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年老時,體弱身衰難免有病,許多老年性疾病的發生不是一朝一夕,要完全根治頑疾的困難度頗大,因此,「帶病延年」就成為年老者的必修課題。隨著身體機能的衰退,許多老年人都有不少病恙,如白內障、骨質疏鬆、神經性耳聾、漏尿等,但即使如此,他們依然可以活到高齡,這就表示老年慢性病症並不會影響壽限,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三分靠藥,七分靠養」。一個人知曉及掌握的醫學知識越多,其對身體的自我保護及保養能力也就越強。因此,為了強化讀者對疾病的掌控能力,本書系統歸納出十三類中老年人常患的病症,說明其成因、臨床表現以及防治方法,讓您從中學習正確的醫療保健知識,勇敢與病共處,使晚年生活充滿生機與樂趣。
健康長壽是人們普遍追求的願望,尤其對身纏疾病的弱老殘患者而言,更是希望早去沉?,康復延年。但是,我們應採取何種方法來達到祛疾強身的目的?古人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各種運動如氣功、慢跑、游泳、體操等,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保健益壽;身體若不常運動,肌肉組織及關節就會萎縮,日久會導致背痛腰酸,其他生理機能亦提早老化。而服食藥物也是抗衰防病的良方之一,不論西藥或中草藥,都應辨證施治、謹慎使用,若是服用補藥,也要注意其針對性,根據自身虛衰的性質和部位來加以選擇,才能獲得最佳的補養效果。本書介紹有關運動、藥物、性愛等方面的養生法,幫助您在往後的歲月中,儲蓄老當益壯的本錢。
血液,被人們稱之為生命的源泉。中國古代醫書《素問》中有云:「眼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認為氣血旺盛是維持體內活動和健康長壽的要素。目前,台灣老年人的三大死亡原因,分別是腦血管疾病、癌症及心臟疾病,三者均與人體的血液變化密切相關;其他如糖尿病、高血壓、猝死等也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顯示一個人的血液品質是關乎其生死的重大問題。因此,經常攝取降血脂、抗血栓、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已成為現代人延年益壽的保健措施之一。怎樣抵禦這些疾病的侵襲呢?書中羅列了九大疾病的相關醫學知識,說明如何經由飲食調養或體能鍛鍊等方式來防病治病,不論是健康人或罹病者,都能因本書而獲益良多。
老,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發生一些變化:在生理上,體能減弱、心力衰退;心理上則容易產生「萬事零落,心無聊賴」的失落感。想要長壽,就要注重身、心兩方面的保健養生,以及講求日常飲食的營養平衡,才能與疾病、衰老進行鬥爭,健康地度過充實而富有情趣的晚年生活。《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身體的保健也要像天體一樣,永遠保持正常運行。但大多數人都認為保健是老年人的「專利」,往往忽視了青年或中壯年的養生,錯失了一生中對延年益壽至關重要的黃金時期。本書從日常的起居作息著手,系統地說明生活細節中的養生觀,讓您得以在動靜之中輕鬆地做好自我保健。
「怎樣活得長?」大概許多人都有這個想法。長壽是人類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科學的昌盛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使人的生命逐漸延長,百歲人瑞的事例,說明了長壽密碼已日益被破解。有人認為:要「少吃、多動、平淡」,有人說:必須保持「童心、蟻食、龜欲、猴行」,也有人說:應該「心情舒暢、勞逸得當」,這些長壽經驗,都可說是真知灼見。養生之道各有其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便是延年益壽、安享天年的重要關鍵。傳統的養生總是將目標放在老年時期,而早衰早死常使得許多人無法進入這個階段,因此,為了加強一般人的保健知識與觀念,本書羅列古往今來各地域、各民族的養生良方,讓每個人根據自身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為健康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