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暢銷書《推測設計》再次巨獻 此一領域最基礎力作! 以微百科架構,560頁全彩圖文+250多個經典案例 綜談源起、理論、發展、設計師精闢理念及作品分析 是所有想「轉變方向者」必讀之書 第一步──特別是針對有精力、動力和才華,卻沒什麼錢的年輕人──要掌控世界的第一步,就是掌控你的文化。去形塑並且展示你想要生活的世界;寫書、做音樂、拍電影,畫一幅藝術畫。──Chuck Palahniuk(恰克.帕拉尼克) 鬆綁思考框架,歡迎踏上改變的旅程,給~ ★一般公民──社會還可以怎樣的不同?對此,你還懷抱希望…… ★新興社群──行動的思考者、思考的行動者,從建立論述社群,你想進行思索、辯論、挪用,甚至是控訴。 ★遵循常規職涯的工程師、社會科學家、創意發想者──設計,使你想「轉變方向」。 ★設計師────認同這是對於未來另類視野真誠而透明的一種嘗試,在商業或美學目的外,你關注「可以」和「應該」做什麼的問題,渴望邀請觀者反思,並在作品中找到自我價值。 設計也能成為發聲的武器,文化的探針 Donald Norman(唐納德.諾曼)認為:設計師往往欠缺必要的理解。現今的設計師已然成為應用行為科學家,但卻沒有好好理解議題的複雜度和知識深度;新鮮視角確實可以製造出有見解的結果,然而這雙眼睛卻也需要受過教育,需要是有知識的。 如果說,論述設計的本質是以「溝通」為主要目的而蓄意嵌入「人」(觀者及使用者)的角色,藉以使設計物件激發辯論及反思,那麼作為MIT強力系列書,你將不難理解作者「以本書作為論述工具」的深切意圖──協助設計師解決尚未存在的世界的概念性挑戰,透過設計,重拾我們對於各種議題的想像,形塑出對人、對自然和對世界的理解,同理和感激。 因此你將看到,作者將二十多年不同領域實戰經驗,與論述設計於各個應用層面的價值見證加以融合,所企圖開展的磅礴架構:從歷史縱深循序漸進,溯及九0年代中期Anthony Dunne(安東尼.鄧恩)與 Fiona Raby(費歐娜.拉比)受矚目的「批判設計」,勾勒另類、設幻、推測、對抗等類型的理論與創作,將之比較出「什麼是論述設計?」的探討式推進,如何用人類學、社會學的視野去理解設計物件,扎實說明作品如何以inspire(啟迪)、inform(告知)、remind(提醒)、persuade(說服)、provoke(激發)為實踐目標。並反之詰問:「什麼不是論述設計?」當「每一件物品都是論述的,它可以促使人談論」,其中「人」所隱含情緒與多元的變異角色,是否正為此一領域平添富於抽絲剝繭的探索趣味!? 對科技發展做反思、深究社會文化的推進 ★台灣設計師王艾莉從不同城市蒐集雨水,再製成冰棒給街頭路人試吃,意圖表達對於環境汙染的意識。 ★為何一隻退休的賽狗踩著跑步機,協助仰賴呼吸器的病患進行人工呼吸,是最具標誌意義的論述設計? ★〈為文明但不滿足的人設計的傘〉像極真的刀劍,將它往背後一甩,成為了對人類侵略天性的表演認可?為何會熱銷,甚至意外引發數起報案? ★拿起來三磅重的銅製〈口徑筆〉提醒擁有實權者做決策前三思;有趣的是,目標受眾(「好幾位」世界領袖)均收到了這支筆,也都在使用。 ★是否曾在同一地方拍過太多照片?〈禁止照相機〉GPS定位,當下幫你收回快門。 ★旨在優雅且安樂地奪走人類性命的〈安樂死雲霄飛車〉,到底使人快樂或悲傷? ★〈烤吐司機〉雖是失敗的實驗,卻富含詩意? ★〈白色媒體恐懼風向標〉用屋頂上矗立的一隻電子無頭雞「解析新聞,尋找與恐懼相關的字眼」作為一種論述物件,鼓勵更多不同的公眾談論。 ★〈微小大英帝國計畫〉於2013年受倫敦設計博物館邀請參加「關於問問題的設計」展覽,又意味著哪些社會參與面向? 原來「一支普通家用拖把,可以讓我們開啟對話」;論述設計始終是想敲開人們的腦門,恍然明白──目的不在要你真正找到問題解決之道,而是要你提升對議題的意識。 本書特色 1. 運用〈About–For–Through〉(關於-為了-透過)框架、自創的四領域架構、九個論述設計方向及新詞彙,加以論述思辨,猶如提供一根槓桿,引導執行者從「為何而設計」的深度議題到「怎麼設計」的關鍵思考。更針對稀少的論述設計理論做出貢獻,提出思考設計的新方式,宛如一部細膩的學術論作。 2. 針對視覺型學習者、時間有限者或一般人,從第二部分「案例」讀起便足夠熟悉論述設計全貌,超過250個經典案例研究和300多張作品對照,附帶思辨式的故事解釋,引人好奇地一一讀下去,深具閱讀與探索趣味。 3. 全書間斷穿插有全球知名設計師闡釋作品、或作家著作的「重點金句」,文字力道如醍醐灌頂;一目瞭然的設計,更使40萬字巨作創造出一種閱讀節奏上的分號(休息)、與畫龍點睛的視覺效果。
Speculative design領域最重要的一本經典著作 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在找出問題 不是為了服務產業,而在服務社會 不是為了消費者,而是意在公民 「推測設計」是以想像力為基礎 為世界可能的樣子而設計 協助我們看清,事情現在的樣子不見得是最好的, 並提供另類選項,鬆開現實對我們夢想能力的束縛。 給設計師──本書將啟發你「設計服務於商業以外」的可能性。「如果你想做的不只是讓科技便於使用、性感和可消費,我們希望你會覺得這本書讀來愉快、刺激,並且兼具啟發性。」 給懷抱理想者──「不是在探討設計的世界,而是探討世界的設計。」本書探究設計在增進人類福祉方面的遺產與潛力,前景和力量。 推測設計,是社會夢想的催化劑 何謂「speculative everything」?審訂教授如此開宗明義:「並不是物件或人會進行推測,而是萬物本來都是令人產生推測美感,而無法窮盡的本體。」正是這「萬物」,提供了推測設計宛如打開潘朵拉寶盒般的異想素材,這是一本──身為公民的你,不可不讀的──社會夢想之書! 本書蒐羅了逾140件精采設計案,刺探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觀,鼓勵我們充滿想像力、惶惶不安、細心周到地質疑日常的種種,以及事情可以怎麼不一樣,來開啟各種可被討論、辯論,並為特定族群共同定義「較為中意的未來」的可能性:從公司,城市到社會。作者認為,各階層推測得愈多、探究的替代情境愈多,現實的可塑性就愈高。 沒有解答,只有問題、構思和可能性 可以說,每項設計案都在現實與不可能之間占據一個空間,一個有夢想、希望和恐懼的空間。 .你會食用擁有親人DNA的蘋果樹所結的蘋果嗎?人的DNA可以用基因編碼技術嵌入樹木,而不會影響後者的基因。樹木可被視為「活的紀念物」或「基因轉殖的墓碑」。 .當藝術品是由生物組織做成(必須在展覽期間維持生命),而一度開始成長失控時,作者決定讓這件藝術品安樂死。 .在共產擁核人士的社會,他們住在3公里長、核能發電、可移動的地景上:跨立在兩組各3公尺寬軌道,每節車廂長40公尺寬20公尺,共75節,從國土的一端緩緩蠕動到另一端,他們是自願的快樂囚犯,是共享奢華的共產黨員。 .月經機器讓男人更趨近於體驗身為一名女性,並用輸血器和下腹部刺激電極來模擬女性來經時的感覺。 .隨著壽命增加,人們以共享家庭的方式生活,承擔不同角色來因應不斷改變的需求。82歲時,Moyra和Ted的第二段三十年婚約期滿,她決定離開Ted,搬進一個「兩代同堂」、有個新丈夫和52歲「孩子」的家庭。 .女性可以運用她的生殖能力讓瀕危物種繼續存在?懷她最喜歡的海豚或鮪魚? .無政府演化論者,透過基因改造、訓練和知識技能代代相傳來進行演化。每個氏族都有獨特的體型,腳踏車騎士的大腿肌肉發達、飛熱氣球的人高高瘦瘦,另還研發新動物類型:「馬牛」是馬和牛混種,養來馱重物和拉車;鬥士奇則結合鬥牛犬和哈士奇,設計來拉比較小的貨物和保護主人。 .與病患血液相符的基因轉殖綿羊,可以做為活的血液透析機器嗎?晚上,病患的血會流到綿羊身上,由牠的腎臟清洗,雜質會在早上藉由綿羊的尿液排出體外。 未必要「真實」才有價值,推測設計可以蓬勃發展 每一設計案,都可以是凸顯現行制度的法律和倫理界線的「探針」,無論從批判設計、陰暗設計、反事實、思辨的詩學等角度構思,或以「What if(要是……會怎麼樣)」來探索,藉由輕推一把、刺激我們來改變行為,以至「聯合微型王國」的思想實驗、無政府演化論者&生物自由主義者的追求,甚至設計為科學提供了什麼?何謂新的現實……等等,推測設計從狹隘的商業用途抽身,將穿越一個正在浮現,由構思、理想和方法建構的文化地景。 閱讀本書,你將搭上「推測美學」列車,進入一段刻意兼容並蓄又別具一格的旅程──享受複雜的樂趣。它將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拓展我們的心智。 本書特色 1. 這不是一份簡單的調查報告、論文選集、專題著作,而是基於數年實驗、教學和反思的經驗,提供非常明確具體的設計觀。 2. 作者以習作、皇家藝術學院學生和畢業生作品,與美術、設計、建築、電影、攝影等專案為例,結合未來學文獻、科幻電影、文學小說、政治理論,以及科技哲學等面向的檢視,深入了解創作推測設計的美學。全書旁徵博引,為此一領域的經典之作。 前言 《推測設計》從我們數年前創造的一張表單開始,我們叫它A / B,可說是某種宣言;在A / B表中,我們將普遍認知的設計,和我們本身正在從事的那種設計並列在一起。我們提出B的用意不在取代A,只是增添另一種面向,可相互對照和促進討論的面向;理想上,希望C、D、E……接踵而至。 這本書將解開表單B部分的壓縮、連接南轅北轍的構思、確定那些構思在當代設計實務概念中的位置,並建立一些歷史性的連結。這不是一份簡單的調查報告、不是論文選集、不是專題著作,而是基於數年實驗、教學和反思的經驗,提供非常明確具體的設計觀。我們會以我們自己的習作、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學生和畢業生作品,以及其他美術、設計、建築、電影和攝影等專案為例。在為這本書做研究調查時,我們也仔細檢視了未來學的文獻、科幻電影和文學小說、政治理論,以及科技哲學。 這本書的構思從泛述「概念性設計」開始,以之做為批判性的媒介,來探究新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意涵,並了解創作推測設計的美學,最後再把鏡頭拉遠,探討「什麼都推測」,以及設計做為社會夢想催化劑的概念。 《推測設計》是一段刻意兼容並蓄又別具一格的旅程,將穿越一個正在浮現,由構思、理想和方法建構的文化地景。如果身為設計師的你,想做的不只是讓科技便於使用、性感和可消費,我們希望你會覺得這本書讀來愉快、刺激,並且兼具啟發性。 A Affirmative 肯定的 Problem solving 解決問題 Provides answers 提供答案 Design for production 為生產而設計 Design as solution 設計即解答 In the service of industry 設計服務產業 Fictional functions 虛構性的功能 For how the worlds is 為世界現在的樣子而設計 Change the world to suit us 改變世界來遷就我們 Science fiction 科幻(科學幻想) Futures未來 The "real" real 「實在的」實存 Narratives of production 生產的敘事 Applications 應用 Fun 樂趣 Innovation 創新 Concept design 概念設計 Consumer 消費者 Makes us buy 讓我們購買 Ergonomics 人因工程學 User-friendliness 易於使用 Process製程 B Critical 批判的 Problem finding 找出問題 Asks questions 提出問題 Design for debate 為辯論而設計 Design as medium 設計即媒體 In the service of society 設計服務社會 Functional fictions 功能性的虛構 For how the worlds could be 為世界可能的樣子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