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其實可以說是一場賭注。 在面臨生死的關頭, 無論之前的人生是多麼多采多姿或是平凡無奇, 我們所賭的籌碼就只是「選擇」之後的結果。 「在爺爺生命的選擇上,身為他的親人,我們『選擇』的是『放棄急救』。並不是不希望爺爺能夠繼續活下去、繼續他的生命旅程,而是我們希望爺爺可以不再受苦受難,希望他可以擺脫身體上的痛苦,希望他可以在另一個世界裡過得舒適、過得自在。即便我們無法看到、無法參與,我們仍這麼期盼著。」——古荏瑄 「即使到現在,有時候在路上看到與弟弟相仿年紀的小男孩,我仍會忍不住去想弟弟現在在做什麼呢?或是這個年紀的他會是什麼模樣呢?但我已經不會再感到悲傷了,我只是很想念他而已。人們總說時間會沖淡一切,它雖然沖淡了那些痛苦和悲傷,卻同時將關於弟弟的一切變得模糊。我知道這是無可避免的,這樣的改變,是為了能讓我們更堅強地往前走。」——王筠棋 「當你身為那位掛著聽診器、打著病歷的白衣人時,能否設身處地將自己的心境與接到病歷報告的患者及家屬作連結?讓宣告病情對你而言不再只是一件例行公事,而能讓患者在接收到充分的訊息之餘,也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支持與陪伴。而這,是身為一位醫生最重要的一堂課。」——盧君懿
如果一個人引以為傲的能力, 都有可能會被疾病給奪走, 那真正證明我們存在過、我們生活過的證據到底是什麼? 是記憶嗎?失智症已經證明記憶不是堅不可摧。 是金錢嗎?在死後,我們也無法將財產帶走。 是美麗嗎?時間告訴我們美麗只是表象。 我想,答案已經呼之欲出——是愛。(李其恩) 本書藉由敘事醫學相關作品的集結,期盼讀者能有機會透過疾病敘事的閱讀,聆聽他者(the other)的聲音,了解每位病患、家屬、與醫療工作人員所處之困境、兩難與無奈。透過良善的醫病溝通模式,減低病患、家屬,甚至醫事人員的悲傷與無奈,並重新建構其價值觀以找到個人生命意義以及情感歸屬與出口。 ------------------------------------------------------------------------------------------- 「我們一生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是名望、財富,還是不枉此生? 這個問題始終沒有解答。生命是多麼的不可捉摸,無法預測。我們好像只能循著脈絡,懵懂地向前,往自己的目標走去。我開始對生命有更多的體認,我告訴自己要珍惜當下的所有,不執著於那些散落的,對那些在生命旅途中拾獲的備感珍視。認真地活過每一個當下,把握好機會,經營每一段情感。」——柯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