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或寫作的時候,腦筋是與語言同時運行的。腦筋不靈,語文不順,古人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是持久鍛煉、日夕觀摩的結果。往日家裏三代同堂,爺爺婆婆閑聊往事,鎮上有人講故事、唱戲曲,大家圍着聽。今日香港,大人沒時間好好與孩子談話,孩子沒機會同大人閑聊,沒機會與寵物談話,沒機會不受干擾地自言自語而不會被家長送到精神科醫生那裏,孩子就沒機會學到談話的能力。有了這些發展能力的機會,孩子才有可能發展出用語言來構思的能力,長大了才講得出一套話來,讀書識字之後才寫得出文章來,所謂言之成理,出口成章。送孩子去演講班,去朗誦班,並沒有很大幫助,反而在家裏給機會他們經常翻閱同一本故事書,或者講同一個神話或傳說,更有幫助。
寫文章講究調字遣詞造句謀篇,用確當的字組詞,造出合規範的句子,寫成清通流麗的篇章。本書論述哪些詞語是正確的,一定不易的,哪些詞語是舛誤的,亟須矯正的,並將二者並舉對照。它告訴你,「重複」非「重覆」;「復(覆)診」非「複診」,「膽識」非「膽色」,「汪洋大盜」、「強差人意」、「不知所蹤」等詞語通通錯了。還有,「凱旋歸來」、「身材窈窕」、「參賽奧運」、「登陸月球」等的說法對不對?「並非」後可以加「是」,「好不」等於「好」,合邏輯嗎?中文有沒有複數名詞?是不是由單數名詞加詞尾構成?凡此疑惑,本書都一一為你解答。本書亦有文章全面深入地論述用粵語念誦古詩文是最佳選擇。因為粵語最接近唐宋古音,而且保留了大量古漢語詞彙,故念誦古詩詞最押韻最和諧。其次粵語有四聲九調,是所有語言中音調最豐富的,每一個字均能入譜而不走調,因而最富音樂性,念誦也是唱詠,渾然天成。如此美妙的語言,我們應倍加珍惜。
新派的教育官僚取締傳統中文教學之後,引入的是所謂現代漢語教學,他們認為教了學生漢語語法、修辭學、造句學之後,學生就可以按照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來寫作,這是忽略了語言不是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可以學最新的、最有效的,語言卻是歷史累積而成的,不是自然科學,英國學生要學好英文,要選讀希臘羅馬文學,中國學生學中文,要選讀《詩經》和《史記》。尤其是中文的文言部分,是固定的表達套式,傳承不絕,是文章的骨架。揚棄了文言骨架,文章便變得虛浮矯激,不成體統。
本書正文部分是辨字正詞,收錄了四百七十三組同音、形似、近義或相關的字,列出不同情況下正確的用字與常見誤寫,甚或加上解釋。附錄部分,其一收錄了五千多條異形詞;其二是成語正誤,列出常見的成語誤寫,並提供正確的寫法;其三是粵語用字。作者有數十年的編校經驗,對語文有全面而深入的認識。《正字典》用意是幫助各方讀者選字用詞和正音,特別是在學的讀者,指導他們避免同音形似的混淆和方言的影響,揀選精確的、規範的詞語,認識正確的讀音,從而提升其學業成績。正字就是正確的用字。下筆時字字準確,不寫錯別字和俗字;講話讀稿時發音正確,語音標準,字字清晰,不會誤用懶音和變音。這正正是今天傳媒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梁天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