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曾肅良教授從事藝術創作、學術研究與教學三十年,是著名的藝術家與學者,除了擁有豐富的學養與教學經驗之外,更具備新穎與創意的觀點。本書的寫作主要培養學生擁有基本的藝術鑑賞能力,引導學生從藝術鑑賞的定義到藝術鑑賞的特性以及所需要的種種技巧與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昔日有關藝術鑑賞的教科書大多停留在直覺性審美的觀念,本書作者提出所謂理性與感性並重的審美觀念,灌輸學生「審美活動是一種知性活動」的觀念,引導學生從藝術史、美學、藝術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等等多元的面向,尤其對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初以來的現代藝術的意義與內涵多所著墨,期望學生增廣視野,開拓多元審美的能力,對各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各種藝術創作與表現進行更為深入的認識與體會。
自從1980年代以來,台灣畫壇的活動頻繁,藝術市場的繁榮,不僅帶動了文物藝術品收藏風氣的興盛,使得藝術品的投資成為社會一股流行趨勢,在藝術品價格高漲之下,吸引了愈來愈多的贗品氾濫於市場上,不僅僅拍賣會裡的贗品比例過高,連具備公信力的公立美術館與博物館都有以假當真的情況。觀察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對於真偽鑑定的技術與知識的積極研究與拓展,壓制繪畫市場的贗品不致於過份氾濫,不但減少交易糾紛,積極活化藝術市場,更催生了收藏家購藏繪畫作品的意願。藝術鑑定學是一個新興學科,培育人才耗費時日,實有待大家一起努力拓展,本學會秉持服務社會的觀點,以將近一年的時間籌劃此一學術研討會,在相當有限的經費之下,突破種種困難,邀請了日本、韓國以及海峽兩岸從事藝術品鑑定研究的專家學者們,一起以科學的態度、儀器與檢測方法,共同討論藝術鑑定的技術、知識與最新趨勢,研討範圍包括書法、繪畫、陶瓷、玉器等等項目,也探討中國書畫鑑定的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紅山玉器風格分析與鑑定、以拉曼光譜鑑析葉王交趾陶釉彩,期望透過本書能讓大家共同重視「文學藝術品鑑定學」在藝術生態健全的重要性,並以科學的態度、技術與模式為中心的思維之下繼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