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選輯收錄了四種明清《因明入正理論》珍稀注釋,即明・真貴《因明入正理論集解》、明・永海《因明入正理論會義》、清・慧善《因明入正理論略疏》,以及清・吳樹虛著、錢伊菴補、江了因手訂之《因明入正理論後記》,另附日本江戶・佚名《因明入正理論直解講記》一種,由陳帥博士與簡凱廷博士合作整理。這些文本之中,有些屬於初次發現,有些則雖曾被提及,但尚未得到學界足夠的關注,均有待於進一步的深入探究。此四種明清珍稀因明注釋為明清因明學術史的研究提供了意義重大的新材料,而另附的《因明入正理論直解講記》則可直觀地呈現當時仍保存有窺基《因明大疏》的日本江戶學僧如何看待明末復興的漢傳因明注釋,將視野拓展到中國之外的東亞地區。期盼本書的出版能夠對明清因明等領域的研究有所推進。
18世紀的東亞海域諸國,呈現錯綜複雜的互動局勢。向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正從古典學問的復權、和漢‧雅俗的對立,步入融合階段。自17世紀以隱元隆琦(1592-1673)為首的渡日華僧,為鎖國的日本帶來明朝流行文化後,不僅豐富江戶叢林文學之內涵,而在日刻意培養的門徒,時已成為傳承黃檗家風與中華文化的重要推手。堪稱「振起五山文學頹勢之碩英」的大典顯常(1719-1801),法接日本臨濟,在文學造詣上則深受中國黃檗禪的啟迪。本書通過對其生前重新補訂的最後一部詩文集《小雲棲稿》的斠理,希冀能夠映現自隱元禪師東渡近一個世紀以來,日本漢文壇喧嘩繁盛之面容,及明清宗教文化從移植走向共生的具體樣態。
18世紀的東亞海域諸國,呈現錯綜複雜的互動局勢。向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正從古典學問的復權、和漢‧雅俗的對立,步入融合階段。自17世紀以隱元隆琦(1592-1673)為首的渡日華僧,為鎖國的日本帶來明朝流行文化後,不僅豐富江戶叢林文學之內涵,而在日刻意培養的門徒,時已成為傳承黃檗家風與中華文化的重要推手。堪稱「振起五山文學頹勢之碩英」的大典顯常(1719-1801),法接日本臨濟,在文學造詣上則深受中國黃檗禪的啟迪。本書通過對其生前重新補訂的最後一部詩文集《小雲棲稿》的斠理,希冀能夠映現自隱元禪師東渡近一個世紀以來,日本漢文壇喧嘩繁盛之面容,及明清宗教文化從移植走向共生的具體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