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來的寶藏並非寶藏 要讓人真正懂得才是寶藏--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定義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契理契機的佛法,只要是對人類的利益、福祉有所增進,只要是能饒益眾生、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都是人間佛教。 ・一本結合「知識取向」與「實踐取向」的學術刊物 ・銜接傳統與現代,落實佛學研究的新方向
收起來的寶藏並非寶藏 要讓人真正懂得才是寶藏――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定義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契理契機的佛法,只要是對人類的利益、福祉有所增進,只要是能饒益眾生、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都是人間佛教。 ・一本結合「知識取向」與「實踐取向」的學術刊物 ・銜接傳統與現代,落實佛學研究的新方向
叢林風光無限好 唯有深入才明瞭 「咚 咚 咚」 叢林鐘板訊號開啟佛學院的一天,沒有緊湊逼人的鬧鐘紛起,沒有喧嘩的言語驟起,直指人心的鐘鼓聲慢慢迴響,寧靜祥和是現下最能描述的形容。 井然有序的隊伍,一步一步邁向心中憧憬的真理信仰,除卻曾經的手機訊息紛飛,少了日日費心的精緻妝容,內心的富足充實,突破以往的物質堆砌,時時在在的充盈著。 這是佛學院的日子,也是都市人幾乎從未體驗過的生活。 佛光山叢林學院自1965年星雲大師創辦開始,至今從未停止招生,每年準時有新生報到開學,可以說寫下台灣佛教史的一筆紀錄。近一甲子的孕育學子,更是造就不少佛門龍象、社會善美人才。 佛學院不只是學習佛法的學府,更是增進心力的加油站,廣為人知的「學佛不一定要出家」是佛學院眾所皆知的事實。 忙忙碌碌的一生中,何妨給自己一點機會,傾聽蓬勃的生命之歌,深入思考,認識自己! 「登上青石板階梯六十坡,穿過油漆斑駁的紅圓門,那是多少青年慧命養成的搖籃,也是我在佛學院翻轉人生的開始。」 「在佛光山這個有著『點石成金』不可思議威德力的『佛學院』,只要有心,潛能便可以無限開展!」 從1965年創辦開始,至今從未一年停止開學的佛光山叢林學院,廣邀歷年來的畢業生,帶領著我們一探叢林風光。
為求真理登淨域 為學佛法入寶山 在「減」的生活中,找到輕鬆自在的幸福密碼;在「簡」的生活中,找到歡喜圓融的幸福密碼;在「檢」的生活中,找到心甘情願的幸福密碼。 佛光山叢林學院自1965年星雲大師創辦開始,至今從未停止招生,每年準時有新生報到開學,可以說寫下台灣佛教史的一筆紀錄。近一甲子的孕育學子,更是造就不少佛門龍象、社會善美人才。 佛學院不只是學習佛法的學府,更是增進心力的加油站,廣為人知的「學佛不一定要出家」是佛學院眾所皆知的事實。 佛光山叢林學院的院訓──「悲、智、願、行」,以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之精神為教育目標,祈望學生皆能正面積極處世,服務關愛社會活動。 壓力充斥的生活,讓自己偶而停下來,細細品味: 「這是人世間最平等的選拔場所,非與他人比美貌或比技藝,而是與自己的習氣較勁。」 「佛學院是我尋找真理的楔子,它像利斧劈去紅塵暗影,讓我重新審視生命的渴望並洞見佛法的奧妙,引導我勇敢面對那無數難為人知的困難。」 本書特色 佛學院生活的70篇紀實 一探究竟在佛學院的日子
收起來的寶藏並非寶藏 要讓人真正懂得才是寶藏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不只是未來的一道光,更是全人類的財富。 一本結合「知識取向」與「實踐取向」的學術刊物 銜接傳統與現代,落實佛學研究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