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偶拾——京崑篇》刊行後,好應輪到其他劇種出場。歷年論及其他劇種的拙文,已於過去半年按照劇種整輯成篇,並題為「粵川越亂彈篇」。題內「粵川越」三劇,當然一看便知,毋容說白,但「亂彈」則不好懂。究竟所指何劇?過去幾十年,除了京、崑、粵、川、越五大劇種,我還寫了很多其他大大小小劇種的文章。基於敝帚自珍的心懷,以及純然殷盼戲友藉此多些認識其他劇種,於是把一疊疊關乎婺劇、黃梅戲、甬劇、柳子戲、儺戲、徽戲、揚劇、紹劇、贛劇、河北絲弦、湘劇、祁劇、皖南目連戲的拙文編整,然後合成一篇。由於劇種眾多,不好歸類,只得權且將之合稱為「亂彈篇」,而取此詞的最廣義。為求簡約,書名副題定為「粵川越亂彈篇」。其實,除了「粵川越亂彈篇」,書內尚有「閩南粵東篇」,專門收錄關乎福建梨園戲和高甲戲,以及廣東潮劇、西秦戲和正字戲的拙文。由是觀之,書內涵蓋二十幾個劇種,務求讀者透過拙文,對各式劇種略有認識,而至此於我亦無憾焉。
猶記得拙著《學林踽樂》刊行之時,序言載明:「回望三十年硯田樂,以筆名塵紓所撰的戲曲文章,少說也有兩千篇,而以其他筆名寫就的音樂文章,又何止一千?雖然歷年愛看拙作的朋友不斷催促我把已刊文章結集成書,但老是提不起勁。或許,縈繞胸臆的那種闌珊之感,就是對戲曲以至音樂現況的無奈之嘆吧。惟有把疊疊文稿束之高閣,暫且免提。」詎料此語一出,隨即引起迴響。有些好友良言規勸,切勿打消刊行念頭;有些更進言鼓勵:既然評論文章多如浪疊,何不毅然輯錄付梓,為戲曲界稍留指爪?三十年來肩負弘揚戲曲之責,至今雖已自決終結,再不聞問,但年來所學所觀,所感所評,多已見諸筆墨,並已累稿成疊。大體而言,年來拙文可分三大類:導賞、評論、承傳教育。前者是介紹講解;中者是微觀評隲;後者是宏觀廣論。面對疊疊文稿,思量再三,何不稍留鴻爪,且按劇種劃分成若干篇,例如「京劇篇」、「崑曲篇」、「粵劇篇」,奉與戲迷同溯?然而,拙文委實多如浪疊,不得不分拆上市。因此,本集先呈「京劇篇」和「崑曲篇」,期與讀者共鑑。其他篇章,容後再奉。情非得已,諸君莫怪。
猶記得拙著《學林踽樂》刊行之時,序言載明:「回望三十年硯田樂,以筆名塵紓所撰的戲曲文章,少說也有兩千篇,而以其他筆名寫就的音樂文章,又何止一千?雖然歷年愛看拙作的朋友不斷催促我把已刊文章結集成書,但老是提不起勁。或許,縈繞胸臆的那種闌珊之感,就是對戲曲以至音樂現況的無奈之嘆吧。惟有把疊疊文稿束之高閣,暫且免提。」詎料此語一出,隨即引起迴響。有些好友良言規勸,切勿打消刊行念頭;有些更進言鼓勵:既然評論文章多如浪疊,何不毅然輯錄付梓,為戲曲界稍留指爪?三十年來肩負弘揚戲曲之責,至今雖已自決終結,再不聞問,但年來所學所觀,所感所評,多已見諸筆墨,並已累稿成疊。大體而言,年來拙文可分三大類:導賞、評論、承傳教育。前者是介紹講解;中者是微觀評隲;後者是宏觀廣論。面對疊疊文稿,思量再三,何不稍留鴻爪,且按劇種劃分成若干篇,例如「京劇篇」、「崑曲篇」、「粵劇篇」,奉與戲迷同溯?然而,拙文委實多如浪疊,不得不分拆上市。因此,本集先呈「京劇篇」和「崑曲篇」,期與讀者共鑑。其他篇章,容後再奉。情非得已,諸君莫怪。
★ 《月下簫聲》與《梅花操》作曲者、著名南音界大師、洞簫演奏家——吳孔團老前輩生前著作,珍貴手稿重現藝界!   此書是已故南簫演奏大師——吳孔團所編寫的樂書,女兒吳江娜整理,由淺入深教授南簫演奏的技法。   「記得父親的簫是黑色的,簫尾吊著一串紅色吉祥如意穗。   小時候的我好奇,小手托著快跟我一樣高的簫管,學著老父的演奏動作,妄想用力一吹就可以聽到簫聲,但無論用了多少氣,都沒辦法讓那管很『靚仔』、『帥氣』的黑色洞簫發出聲音。   父親看著因不當用氣令腦袋天旋地轉的我倒在床上,洋洋得意地笑著。因父親風雨無阻的日常練習,洞簫的簫聲在我從小到大的生命中不曾中斷,簫聲已深深植入『血脈』中。   在日常練習,父親很少一首曲子從頭到尾吹奏,大多數都是練習音階和指法,和某些難度大的樂句,所以印象中全是樂曲的片段。   直到得了父親樂團的排練盒帶錄音(其中的演奏我已上傳至YouTube),我才知道原來的樂曲是如此動聽,感人。   父親隨樂團去日本的演奏會,深得聽眾的喜愛。獨奏完畢,謝幕時,安歌之聲不絕,一首又一首,台下的聽眾一直鼓掌,不讓下台,從而可知,父親的演奏功力有多厲害。   看完父親撰寫的演奏法,我終於明白父親的演奏中心技巧是怎樣應對練習而成的。   多年學習西樂,令我明白到一套有系統的演奏法對學習任何樂器的重要性,而提高樂器演奏的技巧,需要深入淺出的演奏法所提供的指導。   本書從簫的歷史至選簫,指法,吹奏技巧,練習曲到獨奏曲等,已概括基本南簫演奏的要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驗之談。   希望父親的這本《南簫(尺八)演奏法》可以讓喜歡簫聲的廣大朋友們對洞簫這古老民族樂器多些認識,令同好者一探簫之境界。」——吳江娜  
★ 《月下簫聲》與《梅花操》作曲者、著名南音界大師、洞簫演奏家——吳孔團老前輩生前著作,珍貴手稿重現藝界!   此書是已故南簫演奏大師——吳孔團所編寫的樂書,女兒吳江娜整理,由淺入深教授南簫演奏的技法。   「記得父親的簫是黑色的,簫尾吊著一串紅色吉祥如意穗。   小時候的我好奇,小手托著快跟我一樣高的簫管,學著老父的演奏動作,妄想用力一吹就可以聽到簫聲,但無論用了多少氣,都沒辦法讓那管很『靚仔』、『帥氣』的黑色洞簫發出聲音。   父親看著因不當用氣令腦袋天旋地轉的我倒在床上,洋洋得意地笑著。因父親風雨無阻的日常練習,洞簫的簫聲在我從小到大的生命中不曾中斷,簫聲已深深植入『血脈』中。   在日常練習,父親很少一首曲子從頭到尾吹奏,大多數都是練習音階和指法,和某些難度大的樂句,所以印象中全是樂曲的片段。   直到得了父親樂團的排練盒帶錄音(其中的演奏我已上傳至YouTube),我才知道原來的樂曲是如此動聽,感人。   父親隨樂團去日本的演奏會,深得聽眾的喜愛。獨奏完畢,謝幕時,安歌之聲不絕,一首又一首,台下的聽眾一直鼓掌,不讓下台,從而可知,父親的演奏功力有多厲害。   看完父親撰寫的演奏法,我終於明白父親的演奏中心技巧是怎樣應對練習而成的。   多年學習西樂,令我明白到一套有系統的演奏法對學習任何樂器的重要性,而提高樂器演奏的技巧,需要深入淺出的演奏法所提供的指導。   本書從簫的歷史至選簫,指法,吹奏技巧,練習曲到獨奏曲等,已概括基本南簫演奏的要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驗之談。   希望父親的這本《南簫(尺八)演奏法》可以讓喜歡簫聲的廣大朋友們對洞簫這古老民族樂器多些認識,令同好者一探簫之境界。」——吳江娜  
一個人的成就,除了因著自身的不斷努力外,當中遇到的良師益友,往往亦是關鍵因素。 澳門著名音樂家梁劍英,剛屆退休年齡即執筆寫回憶錄,回首自己自幼如何跟音樂結緣,遇上啟蒙老師,繼而先後到音樂之都維也納及德國進修,再回歸澳門教授鋼琴,成為著名的音樂教育家。 她一生中遇上不少恩師、賞識自己的前輩,亦在家人的愛護、愛人的陪伴中成長,影響深遠,最終成就出音樂夢。 追夢的過程相當複雜,除了個人因素外,也包含了澳門的社會因素和歷史背景等。所以,作者很想把這些教和學的心路歷程寫成故事,讓那些喜歡彈琴,或正在為追求音樂夢想而感到迷茫的讀者們分享。 本書作者以自傳形式回顧了她的出生和成長背景,青年時代怎樣隻身勇闖維也納追求音樂藝術的心路歷程,更披露了一段不走尋常路的愛情,四十多年的教學心得,以及任教大學二十多年,退休後對人生的感悟,同時也介紹了那些影響她以及澳門近代音樂發展的標誌性人物。全書除了收錄了一百多張珍貴照片,更以其細膩文筆,感情真摯引人入勝,是少數見證了現代澳門音樂發展的本土音樂家傳記。 名人推薦 「這位在鋼琴演奏、教學及相關學術研究諸領域成果豐碩、影響廣泛的高校音樂課程副教授,在書中披露出的更多的是一位體貼的女兒、深情的妻子、慈愛的母親,同時亦為一位學而不厭、孜孜矻矻的學子和誨人不倦、桃李芬芳的專業人師的點點滴滴,其誠摯、其理念、其抱負、其成就,均可榮耀其前輩,同樣也啓示其後輩。潤物無聲,應該是此書在記錄個人生涯點滴的同時,留給讀者的寶貴啓思。」——戴定澄,音樂學博士、教授  
相片,就如音樂、就如畫作,都是世界性的共通語言。 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暗藏著一個故事! 攝影師的眼中看到什麼?觀眾又會聯想到什麼? 你在他浮光掠影的大千世界裡,又能找到多少共鳴以及你自己的故事? 《追夢者的樂園》的作者何廣暢,在財經界馳騁多年,早已名成利就,仍不斷追尋夢想,可謂追夢者的典範。這本攝影集探索多處地方的夢幻場景,分別在香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捕捉不同的影像,奇妙地把當地的人和地串連起來,再配上由衷的勵志金句,足以感動每位讀者的心靈,讓都市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喘息的空間,思想可以漫無目的遊走,同時引領大眾感受人生的真諦,及回到追夢的初心。 追夢,一個多麼遙不可及的詞,一個只屬於孩童的天真口號,尤其對於生活在香港地的我們,追夢二字更是不切實際。 但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想追,還是不敢追? 本書作者毅然捨棄幾十年安穩的金融工作,全心全意投入追夢的旅程。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去做,不管多遲,夢想仍然緊握在你手中。 事實上,追夢從來沒有地域和時間的界限,更沒有年齡的限制,任何人只要勇於追尋,都能夠成就燦爛的人生;新作亦正好反映作者自己在人生旅程中的不斷進化、進取、進步。 如果你在追夢的路上感到氣餒,停滯不前,需要一點鼓勵,《追夢者的樂園》或能給予啟示。 《追夢者的樂園》以香港各地的風景人物為主題的攝影集,作者用快門將堅毅、奮鬥、精靈、關愛、情懷等等情感深刻、蘊藏詩意的畫面捕捉,通過構圖奇妙地將攝影的「一剎那」釋放,編織出存在無限可能,人人獨有的夢幻樂園。書中共有八個不同的主題,總有能夠觸動你心靈的部分,為你帶來一點反思、一點安寧、一點勇氣。 夢想,是存在的~  
相片,就如音樂、就如畫作,都是世界性的共通語言。 每一幅攝影作品,都暗藏著一個故事! 攝影師的眼中看到什麼?觀眾又會聯想到什麼? 你在他浮光掠影的大千世界裡,又能找到多少共鳴以及你自己的故事? 《追夢者的樂園》的作者何廣暢,在財經界馳騁多年,早已名成利就,仍不斷追尋夢想,可謂追夢者的典範。這本攝影集探索多處地方的夢幻場景,分別在香港、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捕捉不同的影像,奇妙地把當地的人和地串連起來,再配上由衷的勵志金句,足以感動每位讀者的心靈,讓都市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喘息的空間,思想可以漫無目的遊走,同時引領大眾感受人生的真諦,及回到追夢的初心。 追夢,一個多麼遙不可及的詞,一個只屬於孩童的天真口號,尤其對於生活在香港地的我們,追夢二字更是不切實際。 但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想追,還是不敢追? 本書作者毅然捨棄幾十年安穩的金融工作,全心全意投入追夢的旅程。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去做,不管多遲,夢想仍然緊握在你手中。 事實上,追夢從來沒有地域和時間的界限,更沒有年齡的限制,任何人只要勇於追尋,都能夠成就燦爛的人生;新作亦正好反映作者自己在人生旅程中的不斷進化、進取、進步。 如果你在追夢的路上感到氣餒,停滯不前,需要一點鼓勵,《追夢者的樂園》或能給予啟示。 《追夢者的樂園》以香港各地的風景人物為主題的攝影集,作者用快門將堅毅、奮鬥、精靈、關愛、情懷等等情感深刻、蘊藏詩意的畫面捕捉,通過構圖奇妙地將攝影的「一剎那」釋放,編織出存在無限可能,人人獨有的夢幻樂園。書中共有八個不同的主題,總有能夠觸動你心靈的部分,為你帶來一點反思、一點安寧、一點勇氣。 夢想,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