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梁昭太子蕭統將其編入「昭明文選」。宋末元初書法家趙孟頫多次書寫本文。 這卷墨跡楷、行、草相間,結構嚴謹,筆鋒勁秀。其字體行筆的剛柔穠纖,疏密大小,連帶呼應,疾徐跌宕,整篇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猶如訴說著內心深處激盪抑鬱的情感。 本墨跡不論是字體結構,或是用筆技法,處處顯現二王、智永的影子,可謂趙孟頫乃繼智永之後,最得「王書」之意象、美韻的傳人。趙孟頫亦巧妙運用筆鋒變化各種型態,又融入內心澎拜的情感,進而創造出自己的風格,有時溫文儒雅、步履輕盈;有時曲折縱橫、波濤洶湧。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傳千古的著名散文。 嵇康,字叔夜。山濤,字巨源。二人皆為「竹林七賢」之一。 嵇康長於辯論,個性正直,不修邊幅。因拒絕與當時掌權的司馬氏合作,並對他們虛偽禮法加以譏諷和抨擊,結果遭誣陷處死。 本文是嵇康聽聞山濤想薦舉他代其原職的消息後寫的。信中拒絕了山濤的推薦,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甚至說自己賦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不可加以勉強。嵇康反對權勢,輕禮法、避俗塵,既是對世俗禮法的蔑視,也是崇尚老莊無我思想的一種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