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應該挑戰不可能,且持續嘗試這樣的創作;「不可能」不是無法克服,關鍵在於切入角度。許多作品被孕育並且引發一些生活經驗,如果沒有它們,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生活將過於貧瘠。——卡特琳.古特 Catherine Grout 本書作者長期在公共空間策劃展覽活動,將公共空間的定義,從公共廣場拉到我們所在、與他人同在,並且相互交流的地方。交流的前提是身體、感官體驗,因此藝術等於在創造一個可以公共分享的場域。作者認為,公共藝術是一種揭露多元經驗與感性的創作形式,所以瞬間、即興、短暫停留的視覺性、抽象感知或事件性創作,有形、無形作品都可屬之,這樣的觀點提供我們一個很不同的認知視野。書中從不同角度探討藝術、空間與人的關係,以及藝術家計畫中參與、介入與合作的多種形式,藉由不同案例提供了更多元的操作模式與議題。
本書為文藝復興以來橫跨五百年的西方藝術,尋找一個 「美」的議題,從眾多的傑作中,挑出二十五位具特殊性格、令人悸動的女子。在現實生活中,她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卻都深刻的觸動了藝術家的靈魂,透過藝術家的畫筆、雕刀與相機,將她們轉化為人間的傳奇。此書一改過去人們欣賞作品的慣性,取而代之的,將影像的人物引出,與我們相遇,透過美學的敏感與文學的抒情,為這些畫中的影像注入了生命與溫度,彷彿跨越所有的藩籬,她們一個個活了起來,並且真實的走到我們面前,是我們可以觸碰,可以與之對話的對象。讀者不僅可以藉此了解傑出藝術家們的生命歷程,更重要的是,深入他們作品中的女主角,藉由她們展現的風情,去挖掘長久以來藝術中一直在探索的——「什麼是美?」。在閱讀每件作品中的影像時,一頁頁由美交織而成的知識史、藝術史、身體史、心理史、文化交流史……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來。
赫伯特‧里德透過定義藝術創作的因素,使我們獲得了欣賞繪畫和雕塑的基礎能力。在他敏銳的文字探討中,重新思量了「美麗」、「和諧」和「圖案」……這些基本用詞的涵義,並分析觀賞藝術作品時所涉及的複雜心理過程。美國藝術雜誌譽其為「最能增進人們藝術見解的簡介」。這本書對世界上各種的藝術,做一個精簡的審視,由原始的洞穴描繪到美國現代畫家帕洛克的滴彩畫。這樣的闡述,目的在顯示出藝術史中某些歷代不變的原則和啟發,並且還對一些藝術運動的本質做了某種總結,如哥德式藝術、巴洛克藝術、印象派、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和斑點派。讀者如果能依循著這種漸進性的精確分析前進,必定會發現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在視覺藝術上,極有價值並具有啟發性的指南。
每一個年代的當代藝術家,都被賦與不同的叛逆形象,他們常是從所叛逆對象的影子崛起,並共同分享了那個影子-藝壇生態的浮光和掠影。叛逆的背影,面向了叛逆的對象,針對叛逆的剪影,也可能剪出非叛逆的形象。 當代藝術家,是個充滿現代迷思的名詞。在藝術產業已變成文化經濟一環的今日,大眾還是很難去認証,藝術家的頭銜是如何產生的。書寫當代藝術家的世界,必將書寫藝術家的身份異化、當代藝術的潮勢,美術館的存在意義,以及世代更換的文化政策和生活品味。藉由對當代藝術家的捉影,此書也捉影了21世紀當代藝壇所面對的年代新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