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健 類別 ,共計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5期:中醫在台灣II

本刊在台灣醫界是少數發行近半世紀年的紙本刊物,近三年來,台灣挺過了疫情的考驗,也因為中研院選出第一位中醫院士與清冠製劑的研發,中醫學界取得了戰後史上前所未有的高能見度。秉持著造福群眾、發揚中醫懸壺濟世的精神,為後世中醫、台灣醫學人文發展盡一份棉薄之力。《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5期主題為「中醫在台灣II」,共收錄八篇專文,主題涵蓋台灣醫療史上的信仰醫療與文化概述、中醫藥發展法之時代意義與展望、明清時期的台灣中醫藥發展史、中藥濃縮製劑(科學中藥)在台灣的研製與使用、桃園大溪地區口述訪談所見之中醫藥文獻概述、中醫學教育者群像、林昭庚院士醫療行政足跡革新與影響、當代台灣醫家陳勝崑醫史寫作勾勒出中醫的樣貌。

特價4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5期:中醫在台灣II

本刊在台灣醫界是少數發行近半世紀年的紙本刊物,近三年來,台灣挺過了疫情的考驗,也因為中研院選出第一位中醫院士與清冠製劑的研發,中醫學界取得了戰後史上前所未有的高能見度。秉持著造福群眾、發揚中醫懸壺濟世的精神,為後世中醫、台灣醫學人文發展盡一份棉薄之力。《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5期主題為「中醫在台灣II」,共收錄八篇專文,主題涵蓋台灣醫療史上的信仰醫療與文化概述、中醫藥發展法之時代意義與展望、明清時期的台灣中醫藥發展史、中藥濃縮製劑(科學中藥)在台灣的研製與使用、桃園大溪地區口述訪談所見之中醫藥文獻概述、中醫學教育者群像、林昭庚院士醫療行政足跡革新與影響、當代台灣醫家陳勝崑醫史寫作勾勒出中醫的樣貌。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中醫醫史發展與展望: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 第三十一卷 第一期

翰蘆圖書  出版
2025/01/17 出版

本期主題「中醫醫史發展與展望」,共收錄9篇文章以及1篇總清單,文章作者群涵蓋美國、中國、韓國、台灣的醫藥衛生與史學法學專家學者群,並且結合由本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之『世變中的醫療史與疾病史』國際研討會傑出研究論文。本專輯內容涵蓋經方、東亞韓國醫史研究、台灣漢詩醫文研究、日本時代以降的中西醫病名對照專書、杜聰明博士、林昭庚院士、登革熱中西醫防治、養生書研究等,特別是以醫史角度切入到臨床醫學與其他各面相。希冀各界先進的稿件,俾使更多人能受益於中醫臨床醫學。

特價5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中醫醫史發展與展望: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第三十一卷.第一期

翰蘆圖書  出版
2025/01/17 出版

本期主題「中醫醫史發展與展望」,共收錄9篇文章以及1篇總清單,文章作者群涵蓋美國、中國、韓國、台灣的醫藥衛生與史學法學專家學者群,並且結合由本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之『世變中的醫療史與疾病史』國際研討會傑出研究論文。本專輯內容涵蓋經方、東亞韓國醫史研究、台灣漢詩醫文研究、日本時代以降的中西醫病名對照專書、杜聰明博士、林昭庚院士、登革熱中西醫防治、養生書研究等,特別是以醫史角度切入到臨床醫學與其他各面相。希冀各界先進的稿件,俾使更多人能受益於中醫臨床醫學。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4期:中醫在台灣

林昭庚  著
翰蘆圖書  出版
2023/07/31 出版

本刊在台灣醫界是少數發行近半世紀年的紙本刊物,近三年來,台灣挺過了疫情的考驗,也因為中研院選出第一位中醫院士與清冠製劑的研發,中醫學界取得了戰後史上前所未有的高能見度。秉持著造福群眾、發揚中醫懸壺濟世的精神,為後世中醫、台灣醫學人文發展盡一份棉薄之力。《中國醫藥研究叢刊》第34期主題為「中醫在台灣」,主題從台灣早期原住民的醫療到近現代台灣中醫醫療法律,及現今COVID-19的現代中醫抗疫,勾勒出中醫的樣貌,讓讀者能全方位了解中醫發展沿革。

特價4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智慧醫療與法律

陳鋕雄  著
翰蘆圖書  出版
2021/01/08 出版

智慧醫療是新興重要生醫發展領域,歐美各國均積極投入,在2020年COVID-19世界疫情突發巨量醫療需求下,智慧醫療更扮演關鍵角色。新科技產生,帶動新法律議題的挑戰。產品開發過程之初,要產生足夠醫療資料以進行機器學習,就需要解決個資隱私權問題。 產品產生後要經藥證機關查驗登記,其涉及產品查驗登記要兼顧效率與驗證安全與有效性的兩難。上市後要考慮產品責任及醫事人員使用上的責任分配。更重要的是,智慧醫材並不只是單純醫材技術的改變,更涉及應用端醫療系統的改變。在COVID-19疫情發揮關鍵角色的遠距醫療與行動醫療,在我國法界尚乏關注。一個對智慧醫療友善、善用智慧醫療長處的醫療法制,可以對國人提供既有結構難以產生的巨大益處。更重要的是:智慧醫療將帶動「醫療體系2.0」,形成未來以數位科技為主的新生醫機構生態系。 本書主要是對智慧醫療主要法律議題進行產品全生命週期、鳥瞰式的觀照,透過歐、美、日等國與我國的比較分析,點出我國發展智慧醫療的法制癥結,並指出在法制修改前,投入此領域之公私立機構可以採取的行動策略。全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遠距醫療法制,由我國立法史及外國比較法,檢討運作條件與責任認定;第二部分是醫療健康資訊之跨機構合法利用,包括政府持有公眾健康資料之開放研究利用、商業利用、公共目的利用、行動醫療隱私權政策檢討等;第三部分是上市智慧醫療產品的法律問題,包括臨床輔助診斷軟體之上市管制、產品瑕疵責任、演算法可專利性等。貫穿本書的重要觀念是:智慧醫療不同於過往各種生醫科技的創新,是體系關係而非僅是單一科技的改變,需要新的管制思維與有效的執法機制。本書期望為智慧醫療技術開發者、產業推動者、政府決策者、醫事法律從業者提供決策與行動參考,帶動關鍵法律議題的深入討論與法制創新。

7 特價50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