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漸漸成為身心科醫師《人醫》作者,楊明仁醫生,二○○七年秋天,離開醫學中心,投身基層開業。對於投身基層開業,首要面對的挑戰便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專業方向,是精神科還是身心科? 一個科別,兩個名稱的差異。「精神科」,強調疾病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關係。「身心科」,強調疾病與心理和生理之間的相互影響。治療「身心症」的關鍵在於,不僅要能判斷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態,更需掌握造成壓力之社會心理問題的角色。身心相互關聯,身體症狀不僅只是單純的心理防衛機制,更是潛意識的顯現。透過這些症狀,可以與深藏於意識中的創傷經驗連結,從而進行適當的治療。《人醫 成為身心科醫師》結合中西醫心理治癒的理論與技術,推陳出新、發展成一門新的心理治療學派。身心的健康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複雜系統中的動態平衡。治療疾病不能僅關注局部症狀,更需從整體出發,調節身心互動。這也呼應了傳統醫學強調的「形神合一」,重視情緒、生活方式等對健康的影響。不論是從西醫或是中醫,深入探索來訪者的心靈世界,給予溫暖的撫慰和支持,以幫助他們恢復身心健康更是本書強調的軸心目標。因此,真正的療癒不僅僅是消除身體的病痛,更是撫平心靈的創傷,期許每位讀者皆能透過《人醫 成為身心科醫師》,讓你我都能成為自己的身心科醫生,並且重新找回生命的完整與平衡。
上醫治未病 中醫治欲病 下醫治已病 春秋時代,被稱為當代神醫的扁鵲,已提出「上醫、中醫、下醫」的詮釋,主要強調,病症如果有可能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狀況,就應該提早治療預防;以「後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預防學,「下醫」才做臨床的處理與治療。 醫學博士楊麗華醫師,出身中醫世家,不僅家學淵源,更為父親楊守田醫師正式收徒的第十代弟子,打破祖傳師授「傳子傳媳不傳女」的傳統。長年來臨床經驗豐富,廣受世界各地保健講座邀約,更不斷地提升進修,嘗試以各種好學易懂的保健方式向大家介紹推廣,遵循「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病後防復」的古老醫理。 楊醫師深入淺出,自創多首口訣,搭配各類圖表,致力宣導如何運用自己的雙手,順應四季天時.根據每日時辰,為自己進行最有效的經絡穴位養護調理,不僅僅為達到「上醫治未病」的養生學,更推崇每個人不只關心家人,更要關愛自己,為自己打造內外的活力與自信! ◎書封設計保健口訣小書簽,隨手保健好Easy
上醫治未病 中醫治欲病 下醫治已病 春秋時代,被稱為當代神醫的扁鵲,已提出「上醫、中醫、下醫」的詮釋,主要強調,病症如果有可能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狀況,就應該提早治療預防;以「後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預防學,「下醫」才做臨床的處理與治療。 醫學博士楊麗華醫師,出身中醫世家,不僅家學淵源,更為父親楊守田醫師正式收徒的第十代弟子,打破祖傳師授「傳子傳媳不傳女」的傳統。長年來臨床經驗豐富,廣受世界各地保健講座邀約,更不斷地提升進修,嘗試以各種好學易懂的保健方式向大家介紹推廣,遵循「未病先防,即病防變,病後防復」的古老醫理。 楊醫師深入淺出,自創多首口訣,搭配各類圖表,致力宣導如何運用自己的雙手,順應四季天時.根據每日時辰,為自己進行最有效的經絡穴位養護調理,不僅僅為達到「上醫治未病」的養生學,更推崇每個人不只關心家人,更要關愛自己,為自己打造內外的活力與自信! ◎書封設計保健口訣小書簽,隨手保健好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