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黑暗」為主題,描述一群住在洞穴裡的生物Kimomo,從未見過陽光,甚至將洞穴外的世界描述成「魔神仔」充斥的恐怖世界,直至主角Donmomo冒險一時貪玩不小心離開洞穴、看見太陽,並將「光」帶回洞穴,引起同伴的好奇心,但人言可畏,有些Kimomo隨意傳言Donmomo所言為假,發現新世界並樂意分享的Donmomo終至被視為異端…… 本書故事本身有許多值得進一步探討及思考的地方,但在語言使用上,卻是簡單而口語化的台語詞彙,如本書書名「暗mi-moo」,即為許多幼兒開始學習「光亮、黑暗」時必然會接觸到的台語特色詞。讀者跟著Donmomo經歷一段探尋光亮卻又遭逢黑暗的旅程, 從「暗mi-moo、金爍爍、講白賊、魔神仔」等簡單卻充滿意境的詞彙裡學習成長。 本書內文主體用「漢字、羅馬字並陳」的方式呈現,在附錄一,有全羅馬字版供讀者參考。羅馬字是學習台語文字一項重要的工具,可以完整記錄台語的語音,也是台語文字歷史悠久的一套系統。附錄二的部份,則將台語原文譯成英語,用雙語對照的方式呈現,除了可以學習英語,更讓大小讀者體會多元社會裡多語並陳的可能及必要。 ※本書榮獲國藝會出版補助
本書從小白兔(兔仔囝)、小鳥(鳥仔囝)的視角出發,描述一隻走失的小鳥,在小白兔的協助下,踏上尋找媽媽的旅程。小鳥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種鳥,只知道爸媽羽毛的顏色,於是在這個線索下,小白兔沿路看到不同的鳥,都向前詢問「你家的小孩是否走失了?」幾番詢問,才得知小鳥可能是溪邊台灣藍鵲(長尾山娘)的小孩。來到溪邊,小鳥終於看到自己爸媽,開心地大叫,一家人也團圓了! 本書最大的特色,為用手繪的風格,忠實畫出各種不同鳥類的特點,在小鳥沿途尋找媽媽的路上,帶著讀者一起認識不同的鳥類。故事中提及的鳥類,都是台灣在地的特色鳥種,既是如此,這些鳥類自然擁有相對應的台語名稱。如今,華語是學校體制中的主要語言,這些台語鳥類名稱,在教學體系中甚少提及,殊為可惜。 語言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亦蘊藏該文化對自然萬物的心靈認知。本書透過簡單的故事,用在地的語言講述在地的動物,重新拾回祖先對這些生命的理解方式。為了讓讀者進一步認識這些鳥類,本書在故事之外,還特別設計了「鳥圖鑑」的單元,用圖文對照的方式,簡要介紹這些在地鳥種的生活習性。 ※本書榮獲文化部本土語言創作及應用補助
小隱士是誰?他為何想要一個家?故事的開頭沒有馬上解答讀者的疑惑,只見尋常的夏日景象,動物與人們在各自家中,躲避即將襲來的颱風。直到開始下雨,才看到主角——寄居蟹(寄生仔)。住在養樂多罐子的寄居蟹,躲在潮間帶石縫歌唱,夜深了,星星邀請他出來玩耍。於是寄居蟹不顧父母的警告,離開石縫,來到沙灘手舞足蹈。腳步聲逐漸靠近,寄居蟹才意識到,在劫難逃了! 小女孩拾起寄居蟹,從盒子中拿出五個鳳螺殼,向寄居蟹道歉,這才娓娓道來。原來,小女孩(囡仔姊)曾經將夜市買來的寄居蟹當成玩具,竟然害死寄居蟹,從此愧疚不已。這是一個省思生命、人與自然的故事,文字儘管平鋪直述,卻有著多元的視角與細緻的形容,值得讀者細細品嚐。直至最後,才明白,所謂的「小隱士」,就是寄居蟹,而這個名稱也似乎意味著更深刻的意涵。 本書設計為給國小中、高年級學生閱讀,文字上有許多細節需要親子共同思考。語言表現上也更有層次,有許多台語特色的疊字詞運用,如「kòng-kòng叫、pho̍k-pho̍k落、tsha̍p-tsha̍p-nih」,故事中亦提及許多與沙灘生態有關的詞彙,搭配細緻而有線條的圖片,讓讀者更能進入故事,也有助於學習部分較為困難的台語詞彙。 本書為2017年「阿却賞」兒童繪本徵選的得獎作品。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所舉辦之「阿却賞」比賽已有二十年歷史,為國內最具指標性的本土語言創作獎項。考量市面上優質兒童台語繪本數量稀少,為讓家長們有更多優良的兒童讀物選擇,並期使母語生根於國家未來之主人翁,自2015年起,阿却賞特別徵選台語繪本故事創作。業經專業評審後之得獎作品,與美術工作者合作,委由台語傳播企業有限公司出版。希望在華文、英文充斥的繪本市場,開創出不同以往的嶄新面貌。 ※本書榮獲文化部本土語言創作及應用補助
故事以一場大雨開頭,主角A-h?ng撐著一把小紅傘要回家,沿途遇到了許多怕冷的小昆蟲,紛紛向他求救。有蟬、蜻蜓、蝴蝶、金龜子、蜜蜂、獨角仙,善良的A-h?ng讓昆蟲們跟著他回家遮風避雨、一同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A-h?ng和昆蟲們聊天,昆蟲一一說出自己的生活、喜好、害怕的事物……A-h?ng認識了昆蟲們的生活,也歡迎他們有空再來玩! 本書故事單純、充滿童趣,簡單的語句不斷重複,卻用不同的關於冷的台語詞彙來呈現,像是:「足寒、寒kah phih-phih掣、寒kah sih-sih顫、寒kah擋袂牢」,讓兒童學到豐富而有層次的詞彙。此外,這些常見的昆蟲,華語名字習以為常,倒是台語名字很陌生,透過本書,也能讓我們認識昆蟲們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老祖宗們稱呼他們的方式。 本書內文主體亦採用「漢字、羅馬字並陳」的方式呈現,在各頁的下方,則提供該頁文字的全羅馬字版本。台語漢字文白異讀、一字多音的情況極為發達,全羅馬字是學習漢字難字發音很好的參考工具。此外,本書繪者用心地採用手繪文字的方式,替過往因支援字體較少、缺乏變化的羅馬字增添不少風采,亦是可看之處。 ※本書榮獲國藝會出版補助
主角A-tshiu炊了一籠香噴噴的蘿蔔糕,沒想到蒸籠一開,竟然缺了一角!她決定要找出兇手,沿途她遇到狗、兔子、小豬、老鼠、蒼蠅、松鼠,反覆問「是不是你偷吃的?」卻始終問不出所以然,直到看到長長的螞蟻隊伍才知自己中了調虎離山之計。後來老螞蟻趕緊向A-tshiu賠罪,大家也集體總動員幫A-tshiu再炊一籠蘿蔔糕,才發現,螞蟻偷吃之前就已經缺一角了!? 本書故事宛若短篇推理故事,開頭先教讀者如何炊蘿蔔糕,隨後便展開一連串緝兇過程。和阿?賞台語繪本第二冊《來???》相仿,作者透過重複的問句、不同的詞彙「興食、gia?n食、sa?i食」帶孩子認識敘述愛吃程度不一的動詞,更有「phi?nn-phe?nn喘、喙瀾khok-khok-tin」這般生動的台語形容詞,加上懸疑的劇情及可愛的插圖,讓大小朋友在順暢的閱讀中自然地認識各式各樣的台語詞彙。 本書內文主體採用「漢字、羅馬字並陳」的方式呈現,在各頁的下方,也提供該頁文字的全羅馬字版本。文字上,則採用部份手繪文字、部份電腦字型的呈現方式。手繪文字部份結合圖片,閱讀效果更為活潑,遇到不同大小的動物時,A-tshiu對話的視角也跟著變化,是極有層次的畫作,讓原本就鮮明的語言表現更加活靈活現、相互輝映。 ※本書榮獲國藝會出版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