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與同安 金門雖為蕞爾島地,自古文治武功卻蜚聲遐邇。先民自晉時中原皮蕩,避五胡入浯闢墾,唐時設監牧馬,成為戢騎供應地;宋時朱熹主簿過化,文風興盛,歷代人才輩出;明未鄭軍據島抗清,並為轉進台灣驅荷之跳板,現時又為戰役紀念國家公園文化聖地,草闢迄今,凡一千六百餘年,歷代姓族之移入,匯聚諸多中華燦爛文化。 <金門與同安>從金門進士、名宦、鄉賢遺留在同安的寶第、墓葬、祠堂、碑坊、石雕、碑刻等文物古蹟以及區域沿革、宗族徙居、婚姻嫁娶、歲時習節、物產婚俗、教育科舉、民間俚語等方面,介紹金門與同安史緣久、地緣近、血緣親、語緣通、文緣深、神緣合、俗緣同、商緣廣的八緣之親,為閩台人士尋根必讀。
金門影像紀事 史前時代,金門海岸平原地形上,即己出現聚落型態。 隨著距今約六千年前金龜山遺址及距今約四千前浦邊址的發現,把金門的地景空間推向一個遠古的記憶。 從歷史來說,金門的開關,起源於東晉五胡亂華,蘇、陳、吳、蔡、呂、顏六姓自中原避居而來。唐、未,金門從牧馬區沿革至設立都圖;元、明,由浯洲場發展到公門所城;明鄭、清世,自東征台灣基地到總兵署海防重鎮。民國四年,金門正式設立縣治以來,迭經日據八年、國共冷戰對峙,使得金門的土地、歷史、人文、軍事彼此緊密地纏結為一體,邊界島與的特殊性各,因而開展。 「金門影像紀事」透過文朵與圖像所呈現的,是歷史、風土,是烽火、兩岸,也是當代邊際島嶼的邊緣情懷。 作者簡介 楊樹清,祖籍湖南省武岡縣高沙市,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日出生於福建省金門縣燕南山古區村。歷任:澎溮建國日報記者、間日報駐台特派員暨鄉訊版主編、社論主筆,金門報導社社長、「金門學」總編輯。
金門社會觀察 金門雖為蕞爾島地,自古文治武功卻蜚聲遐邇。先民自晉時中原皮蕩,避五胡入浯闢墾,唐時設監牧馬,成為戢騎供應地;宋時朱熹主簿過化,文風興盛,歷代人才輩出;明未鄭軍據島抗清,並為轉進台灣驅荷之跳板,現時又為戰役紀念國家公園文化聖地,草闢迄今,凡一千六百餘年,歷代姓族之移入,匯聚諸多中華燦爛文化。 楊樹清參與推動金門事務多年,對金門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及兩岸關係所扮演的角色,都有著一定程度的紀錄、觀察與理解,透過《金門社會觀察》一書,為金門現代化的意義提供了「金門主義」新的詮釋與發展的可能。 作者簡介 楊樹清,祖籍湖南省武岡縣高沙市,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十日出生於福建省金門縣燕南山古區村。歷任:澎溮建國日報記者、間日報駐台特派員暨鄉訊版主編、社論主筆,金門報導社社長、「金門學」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