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一書的主人翁眾說紛紜,大體上可歸類為二:一說,此書乃蘇秦就自己所實踐的外交謀略彙集之後,並以虛構的人物「鬼谷子」來烘托其神秘性。一說,為周陽城之士王栩,潛居鬼谷,能通天徹地,不但精日星象緯且博兵學,更善遊學、修養心性。其藉鬼谷棲身,偶爾入市為人占卜,所言皆應驗如神;慕名者眾,然先生擇人甚嚴,資質平庸者不得入其門。其弟子中以擅長兵法的孫臏、龐涓及善遊說的張儀、蘇秦最著名。蘇秦自離谷後,發揚其遊說之說,欲結六國以孤秦勢,未料,終因反覆不忠而被暗殺於齊國。史官記載:季子周人,師事鬼谷;揣摩既就,陰符伏讀;合從離橫,佩印者六;晚節不終,燕齊反覆。《鬼谷子》自古以來被世人視為情報參謀工作者所不可或缺的典籍,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尤其在今日經濟掛帥以情報、資訊為主流的時代,愈來愈多人視企業為「經濟戰爭」,無形中,人與人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國與國之間,刺探機密與打擊士氣之事層出不窮。德國史學家、社會政治家施賓格勒,曾高度評價鬼谷子的智謀,並且強調它在當今國際激烈競爭中的借鏡。被稱為當代縱橫家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也稱讚施賓格勒的觀點。在人類腳步日形急促,科學知識一日千里,情報需求日益迫切的情況下,鬼谷子受人重視的程度也日益增加。古代兵書的策畫、運營和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實用都有啟迪作用。
『孫子』與克勞傑維茲的『戰爭論』是東西方論戰的古典名著。 尤其是『孫子』,內容縱貫二千五百年,除了中國本土之外,是日本、東南亞等漢字文化圈所傳承的兵法書。而近年來不僅作為兵法的經典,也被認為是商場策略書或經營管理者、運作經營策略者的參考指南。當然,市面上『孫子』應用篇的商業叢書為數甚多。在美國電影『華爾街』一片中出現,想利用股票的內線交易獲取暴利的人物,引用『孫子』之言的場面,同時,甚至還有新聞報導指出,參與波斯灣戰爭的美國海軍隊員身上,帶有英譯本『孫子』的拷貝文件。 兵法書因閱讀者的取捨,可能變成兵法以外的經典,也可能是跳出古典的範疇,隨時提示我們因應問題的睿智的經世指南。 本書『百戰奇略』可說是集中國歷史所蘊育的兵法書(『孫子』為代表)的大成。本書將戰爭的原則分類為一百項,各以『孫子』『吳子』『司馬法』為首的兵法七書做縱橫的引用,也可說是中國兵法精髓的抽樣。一百項的原則由賞戰、罰戰;遠戰、近戰;進戰、退戰等相反的對句構成,暗示著戰爭原則的相對性。另外,文中還指出歷史上的戰例與一百項的原則對應,可說是各項原則的實例。 克勞傑維茲在其著述『戰爭論』中如此記載: 「歷史上的實例,一般都是說明許多事項,然而,除了戰爭內容的說明之外,它還具備經驗科學中最強的證明力。這一點在戰爭術中尤為顯著。」而『百戰奇略』藉由列舉一百項的原則對應的各個戰例,除了可證明原則之外,還具備做為歷史讀物或戰記的趣味性。 這是一本編排井然有序的兵法書,也是標題『百戰奇略』的由來。
二十一世紀來臨的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世界固然如此,就是我們的國家、商場、家庭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也莫不隨著而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這樣,更導致人們價值觀的不同,這些改變來得如此迅速而劇烈,所以在人與人相處的人際關係上,造成了難以調適的困難。 對這樣的情形,我們該採取什麼因應措施,才能使自己能有個圓通、順利的人生呢?我們以為古籍將能為我們提供許多資訊和答案。 所謂﹁鑑往知來﹂,即明識往事,可以推知未來。例如,我們閱讀史書,多識古事,可以鑑往知來,有助於做人、做事,甚至為政治國。 在古籍裡,無論歷史著作、文學作品、哲學思想、處世訓誡,或兵法,都是經過激烈的政治環境的變化過程而完成的,因此,書中的人物透過作者的文筆,呈現出來的思想,是很可以作為我們參考的。何況,這些古籍都經過悠久歷史的考驗,而被流傳下來,自然最能為我們提供適應生存與變化的學問。 另外,古籍作品的可貴在於,在這些著作裡,它雖然表現出彈性的風貌,以期能適應中國長期以來政治變化多且大的環境,但是,在這些著作的精神裡層,每一部不同的書籍,都還保持著它們自己的主觀性的個性。 對現代的人們而言,我們所要探討的主題之一,是有關於心的問題。 ……被周圍物質環境所包圍的空虛的心。 ……很難再以合理的方式去抓住人們的心。 生活在今天的社會,雖然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是,許多人多多少少曾遭遇過有關心靈的問題。而在這一方面,古籍是能有所幫助的。因為,時代、社會制度雖然在改變,然而人的心靈卻終究是不大有變化的,而古籍卻能幫助我們透徹的了解到心的深處。 這就是為什麼在醫藥如此發達的現代,而中國醫藥的方法仍被世人重視的原因。中國的醫藥重於改變體質,可以使現代醫學難以治療的慢性病痊癒。我們以為,古籍也能將現代人有病的心,予以治癒。 這套叢書就是以這樣的觀點,將歷史、思想、文學等古典作品集合起來,希望給現代社會帶來一些貢獻。 古籍相當繁多,我們擇取與現代社會有關的作品,並從此作品中選出意義較深的名言,加以解釋和說明,這也可以說是抽取精義的一種作法。 經歷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考驗的先人的遺產,若對今日社會人心的智慧有所啟發。或以之作為人生的指南針,為人們帶來些心靈的安靜,或對諸位有任何幫助,這是本叢書出版者最高興和光榮的事。
在二十一世紀來臨的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世界固然如此,就是我們的國家、商場、家庭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也莫不隨著而有了很大的改變,因為這樣,更導致人們價值觀的不同,這些改變來得如此迅速而劇烈,所以在人與人相處的人際關係上,造成了難以調適的困難。 對這樣的情形,我們該採取什麼因應措施,才能使自己能有個圓通、順利的人生呢?我們以為古籍將能為我們提供許多資訊和答案。 所謂「鑑往知來」,即明識往事,可以推知未來。例如,我們閱讀史書,多識古事,可以鑑往知來,有助於做人、做事,甚至為政治國。 在古籍裡,無論歷史著作、文學作品、哲學思想、處世訓誡,或兵法,都是經過激烈的政治環境的變化過程而完成的,因此,書中的人物透過作者的文筆,呈現出來的思想,是很可以作為我們參考的。何況,這些古籍都經過悠久歷史的考驗,而被流傳下來,自然最能為我們提供適應生存與變化的學問。 另外,古籍作品的可貴在於,在這些著作裡,它雖然表現出彈性的風貌,以期能適應中國長期以來政治變化多且大的環境,但是,在這些著作的精神裡層,每一部不同的書籍,都還保持著它們自己的主觀性的個性。 對現代的人們而言,我們所要探討的主題之一,是有關於心的問題。 ……被周圍物質環境所包圍的空虛的心。
在論語這一本書中出現的人物很多,除孔子之外,有孔子的許多弟子、齊、陳、衛、楚、魯等國的國君、大臣及賢士、隱者,甚至還有些知名的村里之人,連孔子兒子幼年時代的朋友,也曾在書中出現。 這些人物,有的自始至終是書中的常客,有的只露了一次面,就全本『論語』來看,扮演著與臨時演員一樣的角色。 除了人物多,為『論語』中的特色之外,而且每一個人物各具自己的人格、個性。或也可以說,透過一章一章的對話,已充份凸顯了那些人物,使他們有了鮮活的生命。不僅如此,論語這本書,更是採取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展開討論。 這書的中心話題之一是有關「仁」的討論。在論及仁的意義時,孔子用以答覆顏回的答案,只適用於顏回,而在答覆子路時,就用了只適合於子路的答案。 孔子對不同的弟子,給予不同的指導和訓誡,這是多麼令人驚異啊!更不止於此,論語書中,孔子的每一個弟子,如子貢有他獨特的講話語氣;子路也有他不同於其他弟子的神態,其他眾多弟子,莫不如此,而彼此之間是絕不混亂的。 像這樣的情形,如果是出身某人的著作,經過一番慎重的處理,自然是有可能的,但是,『論語』是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經過很多人的手所編纂而成的,竟然也呈現出人物的多樣性,是很不可思議的。 論語是像這樣,以多種多樣的人物,多種多樣的主題,且沒有什麼順序,彷彿是任意排列的,所以,讀者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去看這本書,而且翻看其中的任何一頁,都不致有不能繼續下去的困擾,使讀者有充分閱讀的自由。 由多樣的人物和主題,隨意的排列,這些性質組成了論語這本書,所以,當你讀這本書,有如品嚐一道「什錦大拼盤」,這是其他古典書籍所沒有的特徵,也是論語具有吸引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