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詳解煉金術文本《哲學家玫瑰園》闡述移情現象,意象瑰麗,看見靈魂。★榮格親自解說「移情現象」最重要原典,預言醫病關係的觀點發展趨勢,臨床工作者深切共鳴。佛洛伊德:「你對移情有什麼想法?」 榮格:「這是分析方法的起點也是終點。」 佛洛伊德:「那你已經抓到重點了。」 「移情」無疑是心理治療的核心機轉。然而,當佛洛伊德以降的治療傳統主張應該嚴格控制反移情,甚至企圖誘發個案產生移情時,榮格卻持不同看法。榮格認為,移情現象心理治療是醫病雙方共同經歷心靈轉化的過程。他這樣的看法,已預言了治療關係的觀點轉變趨勢。 為闡明對移情的見解,榮格寫下這本《移情心理學》,透過解析十六世紀煉金術的文本《哲學家玫瑰園》,引領讀者看見移情現象背後的靈魂議題。 榮格認為,移情是關係雙方無意識內容自發投射的過程,有如信仰的發生,無法強求。雙方的心靈在治療過程中的交會,有如兩種化學物質的結合,兩者都不可避免被改變,因此榮格說:「治療師不僅僅是在為眼前的特定病人工作,也是在為自己以及自己的靈魂工作……這項工作所企及的領域承擔著人類種種難題,不久前,這是上帝神聖本質所及之處。」 古代煉金術不僅是當代化學的濫觴,在榮格眼裡更是心靈轉化的隱喻。兩種物質經過毀壞、鍛燒而又重新聚合的過程,恰如心靈經過意識鬆動、整合對立,而能轉化蛻變的歷程。在這過程中,雙方都必然遭遇無意識裡的黑暗惡魔,經歷信任與恐懼、希望與懷疑、吸引或厭惡。 《哲學家玫瑰園》的瑰麗意象傳神表達了這一切,也令人體認無意識是我們的神聖根源,既善也惡。移情現象促動著關係雙方勇於承受無意識內容的撞擊,朝向自性,邁向完滿。 精神生活的最高層次是回歸起點,並最終邁向以靈魂形式顯現的生命完滿。──榮格 榮格讓我們看見,治療關係中的陪伴不僅僅是肉身的在場,更是心理的在場,那些願意為了案主承擔痛苦的治療者,都是靈魂之旅最珍貴的夥伴。──鐘穎 共鳴推薦──王浩威/作家、榮格分析師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分析師鄧惠文/作家、榮格分析師蔡榮裕/精神科專科醫師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透過詳解煉金術文本《哲學家玫瑰園》闡述移情現象,意象瑰麗,看見靈魂。★榮格親自解說「移情現象」最重要原典,預言醫病關係的觀點發展趨勢,臨床工作者深切共鳴。佛洛伊德:「你對移情有什麼想法?」 榮格:「這是分析方法的起點也是終點。」 佛洛伊德:「那你已經抓到重點了。」 「移情」無疑是心理治療的核心機轉。然而,當佛洛伊德以降的治療傳統主張應該嚴格控制反移情,甚至企圖誘發個案產生移情時,榮格卻持不同看法。榮格認為,移情現象心理治療是醫病雙方共同經歷心靈轉化的過程。他這樣的看法,已預言了治療關係的觀點轉變趨勢。 為闡明對移情的見解,榮格寫下這本《移情心理學》,透過解析十六世紀煉金術的文本《哲學家玫瑰園》,引領讀者看見移情現象背後的靈魂議題。 榮格認為,移情是關係雙方無意識內容自發投射的過程,有如信仰的發生,無法強求。雙方的心靈在治療過程中的交會,有如兩種化學物質的結合,兩者都不可避免被改變,因此榮格說:「治療師不僅僅是在為眼前的特定病人工作,也是在為自己以及自己的靈魂工作……這項工作所企及的領域承擔著人類種種難題,不久前,這是上帝神聖本質所及之處。」 古代煉金術不僅是當代化學的濫觴,在榮格眼裡更是心靈轉化的隱喻。兩種物質經過毀壞、鍛燒而又重新聚合的過程,恰如心靈經過意識鬆動、整合對立,而能轉化蛻變的歷程。在這過程中,雙方都必然遭遇無意識裡的黑暗惡魔,經歷信任與恐懼、希望與懷疑、吸引或厭惡。 《哲學家玫瑰園》的瑰麗意象傳神表達了這一切,也令人體認無意識是我們的神聖根源,既善也惡。移情現象促動著關係雙方勇於承受無意識內容的撞擊,朝向自性,邁向完滿。 精神生活的最高層次是回歸起點,並最終邁向以靈魂形式顯現的生命完滿。──榮格 榮格讓我們看見,治療關係中的陪伴不僅僅是肉身的在場,更是心理的在場,那些願意為了案主承擔痛苦的治療者,都是靈魂之旅最珍貴的夥伴。──鐘穎 共鳴推薦──王浩威/作家、榮格分析師呂旭亞/諮商心理師、榮格分析師鄧惠文/作家、榮格分析師蔡榮裕/精神科專科醫師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二十世紀最卓越精神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珍貴手札問世☆言行合一,體現不費力的冥想,連結來自他竟的愛與美思想為心靈和世界所帶來的都是混亂,以及很快就會變成痛苦的享樂。──克里希那穆提本書是克氏晚年的親筆手札,溫婉而私密,洋溢著對大自然的詠嘆,也透露個人過往的吉光片羽。他關心著人類的處境,大至世界動亂,小至個人不安,在他看來,是因為思想與知識蒙蔽了對實相的探求。世人耽溺於俗事,然即便是追求靈性生活者,也迷失於千百法門。克氏一針見血:「不要刻意想變成在靈性上高度敏感的人,因為尋求的只是另一種自我形象罷了。」克氏認為,塑造與維護自我形象會帶來抗拒,但如果抗拒不存在,我們能變得敏銳易感卻不受到傷害。有傷害的地方沒有愛。克里希那穆提公認是擁有最純淨靈光的靈性導師,但他退出靈性修習機構,認為有形的組織難以引人洞見無形實相。他甚至說:「練習這個詞本身就是對冥想的否定。」這本手札,體現著他「不費力的冥想」,開啟讀者的敏銳覺知。如書裡所說:「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聆聽所有的念頭活動,就是冥想帶來的轉化。轉化不是使你變得更偉大,而是意識內容的蛻變。」當意識蛻變,我們或有可能接近那無法言說的實相,是愛,是生命之美。語言、書本以及你所樹立的一切形象是無法表達永恆的。靈魂、自我全都是思想或時間的產物。當時間和死亡消失時,愛就會出現。──克里希那穆提如果能放下一切結論與期待,帶著直觀式的理解與空無的心境去領會本書,我們就極有可能與克氏文字背後的天河之流匯為一體,毫不費力地被引進那奧妙又不可言傳的維度。──胡因夢/身心靈工作者
☆二十世紀最卓越精神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珍貴手札問世☆言行合一,體現不費力的冥想,連結來自他竟的愛與美思想為心靈和世界所帶來的都是混亂,以及很快就會變成痛苦的享樂。──克里希那穆提本書是克氏晚年的親筆手札,溫婉而私密,洋溢著對大自然的詠嘆,也透露個人過往的吉光片羽。他關心著人類的處境,大至世界動亂,小至個人不安,在他看來,是因為思想與知識蒙蔽了對實相的探求。世人耽溺於俗事,然即便是追求靈性生活者,也迷失於千百法門。克氏一針見血:「不要刻意想變成在靈性上高度敏感的人,因為尋求的只是另一種自我形象罷了。」克氏認為,塑造與維護自我形象會帶來抗拒,但如果抗拒不存在,我們能變得敏銳易感卻不受到傷害。有傷害的地方沒有愛。克里希那穆提公認是擁有最純淨靈光的靈性導師,但他退出靈性修習機構,認為有形的組織難以引人洞見無形實相。他甚至說:「練習這個詞本身就是對冥想的否定。」這本手札,體現著他「不費力的冥想」,開啟讀者的敏銳覺知。如書裡所說:「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聆聽所有的念頭活動,就是冥想帶來的轉化。轉化不是使你變得更偉大,而是意識內容的蛻變。」當意識蛻變,我們或有可能接近那無法言說的實相,是愛,是生命之美。語言、書本以及你所樹立的一切形象是無法表達永恆的。靈魂、自我全都是思想或時間的產物。當時間和死亡消失時,愛就會出現。──克里希那穆提如果能放下一切結論與期待,帶著直觀式的理解與空無的心境去領會本書,我們就極有可能與克氏文字背後的天河之流匯為一體,毫不費力地被引進那奧妙又不可言傳的維度。──胡因夢/身心靈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