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研究叢書 書系 ,共計5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Histoire et volution des mentalits des juridictions internationales concernant la protection

輔仁大學  出版
2024/11/01 出版

Ce livre s’inscrit dans ce que Robert Badinter appelle la paix par le droit. Le XIXe siècle est celui de la fin des empires multiethniques et de l’émancipation des États dits nationaux. L’échec des stratégies politiques laisse place après 1918 à l’émergence du droit international. Les Tribunaux Arbitraux Mixtes, les Tribunaux pénaux internationaux, puis la Cour pénale internationale marqueront la construction de cette justice internationale. Nous avons choisi l’exemple de la Yougoslavie, car c’est le seul pays ayant été amené devant toutes ces juridictions, ce qui permet de voir l’évolution du droit. La Yougoslavie, créée sur les débris des empires régionaux, orchestrée par la France et sans réel programme politique fédérateur des Yougoslaves eux-mêmes, est devenue le laboratoire de ce changement d’époque, du basculement du tout politique vers le politico-juridique. Un autre point qui se trouve en filigrane de cette recherche est l’étude de la nature, la structure et la doctrine de ce nouveau droit international. L’émergence de nouveaux États sur les cendres des empires (les empires européens en 1918 et les empires coloniaux après 1960) laissait entrevoir un gigantesque chantier de construction de droits nationaux, constitutionnels et internationaux dont profite la France. Les mentalités françaises sur le droit international s’exercent à trois niveaux : le droit organique (au service de l’État), la philosophie du droit et l’engagement militant des ONG. Les droits de l’homme et le droit des peuples à s’autodéterminer, proviennent directement de concepts français. Ce livre comporte plusieurs étapes. Tout d’abord, nous verrons l’histoire de la Yougoslavie sous l’angle de l’évolution du droit international. Nous verrons ensuite comment le droit international a évolué pour mieux protéger les libertés individuelles et collectives. Dans une dernière étape, nous verrons comment les juridictions internationales se sont imposées dans le débat public.

95 特價50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與上帝(卷十)人與人生的探討

李震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4/09/09 出版

2005年天主教輔仁大學出版社開始出版一系列著作《人與上帝》,全部計畫出版十一卷,主題是以探討中西哲學中的有神論和無神論思潮為中心。作者在第十卷中採用1971年出版的《人的探討》,亦可將卷十看作有關人生意義的一個綜合性的探討。

95 特價21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選民與種民:一個蒙選思想的比較宗教研究

張毅民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4/09/09 出版

本書針對基督宗教之宗徒教父作品《克來孟致格林多人前書》、《十二宗徒訓悔錄》、以及安提約基亞的伊納爵七封書信中的蒙選思想(選民),與早期天師道經書《老子想爾注》、《大道家令戒》、《陽平治》中的蒙選思想(種民)進行比較研究。附錄收入作者另外五篇文章,包括於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期間之其他宗徒教父作品(《巴爾納伯書信》、《何而馬的牧者》、《鮑理嘉致斐理伯人書》、《鮑理嘉殉道致命紀》)蒙選思想分析專文。全書字數超過三十四萬字,為近年來華人學界罕見之針對宗徒教父作品與早期天師道經書蒙選思想的比較宗教研究成果。

95 特價64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日本文學與台灣文學:林水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軟精裝]

輔仁大學  出版
2024/09/09 出版

林水福教授為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長期致力於日本文學研究與翻譯、台灣日語教育長達三十餘年,提攜嘉惠學子無數,於推動台日文化交流不遺餘力,對台灣日語教育推廣及台日文學與文化的溝通貢獻卓著。林水福教2018年7月榮退,在林水福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的推動下,邀請台灣重要日本文學與台灣文學的研究學者,投稿發表相關論文,並經專家學者匿名審查後擇優收於本書。本書除收錄多篇重要的日本文學與台灣文學之跨文化學術論文,同時亦以此書之出版作為承先啟後之一項紀念,表達對林水福教授的卓越學術貢獻及對台日文化交流盡心盡力、始終如一的最深敬意。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艾克哈研究(修訂三版)

陳德光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4/08/30 出版

艾克哈(Meister Eckhast, 1260-1327/8)是基督宗教中世紀狄奧尼修式神秘主義(Dionysian mysticism)的代表人物,曾於巴黎大學執教,並於道明會中擔任重要的行政職位,是一位身兼學術行政與傳教,備受愛戴的人物。惟於年老望重之時,捲入異端紛爭,並因涉及二十八條異端命題定罪,身後以匿名方式影響後世,弟子之中,以陶樂(Tauler)與蘇叟(Suso)最為出名。二十世紀,艾克哈研究復甦,艾克哈多次成為東西方文化與神祕主義對比的代表,講道家亦把他的道理當作避靜與默想的主題,艾克哈思想成為大家關心的一個議題。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鐵馬神父聖心行

輔仁大學  出版
2024/08/30 出版

本書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以深度訪談法及文獻分析法,進行書寫。第二部份邀請吳偉立神父的親朋好友分享他們與吳神父的故事。第一部份:這部份的編排主要採用縱貫方式,將兩種研究方法所得資料,依時間軸呈現。首先以文獻分析法探究為到中國福傳而成立的修會—聖母聖心會,說明修會的成立、在中國內蒙的福傳,直到遭共產黨驅逐。接續以深度訪談法瞭解本書主人翁吳偉立神父的成長歷程、修會的培育。再以文獻探討聖母聖心會在台的福傳與建樹。最後,述說吳神父逾半世紀在台灣的福傳工作:分別以修士、司鐸身份,在光仁中學、懷仁勞工中心、主教團、堂區等領域服務。第二部份:這部份邀請吳神父26位親朋好友分享他們與吳神父相識、相知、相惜的故事。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Victoria in My Memories

耿哲磊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4/04/01 出版

Historical memory has a particular value in analyzing events and characters that give life to stories from the past. Jorge Edwards specifies that the story’s descrip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the literary success of a writer who navigates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and history, as he rightly points out. History must be observed carefully and as a “conjecture” that points, in the first place, to an experience of “memory” and that keeps alive, despite time, the unique reality of a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ike Edwards, we attempt to wander through reminiscences and recollection. Our narrative experience is simple. However, it is an observ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y with a testimonial value in its approach. As the novelist points out, the testimony of history is the most creative thing that the writer has. In the same way, our effort is neither more nor less the rescue, through these short stories and their language, of facts and characters that are part of realities, in which their protagonists make time pass and tell us things from the past.Edwards is an inspirational source, like other novelists, whetting our appetites in his search for history, facts, and experiences that give u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delve into the process of history in an endless dialogue that enriches and continues giving life to the past, in an infinite invention of it. It is ultimately the feeling that we have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and that we can continue learning from them. These memories and lived experiences are stories that perpetuate characters, intellectuals, writers, works, teachings, and places that express an essential part of life through readings, reflections, and significant looks at chronicles that resist oblivion and disappearance. From each of these short stories, we gather a vital part of the search for the truth and the real meaning of life.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基本哲學探討

李震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基本哲學」乃西方兩千五百年的悠久哲學思想傳承中,最根本的「存在」與「上帝」兩大問題。本書第一部份探討「形上學」和「存有論」問題,第二部份探討「自然神學」和「理性神學」問題。在探討的方法上,作者重視理論的分析,也兼顧到哲學史上有關此兩大問題的回顧,並在一些重點上,作部分的中西哲學的比較,提供哲學之愛好者參考。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哲學心理學(再版)

袁廷棟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本書為闡述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全書共分五篇,第二、三、四篇屬人的哲學心理學,為本書的主要部份,第一、五篇屬生物哲學。本書以新士林哲學為基礎,在表達上依循士林哲學傳統課本的秩序:首先將要討論的問題闡述清楚,其次簡扼陳述各學派對該問題所持之不同看法,最後作一批判或合理解答。

95 特價5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哲學與諮商論文集

黎建球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世界哲學的發展,自西方古代發展以來,就掌握了全球的政治及社會發展,不但為其理論基礎,且為其實踐方法。但至本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風行,社會運動大行其道,各式各樣的學說層出不窮,過去窮首皓經、戮力以赴為人類長久幸福安樂所設計的理論及學說,都在功利主義及實用主意的攻擊之下逐漸頹敗,甚至連被人類視為安身立命的宗教哲學,也經不起世俗主義的狂潮,而一一沒落,哲學似乎成了茶餘飯後的賣弄及點綴。而反觀哲學本身的發展,也在多元化及精緻化的要求下,分工精細,科目繁瑣,精挑細弄,以至於所認知的「哲學博士」有許多人成了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瞭解黑格爾不一定瞭解戴震,瞭解王陽明不一定瞭解斯賓諾撒,瞭解唯心主義卻不知道中國唯心主義的發展,振振有詞的以為中國的唯心主義不是唯心主義,如此一來,哲學似乎失去了其最重要的功能及目的,就是追求真理及提示追求真理的方法。因此,祗有在能兼顧並籌、中西兼顧之下,哲學才有可能朝向開放及發展的路途邁進,因為,有開放的精神才能去學習及和他人交談,過去許多的戰爭,常都是因誤解或自以為是而造成的,在今天多元化的時代中,努力的和他人溝通,建立有效的方式,建構彼此之間的互通管道,在共同的誠意之下合作努力,共同尋求為人類服務的方法,也就是當其他學科都在努力發展之際,哲學的努力是必須的。再者,哲學的精神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理的方法,卻可因各個學科的不同特性而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和其他學科的互通有無,共同參與對真理的建設,才是研究哲學者的共同目標,黨同伐異、隨意批評、人身攻擊都不是建立人類生命共同體的方法。最後,哲學需要向世界傳播,研究哲學者,必須有向世界傳播哲學的能力,閉門研究自然不錯,但如果只在乎個人的研究,一點也不學習傳播思想的方法,再好的思想也只好束之高閣了,因此,努力於口語傳播,文字練達的學習是研究哲學者的目標。從上所言,祇有在具有良好溝通的能力,豐富而積極的思想,哲學濟世的功能才能發揮,對社會問題也才能精闢入裡的分析清楚,對世界文化才會有具體的貢獻。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方古典暨中世紀人文思想 第一輯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西方古典暨中世紀人文思想 第一輯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荀子道德發展思想與教育:積行化性以合天的自主模式

張銀樹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荀子主張性惡.並以「順是」來連結本性與行為之間的關係.順字雖也有著發展的意思.然而荀子似乎把順的發展意義排除了.於是乎.由行為直接論斷本性變成了荀子性惡論的思維理路;基於此.道德發展便需要導行以化性.其發展之方法即是「積偽」以成德.積是一種發展的過程.而偽雖是指禮義或禮法.其本質內涵當然還是仁義道德。荀子十分期待當下有君王能夠效法湯武之仁義.得以再次一統天下.尤其天下一統之後若要成就長治久安.仁義知道更是不可或缺;也就是說.必須君民上下共構一個仁義道德的政治社會環境.而教育則是完成此一願景的最佳途徑.於是乎荀子主張由國家來辦理庠序大學教育;此外.荀子是一位關心道德教育的思想家.當然是會透過最有效的學校教育來宣導自己的思想主張.故而教材內容除了傳統文化經典以及社會通行禮儀規範之外.荀子批判當時流行的諸家思想當然也會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教材。

95 特價3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仁學百年—譚嗣同仁學的回顧與展望

鄔昆如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仁學百年—譚嗣同仁學的回顧與展望

95 特價17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哲學綱要

羅光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內容包含生命哲學的起源.生命的意義.生命哲學的認識論.行上道德論.生命哲學的美學.生命的旋律.生命哲學的歷史觀及生命哲學的密契生活

95 特價1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多瑪斯的神觀:多瑪斯論自然神學

高凌霞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多瑪斯讀到若望福音中的一句話:永生就是認識天主,由此特別強調人對神的認識,是人幸福的所在。本文是從哲學的立場,探討多瑪斯如何在認識的脈絡中,及人如何以語言論述,說明他的神觀。他認為對神的知識是科學知識,是最高層次的知識故是智慧。從理性推理而認識神存在及神是第一原因,這是理性的智慧。由理性推理而認識神與人愛的關係,是超越理性之智慧,或神賜之智慧。本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旨在說明多瑪斯神觀形成的歷史淵源與背景,以及亞里斯多德思想西傳,對多瑪斯所帶來的影響。第二部分則討論人如何藉自然之光,由理性推理而發現神,及存在物所以在此的原因。存在物的存有實現了,乃因神無中創造;萬物是他有者,唯有神是自有者,故進而說明如何以語言論述存有。第三部分是論述認識神的後果,即對神某些概念及某些理論的形成。神是存有、創造者,神是萬物「回到第一」的根源與典範。此外,也探討多瑪斯神觀中奧秘的一面,此乃源自聖經與教父傳統,尤其是來自狄奧尼修,多瑪斯的否定神學。既然神的知識是智慧,本文的最後將探討多瑪斯的智慧觀。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新士林哲學的超驗進路:馬雷夏、拉內與郎尼根

陳文祥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新多瑪斯主義為當代新士林哲學復興運動最為核心的一環.代表了士林哲學傳統在面對近、當代思潮下的反思與重構。也是在反思新的哲學思潮而拓深其哲學體系.並補充近當代哲學之不足的意義下成為有意義之思想。而超驗多瑪斯學派(Transcendental Thomism)則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多瑪斯思想之一。本書從新士林哲學運動的開展為論述起點.繼而探討二十世紀初期的新士林哲學發展.區分以馬里旦為主的傳統的多瑪斯主義、吉爾松的歷史多瑪斯主義.最後將焦點集中於討論多瑪斯思想的超驗進路。其中.馬雷夏(Joseph Marechal. 1878-1944)、拉內 (Karl Rahner. 1904- 1984)與郎尼根(Bernard Lonergan.1904-1984)為代表的超驗多瑪斯主義為其核心人物.三者各自發展了康德的超驗意識.並為從主體出發而找到人面向超越的固有傾向.具有理路一貫與謹嚴的特質.為當代天主教思想家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本書認為馬雷夏會通多瑪斯的實在論與康德的超驗哲學.建構了超驗多瑪斯學派.而拉內則開展了超驗神學.最後郎尼根則詮釋了科學的發展原理.開展了有說服力的超驗方法與神學。

95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邁向多元他者: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及其發展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本書收錄的二十二篇論文,共同環繞著沈清松教授所倡導的「慷慨外推,邁向多元他者」之實踐理念。沈清松教授在天主愛德的關係存有學基礎上,將「慷慨外推、邁向多元他者」具體發展成為具有可普遍化與可實踐性的現代規範性的行動準則,使道德規範能在真實生活的歷史脈絡中,發揮其指引行動的有效性實踐力量;使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不再只是基督教會的特殊意識形態,而是人類都能擁有的共同財富,進而重新賦予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新的生命力,一方面強化教會社會訓導的福傳功效,並為華人地區基督教信仰團體提供符合社會正義的合理論述與論據。另一方面,也企圖豐富當代中華新士林哲學的社會實踐向度。

95 特價4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理則學

錢志純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這本理則學,主要是根據亞理斯多德和士林哲學家的研究編寫而成的;可以說是一本「傳統的」理則學。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郎尼根論形上學方法:《洞察》第十四章釋義

關永中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本著作以郎尼根《洞察》第十四章〈形上學的方法〉做為探討核心.郎氏本章內容既分四個分段.本著作也按次分為四個部分如下:其一.哲學思維的分、合與轉機-歷代哲人即使意見「分歧」.到底彼此「吻合」在求真的前提下探討宇宙人生.以致在辯證中展望一「轉機」.其中蘊含著「反立場」之邀請「回轉」與「正立場」之邀請「發展」.一起指往「形上學」的落實與演繹。其二.形上學的定義──郎尼根以形上學蘊含「潛態」、「疑態」、「顯態」三重演繹:「潛態」提示人有徹底追問萬事萬物最後根源的傾向;而「疑態」則意謂在企圖道破萬物根基中隱身分歧的衝突;「顯態」則寓意人成功地把問題點化.而成功替形上學定義為實在的存有者之整全誘導性結構.指向終極的根源。其三.形上學方法──郎尼根以「認知者主體及其運作」來做為形上學方法的支柱.以「九重指引」穿梭於「三大程序」之間。其「三大程序」是為「體認程序」、「破立程序」和「運籌程序」三者.從中穿梭者「九重指引」如下:「心智體認」、「知識體認」、「校正」、「整合」、「古典法」、「統計法」、「生發法」、「辯證法」、「詮釋法」。其四.形上學方法辯證──郎氏參閱歷代哲人方法以作一辯證。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郎尼根論存有視域:《洞察》第十一至第十三章釋義

關永中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郎尼根以三個核心問題──「心智問題」、「知識問題」、「形上問題」-來演繹出《洞察》全書的脈絡.「心智問題/ Gnoseological Question」主要被回應在《?察》的前十章的?""郎尼根以三個核心問題──「心智問題」、「知識問題」、「形上問題」──來演繹出《洞察》全書的脈絡,「心智問題/ Gnoseological Question」主要被回應在《洞察》的前十章的行文內,可見於幾年前所出版之《郎尼根的認知理論──《洞察》卷一釋義》。《郎尼根論存有視域──《洞察》第十一至十三章釋義》探討企圖化解接踵而來的「知識問題/Epistemological Question」。「知識問題」:「認知中為何有如此的步驟產生?」郎尼根的回應是:因為有「認知者」在向「存有視域」開放,二者間的符應遂造就成「客觀義」,其中重點略述如下:「認知者/ Knower」──人是「認知者」,他不單認知外物,且意識到自己在進行認知,在求知中肯定自己為「認知主體」。「存有視域/ Horizon of Being」──人並非是一個封閉的獨我,相反地、他是身處世界,意向著萬事萬物的整體,總稱為「存有視域」。「客觀性/ Objectivity」──當「認知者」的認知內容「符應」著被認知的境界,則呈現客觀知識,邁向整全的真理。再者,「認知者主體」因應著其「經驗、理解、判斷、抉擇」過程,而演繹意識上的延伸;也就是說,「主體」在「感性知覺」中孕育「經驗」、建構出「經驗意識/ Empirical Consciousness」;又在心智上產生「理解」、而成就「智性意識/ Intelligent Consciousness」;也藉合理「判斷」、而形成「理性意識/Rational Consciousness」;更透過對善惡的「抉擇」、而自我塑造為「理性自覺意識/ Rational Self-Consciousness」。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郎尼根論形上學要素:《洞察》第十五章釋義

關永中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郎尼根《洞察》第十五章上溯亞里士多德形上學所陳述的「形質論」、「潛能與實現」、「四因說」等議題,配合了當代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而演繹了一套含括古今的形上學,內容勾勒出一個有條理的架構,替世間一切可透過「經驗」、「理解」、「判斷」、「抉擇」「思考」而掌握的存有者,組織成一個分門別類而又可綜合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完型,讓世人可按部就班地一方面提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可從比對中點顯出各存在物在世間所處的位置。也動態地用進化眼光來指出宇宙萬物演進的歷程和方向,藉此彰顯出萬物的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的狀態。共同指向那「止於至善」的目標。最後,筆者企圖用《禮記?中庸》「自誠名為之信」的論述來和郎尼根對談,以揭示郎氏說法的博古通今和融合中外。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郎尼根的認知理論:《洞察》卷一釋義

關永中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郎尼根名著《洞察》(Insight)一書共分二十章。前十章環繞著認知結構的「經驗」、「理解」、「判斷」等層面作反思。本書集中在《洞察》前十章的認知理論作釋義,藉此引介讀者起步探索郎尼根哲學的堂奧。

95 特價51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西天人合一論

羅光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本書簡要述說儒家、莊子、佛教、天主教四家的天人合一觀,再說明天人合一的意義,標明人生最終的目的,並宣示死亡的意義,死亡並非毀滅,乃是人的長生。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靈魂學

薛保綸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本書對於靈魂的探討,係從歷史、人類學、民俗學方面著手,以證明世界人類,自古迄今,莫不相信靈魂的存在。而後再以客觀的態度,本哲學科學的方法,對靈魂的意義、存在、性格和功能等作一一論述或證明。

95 特價16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聆聽的心:聖詠靈修省思與默想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聖詠》有如聖經的心跳脈動.是人和上主「我-?」對談的禱詞.是一群敬畏摯愛天主之人的心聲。每一篇聖詠都蘊含上主的慈愛憐憫和忠誠信實.讓詠唱祈求之人對上主充滿信心。《聖詠》各篇文體因情感表達和祈禱場合相異.或有讚頌上主、感恩天主恩典.或有表達個人和群體哀怨.或有傳達上主智慧教誨.或有信靠上主護佑。不論文體風格為何.每一篇聖詠的核心思想是上主.上主也臨在於聖詠和以聖詠祈禱的人心中。本書著重作者個人長年以來以聖詠祈禱默想的靈修領悟.是個人信仰生命之旅的珍貴見證。作者祈禱和寫作時.一直秉持「聆聽的心」.也鼓勵讀者以「聆聽的心」誦讀聖詠省思默想.精進靈修生活.相信深入寶山後.定不會空手而回。願眾人追隨達味腳步.讚美感謝上主.在祈禱和聆聽之中.與天主相遇。

95 特價33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主教氣神學與中華文明未來的發展(第一集)

鄭維亮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本書集結六篇天主教氣神學與中華文明未來發展之研究:1.王昌祉論士林哲學與天主教思想的本地化2.初探朱熹的「理-氣」宇宙論3.比較會通朱熹「太極」、《管子》四篇「道」及《大般涅槃經》「如來藏」4.初探輔仁學派使命:從基督宗教終極歷程切入5.中國氣神學:本地化、國際化、宇宙化6.以朗尼根超驗法檢驗天主教氣神學。書末附錄有發展天主教氣神學的原則。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基督氣論芻議

鄭維亮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本書「中心點」是一個「基督氣論芻議」。筆者嘗試以「多瑪斯之論述」本地化「氣神學」(Theology of Energy)的範疇,切入「基督論」,探討一下「宇宙基督」(Cosmic Christ)或「存有基督」(Esse Christ or Existence Christ)的新環節。其「起步點」是天主教傳統的「基督論」。「挑戰點」是把這中世紀以來較為靜態的、超越性的、非宇宙性的、非整體意識的、非神秘經驗的、日常不能參與基督奧體長大的「基督論」,更新為一個動態的、宇宙性的、整體意識的、神秘經驗的、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聯的、一般信徒能參與基督奧體長大的「基督論」。此外,本書的「轉捩點」是傳統數千年中華文化的「氣範疇」。藉著這「氣」的思維,才能順利發展本書的三個「突破點」,即(一)「存有性基督」;(二)「存有氣的救恩史」;以及(三)適合當今「太空時代」的「基督氣論」。最後,本書的「閃光點」是這「存有氣的救恩史」的「喜樂學」。願天主聖父「無限喜樂」,藉著基督「無限喜樂」,在聖神「無限喜樂」的氣圍內,充滿我們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甚至整個世界、整個宇宙,天主聖三「無限喜樂」永恒的喜樂及福氣!

95 特價3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艾克哈研究(修訂二版)

陳德光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艾克哈(Meister Eckhast,1260-1327)是基督宗教中古世紀狄奧尼修式神秘主義的代表人物。艾氏曾於巴黎大學任教,並擔任道明會重要行政職位。唯於年老望重時捲入異端紛爭,並因涉及28條異端命題定罪,身後以匿名方式影響後世。二十世紀艾克哈研究復甦,多次艾克哈成為東西方文化與神秘主義對比的代表,講道家亦把他道理當作避靜與默想的主題,艾克哈思想成為大家關心的一個議題。

95 特價2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若望.孟高維諾在華與其聖德聲譽

盧會存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天主教進入中國這個古老國度的真正肇始當為蒙古人統治的元朝時期。在這段時期內歷經幾任方濟各會士的努力,中國人開始接觸、聆聽並歸向福音。其中作為和成就最為突出者當屬若望·孟高維諾,為了福音的傳播,他不畏年高、不辭勞苦、面臨迫害毫不退縮,心甘情願的付出,直至把生命留在這片熱土之上。隨著蒙元帝國的湮滅,又因為後繼者的缺乏,孟高維諾開創的已經出具規模的傳教事業亦陷入了停頓狀態。我們不能因為幾個世紀以來的歲月流逝,而將這位開創中國教會傳教事業的偉大先驅給遺忘。他在中國傳教生涯中的具體工作及其生活的聖德方表,對後世之人有著深厚的教益。

95 特價1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尋徑

張光來  著
輔仁大學  出版
2023/10/31 出版

本書為大陸信德社、進德公益基金會、信德文化學會創辦人張光來神父的論文集。全書有文以載道,以文化人;服務奉獻,愛德見證;挑戰機遇,轉型發展;價值角色,對話合作;前輩足跡,曠野呼聲五部分。以個人的親歷,由此展開對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天主教在牧靈福傳、文化教育、公益事業等方面的深度思考。同時也對當今的宗教政策、神職與教友的培育,以及教會共融合一,“中梵”建交等問題做了有益而中肯的探討,其中各篇精闢的內容令讀者耳目一新,令人深思。從而放寬視角對中國教會走過了以往滿布荊棘的道路有了更新的認識,本文集將其題為「尋徑」,象徵著作者為了基督福音廣揚神州,一直在探索、尋覓、嘗試走出一條中國教會即將崛起的新路徑。

95 特價66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