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館 書系 ,共計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覺醒媽媽的心理課:疲憊媽媽的「有毒情緒」,自我覺察與療癒的練習

尹宇相  著
方言文化  出版
2020/05/27 出版

「我都是為你好,你要聽話」,這話對孩子是良藥或毒害? 了解自己,你才能真正看見孩子! 不安、內疚、擔心、生氣…… 再完美的媽媽都難避免的「有毒情緒」和心理機制 「氣味」和「有色眼鏡」,教養關鍵大解密! 「下決心不再打小孩,但只要他不聽話,又會忍不住動手……」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難道會害他嗎?」 「要是孩子跟他爸爸一樣,怎麼辦?」 「我這麼用心在教養小孩,為什麼會變這樣?」 以上這些話語,你是否感到熟悉呢? 明明已經全心全力愛著孩子,卻只換來孩子的厭惡、逃避甚至反抗; 種種狀況讓你身心俱疲、焦慮不安,卻只能茫然問:「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權威精神科醫學博士尹宇相,融合30年診療案例經驗、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耗費6年,完成《覺醒媽媽的心理課》。本書從「精神分析」角度切入,剖析親子間相處的動機與意念,並透過「心理劇」療法,希望能引導媽媽覺察「有毒情緒」,療癒內心的焦慮與不安,找回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你不自覺的「氣味」和「有色眼鏡」,是「愛」還是「礙」? 孩子不一定要有多了不起的職業或財富,只要能健康享受快樂人生就好? 你希望培養出自信、與人為善的孩子? 明明很愛孩子,但生氣時卻待他如仇人? ──你確定這些「為了孩子好」的心意與方式,都有正確傳達了嗎? 面對親子關係,許多父母(尤其以媽媽最為常見)總是焦慮、不滿、急躁,時常有意無意地,做出與教養理念背道而馳的行為:希望培養自信的孩子,卻不斷打壓、使他變得畏縮;期許孩子懂得與人和睦相處,卻要他挑人交朋友。你以為這就是「愛孩子」的心意,殊不知早已變質成「害孩子」的執念。 之所以如此,關鍵就在於早已深植媽媽潛意識的兩大教養密碼──「氣味」和「有色眼鏡」。而這兩個「密碼」,對子女教養有90%的影響力,甚至會塑造出孩子未來的樣貌。 ►►氣味:媽媽心態上怎麼對待孩子,旁人就會延續同樣的方式。因此,受疼愛的孩子惹人愛,受嫌惡的孩子招人嫌。 ►►有色眼鏡:媽媽如何看孩子,孩子就可能變成她最擔憂的樣子。倘若媽媽配戴「孩子很內向」的有色眼鏡而焦慮,孩子越容易呈現出「內向、焦慮」的形象。 ★用「心理劇」覺察&療癒「有毒情緒」,找回最佳親子關係 在我們的精神意識裡,存在著無法察覺的「潛意識」,也就是有另一個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想法在操控著「我」。而許多媽媽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有毒情緒」,包含:焦慮、愧疚、自卑、創傷、擔憂、懷疑、憤怒、比較等等,就存在潛意識中。 當媽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緊繃、衝突時,可能就是深受潛意識的影響。此時,需要的不是更加嚴厲的懲罰或討好般的獎賞,而是必須「自我覺察」,思考此時此刻自己對孩子所做的行為,用心聆聽與孩子相處時的內心想法,就會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怎麼看待孩子」。 「了解自己,才能看見孩子」,在《覺醒媽媽的心理課》中,作者採用臨床上的「心理劇療法」,深入理解、分析每個家庭案例;並針對不同狀況,提出對應的實務建議,期望能協助更多處在親子衝突中哀嘆的媽媽們走出困頓。 ★不做「要求滿分」媽媽!懂得「留白」,讓孩子的人生幸福又快樂! 你是「以媽媽而活」嗎?對你來說,「媽媽」的樣子是什麼? 從過去到現在,「媽媽」的人生彷彿是為了整個家族而存在,要孝順長輩、照顧家庭、料理三餐、教養子女……這些「任務」與媽媽緊密連結,甚至形成了「理想媽媽」、「滿分媽媽」的標準樣貌。 因此,許多媽媽總是把行程塞得很滿,做事嚴謹確實,善於安排時間,凡事都想盡善盡美。但再怎麼好的東西,過多也會成為負擔。這樣的媽媽表面看起來沒問題,內在卻十分辛苦,忙到昏天暗地,生活少了從容與樂趣,事情做好才安心、沒做好就焦慮。至於孩子,也被媽媽塞滿的時間表和規矩壓得喘不過氣,甚至連充滿創意的自發性都被迫壓抑著。 你以為打造如此「充實」生活的媽媽,才是理想、完美的滿分媽媽?其實不然。生活中留有些許空隙,才能擁有樂趣;塞得太滿,美好的事物就進不來,好人、好運都會被排除在外。 親愛的媽媽,請為自己的時間與生命「留白」,讓親子間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好好「以心相處」;而在留白媽媽底下成長的孩子,不但保有自發性,更能夠創造出獨一無二、幸福又快樂的人生! 本書特色 ◎「媽媽心理學」權威,耗費6年時間、集結近30年心理治療經驗! ◎採用「心理劇療法」,深入理解、分析每個家庭案例;並針對不同狀況,提出對應的實務建議。 國內推薦 育兒顧問 大樹老師 《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 李顯文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親子作家 彭菊仙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羅寶鴻 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 (依姓名首字筆畫排序)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10分鐘自我修復課,解除「情緒臨界點」,釋放壓力,隨時擁有光彩與自信,讓你

方言文化  出版
2020/02/26 出版

★亞馬遜5星評價★ 讀者狂讚:媽媽必備絕佳讀物!強烈推薦! 每天10分鐘,釋放情緒壓力, 用內在修復與覺察,找到「自我認同」力量! 女人都希望自己永遠優雅、美麗、自信且從容; 但擁有「媽媽」身分後,這些似乎就變得遙不可及。 每天忙於準備三餐、照料小孩、整理家務…… 直到夜半時分,所有人都入睡時, 「過度努力」的你,累得連睡覺都已是一種「奢侈」。 忙著愛家人,但卻忙到忘了愛自己── 當你輕聲說「再累都值得」,心底卻忍不住懷疑:「真的嗎?」 當你被稱呼「某某媽媽、某太太」,卻開始想念「過去的自己」。 ★每天10分鐘,解除「情緒臨界點」,找回自己喜歡的樣子! 擁有六個孩子的作者妮可‧克拉克,也曾把日子過得一團亂。她總是全心全意地為孩子付出,唯恐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然而,長期面對不如預期、突發的狀況,再怎麼有耐心的人,也難免有挫折和崩潰情緒。 儘管深愛孩子,卻渴望再次擁有失去的自由,對於生活被洗衣、打掃和煮飯等家務及育兒瑣事占據,她逐漸感到煩心,甚至覺得痛苦……在陷入嚴重焦慮與不安後,她才意識到,「我們與自身的關係,才是最需要經營的關係」,將自己放在首位並非自私。媽媽真的不需要因為「對自己好」就有罪惡感,更不用背負完美形象的包袱。 妮可開始留下一些時間給自己──學著傾聽「內在聲音」,釋放「情緒壓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她發現只要每天給自己「10分鐘」,就可以成為孩子們心目中「夠好」的媽媽。因為,當你懂得愛自己時,孩子就能真正學會做自己! ★隨時擁有光彩與自信,你必須學會這樣「愛自己」! 《我不只是媽媽,還是我自己》鼓勵你每天撥出10分鐘進行「自我修復課」。每一堂課所提供的,都是簡單且易於實行、能讓你更愛自己的練習。比方說── →→練習1:當你知道自己有多幸福時,你會變得更加幸福 每個人都有許多值得感謝的事,如果我們能夠發掘出它們──當我們開始找尋並欣賞許多小事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美好事物加入我們的生活。 →→練習2:面對壓力或焦慮,「深深~深呼吸」是最佳方式 吸氣時,可以在心裡想著「信念」、「寧靜」、「放鬆」;呼氣時,則想著「恐懼」、「壓力」或「緊張」。藉著這種方式,可以將正向的東西吸進身體裡,把負面的東西吐出去。 →→練習3:別讓「愛的儲存槽」見底,才能避免壞情緒 你不需要等候來自他人的讚美,你自己可以讚美自己。你可以讓自己感到被愛並被感激,你可以在任何時刻和任何地點這麼做。 →→練習4:知道你不論何時都夠好,對你的幸福至關重要 除了自己,你不需要向任何人證明自己的價值。我跟你保證──你夠好,你有價值!你可以透過觀鏡而知己、練習並在鏡面寫上「我已經夠好」,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這麼相信自己。 →→練習5:少列「待辦清單」,清單帶來的焦慮往往比幫助多 在一天結束之前若沒有完成清單上的事,會讓人自責。想要成為「完人」的心情,讓你不會因為清單上勾選完成的事而感到滿足,反而只會專注在那些還沒做完的事。 本書特色     ◎10個愛自己的練習,幫助媽媽們正視、接納內心情緒,重新建立自信,找回快樂和被愛的感覺。 ◎每個母親,都有想要尖叫的時刻!每天10分鐘生活小確幸抒壓法,讓你釋放壓力,重拾生活節奏! 專業推薦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 喜舖創辦人/粉紅人妻CPU 各界好評 ★身為母親和專業人士的我,對於妮可在書中提供的鼓勵、充電方式和實用策略心動不已。她既實際又幽默,讓你了解你有多值得寵愛自己。這是一本各地忙碌媽媽們必讀的經典!──柯琳・喬治博士,TEDx演講嘉賓、教練以及《改寫你正告訴自己的故事》(RESCRIPT the Story You’re Telling Yourself)作者 ★我打從內心對書中的隻字片語感謝不已。我一直試著在每天早晨醒來時心懷感謝,但卻不知不覺把這個習慣遺失了。妮可,謝謝你,把我心中那失落的一角找了回來。──蓮娜・歐尼爾,《永生之門》(A Doorway Back to Forever)系列作者 ★對忙碌的媽媽來說,這是本可以輕鬆閱讀的書。妮可分享自己生活的體驗以及其中的掙扎,讓大家都能很容易就與她產生共鳴。如果你正好是一位想要學著自我認同和提升自信的母親或忙碌的女性,這本書正是為你準備的!──丹娜・萊歐斯,全人合一事工(All One Ministries)創建人與《不再做灰姑娘》(No Longer Cinderella)作者 ★這本書教導我們一些簡單卻實用的步驟,讓我們可以改變日常生活以及你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布蘭妲・海爾,《留下奶油盒!在用完即丟的世界中找到你的一席之地》(Save the Butter Tubs! Discover Your Worth in a Disposable World)作者 【讀者狂讚推薦】 ◆如果你給妮可10分鐘,她會把你的生命還給您。我超愛這本書! ◆讀這本書,就像和一個最好的朋友坐在房間裡,談論作為妻子/母親/朋友的種種情緒。強烈推薦! ◆每天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找出方法來克服消極情緒和自我批評,讓自己轉變思維。 ◆妮可善於分享自己的真實故事,讓作為母親的我們,都感到溫暖且並不孤單。 ◆為疲倦的媽媽帶來希望和鼓勵,這是每個媽媽必讀的書! ◆別讓書名的「媽媽」一詞阻止你閱讀這本書。這本書適合所有想要改善生活,變得更加幸福、快樂並減輕壓力的人。 ◆我幫妻子買了這本書,她非常喜歡且強烈推薦!如果你願意,書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建議,都將為你帶來改變。 ◆我們可以做的需多微小事情,都將使我們的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在本書中,你將找到簡單實用的步驟來應對壓力,並在育兒過程中找到快樂! ◆當我們擁有母親角色時,往往會將生命奉獻給孩子,卻忘記自我的存在。妮可告訴我們,學會愛自己更重要!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親子桌遊套組】(1書+1遊戲)

王雅涵  著
方言文化  出版
2019/08/07 出版

想讓孩子記得「孤獨打電動」還是「你陪他玩遊戲」? 隨書搭配趣味親子桌遊《大富翁‧發明的故事》 專為6歲以上孩子設計,27道兼具知識與趣味的選擇題 帶孩子探索歷史上的重要發明,留下美好溫馨的成長回憶! 情緒管理‧溝通表達‧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發掘天賦 心理師特別推薦!超過20款最具啟發性親子桌遊 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靈活應變」、「不情緒化」的積極個性! 臺灣第一本!諮商心理師為親師撰寫的桌遊教養書 面對親子互動及成長議題,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有以下困擾與不安── ◆想和孩子更親近,卻總是不知該從何著手 ◆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又擔心他們耽溺於電玩遊戲 ◆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不知道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讓專業兒少諮商心理師告訴你:桌遊不只是娛樂道具, 更是帶領孩子成長、拉近親子關係的最佳利器! ★擺脫3C成癮,不自覺中養成「新課綱核心素養」 隨著教育資源的高度電子化,中小學生「一人一平板」的現象日漸普及。然而3C成癮問題,始終是注重教育的家長心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許多人一直在找尋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數位傷害的方式,卻不得其門而入。 另一方面,隨著108新課綱的到來,強調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光是死讀課本與參考書,不僅無法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更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潮流,想必也讓新手爸媽們有些無所適從。其實以上問題,都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共同解答,就是目前正夯的「不插電遊戲」──桌遊! 專長兒少諮商並身兼桌遊講師的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將活用她豐富的輔導經驗,結合新課綱中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在本書中為家長們的訴求,提供最歡樂也最溫馨的解方! ★活用遊戲機制,親子溝通有愛無礙 孩子和父母之間最常發生的困難,就是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言行舉止,父母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反應。親子溝通的最大關鍵,在於建立關係;而建立關係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當孩子玩完遊戲充滿歡笑的時候,便可以開始進行溝通,進而建立出屬於你們之間特有的默契。 舉個例子,「Moo斯密碼」(Moo’s Code)是一款很簡單的反應類遊戲,遊戲背景是乳牛大廚Moo因失聲而必須用木勺敲擊聲來指揮徒弟進行料理。遊戲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一張粉紅色翻譯提示卡,上面寫著敲幾下代表什麼,玩家要一邊看著提示卡、一邊聽著湯匙敲擊的聲音,專注且快速反應過來大廚要的是什麼。這過程中的「翻譯」、「專注」及「反應」,不正是親子溝通最需要的嗎?   親子溝通最常出現問題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那張粉紅色翻譯提示卡,以至於你聽不懂孩子想表達的,也常責怪孩子為何不懂你。當我們替每件事情畫上密碼,把每個情緒清楚地說出來,就能引導孩子整理思緒,幫他們培養情緒的疏通、轉移和表達能力,如此一來,你們就能像乳牛大廚和他的徒弟們一樣,越來越有默契! ★跳脫規則,創造你與孩子之間獨一無二的體驗! 在運用桌遊的過程中,有時候規則並不是那麼重要,我們可以試著去更改,甚至創造新的規則,延伸出我們想要帶給孩子的觀念或感受,讓桌遊發揮出更多的價值。 遊戲絕不只是一件陪伴性質的工作,而是我們與孩子雙方都能樂在其中的親密體驗,更是彼此未來的寶貴記憶。倒空自己,單純地和孩子玩場遊戲吧!在你玩過之後,活用桌遊的靈感與創意,自然會隨著你與孩子之間的共同經驗,源源不絕地產生,為你和孩子帶來終身受用的成長與永難忘懷的溫暖回憶!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本由諮商心理師撰寫的桌遊書!教你如何讓桌遊成為父母的好幫手! ★與孩子一起在玩樂中成長,有效增進親子互動,讓你與孩子的心,沒有距離! ★結合108課綱的素養教育與問題解決能力,讓桌遊從有趣玩具變成最佳教具! ★隨書搭配《大富翁‧發明的故事》,跟孩子一起玩,留下美好溫馨的成長回憶!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

王雅涵  著
方言文化  出版
2019/07/10 出版

想讓孩子記得「孤獨打電動」還是「你陪他玩遊戲」? 情緒管理‧溝通表達‧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發掘天賦 心理師特別推薦!超過20款最具啟發性親子桌遊 讓孩子養成「主動學習」、「靈活應變」、「不情緒化」的積極個性! 臺灣第一本!諮商心理師為親師撰寫的桌遊教養書 面對親子互動及成長議題,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有以下困擾與不安── ◆想和孩子更親近,卻總是不知該從何著手 ◆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又擔心他們耽溺於電玩遊戲 ◆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不知道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讓專業兒少諮商心理師告訴你:桌遊不只是娛樂道具, 更是帶領孩子成長、拉近親子關係的最佳利器! ★擺脫3C成癮,不自覺中養成「新課綱核心素養」 隨著教育資源的高度電子化,中小學生「一人一平板」的現象日漸普及。然而3C成癮問題,始終是注重教育的家長心中難以解決的問題。許多人一直在找尋如何幫助孩子遠離數位傷害的方式,卻不得其門而入。 另一方面,隨著108新課綱的到來,強調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光是死讀課本與參考書,不僅無法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更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潮流,想必也讓新手爸媽們有些無所適從。其實以上問題,都有一個簡單有效的共同解答,就是目前正夯的「不插電遊戲」──桌遊! 專長兒少諮商並身兼桌遊講師的諮商心理師王雅涵,將活用她豐富的輔導經驗,結合新課綱中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在本書中為家長們的訴求,提供最歡樂也最溫馨的解方! ★活用遊戲機制,親子溝通有愛無礙 孩子和父母之間最常發生的困難,就是聽不懂彼此在說什麼,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言行舉止,父母常常不知道該如何反應。親子溝通的最大關鍵,在於建立關係;而建立關係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當孩子玩完遊戲充滿歡笑的時候,便可以開始進行溝通,進而建立出屬於你們之間特有的默契。 舉個例子,「Moo斯密碼」(Moo’s Code)是一款很簡單的反應類遊戲,遊戲背景是乳牛大廚Moo因失聲而必須用木勺敲擊聲來指揮徒弟進行料理。遊戲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一張粉紅色翻譯提示卡,上面寫著敲幾下代表什麼,玩家要一邊看著提示卡、一邊聽著湯匙敲擊的聲音,專注且快速反應過來大廚要的是什麼。這過程中的「翻譯」、「專注」及「反應」,不正是親子溝通最需要的嗎?   親子溝通最常出現問題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那張粉紅色翻譯提示卡,以至於你聽不懂孩子想表達的,也常責怪孩子為何不懂你。當我們替每件事情畫上密碼,把每個情緒清楚地說出來,就能引導孩子整理思緒,幫他們培養情緒的疏通、轉移和表達能力,如此一來,你們就能像乳牛大廚和他的徒弟們一樣,越來越有默契! ★跳脫規則,創造你與孩子之間獨一無二的體驗! 在運用桌遊的過程中,有時候規則並不是那麼重要,我們可以試著去更改,甚至創造新的規則,延伸出我們想要帶給孩子的觀念或感受,讓桌遊發揮出更多的價值。 遊戲絕不只是一件陪伴性質的工作,而是我們與孩子雙方都能樂在其中的親密體驗,更是彼此未來的寶貴記憶。倒空自己,單純地和孩子玩場遊戲吧!在你玩過之後,活用桌遊的靈感與創意,自然會隨著你與孩子之間的共同經驗,源源不絕地產生,為你和孩子帶來終身受用的成長與永難忘懷的溫暖回憶! 本書特色 ★臺灣第一本由諮商心理師撰寫的桌遊書!教你如何讓桌遊成為父母的好幫手! ★與孩子一起在玩樂中成長,有效增進親子互動,讓你與孩子的心,沒有距離! ★結合108課綱的素養教育與問題解決能力,讓桌遊從有趣玩具變成最佳教具!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換個說話口氣,孩子就會聽

內田賢司  著
方言文化  出版
2017/12/06 出版

親子生活,孩子才是主角,父母只是幕後導演 到底該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講不聽、唱反調、亂發脾氣…… 學會「一句回話 × 一分鐘」 全部快速解決! ★孩子講不聽、說不動?是你表達出了問題! 為了讓孩子聽話,你曾用過這些錯誤方法嗎? ►►「成績變好,就買新玩具給你」與孩子條件交換 → 孩子價值觀易扭曲 ►►這樣激勵孩子:「你一定做得到。」→ 孩子不安感只會增強 ►►孩子聽不懂,你鉅細靡遺一直說明 →孩子專注力只有一分鐘  ►►只在孩子「做對事」的時候稱讚 → 只為了討好爸媽而做事 依循上述教養方式,換來的是孩子「唱反調、亂發脾氣、不聽勸告」……不斷挑戰你的底線,最後就會這樣斥責孩子—— 「要我說幾次你才聽得懂!」 「不是叫你不要這麼做了嗎!」 但是,不管多兇、重複講了N次「不可以、不行」,下一秒孩子還是依然故我。 ★1分鐘神奇溝通術,突破親子困境 請各位仔細想想平常對孩子說的話是不是極端地短,或是太長?然而,與孩子對話只能維持在「1分鐘」,這是忙碌爸媽能擠出的時間,也是「孩子理解你的話」所需的時間。 此外,你只需換個說話方式,讀懂孩子情緒心裡,他就能聽進去,並且按照你的指示行動—— ◆「你『好好』吃飯!」不使用此種抽象說法 對孩子說:「好好吃飯!」、對靜不下來的孩子說:「坐好!」在一天之內,你對孩子說了幾次「好好做○○」?這種說法含意過於廣泛,具體該怎麼做,孩子並不知道。可改成說:「吃的時候不要灑出來喔。」孩子更容易理解。 ◆假性聽話,賞罰不當是原因 「成績變好,就買新玩具給你」拿出實質獎賞或懲罰當作手段,一旦沒了這些,孩子就什麼也不做。可改說:「如果成績進步了,暑假就全家一起去海邊玩!」這種能和孩子共同期待的獎勵。 ◆「孩子沒做好」,也要稱讚 孩子把事情做好,當然要讚美。但孩子努力了,結果卻不盡理想之時,也要稱讚——像是孩子想要幫忙卻打破盤子,你可以說:「你想幫媽媽做事,媽媽很開心喔~」 ★「一句話」!解決父母頭痛問題 Q1 把錯都推給別人 ╳ 「是誰把卡通光碟片丟在那裡的?!」(結果兩兄弟伸手指著對方) ○    先別有「是誰做的?!」這類找犯人的話語。 改說:「光碟片丟在那裡沒人收喔~」等直接形容現狀的說法,孩子較容易誠實表達。 Q2 做錯事愛找藉口 ╳ 當孩子把杯子打破了。 爸媽:「唉唷~妳在搞什麼啦!」 孩子:「因為剛才有蟑螂呀!我嚇了一跳,所以才會打破的。」 ○ 就算知道是藉口,只要淡淡地回:「這樣碎玻璃會飛得到處都是~很危險,以後要小心喔!」孩子就會漸漸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Q3 愛打電動,講不聽又頂嘴 ╳ 爸媽:「講多少次了,在車上不要打電動!」 孩子:「可是,你們大人也都一直盯著手機啊。」 ○ 這種時候不要急於判斷事情的是非——像是大人用手機不是在打電動,而是在處理事情等。 可以改說:「但是,搭車、吃飯的時候,媽媽都想跟你說話呀,所以能不能先別打電動,陪媽媽聊天呢?」 本書特色 ◎1分鐘神奇溝通術,親子關係更緊密。 ◎讀懂孩子情緒心理,搞定唱反調、亂發脾氣、講不聽的孩子。 ◎「一句話」,解決父母最頭痛的親子困境。

9 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