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脇俊三台灣鐵道經典名作,中文版首度面世! 日本鐵道紀行文學第一人80年代台灣鐵道,全線踏破! 鐵道迷必讀的環島紀行珍貴的第一手文字紀錄上個世紀台灣景物的懷舊剪影戒嚴時期台灣社會的民情映現 非常感謝宮脇先生對台灣鐵路的熱忱,相信這本書的出版會讓老一輩的讀者重溫舊夢,也會讓新生代讀者更了解80年代的火車情景。讓我們一同搭乘這趟屬於宮脇俊三的台灣鐵路之旅,探尋那些隱藏在軌道上的珍貴回憶。(杜微/國營台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宮脇俊三是從鐵道運轉相對可靠穩定的日本來到台灣,因此在旅行中,常常可以看到無法依照他縝密時刻表安排的意外插曲──火車誤點、買不到車票、語言溝通造成的困難,通通寫在書中,而這些,就是他幫台灣在1980年所記錄下的時代片影。(洪致文/師大地理系教授.鐵道研究者) 書中內容能滿足現代鐵道迷的各種懷舊期待,幫助解謎莒光號餐車、對號特快的臥車編組,引領我們見識到糖鐵北港到嘉義的五分仔客車、阿里山林鐵中興號柴油車的運轉英姿,神遊多條現在早已停駛的支線風光,更不能錯過生動地描寫台東線軌距拓寬前「狹狹軌」光華號柴油車的飆速演出。(鄭銘彰/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 宮脇俊三是日本鐵道紀行文學的代表性作家,自幼熱愛鐵道,也熱衷鑽研時刻表,除了享受搭火車的樂趣,更樂於挑戰各種路線,憑藉著一股熱情、傻勁與狂氣,完成了許多在別人眼裡看來不可思議的鐵道壯舉。如他曾前後花費三年,完成總計約2萬公里的日本全國鐵道巡禮;也曾特別從北海道「繞遠路」前往鹿兒島,用整整34天完成一段比地球直徑還要長的「單程車票之旅」。 1980年6月,宮脇俊三抵台進行初次海外取材,目的是搭乘台灣鐵路局全線與阿里山森林鐵路。他一方面仔細檢索時刻表,搭遍自強號、莒光號、對號特快、平快車、普通車,甚至體驗了從高雄到台北的臥鋪車,另一方面也領略了有別於日本的乘車情調──油膩的火車便當、單手翻杯蓋的「奉茶」服務、車窗外的檳榔樹和香蕉園、開發中都市近郊的大型水泥廠與新建住宅,以及在他看來總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台灣人。 在高雄的飯店,他遇到了一直想幫他「叫小姐」的值班經理;在花蓮新站前,遇到日語流利、卻擔心他「包車去太魯閣」的承諾會跳票的計程車司機;在糖鐵北港站候車室,遇到了吐出檳榔汁、問他「今上天皇還活著嗎?」的香鋪老闆;在台東的飯店,則遇到了不拘小節的老闆娘,直接要女兒騎摩托車載他去用餐。 來台短短八天,搭乘最愛的火車,最難忘的卻是台灣的人情。台灣的影像從此在宮脇俊三的鐵道紀行中佔有一席之地,他的台灣書寫也成為我們探勘上個世紀鐵道風光、一窺戒嚴時期台灣風貌的最佳途徑。 本書特色.日本鐵道紀行經典名作首次在台翻譯出版。.同步收錄宮脇俊三最先發表的〈台灣鐵路千百公里〉(1980)、後續訪台所撰寫的〈台灣一周兩人三腳〉(1983)與〈台灣一周,全線開通〉(1994)三篇紀行文,完全網羅宮脇俊三的台灣鐵道書寫。.隨書附贈「宮脇俊三台灣紀行旅客列車時刻表1980」別冊,讀者可逐一對照,深入宮脇俊三的台灣鐵道之旅!
傳承600年歷史的底蘊 日本國寶級藝術家的「狂言」! 他是夢枕貘筆下安倍晴明的化身,花式滑冰選手羽生結弦請益的對象, 他是舞台上的中島敦與伊底帕斯王,影劇中的高杉晉作與哥吉拉, 他是當代最受推崇的表演藝術家之一,他是日本未來的人間國寶, 他是狂言師──野村萬齋 ※獨家收錄野村萬齋親撰臺灣版後記 ※附限量印刷簽名越前和紙扉頁&野村家名物「蜻蜓肩衣」典藏書卡乙張 「狂言」素有「笑的藝術」之稱,與「能劇」合稱「能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藝術之一,始自14世紀的室町時代,以詼諧逗趣的表演詮釋人性,廣受歡迎。 狂言中最重要的概念稱為「型」,是一種經過不斷模仿而習得的制式表現手法。演出時一擧一動都必須由固定的「型」來表現,彷彿電腦程式植入身體般,歷經徹底的程式化訓練,反覆著模擬與除錯的過程,最終成就精準如機器的演出⸺在這層意義上,狂言師正可說是一具「狂言賽博格(cybrog)」。 野村萬齋本名武司,是日本當代最負盛名的狂言師。出生於狂言世家,3歲初登舞台,至今不斷透過海內外公演與影視跨界合作推廣這項傳統藝術,致力為狂言開創嶄新視野。 在《狂言賽博格》中,他不僅從「身體」、「感覺」與「性質」三方面揭露狂言的本質,更忠實記錄了靑年時期的演出經驗與心路歷程,以及對傳統藝術的思維。 從武司到萬齋,從宿命到使命,在古典與現代、聲音與身體之間,本書將帶領你一探狂言賽博格的方法論與人間狂言師的半生記。 誠摯推薦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于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邱瑗/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 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依姓氏筆畫排序) 各界好評 唯有最不保守的人,才能傳承最古典的藝術。野村萬齋是與我們一起呼吸的同時代人,儘管曾有顆叛逆的心,六百年的表演技藝卻仍舊活在他的身體裡。這是一本讓我們深度了解日本傳統藝能的書,但你盡可以用一種出國旅遊的心情來閱讀。極力推薦!──林于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 他來自傳統又保守的日本藝能世家,從小接受的都是條條框框的格式化訓練,但他所發展出來的表演藝術形式卻是那麼地不羈、不拘格式。他以幽默風趣的口吻撰寫被賽博格化的狂言,又真性情地自傳式記錄編年史,他是表演藝術專業人與愛好者都應該認識的「呼吸當代空氣的狂言師」──野村萬齋。──邱瑗/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 「吾乃當地人」──2019年,野村家首度在臺三代同台演出,當野村萬齋一現身衛武營戲劇院,滿場觀眾爆出熱烈掌聲,傳達出對狂言、對萬齋的熱切期待。東京空運來臺的能舞台讓演員們的腳打拍聲聲作響,劇院裡迴盪著中氣十足的台詞,直至今日,觀眾的熱情仍留在衛武營。這本書,勾起當時的演出回憶,也讓讀者更深入了解日本傳統表演藝術「狂言」。──簡文彬/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