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後世尊為「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記述其思想的重要著作《孟子》,更被朱熹列入四書之一。孟子以人性善理論為基礎,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省刑罰,薄稅斂」,主張仁政、王道、德治,提倡見利思義、捨生取義、君民同樂等政治理念。本書首先介紹孟子的時代背景和幼年生活,及至他周遊列國而不得志的坎坷經歷,藉此讓人對孟子的性格養成與生平事蹟有更深入的理解。之後再以問答形式,針對孟子其人其事、學術思想、與各家學派間的關係、後世評價、相關著作等五個面向加以分析探討,期能完整地呈現這位先秦哲人的個性風采與智慧內涵。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被尊為道家學派的創始者。他建立了道為萬物之本源的概念,主張「道法自然」,提出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物極必反的辯證法、尚陰貴柔的人生哲學、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使道家成為知識分子不得志時的精神依歸。記載其言論的《老子》,更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書籍之一。本書從老子的時代背景與出身談起,至他西去出關入秦、不知所蹤為止,揭開這位充滿玄妙色彩之人的神秘面紗。接著採用問答形式,將老子其人其事、思想學說,以及他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後世考證研究的情況等相關問題,逐一詳加解說。期能藉由系統性的釋疑,讓人對這位先秦哲人有更完整的認識、更深入的理解。
莊子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文學家,道家代表人物,後世將他與老子的哲學思想合稱為「老莊哲學」。記載其哲理精華的《莊子》,後又稱《南華經》,包含他崇尚自然的天人觀,超然物外、自由無己的人生態度,萬物齊一的精神境界,以及「莊周夢蝶」、「北冥鯤鵬」等奇麗宏肆、天馬行空的寓言故事。本書以短篇小說形式開頭,用幽默風趣的筆法,重現諸如「魚而樂否」、「無用之用」等膾炙人口的莊子軼聞。接著藉由問答模式,針對莊子的生平、哲學思想、其他理論,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等主題加以探討解析,讓人對這位「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不羈哲人有更全面的認識,從而了解其為中國文學與藝術所帶來的重要貢獻。
墨子是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及墨家學派創始人,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政治外交思想,主張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等理念;其所創立的墨家更曾與儒家並稱顯學,對社會產生極大影響。而墨家著作《墨子》,除了記錄墨子言行與政治思想外,亦富含邏輯學、幾何學、光學等重要理論。本書蒐羅相關史料和各家考證,前半部先分析重建墨子的背景與生平,讓人對這位一度受歷史冷落的先秦奇才有更全面的認識。後半部則以清楚簡明的問答形式,從墨子的學說、與各學派之關係、《墨經》理論、其地位及影響、學界研究狀況等五大面向進行探討,期能完整地呈現墨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