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世代 書系 ,共計10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放下吧!孩子才能獨立

潘淩傑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4/09/03 出版

在美國,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讓每一位父母關注孩子成長,從培養孩子學會選擇開始。 在選擇時,父母是旁觀者,是建議者,是引領者、指導者,而非抉擇者。 還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在不斷選擇中成長,再成長!   一個國家國民的道德品質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家庭對子女的品質教育水準。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鏡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   許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寵愛,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他們不知道父母勞動的艱辛,體會不到獨立生活的能力對他們的重要性,認為生活的一切都來得那麼容易,那麼自然。如是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滋生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思想,這樣,顯然是不利於孩子今後走向社會發展的,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對孩子進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養和訓練,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自我料理、自我管理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在美國,為了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為,在孩子一生成長的大多數情況下,師長都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事物進行選擇。   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會面臨很多選擇的機會,這些選擇機會對於孩子來說,是他們成長的機遇,讓孩子經歷選擇,孩子的能力會不斷提升。每做一次選擇,孩子的經驗、能力便提高一次。因此,父母要放手給孩子機會,不能越俎代庖,事事代替,讓孩子成為現成的接受者,這樣的孩子將來的發展與成長是可悲的,人生遭遇是可憐的。   讓每一位父母關注孩子成長,從培養孩子學會選擇開始。在選擇時,父母是旁觀者,是建議者,是引領者、指導者,而非抉擇者。還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在不斷選擇中成長,再成長!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教養,從父母的改變做起

潘凌傑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4/07/30 出版

父母應如何教育孩子?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有些父母對子女的培養和教育煞費心機,為了培養孩子成才,他們甘願不辭辛勞,費盡心血。但卻往往並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效,其原因就在於孩子的父母沒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還在用傳統的理念教育孩子。幫你認清自己的教育方式,幫你思考教育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以及應該如何改進和創新每個人對於學習的觀點與看法都是不一樣的。無論其觀點如何,最主要的是怎樣才能製造最好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與事倍功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也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夠事半功倍,更有效率。但是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更有效率呢?那就是讓孩子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每個父母都是不辭辛勞盡全力在協助孩子的學習。當父母看到孩子專心學習的情景時,常會感到非常欣慰。心想:「孩子最近很努力,這樣一來,我就不用操心了。」期待孩子努力學習,父母首先做些什麼呢?那就是給孩子一個舒適的讀書環境,讓他能心無旁騖的專心學習。現在,小家庭十分常見,讓孩子擁有私人房間並不困難。但是孩子擁有私人房間以後,是否能一個人靜下心來專心學習呢?孩子有了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就一定會更加努力的。事實上,這種想法常與事實背離。對孩子來說擁有私人房間,雖然能集中精力學習,但同時也能逃避父母的監督。「他們會認為只要回到自己的房間,父母就會很放心,因此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沒有學習習慣的孩子,產生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他把房間當做自己的密室,也就是說,沒有人會來打擾他,他可以隨心所欲的看武俠小說或者把玩具拿出來玩。」有時孩子在學習時,雖然很想集中精神力,但是卻因提不起興趣,而使得精力無法集中。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其實這些方法是那些優秀的教師和學生經常採用的。其實,學得最好的學生並不總是最刻苦、勤奮的學生,而是那些找到了最佳學習方法的人。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天下父母最關心的大問題,介紹孩子學習方法的書也數不勝數,但我們這裏只想講一條促進學習的快樂法則,那就是:玩要玩的開心,學要學得快樂。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心情好,興趣才會高,學習才會開心,孩子才會努力。教育是一項複雜工程,每個人一生中都要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教育,缺一不可。父母的責任尤其重要,不僅要傳授科學知識,還要將科學的教育理念與人文關懷協調起來,融入對孩子的教育當中。然而有些父母對子女的培養和教育煞費心機,為了培養孩子成才,他們甘願不辭辛勞,費盡心血。但是卻往往並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效,其原因就在於孩子的父母沒有從孩子的實際出發,還在用傳統的理念教育孩子。父母應該如何解決孩子的學習、生活等問題?父母應如何教育孩子?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幫助孩子將來能夠擁有一個較高的智商?本書內容幫助你認清自己的教育方式,幫助你思考自己的教育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以及應該如何改進和創新。如果通過本書的學習,我們能改變一下目前孩子的學習心態,那將是創新教育的一條捷徑。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3歲定80:孩子的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

車志勝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4/07/09 出版

給予孩子一份最好的禮物——良好的習慣品質。 因為,好品質是孩子贏得成功的資本。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良好品質的養成, 是靠父母平時潛移默化式的教育來進行的。 只有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 讓孩子從所見、所聞、所遇、所為的事情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真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可以說父母是一個比一個更疼愛孩子,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給予孩子最大的滿足,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然而,假如你是一個優秀的父母,就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給予孩子一份最好的禮物——良好的習慣品質。因為,好品質是孩子贏得成功的資本。 品質,從字面上理解,應當包括品格和素質兩個方面。品格更多地展現為外化的東西,而素質卻更多地展現為內在的素養。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既受其自身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家庭、社會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響。 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三歲定八十」。一個人的品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其幼年時期所受的教育。所以說,一個國家國民的道德品質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家庭對子女的品質教育水準。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鏡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 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良好品質的養成,是靠父母平時潛移默化式的教育來進行的。只有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讓孩子從所見、所聞、所遇、所為的事情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真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 許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寵愛,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他們不知道父母勞動的艱辛,體會不到獨立生活的能力對他們的重要性,認為生活的一 切都來得那麼容易,那麼自然。如是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滋生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思想,這樣,顯然是不利於孩子今後走向社會發展的,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對 孩子嚴格要求,對孩子進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養和訓練,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自我料理、自我管理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發展迅速的時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重要的歷史階段,如果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棟樑,也是對人類做出了重要的貢 獻。但是,現在不少的父母付出了努力,卻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原因就是許多父母不會培養好品質的孩子。其實好品質的孩子都有共同的優點,這都是在孩子很小 的時候,父母就注意培養他們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培養孩子學習成長中必不可缺的好習慣,遠離小孩成長中最容易出現的壞毛病。所以說,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從小 教起,他才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讓孩子更幸福:好父母必須知道的50個教育細節

車志勝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4/06/11 出版

如果教育過程中有更多的細節被注意、被發覺, 那麼家庭教育就一定會變得更成功! 本書通過列舉50個家庭教育細節,為家長們提供了非常直觀的、極具操作性的參考,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錯誤,使家長避開一些長期以來理所當然的誤區。 通過這些細節,家長們能學到一些充滿智慧而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與跟孩子共同成長。 創立世界上第一所現代幼稚園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父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牠指出了家長、家庭在教育孩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我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家庭是人生薰陶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在幼年時期的家庭中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性格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健康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一千三百五十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把孩子的成長比作一座大廈,那構成地基的,恰恰是他們所做的每件小事和做事的細節,以及家長對待小事和細節的方式。下面的事例充分說明了細節的重要性。有一篇報導,說一家企業招聘面試過程中,老闆故意出去了一會兒,而這幫參加面試的年輕人,在老闆的辦公桌上亂翻亂看,結果就因為這個細節,這些面試者都落選了;還有一篇報導,說一家企業招聘面試,老闆故意掉了一張廢紙,其他求職者看了以後無動於衷,只有一個人前去撿起,結果他被錄用了。 家長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注意培養他關注細節的素質。家庭教育的藝術就展現在敏銳地捕捉具有教育價值的細節上。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這些細節,抓住教育良機,因勢利導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孩子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手勢,甚至是一次低頭,都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有待開掘的細節,也可能成為父母進行教育的細節。不要以為亂扔一次垃圾、亂翻一次別人的東西等是小節,算不了什麼。實際上這些細節和小事也會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會演變成一種習慣或品行。俗話說「三歲看八十」,兒時愛撒謊,長大了就有可能不講誠信;兒時不懂得謙讓,長大了就有可能不善於合作;兒時愛亂放東西丟三落四,長大了就有可能缺少秩序感、條理性。 同時,父母應該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比如現在有不少家長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開發、特長培養上,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對孩子的生活細節、道德細節等關注比較少,不知道從細節中尋找教育的良機。也有的家長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想當然地對孩子下達指令,稍有不從便視為不孝、造反。這些都是作為教育者的家長容易忽視的誤區,應該引起注意。 如果教育過程中有更多的細節被注意、被發覺,那麼家庭教育就一定會變得更成功!「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本書通過列舉五十個家庭教育細節,為家長們提供了非常直觀的、極具操作性的參考,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錯誤,使家長避開一些長期以來理所當然的誤區。通過這些細節,家長們能學到一些充滿智慧而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與跟孩子共同成長。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創生記:我愛你,因為我創造了你

徐哩嚕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3/10/02 出版

給予孩子一份最好的禮物——良好的習慣品質。因為,好品質是孩子贏得成功的資本。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良好品質的養成,是靠父母平時潛移默化式的教育來進行的。只有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讓孩子從所見、所聞、所遇、所為的事情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真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在世界開始的地方,有了一個你一個新的世界,將因你而開始在那醞釀著一個奇蹟將一個小泡泡變成一個美麗的嬰兒)遙望夜空,不是每一顆星星上都住著人,其他的生命離我們非常遙遠,我們能與之交流的,暫時只是人類自己。也許我們讓生命再續,是因為我們孤獨。或許有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之輕,會讓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完全放棄讓新生命從他們那裏開始,這當然自有其理由,有時也不失為對生命的另一種尊重。但能將一個小生命,請入自己體內的小宇宙,把自己這顆小星星給它住,和它形成最親密的關係,這既是上天多給女人的一份辛苦,也是多給的一份奇妙。有身孕的日子,一個女人,是一個有新生命居住的小星球,讓它在這裏生長、開花。我們學習著、感受著、想像著、呵護著,用一半的時間去瞭解,用一半的時間去期待,直到劇痛的頂點、新生的開端——沒有人會比一個母親更瞭解其中的神奇滋味。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好父母必須培養孩子的50個好習慣

車志勝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3/09/04 出版

給予孩子一份最好的禮物——良好的習慣品質。因為,好品質是孩子贏得成功的資本。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良好品質的養成,是靠父母平時潛移默化式的教育來進行的。只有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讓孩子從所見、所聞、所遇、所為的事情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真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可以說父母是一個比一個更疼愛孩子,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給予孩子最大的滿足,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然而,假如你是一個優秀的父母,就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給予孩子一份最好的禮物——良好的習慣品質。因為,好品質是孩子贏得成功的資本。品質,從字面上理解,應當包括品格和素質兩個方面。品格更多地展現為外化的東西,而素質卻更多地展現為內在的素養。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既受其自身方面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家庭、社會等方面外在因素的影響。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三歲定八十」。一個人的品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其幼年時期所受的教育。所以說,一個國家國民的道德品質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家庭對子女的品質教育水準。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鏡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講,孩子良好品質的養成,是靠父母平時潛移默化式的教育來進行的。只有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讓孩子從所見、所聞、所遇、所為的事情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真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許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寵愛,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他們不知道父母勞動的艱辛,體會不到獨立生活的能力對他們的重要性,認為生活的一切都來得那麼容易,那麼自然。如是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滋生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思想,這樣,顯然是不利於孩子今後走向社會發展的,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對孩子進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養和訓練,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自我料理、自我管理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發展迅速的時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在這重要的歷史階段,如果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棟樑,也是對人類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現在不少的父母付出了努力,卻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原因就是許多父母不會培養好品質的孩子。其實好品質的孩子都有共同的優點,這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注意培養他們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培養孩子學習成長中必不可缺的好習慣,遠離小孩成長中最容易出現的壞毛病。所以說,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從小教起,他才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好父母教育孩子 必須注意的50個細節

車志勝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3/02/27 出版

如果教育過程中有更多的細節被注意、被發覺,那麼家庭教育就一定會變得更成功!本書通過列舉50個家庭教育細節,為家長們提供了非常直觀的、極具操作性的參考,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錯誤,使家長避開一些長期以來理所當然的誤區。通過這些細節,家長們能學到一些充滿智慧而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與跟孩子共同成長。創立世界上第一所現代幼稚園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父母親的手中。」這句話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他指出了家長、家庭在教育孩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我國古諺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家庭是人生薰陶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在幼年時期的家庭中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性格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健康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再如古代以「父子書法家」著稱的王羲之、王獻之,有過一千三百五十多項發明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等名人的成長過程都說明了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孩子的成長比作一座大廈,那構成地基的,恰恰是他們所做的每件小事和做事的細節,以及家長對待小事和細節的方式。下面的事例充分說明了細節的重要性。有一篇報導,說一家企業招聘面試過程中,老闆故意出去了一會兒,而這幫參加面試的年輕人,在老闆的辦公桌上亂翻亂看,結果就因為這個細節,這些面試者都落選了;還有一篇報導,說一家企業招聘面試,老闆故意掉了一張廢紙,其他求職者看了以後無動於衷,只有一個人前去撿起,結果他被錄用了。家長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注意培養他關注細節的素質。家庭教育的藝術就展現在敏銳地捕捉具有教育價值的細節上。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這些細節,抓住教育良機,因勢利導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孩子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手勢,甚至是一次低頭,都可能是家庭教育中有待開掘的細節,也可能成為父母進行教育的細節。不要以為亂扔一次垃圾、亂翻一次別人的東西等是小節,算不了什麼。實際上這些細節和小事也會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會演變成一種習慣或品行。俗話說「三歲看八十」,兒時愛撒謊,長大了就有可能不講誠信;兒時不懂得謙讓,長大了就有可能不善於合作;兒時愛亂放東西丟三落四,長大了就有可能缺少秩序感、條理性。同時,父母應該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比如現在有不少家長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開發、特長培養上,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考試分數,對孩子的生活細節、道德細節等關注比較少,不知道從細節中尋找教育的良機。也有的家長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想當然地對孩子下達指令,稍有不從便視為不孝、造反。這些都是作為教育者的家長容易忽視的誤區,應該引起注意。如果教育過程中有更多的細節被注意、被發覺,那麼家庭教育就一定會變得更成功!「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本書通過列舉五十個家庭教育細節,為家長們提供了非常直觀的、極具操作性的參考,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錯誤,使家長避開一些長期以來理所當然的誤區。通過這些細節,家長們能學到一些充滿智慧而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與跟孩子共同成長。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好爸爸勝過富爸爸

車志勝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2/10/05 出版

爸爸的關愛對孩子來說就是決定他生命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財富永遠都是一個可以調節的數字,可上可下,沒有極限,100萬的小富翁和資產過億的大富豪,一旦為人父,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怎樣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一個父親的人生經驗,是別人難以比較的,也是根據父親的教養智慧有深淺差別的。沒錢的爸爸不一定就失敗,有錢的爸爸不一定就成功。在家庭教育上,沒有貧富之分,只有方法好壞之別。當爸爸,一比見高下傍晚,我和我的女兒美兮在社區玩,還有王倩倩、陽光、燦爛。陽光和燦爛是姐妹,一個九歲,一個四歲。我們玩「三個字」——大家手心手背,確定一個人做追逐者,另外的人不能被他摸到,否則就要替換下那個追逐者。快被追上的時候,只要你喊出三個字,比如「周美兮」、「豬八戒」、「喔喔喔」……只要是三個字就OK,等於開啟了自我保護,對方就不能再摸你了。不過,你也不能動了,變成木頭人立在那裡,等同夥來摸一下才能繼續跑……後來,我為了訓練美兮算術,把遊戲規則改了:追逐者在即將追上一個人的時候,大喊一聲:「八加十三等於幾?」或者:「十五減九等於幾?」對方必須在緊急時刻迅速給出正確答案,才算開啟了自我保護。玩累之後,大家坐在溜滑梯上聊天,王倩倩說了一句:「美兮,我真羡慕你……」王倩倩的家庭很優越,像個驕傲的小公主,她不會輕易說這樣的話。話題被陽光打斷了,然後,美兮追問了一句:「倩倩,你羡慕我什麼?」王倩倩說:「因為你有這樣一個爸爸呀。」我的心一下裝滿了蜜。王倩倩的爸爸很富有,但在他女兒的心目中,卻不如美兮的爸爸那樣讓人覺得幸福。美兮的爸爸並不是腰纏萬貫的富豪,一家小康,有一個穩定的工作而已。但是他很捨得在女兒的身上花心思,只要女兒能夠開心,他幾乎願意嘗試一切。他總是能抽出時間來和美兮玩耍,當美兮獨自出門,他就在後面默默地跟蹤;他總能把很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滋味,總能讓女兒找到成就感與滿足感;與妻子分居後,美兮去了法國,他能把有趣的故事和知識都編成笑話傳給美兮看;在美兮回國前,他提前準備了好多的禮物,包括去知名公園「踩點」,方便他和美兮一起騎車觀光,欣賞到最美的風景……任何一個富爸爸在上面敘訴裡,都能得到一個感受:我為孩子做的原來這麼少!或者說是感受到原來自己能為孩子做更多的事情!有多少人正在努力成為王倩倩的富爸爸,其實孩子們真正喜歡的是美兮會愛的爸爸。正如我們的書名所說:會愛的爸爸勝過富爸爸。財富固然能夠給孩子的人生帶來一些優勢,但在這個機會越來越均等的社會中,個人的能力才是競爭的核心。一個從小受過良好教養的人,他的內心更加健康完善,他的人生也自然是更加經得起考驗的。爸爸的關愛對孩子來說,就是決定他生命品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有爸爸卻得不到正確的愛,豈不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和遺憾?其實,縱然是事業成功的爸爸,也未必是好爸爸。每個爸爸的身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家庭——如果沒有爺爺奶奶的養育,怎能有一個充滿潛能的爸爸走上社會?如果沒有媽媽的支援,怎能有一個職業的爸爸安心工作?如果沒有孩子的「刺激」,怎能有一個隱忍的爸爸在不理想的現實中奮鬥和進步?整個家庭成就了爸爸,爸爸的成功,是屬於全家人的。也正因為如此,爸爸的成功要回饋到家庭中,和全家人一起分享。分享,不僅僅是上交一個月的薪資、帶著孩子或妻子參加幾次晚宴,這只是爸爸成功中的一部分,爸爸最大的成功,就是經驗和閱歷。這正是孩子最需要的,也是別人不能講到的。只有當爸爸把這種經驗分享給了孩子,才算是爸爸把自己的成功最大限度地分享給了家人。爸爸的人生,在這種分享中增值。然而,現實卻是很多爸爸忙於工作,不知不覺忽略了自己在教育子女上面的責任,似乎除了養家糊口,其他的事情都是媽媽的。這種意識很容易讓爸爸放棄自己本來在教育上面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一個閒置的教育資源。有人開玩笑說,孩子在爸爸的眼中,既要像最好的生意夥伴,又要像最尊貴的顧客,還要像最好的下屬。說來說去,都是要爸爸拿著做生意的眼光去對待孩子。財富永遠都是一個可以調節的數字,可上可下,沒有極限,一百萬的小富翁和資產過億的大富豪,一旦為人父,都要面對同樣的問題:怎樣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一個父親的人生經驗,是別人難以比較的,也是根據父親的教養智慧有深淺差別的。本書結合當前最常見的教育問題,分析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做「暴發戶」式的爸爸,把你最獨特的財富分享給孩子。新「恐怖主義」:用自毀的方式挑戰父母成龍曾主演過的電影《新警察故事》中也有一群開著跑車和員警玩遊戲的年輕人,他們搶完銀行後主動按響報警鈴,以尋找刺激為樂,看到同伴死去,似乎也無動於衷。吳彥祖主演的祖,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殺警察」,因為他的父親就是當地有名的警察,在外面風光無限,在家裡卻辱罵他、體罰他,讓祖懷恨在心,最終以自毀的方式挑戰父親。孩子想用自毀來挑戰家長,他們對家長的不滿之深、對人生的理解之偏差可見一斑。「寧願毀了自己也不讓父母好過」,這「深仇大恨」就是源自愛的錯位和扭曲。所有這些「企業二代」故事的背後,都是富爸爸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沒錢的爸爸不一定就失敗,有錢的爸爸不一定就成功。甚至,我們認為的有錢也未必能成為教育上面的優勢。爸爸要當好,與其讓孩子衣食無憂,不如讓他們懂得為人處世的最基本的道理。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道理,很多富爸爸們卻以為有錢就可以薰陶出來。在家庭教育上,沒有貧富之分,只有方法好壞之別。不會愛的爸爸,上億家產可能把孩子壓出心病;會愛的爸爸,口袋裡只有一塊錢,也能給孩子換來一次開心、滿足的歡笑。要控制好孩子們的「恐怖主義」,爸爸們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好自身事業成功帶來的教育上的習慣思維:在公司你說了算,但回到家裡還是要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別用萬貫家財壓出了孩子的心靈扭曲。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用美國人的方法教出獨立自主的小孩

潘淩傑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2/07/27 出版

在美國,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讓每一位父母關注孩子成長,從培養孩子學會選擇開始。在選擇時,父母是旁觀者,是建議者,是引領者、指導者,而非抉擇者。還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在不斷選擇中成長,再成長!一個國家國民的道德品質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家庭對子女的品質教育水準。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鏡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許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寵愛,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他們不知道父母勞動的艱辛,體會不到獨立生活的能力對他們的重要性,認為生活的一切都來得那麼容易,那麼自然。如是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滋生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思想,這樣,顯然是不利於孩子今後走向社會發展的,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對孩子進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養和訓練,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自我料理、自我管理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在美國,為了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制孩子的行為,在孩子一生成長的大多數情況下,師長都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事物進行選擇。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會面臨很多選擇的機會,這些選擇機會對於孩子來說,是他們成長的機遇,讓孩子經歷選擇,孩子的能力會不斷提升。每做一次選擇,孩子的經驗、能力便提高一次。因此,父母要放手給孩子機會,不能越俎代庖,事事代替,讓孩子成為現成的接受者,這樣的孩子將來的發展與成長是可悲的,人生遭遇是可憐的。讓每一位父母關注孩子成長,從培養孩子學會選擇開始。在選擇時,父母是旁觀者,是建議者,是引領者、指導者,而非抉擇者。還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在不斷選擇中成長,再成長!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好媽媽給孩子上的六堂情商課

陳綰  著
新意文化  出版
2012/05/25 出版

情商(EQ)又稱情緒智力,是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力和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情商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樂觀幽默的品性,是面對並克服困難的勇氣,是自我激勵,是持之以恆的韌性,是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學。科學家認為:「一個人的一生有兩個性格獨立發展期,一個是在兩三歲時,一個是在十二三歲時。這兩個時期的發展如果受到阻礙,就會影響到一生。」可見,培養孩子情商的重要性。情商是一種能力、一種創造,又是一種技巧。只要多點勇氣,多點機智,多點磨練,多點感情投資,就會讓孩子成為「情商高手」。情商的高低,決定著孩子包括智商在內的其他能力能否發揮到極致,從而決定了孩子的一生會有多大的成就。每一對父母都應該知道,培養孩子的情商就是培養孩子的健康的心理,培養孩子的高尚的情操,培養孩子的各種高貴品質。父母的目標應該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自尊、自信、大方、豁達、友善、善於合作、勇敢創新、堅韌不拔、勤奮好學、謙虛謹慎,具備一個優秀人才的人格、氣度和能力。這些工作是艱辛的,也是細緻的,非要下大工夫不可。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情商,會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打好基礎,這已經成為家庭教育的共識。為了幫助孩子完善自身的情商,我們精心編輯了這本《好媽媽給孩子上的六堂情商課》。本書語言通俗易懂,故事啟迪性強。字句間蘊含了耐人尋味的道理,如:自立、誠實、守信、善良、合作、分享、正視挫折與失敗。閱讀本書,就像經歷一次愉快的「情商之旅」,我們將與每一對父母一同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探索孩子成長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體會孩子的喜怒哀樂,探討孩子的情緒由來,培養孩子的情商能力。相信本書可以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育子路上的指路明燈,從而讓每一個接受過指導的家庭,都能擁有高情商帶來的優質人生,同時給孩子們一片藍色的精神天空。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