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嚴謹勝過歷史學家,自封「野翰林」的高陽,畢生鑽研最深的清代史! 探究中國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興廢得失的關鍵 本書深入了解貴為皇帝的種種生活日常 皇帝如何命名才能不讓天下百姓困擾避諱? 年號的涵意透露出皇帝何種小心思? 皇帝獨享他人禁用的用餐術語為何? 清太祖努爾哈赤為何最看重子孫團結? 清太宗駕馭降將的手段,竟是揣摩自《三國演義》曹操的權術?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清朝創業自太祖努爾哈赤至皇太極定國號為「大清」,而後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二位皇帝,其間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宮闈秘辛?它又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在日落西山的那一刻,又引來多少哀歎!擅長考據的歷史小說家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作出深入精闢的見解,為高陽傾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之一。清朝自太祖至宣統凡十二帝,本書述說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以及世祖順治之事。 ◎清太祖——愛新羅覺‧努爾哈赤(1559~1626) 大清江山的奠基者,統一女真,建立後金。大清建立後,尊為清太祖。 ◎清太宗——皇太極(1592~1643) 大清開國皇帝,為後來大清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堅實基礎。 ◎清世祖——順治(1638~1661) 六歲登位,由叔父多爾袞和堂叔濟爾哈朗攝政,是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 ※清朝十二帝: ◎清太祖努爾哈赤──大清江山的奠基者 ◎清太宗皇太極──大清開國皇帝 ◎清世祖順治──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 ◎清聖祖康熙──開創大清盛世 ◎清世宗雍正──奠定大清雄厚實力 ◎清高宗乾隆──最長壽的皇帝 ◎清仁宗嘉慶──勤政圖治的守成之君 ◎清宣宗道光──簽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清文宗咸豐──簽定許多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 ◎清穆宗同治──曾辦洋務新政「同治中興」 ◎清德宗光緒──啟用康有為變法「百日維新」 ◎清末帝宣統──宣統三年退位,清朝亡 名家推薦 「高陽是國寶級人物。」──台大教授 王文興 「當我拜讀高陽的歷史小說時,他向我展現了既是歷史學家又是歷史小說家兩者合而為一的身分。」──聯經出版發行人 林載爵
認真嚴謹勝過歷史學家,自封「野翰林」的高陽,畢生鑽研最深的清代史! 探究中國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興廢得失的關鍵 唯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學精神的清朝皇帝是誰? 清朝開國的三次大危機為何? 清初特有的專用名詞「逃人」為何意? 為何聖祖認為「四爺」最不適任皇帝? 「雍正」年號透露出什麼秘密? 清朝十二帝,誰做皇帝最在行?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清朝創業自太祖努爾哈赤至皇太極定國號為「大清」,而後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二位皇帝,其間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宮闈秘辛?它又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在日落西山的那一刻,又引來多少哀歎!擅長考據的歷史小說家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作出深入精闢的見解,為高陽傾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之一。清朝自太祖至宣統凡十二帝,本書述說聖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前期之事。 ◎清聖祖——康熙(1654~1722) 開創大清盛世,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清世宗——雍正(1678~1735) 康熙第四子。在位十三年,為乾隆創建大清盛世奠定雄厚的實力。 ◎清高宗——乾隆(1711~1799) 在位六十年,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以及實際掌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 ※高陽之清朝九帝排行榜: 第一名 清聖祖康熙 第二名 清高宗乾隆 第三名 清世宗雍正 第四名 清仁宗嘉慶 第五名 清文宗咸豐 第六名 清德宗光緒 第七名 清宣宗道光 第八名 清世祖順治 第九名 清穆宗同治 依資質、本性、體格、教育、責任感、統馭、應變、私生活、機遇等九項,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十五分、中等十分、下等五分。私生活及機遇兩項,另有加減分、私生活上等加兩分;下等減兩分。機遇上等減十五分;下等加五分。「本性」指仁厚;「機遇」指國運及個人得位之機會。 名家推薦 「高陽是國寶級人物。」──台大教授 王文興 「當我拜讀高陽的歷史小說時,他向我展現了既是歷史學家又是歷史小說家兩者合而為一的身分。」──聯經出版發行人 林載爵
認真嚴謹勝過歷史學家,自封「野翰林」的高陽,畢生鑽研最深的清代史! 探究中國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興廢得失的關鍵 乾隆的身世之謎,真相為何? 乾隆一生六次南巡,目的為何? 號稱十大武功十全老人的乾隆,為何盛極必衰?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大貪官家產何其多? 清朝諸帝中,資質最差的皇帝是誰? 鴉片戰爭暴露了清朝的什麼嚴重弱點?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清朝創業自太祖努爾哈赤至皇太極定國號為「大清」,而後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二位皇帝,其間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宮闈秘辛?它又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在日落西山的那一刻,又引來多少哀歎!擅長考據的歷史小說家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作出深入精闢的見解,為高陽傾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之一。清朝自太祖至宣統凡十二帝,本書述說高宗乾隆後期、仁宗嘉慶、宣宗道光之事。 ◎清高宗——乾隆(1711~1799) 自號「十全老人」,曾六下江南,晚年寵重用貪官和珅,王朝逐漸走向衰敗。 ◎清仁宗——嘉慶(1760~1820) 在位二十五年,剷除貪官和珅,使國庫歲入七千萬。屬勤政圖治的守成之君。 ◎清宣宗——道光(1782~1850) 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與英國簽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清朝年號之涵義: 順治──願將順民意,以求大治 康熙──天下既定,與民休息,希望安居樂業 雍正──雍為雍親王;正為正位 乾隆──乾卦指君,乾運興隆 嘉慶──嘉許,嘉勉;慶者為高宗自祝 道光──光大道統 咸豐──求富足為第一要義 同治──太后臨朝,共同治國 光緒──光是光大;緒為統緒 宣統──明白宣告統緒 ※立年號之原則: 1.避免使用前朝末代年號的字眼。 2.聲音響亮,決無拗口之弊。 3.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深入淺出,令天下臣民共曉的涵義。 名家推薦 「高陽是國寶級人物。」──台大教授 王文興 「當我拜讀高陽的歷史小說時,他向我展現了既是歷史學家又是歷史小說家兩者合而為一的身分。」──聯經出版發行人 林載爵
認真嚴謹勝過歷史學家,自封「野翰林」的高陽,畢生鑽研最深的清代史! 探究中國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興廢得失的關鍵 文宗得皇位,是巧取得帝心? 太平軍起事,並非民族革命! 改變清朝命運的「辛酉政變」,關鍵性因素為何? 高宗畢生經營的圓明園,是洋人二十條命的賠償代價之一? 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是如何而生? 同光年間的鴉片稅究竟有多少?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清朝創業自太祖努爾哈赤至皇太極定國號為「大清」,而後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二位皇帝,其間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宮闈秘辛?它又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在日落西山的那一刻,又引來多少哀歎!擅長考據的歷史小說家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作出深入精闢的見解,為高陽傾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之一。清朝自太祖至宣統凡十二帝,本書述說文宗咸豐、穆宗同治前期之事。 ◎清文宗——咸豐(1831~1861) 登基正值大清國庫空虛,吏治腐敗之時,加之天災不斷,太平天國起義。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慈禧垂簾聽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親政,次年即抑鬱以終。 ※清朝皇帝之命名: 命名之制,至康熙皇長子胤禔出生,始有明文規定,上一字用「胤」;下一字用「示」字旁,由內閣選定偏僻之字,奏請硃筆圈定。需用偏僻字者,因為此皇子將來可能成為皇帝,便於臣民避諱。自康熙朝以後,命名字派如下: 一、雍正:上「胤」、下「示」字旁。 二、乾隆:上「弘」、下「日」字旁。 三、嘉慶:上「顒」、下「玉」字旁。 四、道光:上「綿」、下「豎心」旁。 五、咸豐:上「奕」、下「言」字旁。 六、同治:上「載」、下「三點水」旁。 七、光緒:同上。 八、宣統:上「溥」、下「人」字旁。 名家推薦 「高陽是國寶級人物。」──台大教授 王文興 「當我拜讀高陽的歷史小說時,他向我展現了既是歷史學家又是歷史小說家兩者合而為一的身分。」──聯經出版發行人 林載爵
認真嚴謹勝過歷史學家,自封「野翰林」的高陽,畢生鑽研最深的清代史! 探究中國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興廢得失的關鍵 同、光號稱「中興」,何以「中興」只得一時且大輸日本「維新」? 清宮傳統上的「天花恐懼症」因何而來? 慈禧太后家的婆媳問題有多恐怖? 光緒的嚴重神經衰弱症是因為慈禧而來? 慈安太后的死有可能是慈禧下毒? 太監李蓮英因為慈禧梳頭得寵,其實得力於他的硝皮手藝? 甲午戰爭清軍之必敗,可說命中註定?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清朝創業自太祖努爾哈赤至皇太極定國號為「大清」,而後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二位皇帝,其間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宮闈秘辛?它又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在日落西山的那一刻,又引來多少哀歎!擅長考據的歷史小說家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作出深入精闢的見解,為高陽傾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之一。清朝自太祖至宣統凡十二帝,本書述說穆宗同治後期、德宗光緒之事。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曾國藩、李鴻章為當朝重臣。曾辦洋務新政,號稱「同治中興」,然仍難振頹勢。 ◎清德宗——光緒(1871~1908) 因啟用康有為等人變法,史稱「百日維新」。歷經八國聯軍,最後被軟禁於瀛台,終飲恨病逝。大清王朝亦瀕於覆滅邊緣。 ※高陽研究歷史之兩個關鍵: 研究歷史的兩個關鍵性的問題,一個是,歷史的重心在民生,亦就是歷史的重心在經濟;而經濟的重心在交通,這交通是廣義的,包括水利在內。凡有舟楫之利,易求灌溉之益,苟獲馳驛之便,何難平準之濟?任何時代的交通水利都能充分反映經濟情況,同時亦可看出軍事態勢的強弱,社會風俗的變遷。 另一個關鍵是,瞭解政治上的中心勢力。看支配政治的是知識分子、貴族、外戚、宦官,還是藩鎮?大致知識分子掌權,常為昇平盛世;藩鎮跋扈,則每成割據的局面,地方有幸有不幸;貴族干政,應視所結合的勢力為何,結合知識分子,便有清明之象;結合外戚或宦官,必致宮廷多故。最壞的是以閹人而操國柄,為蒼生之大不幸。 名家推薦 「高陽是國寶級人物。」──台大教授 王文興 「當我拜讀高陽的歷史小說時,他向我展現了既是歷史學家又是歷史小說家兩者合而為一的身分。」──聯經出版發行人 林載爵
美國《華盛頓郵報》及《時代週刊》視之為千古風雲人物的成吉思汗! 征服,是成吉思汗的夢!征服蒙古諸部落、攻金征討西遼,征服是沒有止境的。只有當所有獵物在他腳下發抖時,征服才可能宣告結束!從小汗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史詩般的壯闊人生! 成吉思汗確是一位奇人,一個身經百戰的大汗,從馳騁草原到攻堅大城高壘。他沒有讀過多少書,卻能從生活中悟出許多道理,制定自己切實可行的戰略戰術。 後世對成吉思汗評價: *南宋使者趙珙著有《蒙韃備錄》,書中評價:「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決,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 *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評價:「倘若那善於運籌帷幄、料敵如神的亞歷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時代,他會在使計用策方面當成吉思汗的學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種種妙策中,他會發現,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評價:「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云。」 *民國史學家張振佩《成吉思汗評傳》評價:「成吉思汗之功業擴大人類之世界觀──促進中西文化之交流──創造民族新文化。」 鐵木真為中國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一生征戰無數。在他登基時,諸王和群臣為他上蒙語尊號「成吉思汗」,在位期間,攻滅金朝、西遼與西夏,統一了中國北方,並西征中亞和歐洲,帶領他的子民逐步由落後走向文明,為龐大強盛的蒙古帝國奠定了基石。1995年12月3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公布了該報「千年風雲人物」(Man of the Millennium)的最終人選──成吉思汗。 入選理由是:成吉思汗以其「全球化」的眼光,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自由貿易圈。在網絡還未出現的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就打開了全球信息交流通道,他是拉近世界各國最偉大的人。1999年12月,美國《時代週刊》也把成吉思汗列為「千年人物」第一位。 本書以小說體裁描述成吉思汗英雄史詩般的一生,如同一幅雄奇壯闊的歷史畫卷,作者以飽蘸激情的筆墨,塑造了一批血肉飽滿、情感熾烈的英雄男兒群像,氣勢恢宏,引人入勝。 成吉思汗前些日子派往花剌子模國的商隊中的商人,竟有四百四十九人成了花剌子模國的刀下冤鬼,五百馱金銀財貨被搶了個淨光,僅餘一人回來報信。成吉思汗龍顏大怒,憤怒的吼聲似乎要將這大帳掀上天去。於是,二十萬蒙古大軍翻越阿爾泰山,跨越天山,撲向廣袤的中亞草原。短短數年,蒙古人的鐵騎席捲西亞,橫跨東歐,在歐亞大陸掀起一股狂傲猛烈的「黃色風暴」! 閒暇的時候要像牛犢。 嬉戲的時候要像嬰兒、馬駒! 拚殺的時候,要像角鷹一樣突進! 攻擊敵人的時候要像飢餓的老虎撲進羊羣一樣! 同敵人對陣的時候要像黃雀一樣節節躍進! 在明亮的白晝要像雄狼一樣深沉細心!──成吉思汗訓導語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1227年)重要經歷 1162年 鐵木真出生,其父為蒙古乞顏部酋長也速該 1183年 鐵木真被推舉為乞顏部可汗 1196年 協助金朝大敗塔塔兒部,金朝授鐵木真為「部落之長」 1205年 鐵木真首攻西夏 1206年 鐵木真建大蒙古國,被推舉為成吉思汗,史稱元太祖 1207年 二攻西夏 1209年 三攻西夏 1214年 蒙古與南宋建立同盟,夾擊金朝 1219年 親率大軍西征花剌子模。確定三子窩闊台為汗位繼承人 1227年 病逝於今寧夏南部六盤山
美國《華盛頓郵報》及《時代週刊》視之為千古風雲人物的成吉思汗! 征服,是成吉思汗的夢!征服蒙古諸部落、攻金征討西遼,征服是沒有止境的。只有當所有獵物在他腳下發抖時,征服才可能宣告結束!從小汗到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史詩般的壯闊人生! 成吉思汗確是一位奇人,一個身經百戰的大汗,從馳騁草原到攻堅大城高壘。他沒有讀過多少書,卻能從生活中悟出許多道理,制定自己切實可行的戰略戰術。 後世對成吉思汗評價: *南宋使者趙珙著有《蒙韃備錄》,書中評價:「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決,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 *蒙古帝國伊兒汗國史學家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評價:「倘若那善於運籌帷幄、料敵如神的亞歷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時代,他會在使計用策方面當成吉思汗的學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種種妙策中,他會發現,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評價:「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勳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云。」 *民國史學家張振佩《成吉思汗評傳》評價:「成吉思汗之功業擴大人類之世界觀──促進中西文化之交流──創造民族新文化。」 鐵木真為中國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一生征戰無數。在他登基時,諸王和群臣為他上蒙語尊號「成吉思汗」,在位期間,攻滅金朝、西遼與西夏,統一了中國北方,並西征中亞和歐洲,帶領他的子民逐步由落後走向文明,為龐大強盛的蒙古帝國奠定了基石。1995年12月3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公布了該報「千年風雲人物」(Man of the Millennium)的最終人選──成吉思汗。 入選理由是:成吉思汗以其「全球化」的眼光,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自由貿易圈。在網絡還未出現的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就打開了全球信息交流通道,他是拉近世界各國最偉大的人。1999年12月,美國《時代週刊》也把成吉思汗列為「千年人物」第一位。 本書以小說體裁描述成吉思汗英雄史詩般的一生,如同一幅雄奇壯闊的歷史畫卷,作者以飽蘸激情的筆墨,塑造了一批血肉飽滿、情感熾烈的英雄男兒群像,氣勢恢宏,引人入勝。 攻城持續了七天七夜,玉龍傑赤軍民抵抗十分頑強,但經受不住蒙古軍團一浪高過一浪的進攻勢頭。城破了,城民和守軍與成吉思汗軍開展巷戰,不分男女老幼,一齊拿起了武器與成吉思汗軍拚殺。成吉思汗軍不得不逐區逐區爭奪,逐屋逐屋爭奪,佔領下來,然後焚毀,整整七天七夜的焚燒和殺戮。無情的殺戮,不停地摧毀,很快使玉龍傑赤變成一座死亡的絞肉機。成吉思汗軍的士兵第一次看到一向對他們畏之如虎的城民,如今每個人都那麼英勇無畏地面對死神之吻。! 閒暇的時候要像牛犢。 嬉戲的時候要像嬰兒、馬駒! 拚殺的時候,要像角鷹一樣突進! 攻擊敵人的時候要像飢餓的老虎撲進羊羣一樣! 同敵人對陣的時候要像黃雀一樣節節躍進! 在明亮的白晝要像雄狼一樣深沉細心!──成吉思汗訓導語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1227年)重要經歷 1162年 鐵木真出生,其父為蒙古乞顏部酋長也速該 1183年 鐵木真被推舉為乞顏部可汗 1196年 協助金朝大敗塔塔兒部,金朝授鐵木真為「部落之長」 1205年 鐵木真首攻西夏 1206年 鐵木真建大蒙古國,被推舉為成吉思汗,史稱元太祖 1207年 二攻西夏 1209年 三攻西夏 1214年 蒙古與南宋建立同盟,夾擊金朝 1219年 親率大軍西征花剌子模。確定三子窩闊台為汗位繼承人 1227年 病逝於今寧夏南部六盤山
從屢戰屢敗到屢敗屢戰,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 以一日三省的自律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 三十七歲成為二品高官,文人出身卻創建了湘軍,屢敗屢戰終結太平天國,貫徹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從書生到扭轉乾坤,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的處事哲學。 曾國藩之所以不同於其他歷史政壇人物,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非常注重人格修煉,通過不斷自省來改造自己的內心世界,最終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之完人。 曾國藩自小立志成為聖賢豪傑,不因自身駑鈍而放棄努力,之所以成就非凡人生,全因其品性的強毅、謙謹而來。即使遇到艱苦也不輕易動搖信念的毅力,使他從一介書生成為扭轉乾坤的軍事家。 「君子立志,應有包融世間一切人和物的胸懷。」——曾國藩語錄 《從書生到扭轉乾坤:曾國藩傳奇》內文簡介: 曾國藩為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廿八歲中進士,三十七歲即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為清朝著名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其一生最大成就為創建湘軍,鎮壓了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諡「文正」。 在無數成功人士眼裡,曾國藩身上有著學不完的智慧。不論是持家教子、處世交友、修身養性等皆有獨特之處。諸如大學問家梁啟超,晚清名臣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等都向曾國藩學習和借鑒。 曾國藩極注重內省,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用自己的經歷踐行了儒家幾千年來宣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欲修煉內心、增進智慧者,可從曾國藩身上習得明理之道。 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公元1811年-1872年)重要經歷 1811年 生於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鄉天平村 1838年 考取進士 1847年 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1848年 輯錄古今名臣大儒言論,輯成《曾氏家訓》 1849年 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右侍郎 1854年 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發佈《討粵匪檄》 1863年 曾國藩登船試航國內自製之「黃鵠號」 1864年 湘軍攻陷天京,太平軍宣告失敗 1868年 奉命調任直隸總督 1870年 調任兩任總督。六十大壽,御賜「勳高柱石」匾額 1872年 逝世。追贈太傅,諡文正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只有清楚地瞭解自己,清醒地認識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不足,然後去改變、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 ——曾國藩語錄
※曹操,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他玩的是心計,鬥的是權謀,有的是智囊,會的是用人;他既是治世之能臣,亦是亂世之奸雄,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懂陽謀與陰謀的人!十個關鍵時刻分析曹操的成功心法!從小吏到權控天下,看一代梟雄曹操的傳奇一生! ※曹操可說是歷史上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喜愛他的稱之為英雄,反之者稱其為梟雄,而他能從一個叛經離道的頑皮少年,一步步造就霸勢,走上高位,其中必有值得人們推究的關鍵原因!本書即以曹操一生的功過成敗,與現代企業經營的法則做出對應,讀者深入研讀必能帶來有益的啟示。 論陽謀,他滿腹經綸;論陰謀,他機關算盡。 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魏政權的奠基者, 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集眾多才能於一身。 他背負奸雄和漢賊的惡名,卻能夠遊刃有餘。 他究竟是英雄還是奸雄?是偽君子還是真小人? 寧可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曹操的待人處世之道是霸道或世道? 無德不足以立信,無計不足以謀名之道, 曹操的堅持是一種權術的運用還是口號?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從叛經離道的頑皮少年,到蓄勢待發的小吏, 曹操是如何一步步造就霸勢,成為一代梟雄? 三國之中,文武全才者,曹操乃第一人。如果說諸葛之謀小心謹慎,殫精竭慮,那麼曹操之謀便是從容輕鬆,招之即來。面對生死毫不畏懼,機智靈活,詭謀迭起,妙計百出,談笑之間灰飛煙滅!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奠基曹魏政權,他也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而他從一個叛經離道的頑皮少年,一步步造就霸勢,走上高位,足證他的智慧超群。本書即以曹操一生中不同階段的歷史事件探其根源,究其始終,探討現代企業面臨管理經營問題時的應對解決之策,以期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啟示。 ※【曹操(155-220)重要經歷】 174年(19歲):被舉為孝廉,入京都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 184年(29歲):黃巾之亂爆發,朝廷任命曹操為騎都尉前往鎮壓。因鎮壓有功,升任濟南相。 189年(34歲):董卓奉詔率兵進入洛陽,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曹操散盡家財,揭竿舉義,討伐董卓。 195年(40歲):曹操整軍再戰呂布,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漢獻帝從長安東歸,下詔讓各路諸侯勤王。 196年(41歲):曹操迎漢獻帝。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遷都許昌。 208年(53歲):孫權、劉備在長江赤壁大破曹操大軍,史稱「赤壁之戰」。 216年(61歲):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名義上為漢臣,實際上已是皇帝。 220年(65歲):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謚曰武王。 ※【名人對曹操評價】 魯迅: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孫權: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乎往代。
隆中對策、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三氣周瑜、空城之計…… 隨機應變,審時度勢,機智口才無人能敵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諸葛亮在蜀漢崛起的歷史上功不可沒 集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於一身的風雲人物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一代軍師諸葛亮以高風亮節、鞠躬盡瘁的精神,成就蜀漢一方天下!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諸葛亮《後出師表》 三顧茅廬隆中對;草船借箭顯神機 七擒七縱馴孟獲;鞠躬盡瘁為蜀國 從布衣到曠代名相,天下奇才諸葛亮的傳奇人生 是什麼讓他從一個父母雙亡的流浪少年成長為羽扇綸巾的開國丞相?千百年後的今天,他的卓越智慧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迪和幫助?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東漢末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諡曰忠武侯。為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他生長在漢末亂世,懷王佐之才,抱濟世之志,隱世躬耕於山野,同時交結四方名士,談論政治,鑽研學問,靜觀天下風雲變幻,自比於管仲、樂毅,有澄清宇內、光復漢室的遠大志向。劉備三顧茅廬,二人暢談天下大勢,決策三分天下之事,後助劉備建立蜀漢。後主劉禪繼位,封為武鄉侯,然壯志未伸,終積勞病逝軍中。諸葛亮的隆中對策、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一個個經典之作,成就了家喻戶曉的智慧傳奇。本書自嶄新的角度解讀諸葛亮的超凡智慧,並與當今現實生活相結合,總結出實用的規律和技巧,是值得反覆研讀的人生智慧枕邊書。 一代軍師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重要經歷 公元181年 諸葛亮生於徐州琅邪郡陽都縣。 公元207年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策」。 公元208年 諸葛亮奉命出使東吳,結成孫、劉聯盟。同年冬在赤壁大敗曹軍。 公元210年 劉備任用龐統,與諸葛亮並為軍師中郎將。 公元214年 劉備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軍師將軍。 公元221年 劉備在成都稱帝,任諸葛亮為丞相。 公元223年 劉備病故,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後主,總攬蜀漢軍政。 公元228年 諸葛亮率軍第一次北伐,出祁山。還師漢中,怒斬馬謖。 公元234年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積勞成疾病逝軍中,諡「忠武侯」。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多國爭雄的春秋戰國時代,為何是秦國統一了天下? 分久必合的歷史大趨勢下,秦始皇如何運籌帷幄? 嬴政幼年寄人籬下,明白了強大勢力的重要 他的一生,是霸道專橫的一生 也是高瞻遠矚、規劃天下的一生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秦始皇 史上氣勢最足、口氣最狂的首任皇帝 他是雄才偉略的君主,亦是超高效率的領導人 藉秦始皇不凡的人生經歷,教你邁向巔峰的謀略之道 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北逐匈奴南取百越,修築長城抵禦胡族,統一文字規範度量,從人質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帝國傳奇! 成立大一統帝國的同時,關於秦始皇的爭議也沒停過。 他究竟是統一中國的偉人,還是罪惡滔天的罪人?他是法律制定者,還是千古暴君?焚書坑儒是他一意孤行,還是另有人建議?從人質到千古一帝,首任皇帝的不平凡人生。 秦始皇以其在位三十七年的時間,完成大一統帝國。他剪滅群雄,一統天下;北逐匈奴,南取百越,拓展大一統帝國的疆土。 他銳意改革,統一文字,規範貨幣和度量衡,修築四通八達的馳道,廢除分封制,把秦國原有的郡縣制推向全天下,奠定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行政建制。作為一國之主,秦始皇從戰事到政事,一一執掌。在秦朝建國十年間,五次出巡,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若無超人的精力是難以想像的。 本書擇取了秦始皇一生中不同階段的典型歷史事件,探其根源,究其始終,融歷史和管理於一體,集古今管理智慧之大成,旨在讓廣大讀者瞭解這位「首任皇帝」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學習他身上那種堅韌、頑強、勇敢的精神。 ◎秦始皇嬴政(西元前259年—前210年)重要經歷: 前259年(0歲):秦莊襄王贏楚和趙姬之子,出生於趙國邯鄲,為人質。 前247年(12歲):秦莊襄王駕崩,太子政被立為秦王,呂不韋為相。 前246年(13歲):修建皇陵歷時39年,陵墓及兵馬俑日後被列入世界遺產。 前227年(32歲):燕太子丹派刺客荊軻謀刺秦王失敗。 前221年(38歲):秦統一六國。嬴政自號「始皇帝」。銳意改革,設三公九卿,廢封建行郡縣,統一度量衡,統一田畝制度,車同軌,統一幣制。 前220年(39歲):開始在全國各地修築馳道。 前219年(40歲):始皇第一次東巡,宣揚「功蓋五帝,澤及牛馬」。 前217年(42歲):徵調大量民夫,建成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前215年(44歲):派蒙恬大舉北伐匈奴,盡取河套西北地區。 前214年(45歲):派屠睢分五路進擊嶺南,設置桂林、南海、象三郡。 前213年(46歲):焚書坑儒。 前210年(49歲):始皇第五次東巡,西還途中生病,移駐沙丘行宮後病逝。
※從學徒到紅頂商人,胡雪巖的發跡傳奇。 ※人生想有多大的格局,就看你的眼光有多大!被譽為中國經營之神的晚清商人胡雪巖,他的一生究竟有多傳奇?他又是如何從小學徒做到紅頂商人的?書中對他有詳細的評說! ※花花轎子人抬人!業績想一炮沖天,生意想越做越大,靠的就是人脈!早就懂得廣告效應,最先採用「名人代言」和置入性行銷的便是胡雪巖,即善用與左宗棠的關係,遊走於官商之間,使企業版圖一步步擴大,更因此成就了自己的胡氏帝國。 ※致富要懂門道,商道即是人道;只要摸透人性,自能贏得萬金!不只是經商者的致富寶典 更是成功者處世教戰手冊!16堂課幫你了解胡雪巖的為人處世及經營謀略,16句話讓你領會胡雪巖的精彩一生及成功之道,條列式精闢的分析胡雪巖的為人處世及經商心法!幫你快速掌握致富之道! 遊走於官商之間 追逐於時勢之中 品盛衰榮辱之味 嘗生死情義之道 如果你有一鄉的眼光,你可以做一鄉的生意; 如果你有一縣的眼光,你可以做一縣的生意; 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 從小販到經商達人,胡雪巖靠的是眼力, 從學徒到紅頂商人,胡雪巖靠的是人脈! 為什麼做人要學曾國藩,做事要學胡雪巖? 花花轎子人抬人,知人用人方是商道心法? 胡雪巖的致富之道,竟是借別人的雞下蛋? 文固可進官封爵,商亦可光耀門庭。 一代紅頂商人是憑什麼起家發跡的? 他的人生際遇又能給我們什麼啟發? 經商做官之道,即是為人處世之道!胡雪巖生逢亂世,藉助權貴政要之勢,因而積攢了萬貫家財。鼎盛時期的他,是富可敵國的大清首富,生意遍天下,且是歷史上唯一的紅頂商人。軍火、地產、生絲、藥店、典當、販運糧食,無一不涉足。夥計出身的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本書即以簡明扼要的內容探討胡雪巖如何運用智慧披荊斬棘於商場,並善用人脈開拓新的商業領域,寫下其傳奇的人生篇章。 ※【胡雪巖(1823-1885)重要經歷】 1836年(13歲):到杭州「信和錢莊」當學徒。三年師滿後,成為錢莊正式夥計。 1842年(19歲):被阜康錢莊于掌櫃收為學徒,于掌櫃彌留之際,把錢莊託付給胡雪巖,是為胡雪巖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1848年(26歲):結識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 1851年(29歲):在湖州辦絲行,又說服浙江巡撫黃宗漢入股開辦藥店。 1862年(39歲):投靠閩浙總督左宗棠。 1866年(43歲):協助左宗棠在福州開辦「福州船政局」,成立中國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廠。 1872年(49歲):舉債供應左宗棠西征新疆軍費。 1877年(54歲):幫左宗棠創建「蘭州織呢總局」,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所官辦輕工企業。 1878年(55歲):「胡慶餘堂」藥號正式營業。 1881年(58歲):資助左宗棠西征軍,左宗棠戰勝,胡被授予布政使銜(三品),正式成為「紅頂商人」。 生意場上有了朋友,自會如虎添翼;生意場上沒朋友,絕對寸步難行。做人無非是講個信義。──胡雪巖
※明代賴以茁壯穩定的兩大命脈即是官僚系統和完整的軍隊制度,本書即是告訴你明代的官僚系統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大明的軍隊又是如何養成的! ※以大明為背景的史書比比皆是,但從官僚、軍隊角度講述大明帝國興衰史的,只有這一本!!! ※讀史就要看吳晗!明史巨擘吳晗代表作之一!喜愛讀史,尤其是明史的讀者必看! ※世亂用武,世治宜文,馬上可以得天下,卻不能用武力治國,開國皇帝朱元璋用什麼方法治天下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素人想要出人頭地只能靠考試?一窺明代科舉情況與紳士特權! ※明代竟有官僚訓練班?古代官僚政治的潛規則是什麼?明朝的嚴刑峻法有多恐怖?除了文字控制,更有情緒施壓?且看本書,了解大明帝國的興衰史! ※吳晗是少數可出入毛澤東書房的明史專家。他的大明歷史相關書籍除了有詳盡的分析,更有翔實的數據資料,以證明其寫文考據的嚴謹。 《大明帝國興衰史》內文簡介: 軍隊起,皇權立;軍隊敗,皇權廢! 官僚治,帝國興;官僚腐,帝國亡! 皇權誕生:民族革命,霸業始成 皇權鞏固:建立軍隊衛所制度 官僚政治:鞏固利益集團 揚名海外:鄭和下西洋、稱霸海域 極權統治:文字獄、嚴密的特務網 王權崩壞:宦官、閹臣當道、黨爭不斷 帝國衰落:內憂外患、精銳之師名存實亡 文臣名將眾多的大明為何由盛而衰? 在暗潮洶湧的官場中如何保命求生? 在爭名逐利的權場中如何上位榮光? 一窺大明王朝最暗黑血淚的真面目! 大明帝國之所以能存在將近三百年,靠的是兩大法寶,一是軍隊,二是官僚。它的興衰存亡也與這兩大支柱的興廢有著密切的關係。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來探討分析大明王朝的官僚、軍隊是如何從極盛走到衰敗的,尤其對古代的君權、紳權、士族階級及兵役制度皆有詳盡的數據佐證,為讀者揭開大明帝國興衰背後的真正原因。 *【書中所提明代帝王及其重點事蹟】 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建立情報系統「錦衣衛」/大興文字獄/胡惟庸案 明成祖──曾經五次親征/成立東廠/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 明英宗──重用宦官王振/土木堡之變/處死于謙 明憲宗──命汪直設立西廠 明武宗──建「豹房」/平定安化王、寧王之亂/三十歲即逝 明神宗──30年不上朝/明朝史上在位時間最長 明熹宗──東林黨爭/木匠皇帝
※明史研究權威吳晗畢生心血代表作!喜愛讀史,尤其是明史的讀者必看經典之作! ※吳晗是少數可出入毛澤東書房的明史專家。他獨特的眼光往往能一針見血、面面俱到的分析歷史,通過翔實的歷史資料,用通俗、生動的文字將明太祖朱元璋這個複雜多面的帝王細緻入微地呈現出來,並對他的功過是非進行了中肯的評述,完整還原被歷史迷霧遮蔽的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布衣皇帝,本書即詳述他從乞丐變成皇帝的傳奇人生。正因一生顛沛,造成朱元璋多疑冷酷的個性,在位時不僅採用中央集權制度,大搞特務機構,文字獄也尤為嚴重。吳晗從史料入手,列舉出大量例子,討論胡惟庸、藍玉等朱元璋一手製造的冤案,揭露朱元璋大量誅殺臣屬的情形,對他黑暗的統治方法及手段給予了強烈的批判。 名歷史學家吳晗代表作 明史研究權威必看經典 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布衣皇帝 從乞丐變成皇帝的傳奇人生 忠實還原朱元璋的歷史真貌 完整呈現明太祖的是非功過 由僧缽到皇權,由乞丐到皇帝, 看明太祖朱元璋的逆襲之路…… 17歲,父母、長兄相繼病死。入皇覺寺為小沙彌。四處化緣,形同乞丐。 25歲,投郭子興部下為兵。南征北伐,於群雄中脫穎而出。 41歲,稱帝,開創大明王朝。改革吏治,史稱洪武之治。 46歲,頒定《大明律》。 53歲,胡惟庸案。 54歲,設立錦衣衛,加強明朝特務統治。 71歲,元璋卒,太孫允炆繼位。 一樣是打著反元旗號起義,為什麼朱元璋能脫穎而出?從放牛郎到托缽和尚,一窮二白的他為何能稱王稱帝?他興修水利,嚴懲腐敗,提倡節儉,被譽為太平盛世;另一方面卻又嗜權如命,大興文字獄,大搞特務機關,他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內心與手段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他的治國政策毀譽參半,給世人留下無數爭議的話題,且看本書,了解朱元璋的帝王統治之術及其經營之道! 本書敘述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傳奇色彩的一生,從朱元璋少年時家破人亡不得不乞討度日,到他青年時入郭子興帳下暗中奪權,再到他一統天下登頂帝位,最後老年殫精竭慮,為子孫鋪路為止,盡述朱元璋的治國理念和統治手法,透過翔實的歷史資料,用文字將朱元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生動如實的呈現出來,被大眾一致公認是他的代表作。 ※【朱元璋簡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開國皇帝,原名朱重八,曾改名朱興宗,投軍被郭子興取名元璋,字國瑞,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因災變,一度剃髮出家,四處化緣為生,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其他軍閥,後北伐滅元,建立「大明」。在位三十一年,因年號洪武,亦俗稱洪武帝。 ※【朱元璋名言】 *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笑天下可笑之人,罵天下可罵之人。 *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 *智者,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聖君眼裡,武將文臣都是馬,不同之處,一為悍馬,一為輕騎,而君王是馭者,駕策隨心,統馭天下。 *賢才不備,不足以為治。 *金玉非寶,節儉乃寶。
※高陽為歷史小說的名家,其著作兼具歷史的考據與文學的優美,喜愛歷史小說的讀者不可不讀。 ※華文歷史小說巨擘高陽先生最得意的力作之一,描寫汪精衛粉墨登場,以致淒涼身世的整個過程。人物包羅萬象;背景縱橫萬里,其中若干珍秘的內幕,首次公之於世。全稿曾經前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先生細心校閱,其價值可想而知。 ※高陽最得意力作之一,對汪精衛從反清革命的義士,卻在一夕間變節,成立汪偽政權,甘願為日本人所操弄,而汪偽政權也成為民初政壇最大的一場笑話。 ※俗話說演戲的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在汪政權的這齣大戲中,誰是傻子誰又是瘋子?汪精衛第為第一男主角以外,其他配角又有誰?誰又是最佳綠葉獎?串場跑龍套,純屬打醬油的又有哪些人?而這場戲由鬧哄哄登場,到亂糟糟下檔,誰又是最佳得利者? ※書中詳細描述汪政權的始末,對汪精衛從反清革命的義士,到身為黨國當紅的炸子雞,卻又中途變節,與周佛海、陳公博等人成立汪偽政權,甘願為日本人作嫁的這段歷史,透過高陽的生花妙筆,當時情景彷彿歷歷在目。而汪精衛為何認賊作父,導致身敗名裂,是否藏有不可告人的內幕?其中曲折與政治人物的落沒更可從書中一窺究竟。 ※書中人物生動呈現,更揭露當時政局的詭譎氣氛。尤其是鄭蘋如刺殺丁默邨的精彩橋段,即為李安電影《色,戒》的故事原型。 風雲詭譎的民初政局中,誰來粉墨春秋? 瞬息變幻的權鬥紛爭中,誰最唱作俱佳?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 粉墨春秋,邊走邊唱; 民初大戲,汪氏政權, 演的是哪一齣荒謬劇? 明明是黨國重用的當紅文膽, 怎麼會變成人人喊打的漢奸? 明知是一條晦暗難行的不歸路, 他為何還要執迷不悟的走下去? 眾人霧裡看花中,汪政權黯然收場; 看客掌聲響起時,另一齣好戲才要上演…… 汪精衛在周佛海、陳公博等人的吹捧下,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從此徹底與國民黨決裂,更直接打臉蔣介石。1939年,戴笠親自到越南河內欲刺殺叛國的汪精衛,或許是命不該絕,當天因汪精衛臨時把自己住的房間讓給一向被汪視如其子的曾仲鳴,而僥倖逃過一劫,汪妻陳璧君一口咬定此暗殺舉動必是蔣介石指使,究竟真相如何? ※【關於汪精衛】 汪兆銘(1883-1944),號精衛,取自「精衛填海」的典故。年少時參與革命,因為謀刺攝政王失敗被捕,至辛亥革命後獲釋。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及文膽,而後一路扶搖直上,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後出走越南河內,發表「艷電」,公開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聲明,被開除黨籍,1940年3月30日,與日本合作在南京建立汪偽政權。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 「中國有十一億人口,也沒有出過一個高陽。」——出版家 霍寶珍
※高陽為歷史小說的名家,其著作兼具歷史的考據與文學的優美,喜愛歷史小說的讀者不可不讀。 ※華文歷史小說巨擘高陽先生最得意的力作之一,描寫汪精衛粉墨登場,以致淒涼身世的整個過程。人物包羅萬象;背景縱橫萬里,其中若干珍秘的內幕,首次公之於世。全稿曾經前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先生細心校閱,其價值可想而知。 ※高陽最得意力作之一,對汪精衛從反清革命的義士,卻在一夕間變節,成立汪偽政權,甘願為日本人所操弄,而汪偽政權也成為民初政壇最大的一場笑話。 ※俗話說演戲的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在汪政權的這齣大戲中,誰是傻子誰又是瘋子?汪精衛第為第一男主角以外,其他配角又有誰?誰又是最佳綠葉獎?串場跑龍套,純屬打醬油的又有哪些人?而這場戲由鬧哄哄登場,到亂糟糟下檔,誰又是最佳得利者? ※書中詳細描述汪政權的始末,對汪精衛從反清革命的義士,到身為黨國當紅的炸子雞,卻又中途變節,與周佛海、陳公博等人成立汪偽政權,甘願為日本人作嫁的這段歷史,透過高陽的生花妙筆,當時情景彷彿歷歷在目。而汪精衛為何認賊作父,導致身敗名裂,是否藏有不可告人的內幕?其中曲折與政治人物的落沒更可從書中一窺究竟。 ※書中人物生動呈現,更揭露當時政局的詭譎氣氛。尤其是鄭蘋如刺殺丁默村的精彩橋段,即為李安電影《色,戒》的故事原型。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 曾經呼風喚雨,叱吒當時; 哪知如夢一場,萬事皆空! 風雲詭譎的民初政局中,誰來粉墨春秋? 瞬息變幻的權鬥紛爭中,誰最唱作俱佳? 明明是黨國重用的當紅文膽, 怎麼會變成人人喊打的漢奸? 明知是一條晦暗難行的不歸路, 他為何還要執迷不悟的走下去? 眾人霧裡看花中,汪政權黯然收場; 看客掌聲響起時,另一齣好戲才要上演…… 對日抗戰期間,一向號稱十里洋場的上海,也瀰漫著一股壓抑詭譎的氣氛,有錢人馬照跑,舞照跳,因為不知道明天會如何,反而更充斥著紙醉金迷、今夕何夕的味道,西伯利亞皮貨公司對面的大華路口,假裝瀏覽櫥窗物品的鄭蘋如,心中其實緊張萬分,因為她正在預謀一場暗殺行動,目標就是即將到來的丁默邨,眼看著獵物一步步逼近,她能得手嗎? ※【關於汪精衛】 汪兆銘(1883-1944),號精衛,取自「精衛填海」的典故。年少時參與革命,因為謀刺攝政王失敗被捕,至辛亥革命後獲釋。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及文膽,而後一路扶搖直上,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後出走越南河內,發表「艷電」,公開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聲明,被開除黨籍,1940年3月30日,與日本合作在南京建立汪偽政權。
※高陽為歷史小說的名家,其著作兼具歷史的考據與文學的優美,喜愛歷史小說的讀者不可不讀。 ※華文歷史小說巨擘高陽先生最得意的力作之一,描寫汪精衛粉墨登場,以致淒涼身世的整個過程。人物包羅萬象;背景縱橫萬里,其中若干珍秘的內幕,首次公之於世。全稿曾經前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猷先生細心校閱,其價值可想而知。 ※高陽最得意力作之一,對汪精衛從反清革命的義士,卻在一夕間變節,成立汪偽政權,甘願為日本人所操弄,而汪偽政權也成為民初政壇最大的一場笑話。 ※俗話說演戲的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在汪政權的這齣大戲中,誰是傻子誰又是瘋子?汪精衛第為第一男主角以外,其他配角又有誰?誰又是最佳綠葉獎?串場跑龍套,純屬打醬油的又有哪些人?而這場戲由鬧哄哄登場,到亂糟糟下檔,誰又是最佳得利者? ※書中詳細描述汪政權的始末,對汪精衛從反清革命的義士,到身為黨國當紅的炸子雞,卻又中途變節,與周佛海、陳公博等人成立汪偽政權,甘願為日本人作嫁的這段歷史,透過高陽的生花妙筆,當時情景彷彿歷歷在目。而汪精衛為何認賊作父,導致身敗名裂,是否藏有不可告人的內幕?其中曲折與政治人物的落沒更可從書中一窺究竟。 ※書中人物生動呈現,更揭露當時政局的詭譎氣氛。尤其是鄭蘋如刺殺丁默村的精彩橋段,即為李安電影《色,戒》的故事原型。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 政局一夕風雲變色 人在江湖逢場作戲 悲歡離合身不由己 風雲詭譎的民初政局中,誰來粉墨春秋? 瞬息變幻的權鬥紛爭中,誰最唱作俱佳? 明明是黨國重用的當紅文膽, 怎麼會變成人人喊打的漢奸? 明知是一條晦暗難行的不歸路, 他為何還要執迷不悟的走下去? 眾人霧裡看花中,汪政權黯然收場; 看客掌聲響起時,另一齣好戲才要上演…… 汪精衛之所以會成立汪偽政權,可說與周佛海、陳公博等人脫不了關係,1946年的南京高等法院外人頭攢動,人們顧不上天氣寒冷,相偕簇擁著等待法庭對大漢奸周佛海的審判結果。其時汪精衛已經病死,另一號人物陳公博也被槍斃,唯獨周佛海尚存,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之下,周佛海被判處死刑應是毫無懸念的事了,然而他真的會就地伏法嗎? ※【關於汪精衛】汪兆銘(1883-1944),號精衛,取自「精衛填海」的典故。年少時參與革命,因為謀刺攝政王失敗被捕,至辛亥革命後獲釋。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及文膽,而後一路扶搖直上,歷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後出走越南河內,發表「艷電」,公開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聲明,被開除黨籍,1940年3月30日,與日本合作在南京建立汪偽政權。
貪官污吏,禍國殃民 和珅的一生,是追求權力、金錢和女人的一生, 他的一生一直在演出著一場中國式的官場悲劇……。 史上第一大貪官,貪污貪成世界首富的奇葩──和珅 如果《金氏世界紀錄》也能為世界上的貪污犯排定名次的話,中國的和珅肯定能夠當之無愧地戴上「世界第一大貪污犯」的「桂冠」。 和珅倚仗乾隆寵愛,任意胡為。 嘉慶自和珅家抄出的財產就值銀9億兩,而乾隆時期,整個國家的每年收入才只有七千萬兩,也就是說和珅的財產相當於他當政二十年間清王朝整個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還強。 和珅認為,人生在世,就應該享受生活 享受權力、數不盡的金錢和女人 不然怎能叫活著! 乾隆是他的靠山,是他的保護傘, 萬一新皇帝不信任自己,那他肆無忌憚的好日子豈非到了盡頭…… 本書描述當時官場與軍隊中的貪污腐敗,並力圖展現當時社會全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和珅比皇上還要重要。 你若真有罪,必須托他代為轉奏皇上,以求寬宥 收多收少,寬宥到什麼程度,全靠和珅對皇上的啟奏評議 老年的乾隆最好享受,錢從何來,他也不問,要花時便向和珅要。和珅也真有本事,不動用國庫,內務府銀兩逐年增值。 這樣乾隆向和珅要,和珅向督撫要,督撫則索之州縣,州縣索之百姓。實際上和珅想罰誰,皇上要罰誰,誰便有罪,誰便要乖乖地拿出錢來。伊江阿到軍機處交了八萬兩議罪銀,這是預交,和珅以為他沒有罪,先交議罪銀。今後有什麼錯,憑這銀子就可抵錯。和珅通過議罪銀制度,不僅為乾隆搜刮來大批的銀子,也為自己帶來了巨額的財富。 於是天下官吏,人人搜刮,個個婪索,以備上司索要,以備自己有罪時能交上贖罪銀。便有那官吏,竟事先交了,作起惡來,再也沒有顧忌——因為罪已贖過了。 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姓鈕祜祿氏,為滿洲八大姓之一。原名善保,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乃將門之後。和珅精通漢、滿、蒙、藏四種文字,以善察上意得寵幸,史書:「高宗(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進之。」擅政二十餘年,權傾朝野,百官爭相諂附。公然勒索納賄,排斥異己,致使吏治敗壞,官場充斥小人。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駕崩,嘉慶皇帝宣佈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貪銀九億兩,當時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廷議凌遲,改賜和珅獄中自盡。
※乾隆回京途中駐蹕行宮,行宮剛造,牆壁竟是假的,半夜倒塌,驚嚇了乾隆。全國的建築是個什麼樣子?乾隆惱怒…… 大凡貪官污吏,最喜攬個工程,一者是為國為皇上,名正言順,冠冕堂皇,二者其中油水最多,有的攬下一個工程,便可以幾輩子享用不盡。所以無論哪個官吏,一上臺,便把這工程上的事情攬到手中,能攬到工程的人便是有實權的人。 ※大官攬大工程,小官攬小工程。人言:「為官一任,造福萬代。」要想為他自己的子孫後代造福、攬錢,這各種工程便是極可觀的一項收入。如果不直接落銀子,那麼隨著國家、公家的、皇家的工程竣工,自己的小工程———如庭園、房屋……便也修造完畢。 ※本書敘述和珅的一生,並描述當時官場與軍隊中的貪污腐敗,力圖展現當時社會的整個風貌。 倚仗乾隆寵愛而無往不利的和珅,漸漸積起愈來愈大的民怨。就在乾隆八十萬壽大典剛剛結束,內閣學士尹壯圖上了一道奏章,說天下的百姓已怨聲載道。和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威風究竟能維持多久?而在年事已高的乾隆終於撒手人寰後,繼位的嘉慶又會怎麼處置和珅? 只指望兩朝帝王的寵愛是靠不住的。君王的寵愛豈能永遠,別說是兩個君王寵愛難於專一,就是同一個君王,對大臣的寵愛也是朝三暮四。 和珅的一生,是追求權力、金錢和女人的一生, 他的一生一直在演出著一場中國式的官場悲劇……。 和珅,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其祖上幾代都有軍功,是將門之後。 但是由於其父為官清廉而又早逝,和珅家境極為貧寒。和珅幼年喪母,繼母乖戾,稍長後,父親又去世,為求學,為生計,少年的和珅四處奔走求貸,如同乞丐。在貧寒、屈辱而無一點人間溫暖的環境中,和珅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和珅自幼性格剛強,志向遠大,他與弟弟和琳互助互勉,與命運作不屈服的搏鬥抗爭。然而,在他的人生之途上,他的人性卻發生了畸形的變態……。 乾隆是中國封建社會裡最專制、最好大喜功的帝王之一,也是最長壽的君主之一。晚年的乾隆更加喜愛誇示帝國的繁榮和強大,追求享樂,而整個社會風氣也開始腐化墮落,和珅就是這種社會環境的產物。 在乾隆四十年到四十一年的兩年間,和珅靠著英俊的相貌及恰到好處的溜鬚拍馬技巧,由一個抬轎的侍衛一躍升到中央最高統治階層,做軍機大臣時才28歲。和珅的一生中幾乎把握過大清帝國所有有實權的職位,國家的人事權、財權、軍權、文化教育大權、民族事務及外交大權都直接地控制在他的手裡,以至於朝鮮使者和英國使者都把他當成二皇帝。 應該說享受權力還不是和珅最主要的目的,他的權力欲遠遠比不上金錢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獲取權力的目的就是為了攫取金錢。他對金錢的執著是變態的,對金錢的追求是貪婪的,對金錢的掠奪佔有是瘋狂的。他擁有土地80萬畝,相當於西方的幾個國家;他有房屋2790間、當鋪75座、銀號42座、古玩鋪13座、玉器庫2間;另外還有其他店鋪幾十處,如布莊、糧店等幾乎在北京及其他地區都處於壟斷市場的地位;他擁有的珍珠寶石遠遠超過了皇家御用。其收藏之豐富,在當時的世界上可謂無與倫比,路易十五、十六好收藏,但傾當時法國的所有,也難以望和珅的項背。僅從和珅家抄出的財產就值銀9億兩。而乾隆時期,整個國家的每年收入才只有七千萬兩,也就是說和珅的財產相當於他當政的二十年間清王朝整個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還強。堪稱當時的世界首富! 歷代的寵臣在換了主子以後,不都是一個個地落了個可悲的下場嗎? 歷代的俳優弄臣的下場不都是可悲的嗎?和珅知道自己決不能只憑君王的寵愛。這,就如同空中樓閣。他要在乾隆固寵的同時,繼續培植自己的力量。無論是在地方還是在朝中,無論是軍權還是政權,都必須是他的勢力範圍,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這樣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現在最危險的人物就是嘉慶帝了。可是除了嘉慶帝,又有哪一位皇子對自己好呢?廢太子已是不易,若廢了已立為皇帝的君主豈不是難如登天!但是,倘若嘉慶帝真的對自己存異心異志,他也決不能有婦人之仁、霸王之心,而要想方設法廢了嘉慶帝!如果新立的君主是他的政敵,他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
※是誰統一女真族,打下大清基礎?又是誰將帝國改名大清,確立了國號?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是誰?他又為大清做了些什麼? ※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諸位皇帝的行誼,並針對清史中的疑點亦作出深入精闢的分析,讀者可從高陽的筆下了解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愛好歷史類讀物的讀者絕不可錯過!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大清皇朝共歷經11位皇帝, 哪個皇帝最有謀略?又是誰最無能? 《延禧攻略》中的乾隆皇果真好大喜功? 《後宮甄嬛傳》的雍正帝既冷酷又無情? 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大清歷史上又有多少令後世眾說紛紜的懸案?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康雍乾三朝盛世國力更勝大唐 統一滿漢蒙回藏多民族的格局 與列強簽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高陽多年研究代表巨著,細述大清歷代皇帝行誼, 文人士子讀史必備參考,愛好歷史書者不可不讀。 自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清」,至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一個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最後精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三個皇朝、十一位皇帝,它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清太祖——愛新羅覺‧努爾哈赤(1559~1626) 大清江山的奠基者,統一女真,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次年於寧遠城之役被明將袁崇煥砲石擊傷。憂憤而死。大清建立後,尊為清太祖。 ◎清太宗——皇太極(1592~1643) 大清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第八子。改國號為大清,改女真族為滿族,為後來大清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堅實基礎。 ◎清世祖——順治(1638~1661) 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登位,由叔父多爾袞和堂叔濟爾哈朗攝政,是大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其死因及與董小宛的情緣,是後世史家研究考證的焦點。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誰?是誰創設軍機處,建立國家安全系統?最長壽的以及實際掌權最久的皇帝是誰?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諸位皇帝的行誼,並針對清史中的疑點亦作出深入精闢的分析,讀者可從高陽的筆下了解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愛好歷史類讀物的讀者絕不可錯過!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康雍乾三朝盛世國力更勝大唐 統一滿漢蒙回藏多民族的格局 與列強簽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高陽多年研究代表巨著,細述大清歷代皇帝行誼, 文人士子讀史必備參考,愛好歷史書者不可不讀。 大清皇朝共歷經11位皇帝, 哪個皇帝最有謀略?又是誰最無能? 《延禧攻略》中的乾隆皇果真好大喜功? 《後宮甄嬛傳》的雍正帝既冷酷又無情? 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大清歷史上又有多少令後世眾說紛紜的懸案? 自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清」,至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一個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最後精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三個皇朝、十一位皇帝,它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清聖祖——康熙(1654~1722) 大清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開創大清盛世。智擒鰲拜,撤除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清世宗——雍正(1678~1735) 康熙第四子。在位十三年。力求改革,工於心計,創設軍機處。另平定青海,安定西藏,行改土歸流政策,鞏固邊疆安定,為乾隆創建大清盛世奠定雄厚的實力。 ◎清高宗——乾隆(1711~1799) 雍正第四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以及實際掌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然好大喜功,自號「十全老人」,曾六下江南,晚年寵重用貪官和珅,王朝逐漸走向衰敗。
※大清為何會漸漸走向衰微,果真是富不過三代?「延禧攻略」裡的令妃原來是嘉慶之母!他會像母親一樣犀利、父親乾隆皇一樣善於治國嗎?簽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是哪個皇帝在位的事? ※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諸位皇帝的行誼,並針對清史中的疑點亦作出深入精闢的分析,讀者可從高陽的筆下了解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愛好歷史類讀物的讀者絕不可錯過!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大清皇朝共歷經11位皇帝, 哪個皇帝最有謀略?又是誰最無能? 《延禧攻略》中的乾隆皇果真好大喜功? 《後宮甄嬛傳》的雍正帝既冷酷又無情? 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大清歷史上又有多少令後世眾說紛紜的懸案?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康雍乾三朝盛世國力更勝大唐 統一滿漢蒙回藏多民族的格局 與列強簽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高陽多年研究代表巨著,細述大清歷代皇帝行誼, 文人士子讀史必備參考,愛好歷史書者不可不讀。 自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清」,至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一個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最後精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三個皇朝、十一位皇帝,它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清高宗——乾隆(1711~1799) 雍正第四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以及實際掌權(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然好大喜功,自號「十全老人」,曾六下江南,晚年寵重用貪官和珅,王朝逐漸走向衰敗。 ◎清仁宗——嘉慶(1760~1820) 乾隆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最著名的政績,剷除貪官和珅,使國庫歲入七千萬。屬勤政圖治的守成之君,然積重難返,白蓮教等民變迭起。 ◎清宣宗——道光(1782~1850) 嘉慶次子。是清朝歷史上僅有一位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在位三十年。以儉德著稱。他處於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一即位即面臨內憂外患,因鴉片戰爭,與英國簽下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清朝最後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與最後一位密建儲位的皇帝是?圓明園被毀是發生在哪個皇帝之時?愛唱戲比愛當皇帝的又是哪個? ※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諸位皇帝的行誼,並針對清史中的疑點亦作出深入精闢的分析,讀者可從高陽的筆下了解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愛好歷史類讀物的讀者絕不可錯過!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高陽多年研究代表巨著, 細述大清歷代皇帝行誼, 文人士子讀史必備參考, 愛好歷史書者不可不讀。 大清皇朝共歷經11位皇帝, 哪個皇帝最有謀略?又是誰最無能? 《延禧攻略》中的乾隆皇果真好大喜功? 《後宮甄嬛傳》的雍正帝既冷酷又無情? 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大清歷史上又有多少令後世眾說紛紜的懸案?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康雍乾三朝盛世國力更勝大唐 統一滿漢蒙回藏多民族的格局 與列強簽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自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清」,至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一個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最後精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三個皇朝、十一位皇帝,它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清文宗——咸豐(1831~1861) 道光四子,三十歲即崩逝,在位僅十一年。登基正值大清國庫空虛,軍伍廢弛,吏治腐敗之時,加之天災不斷,太平天國起義,對外則簽定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咸豐獨子。六歲即位,在位十三年。慈禧垂簾聽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親政,次年即抑鬱以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當朝重臣。曾辦洋務新政,號稱「同治中興」。
※美其名為皇帝,實際上卻只是慈禧太后的掌中玩偶的悲情皇帝是?甲午戰爭及馬關條約以及八國聯軍都在他在位時發生,堪稱最衰的皇帝是誰? ※高陽多年研究清史,精通清朝歷史掌故,他一一細數大清歷代諸位皇帝的行誼,並針對清史中的疑點亦作出深入精闢的分析,讀者可從高陽的筆下了解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愛好歷史類讀物的讀者絕不可錯過! ※「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以歷史入小說,以小說述歷史!」高陽的小說一向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清朝的皇帝》更是以大清歷代皇帝為主角,細數歷代皇帝功過評價,分析各朝未解懸案,可說是傾高陽畢生之力的代表巨作! 大清皇朝共歷經11位皇帝, 哪個皇帝最有謀略?又是誰最無能? 《延禧攻略》中的乾隆皇果真好大喜功? 《後宮甄嬛傳》的雍正帝既冷酷又無情? 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大清歷史上又有多少令後世眾說紛紜的懸案?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康雍乾三朝盛世國力更勝大唐 統一滿漢蒙回藏多民族的格局 與列強簽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高陽多年研究代表巨著,細述大清歷代皇帝行誼, 文人士子讀史必備參考,愛好歷史書者不可不讀。 自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定國號為「大清」,至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為止,一個長達兩百六十八年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畫下了最後精彩的一筆。從開國賢主的勵精圖治,到康熙、雍正、乾隆的極盛巔峰,再到清末列強環伺、內憂外患不斷,大清共歷經十三個皇朝、十一位皇帝,它是如何從盛極走向衰微?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咸豐獨子。六歲即位,在位十三年。慈禧垂簾聽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親政,次年即抑鬱以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當朝重臣。曾辦洋務新政,號稱「同治中興」,然仍難振頹勢。 ◎清德宗——光緒(1871~1908) 醇親王之子,慈禧外甥,在位三十四年。登基時只有四歲,由慈禧掌政,至光緒十六歲時方才親政。因啟用康有為等人變法,史稱「百日維新」,然遭守舊派反對,不幸失敗。歷經八國聯軍,最後被軟禁於瀛台,終飲恨病逝。大清王朝亦瀕於覆滅邊緣。
※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二百多年,共十二位皇帝登基。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係。《清朝的皇帝》即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清太祖——愛新羅覺.努爾哈赤(1559 ~ 1626)清王朝的奠基者,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東北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次年於寧遠城之役被明將袁崇煥砲石擊傷。憂憤而死。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清太宗——皇太極(1592 ~ 1643)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為清王朝的統治政權的確立打下了基礎。改國號為清後,尊其父努爾哈赤為太祖。在位十六年。皇后即為著名的孝莊文皇后。◎清世祖——順治(1638 ~ 1661)名福臨,皇太極第九子。順治六歲登位,由叔父多爾袞和堂叔濟爾哈朗攝政,是大清入關的第一個皇帝。在位十八年。為康乾盛世打創下基礎。與董小宛的一段情緣,增添史家諸多的興趣與考證。
※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二百多年,共十二位皇帝登基。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係。《清朝的皇帝》即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清聖祖——康熙(1654 ~ 1722)開啟大清盛世。智擒鰲拜,勦撤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鼓勵墾荒,薄賦輕稅。在位六十一年。◎清世宗——雍正(1678 ~ 1735)康熙的第四個兒子。在位十三年。勵精圖治,力求改革,整頓吏治。但亦工於心計,創設軍機處。平定青海,安定西藏,行改土歸流政策,鞏固了邊疆安定,為乾隆創建「大清全盛之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清高宗——乾隆(1711 ~ 1799)雍正的第四個兒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年壽最高的皇帝。但好大喜功,使腐敗之風漸長,清王朝亦此由盛轉衰。晚年自號為「十全老人」。
※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二百多年,共十二位皇帝登基。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係。《清朝的皇帝》即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清文宗——咸豐(1831 ~ 1861)道光的四子,在位僅十一年。登基時,正是大清國庫空虛,軍伍廢弛,吏治腐敗之時,加之天災不斷,民間起義不斷,最著名者為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期間並對外簽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中國東北大片土地割讓給俄國,使中國喪失了主權。◎清穆宗——同治(1856 ~ 1875)是咸豐的獨子。其生母即為慈禧太后。在位十三年。六歲即位,因年幼,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親政,次年即病逝。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當朝重臣。曾辦洋務新政,號稱「同治中興」。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只能抑鬱以終。
※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大清自入關至王朝結束,歷經二百多年,共十二位皇帝登基。從開國的努爾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緒的維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國之興衰與帝位人選密不可分的關係。《清朝的皇帝》即高陽多年研究的心血結晶,歷述大清帝國歷代諸位皇帝之行誼,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轉衰的原因。內容鞭辟入裡,見解獨到,亦至情至性,堪稱高陽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讀史之必備參考書,也是愛好歷史小說者不可不讀之作。◎清穆宗——同治(1856 ~ 1875)是咸豐的獨子。其生母即為慈禧太后。在位十三年。六歲即位,因年幼,由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親政,次年即病逝。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當朝重臣。曾辦洋務新政,號稱「同治中興」。但實際權力仍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只能抑鬱以終。◎清德宗——光緒(1871 ~ 1908)是醇親王的兒子,慈禧的外甥,登基時只有四歲。至光緒十六歲,慈禧「歸政」,但仍實掌大權。期間發生甲午戰爭,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康有為曾數次上書要求改革。光緒二十四年下詔變法,但終招至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反對,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史稱「百日維新」。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起事,引發八國聯軍,北京被陷,之後簽下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創下不平等條約之最。最後被軟禁於瀛台,終飲恨病逝。在位三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