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清晨,蔣介石被槍聲驚起。他顧不上穿衣提鞋,倉皇向外逃命,由此開始了讓他刻骨銘心的十四天……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幕後真相捉蔣又放蔣的曲折過程少帥縱虎歸山的後果一心抗日卻被送出國的楊虎城蔣介石誘捕楊虎城的經過被囚禁長達十二年的楊虎城將被釋放卻又難逃特務大網楊氏父子同遭秘密殺害歷史上的悲劇人物楊氏之孫為楊虎城平反昭雪的努力「為了救國,我們這個爛攤子,縱然這次摔掉了,我也毫不後悔,摔得值,摔得響!」楊虎城為了團結國內力量抗日,不惜聯合張學良,「兵諫」蔣介石!即使,這個決定讓他喪失了軍隊,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西安事變的發生,打破了蔣介石六十天剿滅紅軍的美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愛國熱情;促進了國內政治力量的分化與新的組合;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牽動了國際大局。十四天的拘禁,使蔣介石顏面無光。當少帥張學良為「顧全大局」而重新擁護蔣為領袖,甘願「負荊請罪」時,一個報復他、報復楊虎城的計劃也隨之展開……
「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絕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接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蔣介石1937年8月12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推崇蔣介石為海陸空軍大元帥,以軍事委員會違抗戰統帥部,並統一指揮黨政。1937年8月13日,日寇進攻上海,中國抗日戰爭全面開始,蔣介石也開始了八年抗日戰爭的艱苦生涯。該書以在抗日戰爭中的蔣介石為切入點,以蔣介石從「七七事變」後發表廬山談話到抗戰勝利的時間先後為序,向讀者展示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多面性和複雜性,幫助讀者了解抗日戰爭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抗戰的情況。*「盧溝橋事變」蔣介石為何三叫「停火」?*戰時蔣介石「最後一次」與日「求和密談」?*蔣介石如何利用宋美齡「吃定」英美蘇?*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的「真實目的」?*「遠東慕尼克」陰謀是什麼?*蔣介石與汪精衛如何分道揚鑣,終成全國領袖?*蔣介石會見「聖雄」甘地,卻不歡而散?
根據國民黨政府國防部1947年10月的統計,在八年抗戰中,國民黨軍隊作戰消耗合計3227926人,其中陣亡1328501人(包括9名上將,49名中將,69名少將,1.7萬多名校尉,有些統計數據略有出入),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殘廢191644人,逃亡323436人。兩項合計為4165485人,犧牲是巨大的。八年抗日戰爭,尤其是戰略防禦階段,國民黨軍隊中的大多數將士的作戰是英勇的,他們為抗擊日寇的進攻,為中華民族的生存進行過殊死抵抗,與全國人民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一道民族再生的長城,是永遠值得中國人民和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尊敬和懷念的。該書對國民黨軍隊在八年抗戰中的一些重要戰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進行了較詳盡地描述,作者用冷靜的筆調敘述歷史事實,力求以新的視角探討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的作用及地位,內容具史料價值。*蔣介石的「焦土抗戰」指的是什麼?*何謂天爐戰法?是誰創立的?又是如何瓦解日本這顆難纏的「太陽」?*從溶共、限共到反共,政策蔣介石中間的變化過程!*國民黨軍隊奮起抗擊日寇的各大戰役全記錄!*歐美各同盟國在抗戰期間對中國的態度和真實心理為何?*英勇國軍於抗戰期間的激戰犧牲,換來了什麼結果?*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艱苦作戰的完整記錄!
《美日海空爭霸大剖示(下)太陽西沈》內文簡介: 美國與日本浴血爭霸的戰史全貌 本書描述、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太平洋戰場上爆發的美日海空大戰史。 全書將整個太平洋戰爭劃分為三個階段:日軍戰略進攻、日美戰略相時、美軍戰略反攻。在學術上本書有創見。採用了我國撰寫歷史的傳統筆法──紀事本末的寫作方法,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每次戰役敵對雙方的作戰意圖、兵力配置、戰鬥過程,也評價了每一戰役的成敗原因等。 書中再現了大規模激烈的戰鬥場面及人物的活動、對話,甚至心理活動等,讀來令人興味盎然,宛如置身炮火連天的戰場。
制海者制全球 距今一百年前,美國著名的海軍戰略家艾佛雷德.馬漢喊出一句名言:「制海者制全球」,徹底改變了各國的戰略思維,從此把列強的軍事活動完全帶入海戰世界,進而展開一場瘋狂的戰列艦競賽。 歷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血的洗禮」,戰列艦在人類戰史裡究竟曾經佔有怎樣的關鍵性位置?又是如何曾經橫行在那一片蔚藍海洋?在《王牌戰艦的鼎盛與覆滅》中,作者不但將戰列艦從興盛而至敗落做了一個完整的交代,並忠實的記述多場歷史有名的海戰實錄。 想了解半個世紀前所謂的海權強國是指哪些國家?他們又是如何的利用戰艦去擴張版圖、進而領導世界潮流?您絕對不可錯過-《王牌戰艦的鼎盛與覆滅》。
蔣、毛的關鍵性面晤蔣介石一方面加緊調兵遣將,一方面又呼籲和平,大造輿論,邀毛澤東到重慶共議大事。蔣的如意算盤是,毛澤東要是來了,便以統一軍令政令加以約束,改編中共軍隊,取消解放區,以政治手段解決之。毛澤東要是不來,便派他一大堆不是,然後名正言順地以軍事手段解決之,並將內戰的罪名加在他頭上。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毛澤東決定赴會。毛澤東一下飛機即受蔣介石等首腦和各界知名人士的歡迎,場面熱烈空前。當天,蔣介石在山洞林園為之洗塵,接著是各方宴請。舉國上下對和平統一期望之殷切,把各方人士都推到談判席前去了,不管你是誠心還是假意……國共戰爭留給後人探索思考的問題很多很多。本書以國民黨為主線,側重展示國民黨的內幕。蔣介石為什麼迫不及待地要發動這場戰爭?他怎樣策劃的?美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幕前幕後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國民黨軍興甚急,軍敗甚速,究竟是什麼原因,致命的癥結在哪裡?那麼強大戰爭力量,怎麼會由優勢變劣勢以至徹底潰敗的?從國民黨的失敗反觀共產黨的勝利,許多事情可以看得更清晰更為真切,歷史走向一目了解,歷史結論更為可信。
東北戰場漸成一局死棋國民黨兩級統帥意見相左,共產黨兩級統帥也並非完全一致,如果說國民黨軍隊猶猶豫豫耽誤了半年時間,共產黨失去的機會也不少。中共中央軍委老早就定下了南下遼西、控制瀋錦路的策略,毛澤東說長春就那樣擺著,只管大膽分兵控制遼西,拿下錦州,鎖住北寧通道,東北國民黨軍隊的命運就定了……國共戰爭留給後人探索思考的問題很多很多。本書以國民黨為主線,側重展示國民黨的內幕。蔣介石為什麼迫不及待地要發動這場戰爭?他怎樣策劃的?美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幕前幕後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國民黨軍興甚急,軍敗甚速,究竟是什麼原因,致命的癥結在哪裡?那麼強大戰爭力量,怎麼會由優勢變劣勢以至徹底潰敗的?從國民黨的失敗反觀共產黨的勝利,許多事情可以看得更清晰更為真切,歷史走向一目了解,歷史結論更為可信。
全線崩潰國民黨軍在前面跑,中共解放軍在後面追,有的交過手從長江邊一路退下來,有的尚未見到中共解放軍是什麼樣子,好像天幕從北邊塌下來,飛也似的拚命南逃,逃到寧波,到了海邊,無路可逃了,見有準備好的船隊,顧不得問明情況,爭先恐後,一擁而上,待弄明白這船要開向何方時,已經駛入汪洋了……國共戰爭留給後人探索思考的問題很多很多。本書以國民黨為主線,側重展示國民黨的內幕。蔣介石為什麼迫不及待地要發動這場戰爭?他怎樣策劃的?美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幕前幕後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國民黨軍興甚急,軍敗甚速,究竟是什麼原因,致命的癥結在哪裡?那麼強大戰爭力量,怎麼會由優勢變劣勢以至徹底潰敗的?從國民黨的失敗反觀共產黨的勝利,許多事情可以看得更清晰更為真切,歷史走向一目了解,歷史結論更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