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華文字每個字的形構與定義,不僅可以增加學習文字興趣,並可增強記憶與書寫的技巧,更可發現《說文解字》裡許多說解訛誤,以及由文字形構所顯示的上古生活文化史,一舉數得。尤其甲骨文字與書法藝術相結合,增闢了一片新天地,是全世界三千餘年來唯一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文字與書藝瑰寶,本著主旨在發揚與推廣。
以西方隱喻理論探討成語隱喻技巧的運用,進一步探究成語與隱喻技巧的結合所產生的藝術審美類型及價值,將成語的表層現象和裡層蘊意整幅的朗現,以寄望可以有效的應用在語文教學上。
本書收入曾紀鑫話劇《永遠的船》、《土地無邊》、《擋不住的誘惑》、《尋找活法》、《人生是條單行道》五部,多數榮獲中國戲劇類獎項,並在《新劇本》、《戲劇之家》、《福建藝術》、《楚天藝術》等刊物發表,其中《土地無邊》入選中國中央戲劇學院編選的《劇本選》。 作為一名頗具影響的實力派作家、學者型作家,曾紀鑫的文化歷史散文、長篇小說在海峽兩岸產生了廣泛影響,他的劇本更是別開生面,不僅豐富了舞臺藝術創作,也是極具可讀性的文本。本冊所選劇作,立意深遠,內涵豐富,人物性格鮮明,情節曲折動人,拓寬了戲劇的表現路徑與藝術手法。
本書以小學國語教材中的成語為研究語料,藉由語法與修辭及數量兩種不同的角度作為探討研究的主題,針對這兩種不同觀點並輔以美學的概念,提出成語在課文文本中所扮演的角色,期許能呈現出教材中成語更完整的面貌。
本書編輯按內容性質分為黨政、經濟、軍事、社會心理、外交、涉台六類,其排列順序係以第一個字筆畫多寡為準,再逐字類推。資料取材時間自1979年1月至2008年10月,為存真起見,考證務求詳明,並以中共文獻資料為主。凡屬區域性、地方性或自創俚語,參考價值不大,儘量予以省略。各類目解釋文字多寡未加限制,端視內容而定,有些用辭內容需進一步引申者,另單項鋪陳。
《說文解字》為研讀我國古籍所不可或缺,而其中的五百四十部首字,是中國最基本的文字,所有的漢字,都由此五百四十字繁衍而來。本書將此五百四十字(始于一,終于亥)逐字作了淺顯的詮釋,使讀者能明瞭漢字之構成及其古今演變的過程,並將造字六大法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為造字之本,轉注與假借為用字之法)予以概說,可謂一部詳盡的文字學研究專書。
一群愛好看電影的人,聚在一起,藉由影片的欣賞觀看,共同探討劇情中的喜、怒、哀、樂,分享個人觀感與生活經驗。
他來自台灣》此電影劇本,紀錄了部分台灣人民的成長與奮鬥過程,也是作者在經歷過海內外不同的文化洗禮後的回憶錄……。劇本故事內容描述台灣的總統大選,因為一場充滿神秘色彩的離奇槍擊案,造成政治與社會持續動盪不安。政黨忙著鬥爭,人民只好自求多福。當台灣政黨忙著政治鬥爭,經濟下滑時,大陸招商引資優惠條件持續吸引全球的產業。作者成為經常往返台灣海峽兩岸的空中飛人,見證了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的消長。 若是能有機會以電影或電視劇的方式,以一些較具衝擊性或震撼性的鏡頭畫面來呈現,將更能讓未曾有這些親身經歷的兩岸執政者,民意代表,上班族,年輕學子,甚至外國人,更能了解我們這些來自台灣,在外漂泊的芋頭番薯生活史,…或應該說是台灣人的得意與無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