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瑩 (本書插畫家、美術編輯) ●著有《1個媽媽2個頭大》、《一起住在這裡真好》、《大的小的》 ●繪本《阿茲海默先生》、《吃胡蘿蔔的七種方法》、《我不想吃花椰菜》、《夢遊》、《小怪獸挖地洞》、《注音練習》繪者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 片頭插畫 ●獲第 11、13 屆書籍設計「金蝶獎」榮譽獎 ●入選 2021 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 ●獲「2021好書大家讀—年度優秀繪圖者」 死亡,所有人都不想面對,卻始終無法避免。 菜鳥志工的外星視角,不說經文,也沒有艱深的道理,把臨終的恐懼化為善終的喜悅。 菜鳥志工照顧臨終者的震撼經驗,搭配〈俗女養成記〉片頭插畫家的溫柔詮釋,減輕了死亡議題的沉重。插畫以更高角度的詮釋故事,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不會過於悲情與感傷。 面對死亡,我們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不管你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死亡,或許不是一個結束。 死亡,或許是一個轉換,另一段無法想像的經歷的開始。 本書所傳遞的宗教情操更勝宗教色彩。 內容簡介 大悲學苑創辦人釋宗惇:「在末期病人的靈性照顧這件事,病人與家屬很辛苦卻求助無門,社會上也多有滿滿愛心卻苦無使力空間的民眾,這中間我們可以做什麼?也許可以創設一個平台,讓病人與家屬有資源可以求助,讓有心、有力的愛心人士能夠學習與服務。」於是釋宗惇師父成立大悲學苑提供末期病人靈性關懷服務,培訓靈性關懷服務人員。 此書九個故事的靈感全部來自在大悲學苑擔任志工的親見親聞,帶領讀者到照顧臨終者的現場,看看每個人到終點站前的路途,有的彎曲,有的平順。死亡,很悲傷,但是不只是只有悲傷,也有愛,也有溫馨。
樹梅文化藝術基金會在2022年舉辦台灣第一個獨立書店獎,樹梅《獨書獎》。團隊花了221天走訪全台獨立書店後,由評審推薦了本書的38家特色書店。這些書店在城市,在村莊,在海邊,在地下室,在巷弄,在山裡,在鐵道邊……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為台灣的文化發電發亮,基金會深入觀察探訪找出每家書店的光芒,並且從近萬張的照片中挑選出最有代表性的書店樣貌。本書亦集結了每家書店主人給自己書店的三個關鍵字,全台唯一絕無僅有。 本書特色 ● 集結全台38家最有特色的獨立書店,除了精準的文字介紹,更有超過百張精彩照片。 ● 書店串成台灣土地獨特文化風景線,是愛書,愛書店,愛探索台灣的人,在環島時的最佳指南。 ● 書本設計與編排大方俐落,高品質地傳達書店美學與書本美學。亦可將本書視為第一本專屬台灣獨立書店的攝影集。
「森林本來是沒有盆地的」 「森林本來是沒有乳房的」 「森林本來是沒有手」 無論是失落、失愛或無依無靠,愛或者恨,在異鄉人心裡,一切都格外清晰。 這是三部外來者的「台北說」——《盆地太太》是一部異鄉人決定把故鄉忘記、老死異鄉的含恨之作;《乳房森林》中的「乳房」,是鄉愁的象徵;《會長大的手》中的「手」,象徵獲得創作能量而重生。 由居住地啟發,列舉外來者對新居的三個過程,一是對「人」的終將無法融入的妥協;二是對「氣候」的無法適應、三是從「文化」獲得一雙嶄新的手。 這三部作品,也是一份「身體地圖」:先是外在的「臉」;接著是女性器官(乳房)和聽覺(耳朵);最後是外顯的四肢(手)和頭腦。一條由外至內、由外回歸本能的過程。 這樣看來,要是沒有「文化」對她的救贖,那塊怨恨不知終將落腳何處。 本書特色 《異鄉之用》包含三部繪本——《盆地太太》、《乳房森林》、《會長大的手》,是馬華作家、畫家馬尼尼為以外來者身份旅居台北二十年的縮影,以寓言方式呈現,分別是:台北的冷漠《盆地太太》;台北的冬天寒冷《乳房森林》;最終她獲得了一雙可以創作的手而重生的《會長大的手》。 三書各以不同媒材風格製作,三部乍看風格迵異又迴盪著作者一致強烈獨特的生命氣質。其中包含凸版強烈線條,結合肌理豐富的單刷版畫、油墨效果、多層次拼貼、電腦後製,形成豐富又詭異的畫面;並受wabi sabi概念啟發,保留過程中的偶發污點、切裂、觸感,是「藝術家+繪本」概念、也是「作者風格」的具體展現,打破原有繪本枷鎖的嶄新面貌。 中英文 雙語文本
《齊物逍遙2018》 莊子說齊物即是萬物皆平等;而逍遙則是自由自在,人生的最高境界。 這本書是黃效文在2018年對齊物逍遙的報告。 他的世界裡萬物和人皆平等,所以他會去關心沒有人察覺的角落;因為逍遙所以自由自在的去做自己。他總可以用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去探索這個世界,讓我們從不停的角度去發現另一個觀點。他將發現賦予意義並變成知識,然後傳遞黃效文特有的信念。他讓我們認識了畫時代的藝術家背後的故事;一位在哈瓦那的青年;與一位百歲的飛行員……種種意想不到的故事。只有他會把這些沒有人關注的故事挖掘出來與讀者分享。