羈魂,原名胡國賢。六、七十年代香港「文社」與「詩社」運動中堅, 曾創辦《藍馬季》、《詩風》、《詩雙月刊》、《詩網絡》。詩作曾入選中、港、台、澳洲、韓國、馬來西亞及羅馬尼亞等地選集,歷任「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雙年獎」評判。本書收錄了羈魂詩集六十餘篇。「香港當代詩人」系列共十冊,他們的人生經歷,如錄為文字,便反映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及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香港的社會發展實況。閱讀本系列十位詩人的作品,就正如詩人胡燕青所說:「時間一旦過去,馬上就壓縮成薄薄的一張紙。數十年的情與事,書寫在頁後,隨手一翻,又迎面而來。過去再長,統統都稱為昨天。」從這些作品, 讀者可以看到「昨天」近六十年新詩發展的履迹、華人社會的變遷以至個人的所思所感。
盧文敏,原名盧澤漢,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系,一九六一年出版《燃燒的荆棘》詩集, 並與羊城、劉國全、黄懷雲合辦「縱橫詩社」,刊登作品由一代宗師劉以鬯時代的《淺水灣》及《中國學生周報》、《蕉風》,至今日文場三刊《香港文學》、《城市文藝》、《香港作家》等雜誌及明報與網路詩頁。並曾以筆名孟浪、老偈等出版長篇小說二十多本。本書收錄了盧文敏詩集五十餘篇。「香港當代詩人」系列共十冊,他們的人生經歷,如錄為文字,便反映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及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香港的社會發展實況。閱讀本系列十位詩人的作品,就正如詩人胡燕青所說:「時間一旦過去,馬上就壓縮成薄薄的一張紙。數十年的情與事,書寫在頁後,隨手一翻,又迎面而來。過去再長,統統都稱為昨天。」從這些作品, 讀者可以看到「昨天」近六十年新詩發展的履迹、華人社會的變遷以至個人的所思所感。
胡燕青,香港基督徒寫作人,畢業於伊利沙伯中學和香港大學,曾任職浸會大學副教授。曾獲得新詩及散文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新詩及兒童文學中文文學雙年獎之推薦獎、文學組湯清文藝等大獎。本書收錄了胡燕青詩集五十餘篇。「香港當代詩人」系列共十冊,他們的人生經歷,如錄為文字,便反映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及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香港的社會發展實況。閱讀本系列十位詩人的作品,就正如詩人胡燕青所說:「時間一旦過去,馬上就壓縮成薄薄的一張紙。數十年的情與事,書寫在頁後,隨手一翻,又迎面而來。過去再長,統統都稱為昨天。」從這些作品, 讀者可以看到「昨天」近六十年新詩發展的履迹、華人社會的變遷以至個人的所思所感。
原名楊熾均的香港詩人羊城,是「阡陌」文社的成員,與西西、馬覺、童常等,都是一九六〇年代初著名的文藝青年。其後赴台灣升學,與盧文敏、黃懷雲、劉國全等人創辦「縱橫詩社」。本書收錄了羊城詩集共四十篇。「香港當代詩人」系列共十冊,他們的人生經歷,如錄為文字,便反映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及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香港的社會發展實況。閱讀本系列十位詩人的作品,就正如詩人胡燕青所說:「時間一旦過去,馬上就壓縮成薄薄的一張紙。數十年的情與事,書寫在頁後,隨手一翻,又迎面而來。過去再長,統統都稱為昨天。」從這些作品, 讀者可以看到「昨天」近六十年新詩發展的履迹、華人社會的變遷以至個人的所思所感。
秀實,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詩學顧問,香港詩歌協會會長,曾獲「香港中文文學獎詩歌獎」、「新北市文學獎新詩獎」、「昌耀詩歌獎入圍獎」等多個獎項。本書收錄了秀實詩集七十餘篇。「香港當代詩人」系列共十冊,他們的人生經歷,如錄為文字,便反映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及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香港的社會發展實況。閱讀本系列十位詩人的作品,就正如詩人胡燕青所說:「時間一旦過去,馬上就壓縮成薄薄的一張紙。數十年的情與事,書寫在頁後,隨手一翻,又迎面而來。過去再長,統統都稱為昨天。」從這些作品, 讀者可以看到「昨天」近六十年新詩發展的履迹、華人社會的變遷以至個人的所思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