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傳世經典名句,原來都源自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落花無言,人淡如菊。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荒荒坤軸,悠悠天樞。 司空圖以一個人的努力,為戰亂流離的身不由己,抵抗現實;《二十四詩品》的多元探索,為疲憊厭倦的我們,抵抗現實。那些詩裡閃爍的精緻、故事中留下的回聲,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偶然交錯的善意……,都曾替我們抵抗過現實。原來,真正的抵抗,不是推翻世界殘酷,而是守住心裡的一點溫熱,在不斷失去的縫隙裡,珍惜轉瞬。 替我們抵抗現實的,從來不是誰,而是在夜暗中能夠找到光,仍願意歡喜前進著的自己。每一個人都是一首詩 黃啟方 /前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 秋芳不但喜好寫詩和讀詩,還用心把詩推向更廣闊的人間,如今,又在一千一百多年後,把晚唐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重新品味,再展現到我們面前,不僅僅是「聊共古人歡」而已,更是「品味司空圖」了! 秋芳對《二十四詩品》作更通透的新詮釋,又連結了對生活的感動並隨性情而抒發!這是秋芳要傳達給讀者的品味!她多麼希望提醒人們,都應該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應該是一首詩!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 秋芳的用心,令我讚嘆不已。對全書的創意和靈思,只有佩服! ◆◆◆ ◆◆◆ ◆◆◆ ◆◆◆ ◆◆◆ 幸好還有司空圖 ~不是逃避現實的出口,而是繼續相信的入口~ 感受一些些文字的亮光,不必尋找盔甲,也無須耗盡力氣 , 翻讀的每一頁都像一次真心照面,成為撐住一天又一天的密碼。司空圖,錯過盛唐黃金時代,遲至晚唐,藩鎮割據,武將崛起,文人空有理想,看著家國脫序,無可阻擋地走向崩頹毀滅。幸運的是,老家還有一片田地,讓他在亂世提供庇護小角落,劫軍掠匪從不入谷,「谷中有賢人」,就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傳說。《新唐書》把司空圖寫進〈卓行傳〉;戚建邦藉黃巢寶藏和桃源谷,向司空圖致敬。無論武功高低,戲份多少,我們都在理想、信念、人情糾葛的迷失無解中,遊走在灰帶邊緣。幸好還有司空圖,讓我們看見,人格的美,讓我們打破框架,尋找桃花源的各種可能,凸顯出各自歧異的選擇,以及安身立命的不同風景。這本書,可以放在床頭,睡前翻一、兩首,濾一濾生活渣滓;也可以風翻哪頁讀哪頁,當作和生命相遇的「Sign」,有點神祕,也有點樂趣;更可以擺在工具書堆裡,因應各種不同的需要,選材裁句,以別緻絕美對抗AI世紀的強勢量產;最有趣的是,二十四品就像星座,對應出這世間的每一個人,找出自己的品,咀嚼各種情味,一如星子發亮。 ~困境求生的超越、流離混亂的庇護、生活美學的極致~有人,替我們抵抗現實:遇見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黃秋芳 著 陳俊卿 圖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從晚唐穿越千年來到現代透出微光。歡迎進入二十四首詩的沉浸式心靈體驗。各界名家◆聯合推薦黃啟方(前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林文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陳銘磻(作家)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