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中國對台灣國際區域合作的「圍堵」,以及強化兩岸次區域合作的「吸納」,台灣何去何從? 中國對台灣次區域合作的戰略與政策,本書提供了精闢的觀察!   中國大陸自九○年代開始,基於整體國家戰略需要,開始針對主要邊境國家與地區推動「次區域合作戰略」的規劃與實踐,其中對台灣次區域合作戰略規劃,現階段主要體現在中國大陸方面積極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與「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規劃與推動。   「平潭綜合實驗區」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核心計畫,號稱要在十年內投入近三千萬人民幣,並積極對台灣招商。在兩岸經濟緊密對接下,兩岸關係發展所謂「海峽經濟區」是否會出現?而對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政經、戰略關係,又會有什麼影響?    本書從中共當局規劃各項次區域經濟合作戰略理論與模式經驗方案,歸納出背後運行的戰略理論與政策邏輯,並以實徵調查的研究方法,客觀評估「平潭綜合實驗區」的實施成效,提供了研擬現階段大陸政策的參考依據。   本書特色   ★ 由中國政府主導的「平潭島」經濟區計畫,究竟該視為中共對台之統戰,還是地方之經濟發展計畫?想要了解台灣與大陸經貿未來的發展與趨勢,看這本就對了! ★ 服貿話題持續延燒,本書將帶來客觀與深入的情勢分析!
殯葬禮儀師的就業模組課程如何設定? 如何克服鄰避衝突,讓在地居民接受殯葬設施? 兩岸火葬策略有何異同?台商進入大陸殯葬市場有何障礙? 殯葬管理條例對產業發展有何影響?   生死學研究者、殯葬產業專家楊國柱專業分析台灣的殯葬產業--所謂「殯葬產業」,依法可分「殯葬設施經營業」及「殯葬禮儀服務業」。前者是指以經營公墓、殯儀館、火化場、骨灰(骸)存放設施為業者;後者則是指以承攬處理殯葬事宜為業者。若以人、地、物等特性區別,另可細分為喪葬用品製造流通業、喪儀專業人力服務業、喪奠埋葬設施經營業、殯葬綜合儀禮顧問業等。本書從規劃、管理及產業三種角度切入,探討台灣殯葬管理制度以及產業發展概況。議題包括:殯葬設施的鄰避衝突問題、風水理論中,有關殯葬設施選址之原則、老舊公墓與觀光生態如何平衡、公辦殯葬設施如何提昇效率或民營化、傳統小型殯葬業如何加速專業化或企業化、近年台灣業者將服務市場擴及大陸,其投入資源的重點應如何配置、美國國際殯葬服務集團SCI從發跡到轉型這八十年來的經驗如何讓台灣殯葬產業借鏡,以及殯葬管理條例的施行對產業發展的具體影響。   本書特色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台北市殯葬管理處殯葬諮詢委員/中華殯葬禮儀協會顧問/中華殯葬教育學會副理事長楊國柱,專業分析台灣殯葬產業的發展與未來!
中共「一國兩制」的方針將使海西區走上粵港澚的道路?號稱「一天燒兩個億」的海西平潭實驗區大打「台灣牌」,卻口惠實不至,讓先卡位的台商進退兩難?兩岸若透過ECFA協商海西議題,台灣將被矮化納入中共的區域計畫案?海西區若與自經區對接,將模糊兩岸的國境管理? 全球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互動,重點不是「說了什麼」,而是「做了什麼」!自中共十六大開始,中國大陸針對周邊國家以及台灣、香港、澳門等,推動一系列的次區域整合,本書以「海峽西岸經濟區」和「粵港澳合作框架」為對象,深入解析中國大陸現階段針對台港澳所進行的次區域整合之運作模式,藉由理論探討、實證調查與比較研究,揭示次區域合作視角下的兩岸關係、中港關係最新的發展趨勢與運作成效。 本書特色 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助理教授邱垂正、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仕賢結合多年實際觀觀察與學理分析,精闢分析「海峽西岸經濟區」與「粵港澳合作框架」的實質內涵,探討兩岸經貿的未來。
全球化是否降低國家主體性?全球化是否會加重貧富差距?全球化是否會加劇文化衝突?全球化與在地化如何取得平衡?全球化是什麼?它如何影響我們?本書從16堂課完整介紹全球化的理論與發展脈絡,透過經濟、政治、文化、環境四大面向,讓您輕鬆掌握全球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