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是徽劇、徽墨、徽菜的發源地之一,更有「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之說。本書集結程慕斌、邵之惠、章灶來三位作者之力,藉抒發鄉愁幽思,展現績溪一地迷人的風土民情。座落在黃山與天目山的交界、長江與錢塘江的分水嶺的績溪,孕育出了胡適、胡雪巖等成就非凡的名人文士,也孕育出了績溪人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從辛勤的農村生活,動員全村人力的節慶活動,極需耐心、巧奪天工的木雕、石雕、墨模雕刻等工藝,餘音繞梁的績溪民歌,林立的書院、學校,到「十碗八」、「一品鍋」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動的地方特色料理,透過生動的散文妙筆,刻劃出績溪人的樸實和浪漫,以及他們心向家園的動人情感。
歙縣,乃古徽州府城所在地,擁有值得深入探索的豐富歷史文化。本書以散文形式,藉抒發鄉愁幽思,展現歙縣一地迷人的風土民情。首篇〈一方水土四鄉人〉,描寫東西南北四鄉鄉親的生活;〈站在高高的蜈蚣嶺上〉,敘述了住在層疊奇峰間的村民為開發鄉里所作的各種努力;〈飛布山〉、〈探訪箬嶺關〉,記敘自己訪遊當地的旅程;〈雄村種桂〉寫徽州人以經商科考榮耀故里的過去;〈那些文人尋訪過的歙縣〉,帶領讀者懷想李白、王世貞、郁達夫等人筆下的歙縣風光;〈一個接續徽州古道的人〉、〈一種傳統技藝的現代演繹〉,寫的是欲為家鄉盡一份心的文人巧匠……透過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文章,流露出張大文對於家園、對於文學的真摯情感。
黟縣,境內多山,與黃山相依,因李白的詩句而有「小桃源」之美稱。本書由兩位作者余治淮和劉菁蘭聯手合作書寫,藉抒發鄉愁幽思,展現黟縣一地迷人的風土民情。由於境內群峰連綿,黟縣長久以來得以保有世外桃源般的美麗景色及純樸人心,使人流連忘返。於是,小至逢年過節的童年回憶、令人垂涎三尺的土產料理,大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以布局嚴謹、錯落有致的村落古蹟聞名四方的西遞、宏村等,這些點點滴滴,都成為黟縣人的共同記憶。在字裡行間中,體現了他們對於黟縣這片土地的熟悉與濃厚的愛意,對於它漫長歷史的愛,對於它的今日面貌及未來可能性的愛,正因為愛之深沉,所以鄉愁之切身。
祁門,被稱為「中國紅茶之鄉」,所產紅茶聞名世界,與大吉嶺紅茶、烏瓦紅茶齊名。本書以祁門紅茶的尋根溯源為起點,藉山、水、天、地、人、城、茶等七大主題,抒發鄉愁幽思,展現祁門一地迷人的風土民情。鄭建新走入山林,尋找年代久遠的茶園,書寫童年裏那些與擔負運輸茶葉要務的水路有關的點滴回憶,因這片土地上經歷過的動盪歷史和人們打拚生活的辛勤努力發出由衷感歎,探訪這座發展與遺跡並存、新舊面貌夾雜的古老縣城,敘述祁門茶葉從開發到最終得以躍上世界舞臺的傳奇故事和現今正蓬勃發展的茶文化及旅遊、美食等相關產業。完成祁門紅茶的尋根之旅,也表達了自己對於故鄉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