尊貴價值、暴力美學或強權意識的東西,都會帶來犧牲。古琴也是一個悖論,一個具有「自我犧牲」的文化象徵。──楊典 古琴,在當今茶、花、香等各類藝術展演場域中,都得以見聞其聲影。當琴文化成為一門顯學,吸引千百年來從所未有的目光焦點之際,琴的內在精神卻更加幽微!嵇康《琴賦》曰:「眾器之中,琴德最優。」今人因好古而崇尚此道,欲藉「彈絃說妙」以沾染琴的高貴與典雅;豈知,若對琴文化一知半解的前提下,追求的僅止於形而下之器,而在群體認知意識尚未覺醒的時刻,琴已在眾人的簇擁下不再孤高,琴聲的岑寂亦掩沒在眾人的掌聲裡。 楊典是位少見的奇才。在他的琴聲裡,你絲毫聽不見一絲矯情造作,倒能聽出幾分俠氣與敦厚!比起琴人,他則更願意做一位作家,藉文字建構他的世界,而讓世人更全面地認識他。《琴殉》是楊典以琴人的身分,對琴文化所進行探索與反思的書寫。透過《琴殉》讀者可以窺見琴人、琴曲所交織而成的琴文化事件,也幾乎可以說《琴殉》就是一部琴文化史的梗概。 本書特色 1. 彷彿是以寫小說的筆調搔撓著讀者的興味,忍俊不住一篇篇讀下去;可見大筆刀剖乘載幾千年歷史與人文故事的琴史、琴文化,也「從理論角度、藝術高度和大歷史的態度,去進行某些勇敢的修正、批評和探索。」文句間給人至情至性、讀來意興遄飛的暢快感。 2. 從另類側面如歷史、古籍、譜學、西方音樂及現代藝術、自然科學、醫學、哲學、詩、小說與戲劇等來探討古琴文化,被視為跨越古琴界、文學界與藝術界一套引人注意,甚至難以分類的書寫。 專文推薦 姚公白/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浙派古琴演奏家 沈冬/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